2007年土壤地力小区定位监测工作总结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989407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土壤地力小区定位监测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7年土壤地力小区定位监测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7年土壤地力小区定位监测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7年土壤地力小区定位监测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7年土壤地力小区定位监测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年土壤地力小区定位监测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土壤地力小区定位监测工作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 20 00 07 7年年醴醴陵陵市市土土壤壤地地力力小小区区定定位位监监测测工工作作总总结结醴陵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二七年十一月为进一步掌握稻田土壤肥力状况和土壤养分变化动态及施肥效益,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和保持土壤肥力,在新时期为科学指导农民施肥提供可靠依据,我站在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的统一安排和精心指导下,自 2003 年起开始承担“麻沙泥田小区定位监测”任务。现将 2007 年监测研究结果汇报总结如下:1、基本情况1.1 监测监测点位置点位置该点位于醴陵市板杉乡红光村二房组,丘名正谷丘,系该组农户刘正年承包的责任田。面积 2.0 亩,地处冲垄中下部,位于东经 1132440.4

2、北纬 27419.4,海拔高度 55 米。该点是省级土壤监测点。1.2 土壤性土壤性质质土壤由花岗岩发育而成,为麻沙泥土种,肥力中等偏上,耕层深度 13,常年地下水位 60,代表当地耕地面积的 70%,原常年产量早晚两季稻谷 800kg/667左右。1.3 天气情况天气情况2今年 5-9 月份生长期气候条件良好,日平均气温 27.02,较去年同期高 0.68;日照总时数 937.9h,较去年短 43.1h;降水量 696.9,较去年少 186.4。2 2、试验设计与实施、试验设计与实施2.1 试验设计试验设计严格按照土壤监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定位监测点试验小区面积 66.7(长 10m,宽 6.

3、67m),共 6 个小区。小区之间用现浇间隔深入耕作层 40cm,田面以上用红砖水泥作田埂,田埂高出地面 40cm,宽 30cm,小区定位监测田的各小区排灌分家,设置有单独进、排水口,进水口安装水表,以准确计量每次小区灌水量。试验区分设六个处理,即:不施肥区;配方肥区;单质化肥区;30%有机肥区;60%有机肥区;100%秸秆还田区。试验期间,各处理区除施肥水平不同外,其它栽培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并详细记载田间作业情况、测定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分小区取土样(交省土肥站测定)。2.2 试验试验作物及品种:作物及品种:早稻,为常规优质品种“湘早籼 31号”;晚稻,常规优质稻品种“赣晚籼 30 号”。

4、2.3 施肥量:施肥量:(详见表 1)。2.4 耕作制度和栽培技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术试验采用稻-稻-冬闲耕作制度。早、晚稻均实行浅水湿润灌溉,及时防治病虫害(见农事操作记载表)。33 3、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3.1 早稻早稻3.1.1 不同施肥不同施肥处处理理对对早稻早稻产产量的影响量的影响(见见表表 2)早稻于 3 月 26 日播种,7 月 16 日成熟收割,全生育期112 天。表表 1 不同不同处处理早、晚稻施肥量理早、晚稻施肥量 (单位:kg/667m2)合 计 施肥水平 处 理碳 铵配方 肥尿 素过磷 酸钙氯化 钾猪粪 尿稻 草NPK不施肥区配方肥区309.048.91.86.0习惯

5、施肥区404.525108.91.36.030%有机肥区405008.83.76.960%有机肥区2510008.84.27.3早稻 秸秆还田区324008.82.411.4不施肥区配方肥区409.05.010.52.47.8习惯施肥区50520.013.010.82.47.830%有机肥区401.62.570010.54.37.860%有机肥区25140010.75.39.0晚稻 秸秆还田区256.540010.62.010.6养分含量计算标准:碳铵 N17%;早稻配方肥 N16%,P2O56%,K2O12%,晚稻 配方肥 N16%,P2O56%,K2O12%;尿素 N46%;过磷酸钙 P2

6、O512%;氯化钾 K2O60%;猪粪尿 N0.48%,P2O50.27%,K2O0.43%;稻草 N0.91%,P2O50.13%,K2O1.89%。表表 2 不同施肥不同施肥处处理理对对早稻早稻产产量的影响量的影响籽粒产量秸秆产量生物产量项目 处 理产量(/亩)增产率 (%)产量(/亩)增产率 (%)产量(/亩)增产率 (%)1195.4 /210.5 /405.9 /2416.8 113.3 352.4 67.4 769.2 89.5 3375.3 92.1 358.7 70.4 734.0 80.8 4404.5 107.0 357.0 69.6 761.5 87.6 5413.2 1

7、11.5 366.7 74.2 779.9 92.1 6419.8 114.8 382.4 81.7 802.2 97.6 4由表 2 可知,早稻无论是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以处理6(100%秸秆还田区)最高,其次为处理 5(60%有机肥区),再次为处理 2(配方肥区),第 4 为处理 4(30%有机肥区),处理 3(单质化肥区)位居第 5,无肥区产量最低。3.1.2 不同不同处处理理对对早稻早稻经济经济性状的影响性状的影响(见见表表 3)表表 3 不同不同处处理理对对早稻早稻经济经济性状的影响性状的影响项目处理株高 (cm)有效穗 (万/亩)总粒数 (粒/穗)实粒数 (粒/穗)结实率 (%)

8、千粒重 (g)理论 产量 (kg/亩)实际 产量 (kg/亩)施肥 效应 (%)181.912.086.582.995.826.4262.8195.4 295.718.5112.893.582.927.3472.6416.8113.3393.717.2103.487.884.927.1410.2375.392.1498.518.6112.892.582.027.4471.8404.5107.0595.518.0114.296.584.527.2473.0413.2111.56102.018.4115.4100.386.927.6509.8419.8114.83.1.2.1 对对早稻株高的影响早

9、稻株高的影响以处理 6(100%秸秆还田区)最高,为 102cm,其它依次为处理 4(30%有机肥区)、处理 2(配方肥区)、处理 5(60%有机肥区)、处理 3(单质化肥区),处理 1(无肥区)最低。3.1.2.2 对对早稻有效穗的影响早稻有效穗的影响早稻以处理 4(30%有机肥区)最高,为 18.6 万/667,其它依次为处理 2(配方肥区)、处理 6(100%秸秆还田区)、处理 5(60%有机肥区)、处理 3(单质化肥区),最少为处理 1(无肥区)。3.1.2.3 对对早稻早稻总总粒数和粒数和结实结实率的影响率的影响总粒数最多的为处理 6(100%秸秆还田区),为 115.4 粒/穗;其

10、次为处理 5(60%有机肥区);处理 2(配方肥区)和处理 4(30%有机肥区)同为 112.8 粒/穗;第 5 为处理 3(单质化肥区),103.45粒/穗;以处理 1(无肥区)最少,86.5 粒/穗。结实率最高的为处理 1(无肥区),为 95.8%;其次为处理6(100%秸秆还田区)、处理 3(单质化肥区)、处理 5(60%有机肥区)、处理 2(配方肥区),最低为处理 4(30%有机肥区)。3.1.2.4 对对千粒重的影响千粒重的影响以处理 6(100%秸秆还田区)最大,为 27.6 克;第 2 为处理4(30%有机肥区),第 3 为处理 2(配方肥区),第 4 为处理 5(60%有机肥区

11、),第 5 为处理 3(单质化肥区),处理 1(无肥区)最小,为 26.4 克。3.2 晚稻晚稻3.2.1 不同施肥不同施肥处处理理对对晚稻晚稻产产量的影响量的影响(如表如表 4): :晚稻品种为常规稻品种“赣晚籼 30 号”,于 6 月 12 日播种,10 月 23 日成熟,全生育期 133 天。籽粒产量最高的是处理6(100%秸秆还田区),为 529.7/667,其它依次为处理 5(60%有机肥区)、处理 4(30%有机肥区)、处理 2(配方肥区)、处理 3(单质化肥区),处理 1(无肥区)产量最低,为 256.4/667。表表 4 不同不同处处理理对对晚稻晚稻产产量的影响量的影响籽粒产量

12、秸秆产量生物产量项目处理产量 (Kg/亩)增产率 (%)产量 (Kg/亩)增产率 (%)产量 (Kg/亩)增产率 (%)1256.4/229.2/485.6/2485.989.5422.984.5908.887.13440.371.7406.877.5847.174.54507.898.0430.287.7938.093.25511.299.4445.394.3956.597.06529.7106.6450.796.6980.4101.9生物产量最高的仍为处理 6(100%秸秆还田区),为 980.4/667,其次分别为处理 5(60%有机肥区)、处理 4(30%有机肥6区)、处理 2(配方肥

13、区)、处理 3(单质化肥区),最低的是处理1(无肥区)。3.2.2 不同施肥不同施肥处处理理对对晚稻晚稻经济经济性状的影响性状的影响(如表如表 5): :表表 5 不同不同处处理理对对晚稻晚稻经济经济性状的影响性状的影响项目处理株高 (cm)有效穗 (万/亩)总粒数 (粒/穗)实粒数 (粒/穗)结实率 (%)千粒重 (克)理论 产量 (kg/亩)实际 产量 (kg/亩)施肥 效应 (%)189.2 14.0 77.6 74.9 96.528.3 296.4 256.4 299.0 17.6 119.2 111.3 93.3 28.7 561.7 485.9 89.5 397.7 16.2 11

14、6.0 110.3 95.1 28.5 509.1 440.3 71.7 499.7 17.5 127.4 116.1 91.128.9 587.0 507.8 98.0 5101.8 18.2 117.8 112.4 95.428.9 591.0 511.2 99.4 6103.5 18.5 120.2 114.2 95.0 29.0 612.3 529.7 106.6 3.2.2.1 对对晚稻株高的影响晚稻株高的影响株高仍以处理 6(100%秸秆还田区)最高,为 103.5cm,其它依次为处理 5(60%有机肥区)、处理 4(30%有机肥区)、处理 2(配方肥区)、处理 3(单质化肥区),

15、排名最后的为处理 1(无肥区)。3.2.2.2 对对晚稻有效穗的影响晚稻有效穗的影响晚稻以处理 6(100%秸秆还田区)最多,达 18.5 万/667,其它依次为处理 5(60%有机肥区)、处理 2(配方肥区)、处理4(30%有机肥区)、处理 3(单质化肥区),处理 1(无肥区)最少,为 14 万/667。3.2.2.3 对对晚稻晚稻总总粒数和粒数和结实结实率的影响率的影响穗平总粒数以处理 4(30%有机肥区)最多,为 127.4 粒/穗;其它依次为处理 6(100%秸秆还田区)、处理 2(配方肥区)、处理 5(60%有机肥区)、处理 3(单质化肥区),以处理 1(无肥区)最少,为 80.6

16、粒/穗。结实率最高的为处理 1(无肥区)达 96.5%,其次分别为处理 5(60%有机肥区)、处理 3(单质化肥区)、处理 6(100%秸秆还7田区)、处理 2(配方肥区),最低为处理 4(30%有机肥区)。3.2.2.4 千粒重千粒重千粒重以处理 6(100%秸秆还田区)位居榜首,达 29 克;处理 5(60%有机肥区)和处理 4(30%有机肥区)并居第 2 位,28.9克;其它依次为处理 2(配方肥区)、处理 3(单质化肥区),最低为处理 1(无肥区)。3.3 两季作物两季作物总产总产如(表 6)所示,两季作物总产,生物产量以处理 6(100%秸秆还田区)最高,为 1782.6/667,其它依次为处理 5(60%有机肥区)、处理 4(30%有机肥区)、处理 2(配方肥区)、处理 3(单质化肥区)和处理 1(无肥区)。而籽粒产量以处理 6(100%秸秆还田区)最高,为 949.5/667,较无肥区增产 110.1 个百分点;其它依次为处理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