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应麟的学术渊源_张三夕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6958740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9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王应麟的学术渊源_张三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王应麟的学术渊源_张三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王应麟的学术渊源_张三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王应麟的学术渊源_张三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王应麟的学术渊源_张三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王应麟的学术渊源_张三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王应麟的学术渊源_张三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王应麟的学术渊源张三夕 杨 毅提要: 王应麟为宋末一代大儒, 了解其学术渊源对我们把握王应麟的整体学术情况及宋末理学发展极为必要。本文论述王应麟的学术渊源,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详细分析前人之观点, 指出其得失; 二是在全面考察王应麟的学术著作及其文集的基础上, 从师承、 思想及学术特点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得出王应麟的学术渊源主要来自吕祖谦, 同时又兼综各家之说。关键词: 王应麟 朱熹 吕祖谦 学术渊源作者张三夕, 男, 1953 年生,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杨毅, 女, 1983 年生,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武汉 430079)王应麟( 1223- 1

2、296) , 字伯厚, 号深宁居士, 庆元府鄞县( 今浙江宁波鄞州区) 人。历事南宋理宗、度宗、 恭帝三朝, 官至礼部尚书。宋亡, 隐居乡里, 闭门谢客, 著书立说, 二十年后卒。王应麟博学多才, 对经史子集、 天文地理都有研究, 一生著述甚丰, 有5困学纪闻6、 5玉海6等七百余卷。王应麟蔚为一代大儒, 是宋末元初学术领域的代表人物, 了解其学术渊源对我们把握王应麟的整体学术情况及宋 末理学发展极为必要。本文在全面把握王应麟学术著作及文集的基础上, 针对以往讨论的薄弱部分,从多方面来分析, 力求使王应麟的学术渊源展示的更为充分贴切。一关于王应麟的学术渊源, 历来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是认为源自

3、朱熹, 二是认为他兼治众家, 不主一说, 以吕祖谦为主。( 一) 源自朱熹 明代贝琼( 1310) 1384) 在为王应麟之孙王厚孙所作5故福建儒学提举王公墓志铭6中首次提到了王应麟的学术渊源问题, 其曰:宋之南文献故家多萃于四明, 而世其学者有王公叔载焉。盖自厚斋尚书倡学者以考亭朱氏之说, 一时从之而变。故今粹然皆出于正, 无陆氏偏驳之弊, 而叔载又能守之不失。王应麟的家乡鄞县, 正处四明, 该地陆学十分兴盛, 有/ 四明之学多陆氏0之称。贝琼认为正是王应麟提倡朱熹之学, 四明之地的学术风气得以回到朱熹学统的正道, 不再有陆氏心学的偏驳之弊。他把王应麟视为朱熹传人之意甚明。元代黄溍论及四明之

4、学曾曰:/ 时四明之学祖陆氏而宗杨、 袁, 其言)91)贝琼:5清江文集6,5四库全书6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 年, 第 1228 册, 第 493 页。朱子之学者自黄氏震、 史氏蒙卿始。 0和贝琼同时的学者王祎( 1322) 1373) 也曾曰: / 陆氏之传为慈湖杨简氏、 洁斋袁燮氏, 皆四明人, 故四明学者祖陆氏而宗杨、 袁, 朱氏之学弗道也。东发黄震氏、 果斋史蒙卿氏者出, 而后朱氏之学始行于四明。 0二人都认为自从黄震、 史蒙卿出现后, 朱熹之学才流行于四明之地, 并未提及王应麟, 可见在他们看来, 王应麟并不算是朱熹继承人, 至少不是重要的继承人。黄溍生活在元代, 距王应

5、麟不远, 且与王应麟之子王昌世交情甚好, 撰有5王昌世墓志铭6, 其观点当引起重视。朱熹理学在明代是官方主流意识形态, 正如王祎所说: / 今国家建学立师, 设科取士一用朱氏说, 天下学者咸推朱氏为大宗, 而四明陆氏之学莫或讲矣。 0贝琼首次提出王应麟在四明之地倡朱氏之说, 但又并未指出二人渊源何在, 不免有借王应麟为朱子之传人来标榜王叔载之意。黄宗羲之子黄百家在编撰5宋元学案6时, 继承了贝琼的观点, 对于王应麟的学术概貌, 如此描述:然则, 四明之学以朱而变陆者, 同时凡三人矣: 史果斋也、 黄东发也、 王伯厚也。三人学术既同归矣, 而其倡和之言不可得闻, 何也? 厚斋著书之法, 则在西山

6、真为肖子矣。黄百家认为王应麟学术指归和史蒙卿、 黄震一样, 皆为朱子之学。王应麟与朱子的渊源是由真德秀联系起来, 黄百家本意也是要将王应麟列于5西山真氏学案6。清朝四库馆臣于王应麟著作提要中描述王应麟学术之得失, 亦提到王应麟学术出于朱熹。5困学纪闻6提要曰:应麟博洽多闻, 在宋代罕其伦比。虽渊源亦出朱子, 然书中辨正朱子语误数条, 如5论语注6/ 不舍昼夜0/ 舍0字之音,5孟子注6曹交曹君之弟, 及谓5大戴礼6为郑康成注之类, 皆考证是非, 不相阿附, 不肯如元胡炳文诸人坚持门户, 亦不至如明杨慎、 陈耀文、 国朝毛奇龄诸人肆相攻击, 盖学问既深, 意气自平, 能知汉、 唐诸儒本原具有根柢

7、, 未可妄诋以空言, 又能知洛、 闽诸儒亦非全无心得, 未可概视为弇陋。故能兼收并取, 绝无党同伐异之私。所考率切实可据, 良有由也。5通鉴答问6提要曰:书以5通鉴答问6为名, 而多涉于朱子5纲目6, 盖5纲目6本因5通鉴6而作, 故应麟所论出入于二书之间。,与应麟所著他书殊不相类, 其真赝盖不可知。或南宋末年洛、 闽道盛势足以倾动一世, 莫不依草附木假借末光。王厚孙刻5玉海6时遂伪作此编, 以附其祖于道学欤? 然别无显证, 无由确验其非, 姑取其大旨之不诡于正可矣。在认为王应麟学出朱子的同时, 四库馆臣还有如下观点值得注意: 一是王应麟没有像元胡炳文诸人那样坚持门户之见, 能够兼收并取汉宋之

8、学, 可见其学术并不是全部采自朱熹。二是四库馆臣认为5通鉴答问6道学气与其他著作不同, 有可能是王厚孙伪作, 附其祖于道学, 借以抬高其地位, 似又指明王应麟的学术不属于道学一类, 而与朱熹之学有别。在四库馆臣那里, 王应麟渊源出自朱子似乎已是人所共知, 是作为前提而存在的, 并未在深层上揭示王应麟学术与朱学的联系, 甚至在论述中还提出了对王应麟学出朱子的质疑。1974 年, 钱穆在5王深宁学述6一文中, 专门探讨了王应麟与朱熹之学的联系, 认为王应麟学问源自朱子是/ 自元以下学术界之公论0。现就其论据一一分析之。1. 援引前人认为王应麟学出朱子的观点, 如贝琼、 四库馆臣。已于前详辨之, 此

9、不赘述。2. 对朱、 吕二人称谓不同。钱穆曰: / 深宁引朱子, 必称文公, 又曰子朱子。其于东莱, 则或称先)92)浙江学刊 2010 年第 1 期 黄溍:5程先生墓志铭6, 见5文献集6,5四库全书6本, 第 1209 册 562 页。 王祎:5送乐仲本序6, 见5王忠文集6,5四库全书6本, 第 1226 册 114 页。 黄宗羲:5宋元学案6, 中华书局, 1986 年, 第2858 页。 5困学纪闻提要6, 见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6, 商务印书馆, 第 23 册 41 页。 5通鉴答问提要6, 见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6, 商务印书馆, 第 17 册 81 页。儒。其于朱吕两人之轻重, 即

10、此小节可见, 亦可见谢山言之无证。 0王应麟著作中提及吕祖谦时, 多用他的谥号吕成公, 确如钱穆所言, 也有数次以/ 先儒0来指称。但王应麟亦曾用/ 先儒0来指称朱熹, 如5困学纪闻6卷六: 介子推曰:/ 身将隐, 焉用文之?0君了之潜也, 名不可得闻。先儒谓召平高于四皓, 申屠蟠贤于郭泰。此句亦见于5朱子语类6:/ 召平高于四皓, 但不知高后时此四人在甚处。 0所以, 从王应麟/ 先儒0之称呼, 无法考证其对朱、 吕之轻重。对于/ 子0的尊称, 王应麟亦曾用于吕祖谦, 如5困学纪闻6卷二o : / 鸡鸣咸盥栉, 问讯谨暄凉: 朱子之诏童蒙也。观起之早晏, 知家之兴废: 吕子之训门人也。 0的

11、确, 王应麟称/ 朱子0次数多于/ 吕子0, 但历来学者称吕祖谦为/ 吕子0者相当少, 王应麟乃其中一位, 可见对于吕祖谦相当尊敬。3. 王应麟与明末顾炎武身世相同, 5困学纪闻6与5日知录6极为相似, 可以顾炎武之思想来反观王应麟。5王深宁学述6一文中用了不少的篇幅来分析王应麟与顾炎武之间的联系, 多集中于二人对亡国之悲和自我修持的认同上。对二人思想之联系, 钱穆列举王应麟5诸经通议序6中曰: / 圣人作经载道, 学者因经明道。 0并由此得出: / 深宁言作经载道, 因经明道, 亦可谓即是亭林经学即理学之先声。 0顾炎武生于明末清初, 与王应麟身世极为相似, 其代表著作5日知录6考证经史,

12、确是受5困学纪闻6一书影响甚大。窃以为仅由二人身世之感相同, 对经学都很重视, 就将顾炎武之思想特征加于王应麟身上, 太为牵强。4. 王学麟学术精神血脉不失为朱子之嫡传, 在治经、 治诗、 重视小学及理学思想上皆是源自朱熹。对于王应麟与朱子之学面貌不同的事实, 钱穆如此说: / 东发、 深宁二人, 乃于朱学流衍中, 能兼得博文、 约礼二者。惟东发似稍偏于性道, 深宁似稍偏于经史。然虽畸轻畸重, 各求一以贯之, 固非偏于此而绝于彼。 0钱穆之结论多由单例得出, 且王应麟生活之时代, 道学已被视为正统, 朱熹及其5四书章句集注6极受统治者推崇, 王应麟治经、 治诗受到朱熹之影响也无足为奇。众所周知

13、, 钱穆极其喜欢朱熹, 曾说: / 前古有孔子, 近古有朱子, 此两人, 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 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 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 0将王应麟归于朱熹学脉, 当也有此偏爱之影响。且钱穆的论述中, 皆举5困学纪闻6论证,5困学纪闻6是王应麟代表作, 但不能代表王应麟所有著作,也不能由此来概括王应麟之学术总面貌。钱氏极为批驳全祖望/ 深宁学出东莱0的观点, 但整篇文章中没有提及吕祖谦之学术及王应麟与其不同之处。故其观点也不能让人信服。今人论及王应麟学术渊源时, 也有不少持其学出朱子之观点, 如台湾何泽恒5论王应麟之经史学6、 吕美雀5王应麟著述考6、 何俊5南

14、宋儒学建构6等, 但论据多是在钱穆基础上的发挥。( 二) 不名一师, 以吕祖谦为主王应麟不名一师, 学术主要渊自吕祖谦之说法, 首先来自全祖望。全祖望5宋元学案6, 始别为5深宁学案6, 其言曰:四明之学多陆氏, 深宁之父, 亦师史独善以接陆学。而深宁绍其家训。又从王子文以接朱氏, 从楼迂斋以接吕氏, 又尝与汤东涧游。东涧亦兼治朱吕陆之学者也。和齐斟酌, 不名一师。又作5同谷三先生书院记6, 其言曰:王尚书深宁, 独得吕学之大宗。或曰: 深宁之学, 得之王氏埜, 徐氏凤, 王、 徐得之西山真氏,实自詹公元善之门。而又颇疑吕学未免和光同尘之失, 则子之推为吕氏世嫡也, 何欤? 曰: 深宁论学,

15、盖亦兼取诸家。然其综罗文献, 实师法东莱。况深宁少师迂斋, 则固明招之传也。)93)论王应麟的学术渊源 钱穆:5朱子新学案6, 巴蜀书社, 1986 年, 第1 页。 黄宗羲:5宋元学案6, 中华书局, 1986 年, 第2856 页。 全祖望:5鲒埼亭集外编6, 商务印书馆, 1936年, 第 871 页。其又为5宋王尚书画像记6, 亦曰:先生之学, 私淑东莱, 而兼综建安、 江右、 永嘉之传。全祖望认为王应麟不名一师, 于朱、 吕、 陆三家都有渊源, 在综罗文献上, 主要是得吕学之大宗。总观王应麟十三部学术著作, 综罗文献确是其一个显著特点, 和吕祖谦极为相似。全祖望论述涉及到王应麟总体学

16、术情况, 而不是仅仅就5困学纪闻6一部著作来得出结论, 从而使得这一结论较为令人信服。但全氏仅指出了王应麟与吕祖谦在学术特色上的相似, 还未涉及到钱穆所说的/ 精神血脉0, 这也是其遭到钱穆大力批判的一个原因。童槐5四明文献集后序6也持此种观点, 其言曰:先生承明招学派, 兼绍朱、 陆, 旁逮永嘉, 凡讲求心性、 抽讨载籍、 究明古今、 经制治法, 可以佐庙谟裨掌故者, 罄生平著书之蕴一见诸文。故所列各首经史, 理学隐现其中, 大而法象舆地, 小而名物数度, 无不研极原本, 昌黎所谓/ 侈之以诗书六艺之学, 先圣贤之德音, 以成其文, 以辅其贤0,非大儒孰能与于斯?,昔西山真氏卜吕成公有千载之功、 数世之泽, 先生与成公代兴者, 斯文功泽之远且广, 则吾乡固不得而私之也。童槐盛赞王应麟学识广博, 将其定位于大儒。/ 昔西山真氏卜吕成公有千载之功、 数世之泽0,出自真德秀5东莱大愚二先生祠记6/ 成公所传中原之文献也, 其所阐绎河洛之微言也。扶持绝学有千载之功, 教育英材有数世之泽0, 童槐认为王应麟和吕祖谦的相似之处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