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视角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6957070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视角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视角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视角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视角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视角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视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视角(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视角引言: u马克思:“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 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u 恩格斯:“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u“在历史上,马克思第一次揭示了生产关系对于整个经济学的 意义”。 u列宁:“研究这个历史上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 和衰落,就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内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 人们在生产中的社会关系”。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形成和确立引言:u马克思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广义的经 济制度 )的科学,其核心是经济利益关系(物质利 益关系)重农学 派魁奈 1758重商主义17世纪和 18世纪亚当斯 密177

2、6 大卫李 嘉图1817TR马尔 萨斯1798JS穆勒1848JM凯 恩斯1936马歇尔 ,1880 -1910马克思 1867,列 宁1917前苏联 和东欧中国转轨经济学现代主流 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西方主 流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对立的两大理论体系,各自遵循 不同的研究规范。 新古典理论讨论的核心是资源配置的技术关系, 对所有现 实问题的揭示完全从技术关系的分析入手,完全抽象掉了 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或社会关系。新古典学派概述新古典学派概述 A.斯密、D.李嘉图直至19世纪中叶的J.S.穆勒的经济学, 统称为古典经济学。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

3、学叫新古典经济学 剑桥学派由于其创始人马歇尔提马歇尔提出的“均衡价格论”既继承 了这个时期的经济学传统以生产费用解释价值决定,又融 合了19世纪70年代后以边际效用解释价值决定的学说,故 又被称为“新古典学派”。 新古典经济学对于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变化主要变化是将以劳动价值 论为主体的价值理论改变为边际效用价值论,引进数学中的 边际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西方主 流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对立的两大理论体系,各自遵循 不同的研究规范。 马克思经济学出发点是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尤其是资本 主义的经济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制度为分析对象,通过对特定制度下 经济利益矛盾和

4、矛盾运行趋势与结果的分析,阐述了制度 对经济变量和经济运行的决定性作用。u经济问题实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经济利益 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生产力是人们获得经济利益 的手段。 u利益关系是现代经济学的轴心(魏勋:现代经济学论纲,山 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 u经济学研究的任务:建立规范的制度处理利益关系,使 各个经济主体具有充分的动力。引 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派代表 柳欣教授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流派 之一柳 欣教授:我们今天面临的或经济学要研究的 主要现实问题究竟是由技术关系决定的还是 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以技术关系分析为基础的西方主流经济学 的新古典理论对

5、现实问题的解释使人们误入 歧途。现代经济学三大分析体系 u复旦大学顾钰民: 机制分析、数量分析、制度分析。 1.机制分析的基本特征:经济活动是由市场 机制 “Invisible Hand”来调节的。依靠市场机 制 “Invisible Hand”的自发调节作用来解决 经济问题是最有效率的。引 言引言 2.数量分析的基本特征:把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 关系用函数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精确地发现 在一定条件下,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怎样才能实现效用最大 化、利润最大化、收入最大化的决策依据和过程。 u例如需求函数: 表达式:Qd=f(P)Qd=F(P,I,T,Pr,Pf ,Ps

6、 )P商品的价格I消费者的货币收入T消费者偏好Pr相关商品的价格Pf该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Ps人口结构和数量3.制度分析的基本特征:把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必然要 发生的各种关系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分析不同 的制度安排对经济活动效率产生的不同影响,揭示 经济制度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人们选 择不同的制度安排的决策依据和决策过程。 u马克思:制度的内涵-生产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 即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 更广泛的含义:得到社会认可的存在于各个方面 的一系列规则。 u美国经济学家诺思指出:马克思经济学是对长期 制度变革最有力的论述”。主要讲授内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视角的形成和确

7、立一.思想渊源1、斯密对社会关系的关注与研究2、李嘉图以收入分配关系为核心的经济学 二.马克思 对“经济利益关系”的最初关注和研究1、研究林木盗窃问题,提出物质利益是国家和法的 根源 2、研究摩塞尔河农民处境,提出经济物质利益在社 会中的决定性作用,3、批判黑格尔关于国家是理性和自由的体现者的论 调,唯物主义地认定市民社会是政治关系的基础。 主要讲授内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视角的形成和确立三.马克思“经济利益关系”研究视角的最终确立哲学的贫困雇佣资本与劳动共产党宣 言 四、以经济利益关系为主线的马克思经济学理论 体系1、经济范畴是经济利益关系的理论抽象2、经济规律是经济利益关系必然性的理论概括

8、五、关注当前我国利益关系研究和协调 1、斯密对社会关系的关注 斯密在论述各种基本经济过程时非常重视生产 关系,将生产、分配和积累三个相互联系的基 本经济过程,同他在当时社会所观察到的新型 阶级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 斯密:“构成社会的三大基本阶级”对社会经济 资源保持着一定的关系,从而他们相互之间也 保持着一定的关系;而且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 社会关系的性质,才能够对基本经济过程给予 充分的说明。 斯密的研究中引入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分析方法。 斯密设想,英国在18世纪后半叶的主要阶级关系 ,就是地主、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阶级关系。 其理论在解释了剩余产品是怎样被生产资料所有 者占有,并作为地租、利润

9、和工资三方面的收入 进行分配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这种制度特有的 阶级利益冲突,以及剩余价值产生、分配和积累 过程中所萌发的种种矛盾; 斯密认为,在社会的“原始状态”里,劳动者的工资等 于他的全部劳动生产物,但自从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 发生之后,劳动者就必须和资本家、地主分享劳动产 品,工资只是劳动产品中的一部分,其他部分要作为 利润、地租被资本家和地主占有; 斯密认为:利润是工人劳动对原材料所增加的价值在 扣除工资以后的余额。马克思说斯密已认识到剩余价 值的真正起源。 “毫无疑问,斯密必定是马克思传统最伟大的先 驱,。因为斯密为马克思(当然也包括李嘉图)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在阶级关系

10、特 征分析框架下的全新的模型”。 米克Meek,R.(1973):Studies on the Labor Theory of Value,2nd ,New York and London:Monthly Review Press,p.45. 2、李嘉图以收入分配关系为核心的经济学 李嘉图在工资与利润的对比关系中论述工资, 把工资看成是相对工资,论证了利润与工资的对 立,认为二者存在着反向关系,揭示了资本家和 工人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的对立 以相对工资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的经 济利益关系,这是他的理论贡献。 二、马克思对经济利益关系的最初关注和研究 1、研究林木盗窃问题,提出物质利益是国家和

11、 法的根源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问题的实质在于法律保护 的林木所有者也就是封建贵族、特权阶级的特殊利益。 物质利益成为国家和法的根源,社会的贫困源于立法的 贫困 。在私人利益与法的较量中,“利益所得票数 超过了法的票数”。“凡是在法为私人利益制定了 法律的地方,它(议会)都让私人利益为法制定 法律”. 马克思从中发现,现实中的国家与他一直信奉的黑格尔国 家学说存在严重冲突: 黑格尔认为,国家通过扬弃市民社会私人利益的特殊性而 实现了社会的普遍利益,因而国家是伦理精神的体现,是 独立自存的、永恒的、绝对合理的东西.然而现实却表明, 国家丝毫没有体现普遍利益,也没有表现出理性精神。事 实上,它只

12、是贵族和地主实现和维护自己私利的工具,国 家已经成为贵族地主的私人财产。 在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上,实际情况似乎也不像黑格尔 所说的那样,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的私人 利益,特别是有产者的私人利益决定着国家和法,国家沦 为私人利益的工具。当然,这里的私人利益仅仅指有产者 的私人利益,贫民的利益是不包括在内的。 关于物质利益关系决定政治和法律关系的阐释 是形成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关键,对物质利益矛盾及 其运动规律的揭示是唯物史观利益的核心 利益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环节,对 物质利益问题的关注是促使马克思发生世界观转 变的前提.国际贸易理论 摩塞尔记者的辩护:摩塞尔农民悲惨处境 所

13、体现的现实物质利益的冲突, “在研究国家生 活现象时,很容易误入歧途,忽视各种关系的客 观本性,而用当事人的意志来解释一切。但是存 在着这样一些关系,这些关系决定私人和个别政 权代表者的行动, ”国际贸易理论 2、研究摩塞尔河农民处境,提出经济物质利益在 社会中的决定性作用。 社会关系的客观性要求“重新认识一般关系对当 事人意志的巨大影响”,这种客观关系作为“在个 别的、从表面看来是任意的行动”背后起作用的“ 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在这里就是“官 僚机构”这种“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及其体系”与摩 泽尔河沿岸地区贫困状况的关系问题。”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把社会贫困归结为治理的贫困,将批判矛

14、头直指普鲁士的专制体制以及其背后的各种经济利 益关系 国际贸易理论 马克思从公民与国家的联系出发,认为私人的贫 困即国家的贫困,即贫困的根源就在于国家管理原 则和管理制度的僵化,而管理原则和管理制度僵化 的根源又在官僚体制即官僚关系本身。 公民是国家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个别公民 的贫困状况就不只是私人的苦难,也是国家的苦难 ,强调消除贫困是国家的责任。 1843年3月,马克思主要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 判分析以及研究历史,其成果黑格尔法哲学批 判和导言,以及五大本克罗茨纳赫笔记 。 “法的关系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 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 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

15、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 ,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 称之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 治经济学中去寻求。 (马恩全集13卷第8页) 国际贸易理论 3、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 ,法的关系根源于物质的生 活关系(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政治关系的基础 马克思批判黑格尔的“国家是理性和自由的体现 者的论调”,唯物主义地认定市民社会是政治关 系的基础。 马克思从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出发,得出这样 一种见解:要获得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钥匙, 不应当到被黑格尔描绘成“大厦之顶”的国家中去 寻找,而应当到黑格尔所那样蔑视的“市民社会 ”中去寻找。恩格斯(全集16卷第409页) 马克思第一

16、部经济学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 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即异化劳动,已经从社会生产关系的角 度(私有财产)来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考察资本主义 社会的经济制度国际贸易理论 三、马克思经济利益关系研究视角的确立国际贸易理论 三、马克思经济利益关系研究视角的确立 1847年哲学的贫困l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辨证关系:“人们按照自 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 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概念和范畴” 。(全集4卷,143页) l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方面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 抽象(全集4卷143页)经济范畴不过是人与人之间 的经济利益关系的理论抽象。 国际贸易理论 三、马克思经济利益关系研究视角的确立 雇佣资本与劳动 l进一步从正面阐述了政治经济学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