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asic设计特点(扇入和扇出)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6981215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3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asic设计特点(扇入和扇出)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字asic设计特点(扇入和扇出)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字asic设计特点(扇入和扇出)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字asic设计特点(扇入和扇出)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字asic设计特点(扇入和扇出)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asic设计特点(扇入和扇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asic设计特点(扇入和扇出)(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数字 ASIC 设计特点 5.1 信号的分类 静态同步 ASIC 中的所有信号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时钟、控制信号和数据。 1. 简单的时钟信号用于控制所有的边缘敏感触发器; 不受任何其他信号的控制。 2. 控制信号,如“允许”和“复位” ,用于使电路元件初始化、使之保持在当前状态、 在几个输入信号间作出选择或使信号通到另外的输出端。若干控制信号可以全部来自同一个允许产生器,但受到状态计数器的控制。 3. 数据信号中含有数据,它可以是一些单独的比特,也可以是总线中的并行数据。 5.2 驱动能力、绝对扇出和相对扇出 从概念上讲, 一片 ASIC 由若干功能单元(部件或门)组成,每一单元有一个

2、或多个输入信号,并产生一个或多个输出信号。从电性能看,每一输出信号受一定强度的驱动,即具有一定的驱动能力,它决定于此部件的晶体管结构。类似地,每一输入端在驱动它的部件(或外部输入端)上加了一定的负载。 像驱动能力一样,图 5-1 驱动 4 个反相器的反相器 负载也取决于部件的晶体管结构。 图 5-2 驱动能力为 4 的反相器 通常,单位负载和单位驱动能力是由一个反相器(图 4-3)产生的。反相器的输出定义为具有单位驱动能力,而其输入则定义为在驱动它的任何电路上加有一单位负载。 每一个输出端驱动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的输入端,或连接到外部输出端。原先, “扇出”一词指从一个输出端引出的这种连接的数目

3、, 但是现在它应该计算加到每一连接线上的等效单位负载数目。由被驱动部件和外部输出加成的负载总和是驱动部件输出端的“绝对扇出” 。 图 5-1 示出一个驱动其他4 个反相器的反相器, 4 个反相器均是单位负载。这样,它给出的绝对扇出为 4。 图 5-3 驱动 12 个反相器的缓冲器 通常, “扇入”一词仍保持其原来含意,即连接到一部件上的输入端数目。例如,一个 3 输入端“与”门具有的扇入为 3。 有些 CMOS 部件的驱动能力小于 1,这时常使用反相缓冲器增强这种部件的驱动能力。图 5-2 示出一缓冲器,它等效于 4 个反相器并联。此部件的驱动能力为 4(并且作为负载也等于 4)。 图 5-3

4、 给出一个驱动能力为 4 的缓冲器,它连接了 12 个反相器,给出绝对扇出为 12。另外一个很有用的概念是相对扇出绝对扇出和驱动能力之比。图 5-3 中电路结点的相对扇出为 3。 电路中任一结点处的相对扇出为: 限制。然而,结点的相对扇出基本上是两部分延迟之和: ASIC 设计中许多门级模拟送延迟是由于栅极下面的电电压低和驱动输入的上升时间驱动能力绝对扇出相对扇出=不像 TTL 电路,CMOS 的扇出没有固定的决定着它的若干特性,特别是决定其电路延迟。ASIC 性能要求给予相对扇出一个上限,它和生产工艺过程有关,通常在 8 至 16 之间。 5.3 电路延迟 CMOS 电路中的延迟惰性延迟传送

5、延迟电路延迟 =+程序就是根据这一简单模型设计的。 传耗尽层充电和放电需要时间产生的。它取决于栅的类型,供电电压,温度和工艺过程参数。通常,温度愈高则载流子的迁移率愈低、电阻愈高,故延迟愈长。供图 5-4 电路延迟 长也使传送延迟增加。 某些设计工具中的模拟程序的编写可以使其运行于不同的状态,即慢(高温度,低供电电压)、快(低温度,高供电电压)和标准三种状态。ASIC 工厂有时要求设计者在慢和快状态下对电路做模拟后再提交生产。 惰性延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输出电路的电容和驱动门的内阻抗。 惰总延迟传送延迟十(单位负载的惰性延迟 x 相对扇出) 性延迟长的影响除使总电路延迟增大外, 还使上升时间和下

6、降时间增扇入的影响 扇入的影响 4-6 和图 5-5 可性延迟和传送延迟一样,也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但是它正比于结点的相对扇出。在图 5-4 中给出总延迟和惰性延迟、传送延迟及相对扇出的关系。相应的公式为: 惰大。 5.4 5.4 在选择门的时候,要考虑扇入的影响。一个门的扇入和其驱动能力之间有一定关系。例如,让我们考虑图 4-6 和图 5-5 中的电路。图中给出了 2 输入端和 3 输入端“与非”门的晶体管电路结构。 比较图图 5-5 3 输入端“与非”门 以看出,个 2 输入端与非门作为负载,从正电源向源极消耗电流的能力和一反相器的能力相同。若两个输入都是逻辑 0,因为有两个 p 型晶体管的

7、并联电阻,故从低至高的源阻抗是基本反相器的一半。然而,它的两个输入由逻辑0 变为逻辑 1 时,两个串联 n 型管导通,其导通电阻是反相器的两倍,使输出端高电位下降速度比反相器也慢一倍,即自高向低过渡有两倍的延迟。 ”门的 n 型管的通过电流能力(至基比较图 4-6 和图 5-5 可见,从第三个 n 型晶体管来的另一串联电阻进一步降低 3 输入端“与非本反相器的三分之一)。 图 5-6 3 输入端“或非”门 图 4-7 和图 5-6 示出 2 输入端“或非”门和 3 输入端“或非”门的结构。因为 p 型载流子的迁移率较低,因此这些门与其“与非”门等效电路相比,性能较低。为了得到高性能电路,建议:

8、和或非门相比,优先选用:与非门。 5.5 边缘缓慢 5.5 边缘缓慢 在基本反相器中,电流与输入电压的关系示于图 4-4。由图可见,当输入电压在高和低之间变化时,将有一大电流出现。所以若边缘平缓将使大瞬态电流出现时间拖长。 当信号是一个加到边缘敏感部件的时钟时, 上升时间长的后果更为严重。制造硅片时,工艺过程尽量保持稳定不变。然而,有些工艺过程的条件限制使硅片各部位之间必然有所不同。 工厂通常使最好的器件不是在硅片中心生成, 而是形成环状。这样的环状布局可以使成品率最高,并减小参数的散布,但是片上的各个门的门限电压仍有变化。 在同步系统中,边缘缓慢加上门限电压有差别以及本地引入的噪声, 将使时

9、钟线上产生不同的延迟,结果将出现我们不希望有的所谓“时钟歪斜”现象。时钟歪斜是指有效时钟边缘不在同一时刻出现, 当用上升缓慢的边缘触发不同的边缘敏感部件时就可能发生这种情况(见图 5-7)。 图 5-7 时钟歪斜 时钟歪斜是同步系统中最严重的问题之。 若歪斜的程度大于从边缘敏感存储器的输出到下一级输入的延迟时间,则其影响将变得很明显。它能使移存器中的数据丢失,使同步计数器发生错误。时钟歪斜可以由适当的时钟缓冲使之减小, 或者在边缘敏感器件的输出和其馈给的任何边缘敏感输入端之间加入一定的延迟。 5.6 时钟缓冲 5.6 时钟缓冲 同步系统中时钟(及其他全局控制线,如复位线)必然负载很重。这样有可

10、能导致电路延迟和时钟歪斜不能容忍。克服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二:线形缓冲和树形缓冲。 图 5-8 线形缓冲 5.6.1 线形缓冲 5.6.1 线形缓冲 线形缓冲(图 5-8)在信号线上使用一串缓冲器,使驱动强度逐步增大。每一缓冲器的驱动强度(它通常和负载一样)分配,应使每一结点的相对扇出相同。例如,图 5-9 示出一个反相器,它驱动的负载等价于64个反相器,而同样的负载可以通过一串中间缓冲器来驱动。在每一中间结点,相对扇出为 4。理论上最佳相对扇出为 e(271828),它使总延迟最小。 图 5-9 负载等价于 64 表面上看来,似乎不用缓冲器要比用缓冲器的方案更快,因为后者层次更多。然而,应用传送

11、延迟和惰性延迟的计算公式(按每单位负载标称 1ns 传送延迟和 1ns 惰性延迟计算),可以得出下列结果: 1. 不用缓冲器的电路: 总延迟1 十 64165ns 总延迟1 十 64165ns 2. 用上例的线形缓冲电路: 总延迟(1 十 41)十(1 十 41)十(1 十 41)15ns 总延迟(1 十 41)十(1 十 41)十(1 十 41)15ns 所以,采用缓冲器时的总延迟小很多, 并且上升时间也更快。 图 5-10 反相器并联 ASIC 工厂为此目的而在其数据库中设置有大功率的缓冲器,或者容许反相器并联使用,以得到 所 要 求 的 驱 动 强 度 ( 见 图5-10)。 5.6.2

12、 树形缓冲 5.6.2 树形缓冲 超过一定的绝对负载量之后,通过线形缓冲增加驱动能力的优点不再存在。这是由于在ASIC 中的线条宽度有时有限,电流大时在线上会产生大的电压降。在这种情况下,用树形缓冲较好; 图 5-11 树形缓冲 使用树形缓冲时,时钟电路分成若干分支,每一分支的驱动强度按几何级数增长。在图 5-11 中示出这种方案。在实际设计中,通常使每一分支驱动某一局部电路中的各部件。在这个局部电路内有一缓冲器,缓冲器常由一反相器和由其驱动的功率缓冲器组成。 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保持信号的符号不变,以及在分文点处呈现一单位负载。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时钟分配方案的各个分支在各级之间应该具

13、有相同的相对扇出(图 5-12),因为不平衡的分支是时钟歪斜的最大来源。由于布线电容通常是一结点上总负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好版图后应当再次校核相对扇出。许多种 ASIC CAD 工具中都有扇出程序,它可以用来进行最后的仲裁。 图 5-12 具有相同的相对扇出 5.7 传 输 门 5.7 传 输 门 MOS晶体管构成的门是对称的,源极和漏极可以互换。例如在p型晶体管中,若门的Vt(门限电压)低于源或漏的电压,则沟道将导通。同样地,当门的VT高于源或漏的电压则n型沟道导通。 MOS晶体管可以用作为与电源隔离的开关。然而,由于门限电压的偏置,一个p型晶体管不可能把一个负载电容拉向比Vt更近于正电

14、源;对于。型晶体管,也不可能使之更近于地。因此,传输门通常由一对晶体管组成,一个p型和一个n型的(见图 4-13)。 图 5-13 用传输门实现的 D 型触发器 传输门有许多用途,包括多路选择器、总线驱动器,甚至做成 D 型触发器。与用逻辑门做的同类电路相比,这种结构通常更小并且速度更快.图5-13 给出一个用传输门实现的D 型触发器。 传输门的使用有许多规则,设计者不能违背这些规则去使用这种门。这些规则原则上是产生于传输门的双向性质:它在两个方向的导通性同样好; 传输门内部结点有可能处于浮动状态; 在传输门串联过多时,驱动能力有可能下降。从这一考虑出发,可以导出使用传输门的一些条件。 5.7

15、.1 由传输门的双向性产生的条件 打开一个传输门的时候在驱动电路中能够产生一个短暂的尖峰, 此类峰或假信号是由于所谓“电荷共享”现象产生的。当传输门驱动一高扇出结点时这一问题特别严重。 见图 5-14。 若线上有一边缘敏感部件(图5-15),或者有任何异步清除(图 5-16),则这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然而,使用门控的时钟和异步清除都是不好的设计方法, 后面有几章要讨论如何避免使用这些设计方法。 5.7.2 三态缓冲器的演变 为了防止电荷共享现象及传输门串联过多,正确的方法是用反相缓冲器驱动传输门(图 5-17)。从这一电路结构可以导出一个真正的三态缓冲器的电路,如图 5-18 至 5-20 所示

16、。在图 5-19 中点a 和 b 之间的连线可以断开。虽然电路变了,但其功能末变,从而得到图 5-20。 图 5-15 有一边缘敏感部件时的电 路 图 5-14 电荷共享现象 图 5-17 反相缓冲器驱动传输门 图 5-16 有任何异步清除时的电路 和加缓冲器的传输门相比, 这个电路有两个优点: 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小了些;因为在“反相器”沟道中没有电流, 故输入状态改变不再产生电流尖峰。 同样的电路也常作为外部三态驱动器。 三态驱动器压焊盘通常作为基本的数据库部件, 或者作为门阵的部件提供给设计者, 而设计者通常不能自己用基本的门组成这种性能的部件。 图 5-18 反相缓冲器驱动传输门 电路 5.8 三态缓冲器用于总线控制 三态部件允许在 ASIC 中支持含有多个数据发送器的总线系统(图5-21),这样就产生了共享通信资源的管理问题。这时,总线不容许浮动或处于高阻抗, 并且绝对不能有两个或多个数据发送器同时接入引起的竞争。浮动的总线可能位于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