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型回答方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6956630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32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型回答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型回答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型回答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型回答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型回答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型回答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型回答方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型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陈红兵简答题 要求: 1、回答相关概念的定义 2、回答相关知识点 3、详略得当 例题:简述价值规律的内涵及其作用例题:简述价值规律的内涵及其作用答:价值规律的内涵: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 律。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 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 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 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

2、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 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较多的利益,并在竞争中获胜,必然 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 ,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价值规律的消极后果: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 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 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例题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首先要求回答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基本含 义。 再回答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

3、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辨析题 要求: 首先判断正误。 其次回答相关的正确观点要点。 第三分析说明为什么题目观点是正确的(或 错误的)。 例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例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1、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观 点,这一观点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 3、马克思主义认为,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 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和根本属性,任何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 4、在运动和静止的相互关系上,马克思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 相对稳定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运动则是

4、绝对的、无条 件的。 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通过河流的运动变化揭示世界万 物的变化性质,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的运动性及运动的绝对 性相符合,因而是正确的。论述题 要求: 首先回答基本原理。 其次结合原理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多种回答方式: 一种是先具体阐明现实社会内容,然后用原理加以分析说明 。 一种是从原理的两到三方面论述对于现实社会实践的要求或 指导。 例题:1、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 制度的自我完善。 2、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1 1、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改革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改革 是社会主

5、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1)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 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领域 采取的革新举措。改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2)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文化观念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在经济体制 方面,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在工业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在 政治体制方面,实行政企分离,改变落后的官僚主义作风。 在思想观念方面,解放思想,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观念。经过30多年的改 革,不断破除了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

6、旧观念和旧体制,初步 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 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充满了生 机和活力。(现实社会实践) (3)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差别就在于其变革的 对象不是社会制度,而是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的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我国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而言,改革并不是改变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变革束缚我国社 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旧观念,目的 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 全面进步,是保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的自 我完善和自我发展。(阐明论题)2 2、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

7、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答: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普遍性又指矛盾性质的普遍 性,是指同类事物中存在着共同的矛盾,决定着同类事物具有共同的性 质,即同类事物具有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 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也称矛盾的个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 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任何 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既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

8、有 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是从认识个别上 升到一般,再有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转承: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 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 论依据。2 2、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 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实践分析:(1)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 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对各国具体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矛盾的 普遍性;各国的国情、环境、历史条件不同,具体实践必然又有自己的 特点,

9、这是矛盾的特殊性。二者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正确 道路,搞好革命和建设。 (2)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坚持 社会主义的共性。如在所有制方面, 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 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另一方面要适 应中国自身的国情,从我国将在较长的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 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方面,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是我国领导人从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出发,结合中国实际提出的重要思想,均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