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沁园长沙课件人教必修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6985302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沁园长沙课件人教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高中语文沁园长沙课件人教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高中语文沁园长沙课件人教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高中语文沁园长沙课件人教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高中语文沁园长沙课件人教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沁园长沙课件人教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沁园长沙课件人教必修(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主讲人:毛泽东主讲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把握词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什么是意象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学习借景抒情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研究传统文化与诗歌意象间的关系,进而解读诗歌。 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词人借助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词人的博大情怀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革命壮志,体会词人以天下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情景关系,体味词中作者的感情。理解课文的情景关系,体味词中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意象,了解意象在诗歌

2、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鉴赏诗歌。初步认识意象,了解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鉴赏诗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语言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语言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 比较法。如毛泽东沁园春比较法。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的比较、毛泽东描绘的长沙的比较、毛泽东描绘的“湘江秋景图湘江秋景图”和中国其他文人所描绘的秋景的比较等。和中国其他文人所描绘的秋景的比较等。关于词的常识关于词的常识产生时间产生时间 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明而又重振于清。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明而又重振于清。 名称名称 “曲子词曲子词”(曲词、曲

3、子) 敦煌曲子词(曲词、曲子) 敦煌曲子词 “诗余诗余” 草堂诗余、名儒草堂诗余草堂诗余、名儒草堂诗余 “长短句长短句” 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辛弃疾稼轩长短句、刘克庄后村长短句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辛弃疾稼轩长短句、刘克庄后村长短句 “琴趣琴趣” 欧阳修醉翁琴趣、黄庭坚山谷琴趣、朱彝尊静志居琴趣欧阳修醉翁琴趣、黄庭坚山谷琴趣、朱彝尊静志居琴趣 “ 乐府乐府” 中州乐府、张孝祥于湖乐府、元好问遗山乐府中州乐府、张孝祥于湖乐府、元好问遗山乐府词牌词牌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词牌

4、”,如,如“沁园春沁园春”、“满江红满江红”、“西江月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天净沙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天净沙秋思沁园春秋思沁园春长沙。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长沙。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片”或者或者“阕阕”。分类分类按长短分按长短分:按片数分按片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单调、双调、三调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单调、双调、三调词的流派词的流派豪放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浑厚。 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气势豪放,意境浑厚。 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

5、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婉约派婉约派清丽含蓄,婉转缠绵。 代表作家柳永、秦观、李清照清丽含蓄,婉转缠绵。 代表作家柳永、秦观、李清照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6、沁园春沁园春沁园春,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之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后人作诗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一百十四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亦有于过片处增一暗韵者。 长沙,是词的标题。沁园春,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之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后人作诗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一百十四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亦有于过片处增一暗韵者。 长沙,是词的标题。(1893-1976),字润之(原作咏芝,后为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1893-1976),字润之(原作咏芝,后为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

7、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人民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毛泽东毛泽东材料一材料一 1910年毛泽东脱离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水池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出声独坐水池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出声。”充分表达了17岁少年的远大抱负。 后来他还写出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材料二材料二 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与蔡和森、何叔衡等人常常在一路纵论世

8、界大事、社会和人生题目,常引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与蔡和森、何叔衡等人常常在一路纵论世界大事、社会和人生题目,常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来激励本人,立志要成为国家的来激励本人,立志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栋梁之才”,与同窗约定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与同窗约定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否则不能做挚友。,否则不能做挚友。材料三材料三 在长沙读书时,毛泽东常常与同窗去湘江游泳,写下了“信心十足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信心十足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诗句。“五四时期”毛泽东团体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活动,主编湘江评论,在全国

9、反响极大。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途经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长沙,重游橘子洲,这时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

10、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途经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长沙,重游橘子洲,这时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沁园春沁园春长沙长沙毛泽东毛泽东 独立独立/ 寒秋,湘江寒秋,湘江/北去,橘子北去,橘子/洲头。看洲头。看/万山万山/红遍,层林红遍,层林/尽染;漫江尽染;漫江/碧透,百舸碧透,百舸/争流。鹰击争流。鹰击/长空,鱼翔长空,鱼翔/浅底,万类浅底,万类/霜天霜天/竞自由。怅竞自由。怅/寥廓,问寥廓,问/苍茫苍茫/大地,谁大地,谁/主主/沉浮?沉浮? 携来携来/百侣百侣/曾游。

11、忆曾游。忆/往昔往昔/峥嵘峥嵘/岁月稠。恰岁月稠。恰/ 同学同学/少年,风华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江山,激扬/文字,粪土文字,粪土/当年当年/万户侯。曾万户侯。曾/记否,到记否,到/中流中流/击水,浪遏击水,浪遏/飞舟?飞舟?思考讨论:思考讨论: 这首词上下片各自写了什么内容?这首词上下片各自写了什么内容? 描述了几幅画面?描述了几幅画面? 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 上片主要写景,写眼前景和心中所思。下片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理想。上片主要写景,写眼前景和

12、心中所思。下片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理想。 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橘子洲头橘子洲头橘子洲头听江亭橘子洲头听江亭橘子洲头望橘亭橘子洲头望橘亭橘子洲头看湘江:渔舟唱晚橘子洲头看湘江:渔舟唱晚橘子洲头公园美景橘子洲头公园美景湘江橘子洲头湘江橘子洲头橘子洲头公园里的毛主席诗词碑刻橘子洲头公园里的毛主席诗词碑刻独立寒秋图独立寒秋图开头三句语序正常不?开头三句语序正常不?如何体会这个如何体会这个“独立独立”的的“独独”字 ,你想到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字 ,你想到了怎样的抒

13、情主人公形象?这里的“独立”,与其理解为实指作者孤身一人,还不如理解为虚指作者独立的人格和思想; 与其空言他昂然独立的革命家的形象,还不如理解为傲视天下,雄视六合的大无畏气概; 与其理解为交待了当时词人情思勃发的时间地点环境等情形,还不如理解为因为“独立”而产生了浮想联翩、心游万仞的蓬勃思绪。 所以,“独立”二字在形式上还领起全篇。这里的“独立”,与其理解为实指作者孤身一人,还不如理解为虚指作者独立的人格和思想; 与其空言他昂然独立的革命家的形象,还不如理解为傲视天下,雄视六合的大无畏气概; 与其理解为交待了当时词人情思勃发的时间地点环境等情形,还不如理解为因为“独立”而产生了浮想联翩、心游万

14、仞的蓬勃思绪。 所以,“独立”二字在形式上还领起全篇。湘江秋景图湘江秋景图一个一个“看看”字管到哪里?字管到哪里?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在描绘湘江秋色图的词句中,你最喜欢那个字?为什么?在描绘湘江秋色图的词句中,你最喜欢那个字?为什么?山上山上 万山红遍层林尽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染江中江中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天空天空 鹰鹰击击长空长空水底水底 鱼鱼翔翔浅底浅底(静)(动)(远)(近)(生机勃勃)万类万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描写描写描写描写议论议论议论议论远眺仰视俯瞰近观远眺仰视俯瞰近观湘江秋景图湘江秋景图

15、 万山之多;万山之多; 遍红之广;遍红之广; 层林之密;层林之密; 尽染之透;尽染之透; 漫水之盛;漫水之盛; 透水之清;透水之清; 染:染:活画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美女妙手染成一样,十分壮美;生动地展现了枫叶重叠、满山皆红的自然景色,并且渲染出一种火红的热烈气氛;化静为动,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活画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美女妙手染成一样,十分壮美;生动地展现了枫叶重叠、满山皆红的自然景色,并且渲染出一种火红的热烈气氛;化静为动,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只是读来让人心上黯然。的名句。只是读来让人心上黯然。李可染作“层林尽染”李可染作“层林尽染” 争:争:活画出江面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活画出江面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击:击:写出雄鹰搏击长空的矫健英姿。写出雄鹰搏击长空的矫健英姿。 翔:翔:写出游鱼悠然自得的情态。写出游鱼悠然自得的情态。 竞:竞:万物皆自由,人何不应如此?对被压迫者的召唤。万物皆自由,人何不应如此?对被压迫者的召唤。万万山红山红遍遍层层林尽林尽染染漫漫江碧江碧透透百百舸舸争争流流鹰鹰击击长空长空鱼鱼翔翔浅底浅底万类霜天万类霜天竞竞自由自由1.毛泽东笔下的秋景。1.毛泽东笔下的秋景。 生机勃勃,壮阔明丽生机勃勃,壮阔明丽2.这秋景与中国传统诗词中的秋景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