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中探討婚姻與生活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6981173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7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從社會中探討婚姻與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從社會中探討婚姻與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從社會中探討婚姻與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從社會中探討婚姻與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從社會中探討婚姻與生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從社會中探討婚姻與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從社會中探討婚姻與生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篇名: 從社會中探討婚姻與生活 作者: 陳姿靜崔文婷。三民高中。高一班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從社會探討婚姻與家庭 壹前言 由於台灣地區人口的組成與家庭結構的轉變,都市化改變了國人生活的型態,加上資訊的革命,國人的婚姻關係與家庭生活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導致不斷產生婚姻與家庭的問題,也提醒我們應注重有關婚姻與家庭的教育。新世紀伊始,我們探討家庭教育的相關課題,實具有重大的意義與時代價值。在迎接廿一世紀的關鍵時刻,如何重新尋找家庭的美境、創造幸福的家庭是許多人關切的話題。 絕大多數的人是生於家庭、長於家庭,而後透過婚姻關係建立自己的新家

2、庭,家庭也常是個人最基本愛與信任感的發展根源,協助國人瞭解婚姻與家庭的真諦, 並建立幸福美滿的婚姻與家庭,期能有助於社會之安定與和諧。 大多數這一代為人父母者是在成為父母後,才開始學習如何做父母,在面對婚姻問題時才開始學習如何解決。婚姻與家庭相關知識與觀念的學習,最佳時機應在個人在學時期,目前許多大專院校皆因應此一需求開設通識課程,部分高職之學科亦設有婚姻與家庭之選修課程,提供在學的未來父母事先學習婚姻與家庭相關課題之機會,此舉對於未來社會國家安定具有相當之重要性。 研究之動機:由於公民課時有這類的問題探討,此時又有小論文的活動,所以想要針對因為社會變遷所面對的婚姻與家庭之問題。 男女兩性必需

3、認識到婚姻之關係,由於性愛與情愛結合,具有永續性同棲生活關係,在經濟上與社會上要分工合作,要與雙方家庭發生姻親關係,更要符合社會規範之要求。扮演丈夫與妻子之社會角色與義務,形成家族制度之一部份。婚姻之危機不僅僅威脅到個人之身心安全,子女之幸福,更威脅到整個家庭體係與家庭制度之穩定性,故婚姻危機不但是個人問題,也是社會問題。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貳正文 一由於社會變遷,現代人所面對婚姻與家庭的探討點 1. 何謂愛情 (一)愛到底是甚麼呢? 在人際關係中,“愛”是很重要的。“我們都是因為愛而生”。 “愛”不是止於男女之間的愛, 尚有親

4、子之愛、手足之愛、朋友之愛、神之愛。 William Shutz 人有三個基本需要:愛、歸屬、控制。 Erich Fromm 在愛的藝術中有四個特質:奉獻(付出)、責任(後果)、尊敬、了解。 (二)愛情的理論 ZRubin 愛情的三個部分:關懷、依附、親密。 喜歡的三個部分:對對方有力評價、尊敬、覺得與對方相似。 John Lee 愛情三原愛:情慾的愛、友情的愛、遊戲的愛、神經的愛、現實的愛、利他的愛。 *婚姻與家庭的意義 : 1. 婚姻制度的功能包括:基本人格的型成、地位的來源、社會化、緊張情境之調適、經濟資源、穩定感與安全感、傳宗接代等。 2. 婚姻的功能隨其社會結構及其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

5、異。例如:某些社會中,婚姻最大的功能為傳宗接代。 3. 婚姻給人們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伴侶、快樂、愛、自我支持與認同、經濟安全感、及合法的性愛與子女。 4. 婚姻與親職亦完成並豐富了個人的生活史。 5. 婚姻聯繫了各種特質的親職關係。 *選擇踏入婚姻的原因 : 以前社會中踏入婚姻主要是為了傳宗接代,但現在的男女可能是想要一個能互相扶持、共同生活的人。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婚姻與家庭的維繫 : 很多人認為結婚之後就會像童話故事裡說的公主和王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 子,但在現實生活中,男女選擇踏入婚姻後,適應得問題就接踵而來了。如果希

6、婚 姻能幸福快樂,就必須長期用心經營。 1. 學習相處之道: 結為夫妻的人,是來自不同的家庭,對婚姻抱持的態度也就不一樣。婚姻不是單一個人的事情,牽涉到雙方家庭的成員、遠親或近親,以及社會的人。易關係,當事人必須與他人有種種的互動。因而產生的問題也就更多了。因此,在結婚前應該要有適當的交往,多多與對方家人相處,或透過婚前的諮詢單位、教育機構、同體活動等,都會對婚姻更有幫助。 2. 相互溝通: 婚姻常常會有高潮和低潮。雙方在發生一件不合或衝突時,如果能退一步,等到情緒緩和時在進行溝通協調,理性陳述自己的看法與立場,問題大多能順利解決。 3.認是真愛特質: 婚前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婚後也應保持獨立自

7、主性。很多男性認為婚後要夫妻一體,但這樣反而會成為負擔,彼此會有簽辦的感覺。因此雙方應該保有自仔的生活圈,才能成為好的伴侶。 *影響擇偶的因素: 1.婚姻市場的選擇: 根據很多學者的觀點,他們把婚姻是為市場交易的過程,在異性交往的過程中,我們本身擁有的資源來換取好的對象,這些資源可能包括聰明才智、身材長相、家世背景、性格特徵等,這種方式就稱為婚姻市場。例如古早社會裡,結婚是非常講究們當戶對,因此社會地位、家庭背景的考量是非常重要的,雖然現代社會主張婚姻自由,仍會考量到雙方各人的條件,而且特別重視人特質的配合。 2. 擇偶的期望條件: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

8、ial version 人在選擇對象時,會選擇與自己有相同或相關特質的。除了生理、社會人格等方面,還包括了價值感相似。例如價值論認為,我們在挑選配時會選擇一個與自己有類似價值的人,而角色論則認為角色相配是最基礎的,人們對婚姻配偶的叫圾想像與期望,影響人們去尋求符合這些期望的對象。 相對的,人們也會選擇相異特質的人為婚姻對象。例如:擇偶互補需求論認為,婚姻多少會受同質婚姻因素影像,但為了滿足需求,在擇偶的過程中也會選擇某些與子己特質不同或性格互補的對象,以來彌補自己不足的部分。 二. 社會變遷中的婚姻關係: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現代的人對婚姻不再存有太多的幻想,使得現代的婚姻與家庭關係也產生了

9、和傳統不同的地方: 1. 女權運動的興起,認為傳統的婚姻是壓制女人的工具,根本無力追尋自己的理想。現在,因婦女地位、教育水準、經濟收入漸高,使得妻子在家庭中有自主權,不須要再依附著丈夫。 2. 年長者在安排子女婚姻及家庭生活方面的權威普遍下降,親戚及社區關係之延伸網絡的權力與義務也發生重大的變化。 父母對子女的角色發生大幅的改變,夫對妻、父對子女的父系威權崩解,家庭變得以子女為中心,也較縱容孩子。 3. 家庭的人數在縮減。以夫妻及未婚子女組成的小家庭增多,傳統式的大家庭相對減少。 4. 現代婚姻最普遍的特色就是相當容易離婚。因離婚造成與繼父母組成新家庭和單親家庭的現象愈來愈普遍。 5. 年輕一

10、代的婚姻態度不同、經濟情況改變、 同居 、以及婚姻市場中男性過剩等因素,使得現代人傾向晚婚。 6. 性觀念開放,婚前及婚外性行為增加。現代的夫妻生活忙碌,見面相處的時間漸少,更談不上互相溝通的機會了。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三.家庭、婚姻關係中所面對的問題與相對之關係 1.姻親關係 民法第 969 條 規定,稱姻親者謂: (1)血親之配偶。 (2)配偶之血親。 (3)配偶之血親之配偶。 2. 離婚/外遇問題 台灣社會在快速的轉型,對家庭的內涵也不斷在變動離婚,在傳統社會中被視為惡這樣的看法,也正在改變由於家庭觀念的改變,離婚做為家庭

11、關係結束的手段,可能不再被視為人生過程中一個很重大的不幸事件相反的,可能是個人感情生活中重要的學習過程離婚率的增高,可能反應的是,在現今台灣社會中,個人感情生活的自由及開放雖然,避免離婚還是主流的社會價值不過,離婚不再被視為是一個可被污名的人生的挫敗 曾經擔任北美心理研究院副校長、現為加拿大蒙特利市輔導中心主任的陳棟 墀博士,是南加州第一位執業的華人心理醫師,他根據在海外逾十五年來輔導過數百位外遇男女的觀察,出版了國內第一本談論兩岸三地及美國華人外遇分析的專書。陳棟墀表示,儘管美國離婚率穩定維持在三成以上,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再婚者的離婚率 更高 ,達到五成五左右。在中國大城市,離婚率從一九八年

12、的不到百分之五直線上升到廿五左右 ; 再婚的調查中,與第三者結婚後、又離婚的比率也最高,比其他原因而選擇離婚的數據還要高出三以上。而台灣在東南亞地區是最高的,每八對就有一對離婚收場。 3.困難相處的問題 (1)家事分擔問題 (2)身心疾病 (3)政治立場不同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4) 夫妻生活習慣不同 (5) 角色扮演衝突 叁結論 由於現今社會的變遷,進而帶來許多不同於傳統的改變,例如本論文所討論的婚姻與家庭問題。 婚姻是滿足人類社會基本需要的泉源,而夫妻關係更是人類關係中最親蜜的一種關係。也異於其他如親子、兄弟、姊妹關係來自於

13、同一血源而是來自於愛。在充滿愛的家庭中,人的煩惱、情緒、不安、懼怕等都能得到適當的發洩、安慰、支持與鼓勵。因此,家常常被人們形容成避風港。 婚姻的幸福與否是需要夫妻兩人不斷的學習成長,互相包容、尊重,適時的表達自己的感受,把愛與關懷說出來,讓對方也知道你的感受,如此兩人坦然相見又互相尊重保有隱私,衝突的發生自然減至最低。幸福的婚姻沒有不勞而穫的。 肆引註 註一:中學生網站 http:/www.shs.edu.tw/display_pages.php?pageid=2007090602 註二: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著 註三:中原大學遠距教學網站 http:/www.cycu.edu.tw/DisEdu/ 註四:高一公民課本(龍騰版) 註五:修淑芬專題報導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