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4单元 第14课 大萧条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 新课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959922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4单元 第14课 大萧条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 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4单元 第14课 大萧条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 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4单元 第14课 大萧条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 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4单元 第14课 大萧条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 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广东省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4单元 第14课 大萧条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 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4单元 第14课 大萧条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 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4单元 第14课 大萧条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课件 岳麓版必修2 新课标(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标课标 要求课标课标 理解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 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认识罗 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课标 的“了解”,要求能说出 经济 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与影响 。“认识 背景”,要知道当时美国 面临的国际与国内形势,据此理解 美国为何要用新政来解决经济 危机 。 2.列举罗 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 识罗 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 本主义自我调节 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能概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特点 ,并能结合史实作出全面评价,理 解改革的实质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 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 本主义的新变化。能归纳出二战后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 的

2、 政策和表现并分析社会经 济发生的变化。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纽约股市崩溃。 2特点: (1)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 (2)破坏性大损失2500亿美元。 (3)范围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所有行业。 (4)影响深引起世界混乱,国际关系恶化,民主制度动摇。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自由放任政策不能解决危机。 (2)罗斯福以新政改革为口号当选总统。 2内容: (1)整顿财政金融重建对银行的信心。 (2)调整工业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 (3)调整农业生产减少耕种,控制市场价格。 (4)实行社会救济

3、帮助穷人渡难关。 (5)以工代赈提供就业机会。3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4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5影响: (1)暂时渡过了危机,一定程度上恢复生产力。 (2)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三、凯恩斯主义 1时间:20世纪30年代。 2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 3影响:二战后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4局限:无法解决“滞胀”阶段的经济危机。 5与新政的关系:相互作用,不谋而合。四、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 1背景: (1)经济危机的教训。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凯恩斯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 (4)罗

4、斯福新政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2调整: (1)实行国有化,制定指导性经济计划,利用财政政策调整。(2)“人民资本主义”: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股份公司成为经济主体; 含义:股票分散化; 性质:资本社会化(大股东仍然控股); 作用:缓和社会矛盾,吸收大量资金。 (3)“经营者革命”: 原因:科技的进步,生产过程的复杂; 性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作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形成中间阶层。(4)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公民社会权利的发展; 内容:建立较完善的福利制度体系(医疗、失业、工伤、养老 ); 特点:立法保障公民合法权利; 性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反映分配领域社会化趋势; 弊端

5、:增加财政负担,影响工作积极性; 作用:缓解社会矛盾,扩大社会消费,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 黄金时代”。五、经济“滞胀” 1时间:1973年,“黄金时代”结束。 2性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 3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的产物,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4对策:减少干预,削减福利。例1(2010年天津文综)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 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 用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 A【剖析】联系罗斯福新政中放弃金本位制

6、,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的内 容,选A。(2010年江苏单科)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 是 ( )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C【剖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调整 农业政策的目的是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 市场价格,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所以 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例2(2009年重庆)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 2009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 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

7、,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 其直接影响是( )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A【剖析】美国带头提高关税,引发关税大战,这里所涉及的是国际冲突,而不是各国内部事务 。B、C、D所说都是资本主义各国的内部情况, 只有A才涉及各国间的矛盾,因此正确的答案是 A。(2010年上海单科)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反映罗 斯福新政前后的( )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C【剖析】A、D项不能反映罗斯福新政 实施后,对危机的缓解作用;B项失 业率在新政后迅速降到0,这与史

8、实不 符。联系新政中整顿金融的措施,C是合理的选择。例3(2009年四川卷)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 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B【剖析】看选项,每个选项都是两句构成,错一句即错 。A提高关税是转嫁危机不是共渡难关;C关税提高不是 扩大内需而是保护国内市场;D提高关税是限制进口而 不是出口。只有B理解正确。(2010年上海单科)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 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 B加强

9、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B【剖析】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重要手段,本质 上仍然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同时福利政策也意味着政府要承 担更多的责任,所以选B。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内有叛乱,外有干涉 目的:保证军事胜利 内容:余粮收集,工业国有,取消商业 评价:非常措施,巩固政权新经济政策背景:经济困难,农民不满 内容:粮食税,私人经营中小企业,自由贸易 作用: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斯大林体制背景:国际形势险恶,国内基础薄弱 内容:单一公有、高度集中、指令计划、行政管理 影响 积极:迅速实现工业化消极:后

10、期束缚经济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背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内容:重点是农业 评价:观念突破,局部调整,最终失败勃列日涅夫改革背景:局势混乱,体制弊端 措施: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 结果:国力增强,后期停止,最终失败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背景: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 措施: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改革 结果:不切实际,缺乏具体措施,最终失败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背景:大萧条原因:固有矛盾、供求失衡、股市崩溃 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影响深 影响:经济破坏、资本主义制度动摇、局势紧张二战前的调整实践:罗斯福新政背景:自由放任不能解决危机 内容:金融、工业、农业、福利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影响:标志资本主义的新时代理论:凯恩斯主义与新政相互作用,不谋而合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二战后的调整实行国有化,制定指导性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调整“人民资本主义”含义:股票分散化 性质:资本社会化 作用:缓和矛盾,吸收资金“经营者革命”原因:科技进步 性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作用:形成中间阶层福利制度的完善特点:合法权利,保障平民 性质:国民收入再分配 弊端:财政负担重,生产积极性低滞胀阶段的调整 背景:石油危机后,资本主义进入“滞胀”阶段措施:削减福利,减少干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