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坦桑尼亚地质背景概要坦桑尼亚地质背景概要 (据(据 Opportunities for mineral resource development, Ministry of Energy and Mineral 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2005,,Fourth Edition)) (摘译(摘译:贵州贵阳贵州贵阳 罗孝桓1146246384 E- mail:gzlxh550018@2011)) 坦桑尼亚的地质构造格架反映了非洲大陆地质演化的部分历史和矿化特征 坦桑尼亚现存的地质环境是非洲东部地区一系列地质构造事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古太古代克拉通开始,然后是变质作用的改造,并与其他大陆块体的拼接最后是来自于大陆沉积物的 Karoo序列所覆盖在第三纪时期东非大裂谷开始形成导致了克拉通的分裂 坦桑尼亚位于东非大平原, 东非大平原是地球上大陆地壳最大的平原(Slabs)之一非洲大平原由太古代克拉通组成,其时代超过 25亿年坦桑尼亚克拉通已经确认的岩石年龄达到 30 亿年,其在东部非洲也是矿化度最高的克拉通之一,它与赞比亚、津巴布韦克拉通(Rhodesian)、和南非克拉通(Kaapvaal)一样著名。
坦桑尼亚在 1977- 1980 年进行了全国性航空物探调查,坦桑尼亚的地球物理特征比其他有些(非洲西部)国家更清楚,但对人们感兴趣的维多得亚湖区东部以及邻近肯尼亚边界地区的重力特征则比较模糊 太古代太古代(ARCHAEAN) 坦桑尼亚暴露在地表的太古代由成线状和带状展布的花岗岩- 绿岩组成,在分布面积上花岗岩占优势其中多数花岗时代新于绿岩,但也有部分比绿岩要早坦桑尼亚太古代包括下列几个地质单元: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2多多马超群多多马超群(DODOMAN SUPERGROUP):多马超群被定义为太古代,其岩石单元由绿岩和比绿岩更老的地质单元构成多马绿岩带之原岩(Origin)主要是沉积岩,主要形成带状分布于南部地区,包括片麻岩、片岩、闪石岩、混合岩和石英岩多多马超群具有高度变质程度和区域花岗岩化岩石 在多多马超群中目前没有发现具有商业价值的矿床,同时也还需要进一步的做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尼亚萨超群尼亚萨超群(NYANZIAN SUPERGROUP): 这个群的岩石是超基性火山岩占优势,以及不成熟的沉积岩组成,并构成绿岩带分布坦桑尼亚克拉通中部地区。
尼亚萨绿岩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是坦桑尼亚最重要的金矿床的矿化主岩基于目前可识别的地质剖面特征:从下至上由超基性熔岩到长英质熔岩的变化特征, 可将其划化分为下亚群和上亚群两个系列下亚群的原岩是玄武岩、安山岩、枕状英安质熔岩,沉积岩包括 BIF(Banded Iron Formation)结晶燧石岩,以及部分页岩和砾岩尼亚萨绿岩下亚群主要分布在维多利亚湖的西部地区 在盖塔(Geita)和卢旺马干扎(Rwamagaza)地区的绿岩带,其最大厚度估计在 5000m 左右尼亚萨绿岩上亚群即分布在这一地区其特征是由长英质的熔岩、凝灰岩、含铁燧石岩、BIF、以及少数泥质岩组成BIF 依附于长英质凝灰岩而存在并与其密切相关,其最大厚度 100- 400m,而在此地区长英质的最大厚度则是 2000- 4000m绿岩则通常是变质绿片岩相程度,局部达到闪石相这些岩石单元常构成走向近东西的紧密褶皱 卡瓦洛迪超群卡瓦洛迪超群(KAVIRONDIAN SUPERGROUP): 卡瓦洛迪超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3群主要分布于坦桑尼亚的最北部地区,即木苏马- 马拉绿岩带(Musoma- Mara Greenstone Belt)。
不过分布最为广泛的还是在邻国肯尼亚卡瓦洛迪超群主要由砾岩、粗粒硬岩(Coarse arkosic)、长石英质 细 砂 岩 (grite) 和 石 英 岩 组 成 , 并 不 整 合 覆 盖 于 (Resting unconformably) 尼亚萨绿岩之上 花岗质片麻岩层花岗质片麻岩层(Granite- Gneiss Terrane):: 花岗质片麻岩层作为基质(matrix)围绕绿岩带分布在大多数太古代克拉通上,年龄关系是模糊不清的,如某些花岗岩侵入于绿岩中但时代上则难以定论某些岩石的地质测年分明是元古代, 而其他证据则清楚地表明属于太古代要清楚地区分这个地区的岩石是太古代还是元古代是十分困难的 元古代办元古代办(PROTEROZIOC) 乌本迪超群乌本迪超群(Ubendian Supergroup): 这是一个分布于太古代克拉通周边的古元古代活动带 它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深度变质岩—其原岩为沉积岩和岩浆岩,其中包含有大量的经改造过的太古代岩石乌本迪超群的岩石类型主要片麻岩,少数镁铁质和超镁铁质侵入岩,晚期花岗岩和大理岩, 构造走向主要是北西向 变质程度主要是闪石相,少部分达到麻粒岩相(granulite facies)。
乌萨加纳超群乌萨加纳超群(Usasaran Supergroup): 与乌本迪超群类似, 乌萨加纳超群也是由变质岩组成, 这套岩石产出在坦桑尼亚太古代克拉通的南部和东部 原岩为泥质岩经深变质形成的麻粒岩和黑云母片麻岩组成了乌萨加纳超群单元的大部分,其他为常见的变质石英岩麻粒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4岩相的变质岩覆盖了主要区域也与乌本迪超群类似,乌萨加纳超群也包含有太古代的变质物质,构造线的优势方位是 SW- NE 向与加拿大地盾(Canadian shield)的格林威尔省(Grenville Province)的变质岩相比,乌萨加纳超群具有更高的变质程度 在乌本迪超群和乌萨加纳超群中, 麻粒岩相的岩石中更富含各种各样的彩色宝石 卡 拉 格 韦卡 拉 格 韦 - 安 可 里 超 群安 可 里 超 群 (KARAGWE- ANKOLEAN SUPER- GROUP)::该超群构成卡巴里褶皱带(Kibaran Fold Belt)的主要部分该褶皱带多乌干达延伸到赞比亚, 再到坦桑尼亚西部的维多利亚湖西部卡拉格韦- 安可里超群比乌本迪超群和乌萨加纳超群更年青岩石和构造特征也明显不同, 卡拉格韦- 安可里超群很明显是浅(海)水沉积如泥质、千枚岩、低变质程度的绢云母片岩和石英岩。
花岗岩的盐漠蚀变(alteration haloes)中有钨和锡的矿化脉分布,沉积岩总体走向正北,但因变形以及花岗岩入侵等作用形成了卵形穹窿(Ovoid domes)围绕这些穹窿,脊状石英脉形成椭园形的分布区 布可班超群布可班超群(BUKOBAN SUPERGROUP)::布可班超群跨越了(span)新元古代到古生代的界线,岩石弱变形且未变质岩石包括了砂岩、 石英岩、 红层, 白云质灰岩, 燧石, 和杏仁状熔岩(amygdaloidal lava)布可班超群主要产出于坦桑尼亚的西北部 卡鲁超群卡鲁超群(KAROO SUPERGROUP): 卡鲁,这一名称来自于南非的一个地点坦桑尼亚是一具有地质意义的名称使用最北部的区域它由陆内沉积物组成,时间范围从晚石碳纪到侏罗纪大致以达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5累斯萨拉姆的纬度为界,相同时代的岩石逐渐演变(pass into)为海相沉积经过长期的高地浸蚀、冰蚀作用、火山作用和沉积作用,卡鲁超群的岩石具有多样性,包括粗粒砂岩、页岩、细砂岩、和煤等卡鲁超群不整合覆盖于前寒武基底之上,其中产出的煤炭资源十分著名。
上中生代上中生代(UPPER MESOZIOC)::上中生代的沉积岩仅仅产出于盆地沿岸沉积岩包括灰岩、砂岩、页岩、泥灰岩和蒸发岩残碴(evaporites),包括石膏、硬石膏(anhydrite)、盐等这些含盐盆地形成于冈瓦那(GONDWANA)大陆解体的中生代时期 (非洲大陆)壳内裂谷,也开始于这个时期在坦桑尼亚克拉通,与此相伴出现的还有碱性火山岩的侵入 新生代新生代(CENOZIOC) 裂谷断层系裂谷断层系(RIFT VALLEY FAULTING) 东非地台在中生代的白垩纪时就开始裂解(Break up)东非裂谷作用对坦桑尼亚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地质意义 东非裂谷系由一系列的阶梯地堑(Echelon grabens)或裂谷组成,并时常伴随有火山作用 在坦桑尼亚, 裂谷沿着两侧集中呈带状展布: 西部裂谷位于Nyasa、Tanganyika 等湖泊处,东部(or Gregory)裂谷穿过 Natron 和 Nyasa 湖泊位置在 Rekwa 湖泊位置,存在着裂谷分支在坦桑尼亚东南部,Selous 盆地沿着印度洋岸发育 沉积岩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 东非大裂谷已经被白垩系的沉积物充填。
此外,卡鲁超群只是这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6些沉积物中被压实的部分, 海岸沉积盆地中的岩石包含了一系列的金伯利岩其时代为中新世或更年青一些 岩浆岩岩浆岩(IGNEOUS ROCK) 在东非,无论在什么地方,与裂谷相们的还有火山活动与热泉如坦桑尼亚东北部的克里曼加罗(kilimanjaro)地区(热泉区)和在西南部的卢贡韦(Rungwe)的火山区在这两个区域,岩石是中性到镁铁质碱性熔岩,以及侵入岩而侵入岩则是含金刚石的金铂利岩还有不些小规模的火山活动事件其中金伯利岩不到 50Ma 地表沉积物地表沉积物(SURFICIAL DEPOSITS) 在地表土层之下,前寒武系岩石已经暴露和风化数千万年结果形成含铁物质(红土)、硅质土(水泥),以及泥质层由于风化作用使金属物质集中或分散流失 有些金属矿物在残坡积中富集并第二次形成矿床例如前面计论的金、金刚石等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成矿作用 如铌(niobium)在烧绿石(pyrochiore)岩体地表富集, 磷灰石(apatite)在碳酸盐岩体地表分布、锡矿围绕花岗岩体分布,以及宝石散布在变质岩体之上等。
坦桑尼亚黄金生产历史统计资料表明, 在世界上 998 年以前生产的超过 70 吨的黄金产量中,超过 90%的黄金来自于邻近(vicinity)维多利亚湖区周边的太古代绿岩带中,其余产出于元古代变质岩系中在鲁巴金矿田(Lupa Goldfied)和蒙班达矿田(Mpanda Mineral Field)等主要范围,没有来自于卡鲁超群或更年青岩石中含(产)金的记录这当然不包括(except for) 来自于前寒武纪的砂金(可见金),以及河床中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7围绕岩金在几公里范围内的砂金 据上述金成矿的地质背景及前人研究成果, 坦桑尼亚国家地质调查研究机构将全国划分为 8 个含金绿岩带和两个金矿田: ①木苏马-马拉(含金)绿岩带(MUSOMA-MARA GREENSTONE BELT); ②KILIMAFEDHA GREENSTONE BELT; ③MABALE-BUHUNGUKIRA GREENSTONE BELT; ④KAHAMA GREENSTONE BELT; ⑤RWAMAGAZA GREENSTONE BELT; ⑥GEITA GREENSTONE BELT; ⑦NZEGA GREENSTONE BELT; ⑧IRAMBA-SEKENKE GREEN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