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 历史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一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962363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 历史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一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二 历史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一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二 历史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一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二 历史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一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二 历史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一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 历史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一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 历史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一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讲师:老王课标解读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中的作用。 能力要求:(1) 识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 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3) 对比认识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常见题型:选择题、材料题知识精讲一、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18951898年间,国 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 ,资本在万元以上就有六 十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 业。不仅原来较好的上海 、广州、汉口、天津等城 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 办厂矿企业。 1.时代背景经济发展民族危机2.个人选择Of the people by

2、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林肯“人尽其才 ,地尽其利,物 尽其用,货畅其 流”1894年,孙 中山上书李鸿章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 ,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 现象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 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 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 者极多。 孙中山 1.1905年,同盟会纲领2.民报发刊词上, 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二、三民主义的提出3.三民主义的内容“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 。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 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 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 那就汉

3、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 的!”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 庆祝大会的演说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 命的根本,我们推倒满洲政府, 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 ,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 治革命, 讲到那政治革命的 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 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 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 建国民政府。 1906年民报“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 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 ,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 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 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 为国民所共享。”“敢有垄断 国民之生计者,天下其击之。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4.三

4、民主义的评价(1)性质:是中国近代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局限性:三、三民主义的实践四、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1.背景材料2:“这十三年来,政 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 腐败,比前清更甚,人 民困苦,日甚一日 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 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 ,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 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孙中山:师欧美师俄国材料1:“中国革命已经十三 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 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 事实 所以革命事业, 就

5、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 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孙中山在黄埔军 校的演说2.提出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 3.内容(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 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 而私也。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 等自由及权利。4.比较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5.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1)局限

6、性: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2)进步性 :它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典题剖析例1(高考海南卷)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 。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解析】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民主共和,强调学习苏俄不等同于放C例2(高考安徽卷)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 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

7、未雨绸缪计,不可不 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 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析】材料中没有说明中国工商业不发达就不能实行民生主义,因此A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民 族民主革命的问题,因此B错误。材料中也没有提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问题,而且这也不是C课堂小结三民主义的发展历程萌 发:上书李鸿章的失败和兴中会的创立提 出:民报发刊词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实 践: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等挫 折:旧三民主义指导下革命活动相继失败发 展: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