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视新闻采访的创新求异意识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6946116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6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电视新闻采访的创新求异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论电视新闻采访的创新求异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论电视新闻采访的创新求异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电视新闻采访的创新求异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电视新闻采访的创新求异意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大学冬试论电 视 新闻采访的创新求异意识李法宝王长潇新 闻贵在新,需要记 者深人社会生活挖掘新题材,提炼新 主题,从新 的角度报道新闻事件。正确掌握和 运 用创新求 异 意识 采写电视 新闻 是解决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老面孔、老一套”,使作品出新 的好途径。创新求异 意识是指记者在新闻采写 过程中,不依常规,对客观存在的事实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进行 独创性的思考和分析,从多方面 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 多、更新的信息,以满足受众的需求。通俗地说,创新求异意识就是追求 与众不同,对 于 既定 的规范提 出疑问,也就是能够觉常人之未觉,发常人之未发,在或许不成问题的地方看 出问题,对没有现成

2、答案的 问题作出解释。创新求异意识主要表现为逆向思 维和发散思 维两种形式。逆 向思维和发散思 维 就像记者 大脑思维网络中 的 两 根 可以无 限伸缩的天线,或 独立启动,或交织 为 一,帮助 记者一次又一 次地达到新 闻采访 的新境界。一、逆向思维,摆脱报道旧框框,让 新闻作品推陈出新。所谓逆 向思 维 就是 遇到事情 倒过来考虑,从相反 的方 向考察问题,从 而发 现别人没有 注意到的新鲜事物,找到别人不曾用 过 的表达方式。善于运用逆向思维 是记者 是 否 能 够捕 捉 到有 价值新 闻 的“法宝”。逆 向思维 在新 闻采访中的运 用 十 分普遍,而且收效很好,新闻界出现了很多值得借鉴

3、的优秀作品。在新闻实践中,我们可以用三种方式进 行逆向思 维。一种是从受众的对立 面进行思 维。在现实社会中,遇到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发生后,各媒体随之会进行大量报道。这类报道 大多观点 相近,由此会在社 会上形成较为统一 的认识,按 照这 种统一认识、统一思路采写的新闻报道,往往 会出现“千报一面,千篇一律”的流弊,因而此类报道自然难以吸引观众。希望推陈出新的记者不能 随波逐 流,人云亦云,相 反应该反其道而思之,或许会有 意想不到 的收获。在电视新闻劳模,该不该重奖里,南京劳模在获得 市政府几百万 的奖金 时竟不敢拿,却把钱捐了出去。记者以此事件为契机,引 出了“劳模,该不该重奖”的问题。大多

4、数人认为劳模是社会的榜样,所以应该大公无私,只讲奉献、不求索取,这样说来 自然不应重奖。而记者则反其道而行之,在众口一词 中发 出了不同声音,认 为在社 会主 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模也应受重奖,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发挥积极性,从而为社会 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样 的看法很有 新意。尤其这 种 在众人观点基础上来一个度转 弯的思 维力一式,给人 一种耳目一 新的感觉,同时也极具说服力。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众人 观点的形成一般也经历了较 长时间,具有相 对 的稳定性。记者要想冲出众人固定成见的重围,首先需要 的是 勇气,应时刻牢记“是 金 子 总 是要 发 光 的”,正确的 观点终究会赢得众人的信

5、任所以应不怕 遭误解或耻笑,敢于用事实说话,这 就需 要脚踏实地去调 查研究,大量搜集事实材料,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第二种方式 是从众人报道 角度 的对立面进行思维,这种 方式常用 于报道同一主题的新 闻事件比如新闻大学冬为了表现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 一主题,大多记者会从人们的衣 着服饰由低档到高档、食 物由素 食到 肉食等 变化 的角度进 行报 道,这样的报道在电视新闻中可谓司空见惯,开始也许会吸引受众,但长此以往受众的“兴奋点”就会慢慢消退,变得麻木不仁,不再把这些 变化 当回事。这样的情况并非绝无仅有,不能不说是新 闻报道 的失败。而同样反映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题材 的 电视新 闻

6、报道一天津兴起“咸菜热”,记者采写 时就 一 反多数报道 的“鸡鸭鱼肉热”这一角度,却从天津人排起长龙买“咸 菜”的现 象 中独辟蹊径,选取了常人不易发现 的角度即人们已经吃腻了“鸡、鸭、鱼、肉”,反而 要买“咸 菜”这种属 于“贫困年代”的食物作为调味品,选取这 种 角度之 意义 正体现了“于细微处见精神”之真义。不但在不 经意间达到了其报道 意图,更让 人顿 有耳目一 新之感。上海电视 台在纪 念中国改革开放周 年时制作的二十年巨变系列报道中,记者从已经 消 失 的五颜六色的票证和逐渐增 多的遥控器 入 手,以小 见大来反映老百姓“米袋子、菜篮子”丰富,家用 电器增多等物质生 活的巨大变化

7、。类似这样 的采访使报道内容信息量 充足,能够更好地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更 能够吸引受众。角度选择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 新 闻报道的成败。角度一般化、老一套,就无新 意,新闻价值也随之贬值。从一般报 道角度包围圈中跳出来,另辟蹊径,往往能够起到出奇制胜 的效果。第三种方式是 从众人报道的事实对立面进 行思维。事实是新 闻的本源然 而,有些记者将道 听途说甚 至 不免 有一 面之 辞之 嫌的所 谓“事 实服道 出 来,根本想不 到还要去核实,结果往 往造 成新 闻失实另有些 记者只对新闻事 件的部分事 实进行报 道,而 更为重要 的事实却隐藏于其后例如 曾获 中国新 闻奖的 电视 片学雷

8、锋的队伍走了以后,记者的着眼点在于学雷锋应学其精神本 质,从身边小事作起,因而选 取了一组人物行为表里 不 一的对比 画面表面上,南京 的鼓楼 广场上 一大群人在学 雷 锋 作好事,修 理自行车、理发,而实际上,当学雷锋队伍走后,广场上却是 一 片狼藉,一堆 快餐盒、废 纸、脏布块、旧棉 絮、一团 团剃下的头 发,因此,记 者 在 采访过 程中,不被众 人报道 的事 实所 迷惑,却积极地从 原来 报道事实 的对立 面进行思维,这样 才能够触摸到事件的真相纵观逆向思 维 的运 用,其最 大 的益处 就在于 开拓报道的新 意,增 强 新闻报道的 可视性、故 事性、吸引力。它要求记者不满足于习惯说法

9、与老一套采写模 式,而 应该摆脱旧框 框,凡事“反过来 想一 想”,才能有 所创新。二、发散思维,拓 宽报道 面,采撷新闻“富矿”。所谓发散思维 就是以一 个目标或任何一 个事物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进 行一 系列与主要目标相 关 的联 想以寻求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解 决 方 案的思 想方法。多思路、多角度 的去思考问题,而 不是一条路走 到底,这 是 发散思 维的最根本特色。在记 者的采访与写作过程中,处处离不开发散思 维。不善于运用发散思维的记者,采写 出来的新闻作品往 往 显 得干巴、单调。在新闻采写 实践中,记者可以从三个方面运 用 发散思 维第一,记 者要把发散思维作为打开采访思路的

10、敲门石。事物都是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的,记者多进行“相关联想”,从甲想到乙,从东想 到西,横 串纵联,把思路扩散 出去,这样 就容易打开思考的 闸 门。在和平使沙漠变绿洲节目中,记者从约 旦和以色列两 国签 署和平条约 为切人口,非 常敏 锐地 从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对“和平”一词 的发音极其相似这一 现象中联 想到了两个民族最 终追求的目标是 一致的,那就 是和平记者通 过进一步的采访,又把和平、战争、沙漠联 系在了一起,从而得 出了这样的结论战争能使绿洲变成沙漠,而 和平将使沙漠变成绿洲。记者这样的联想不但深化了 主题,也使节目更 富有了哲理性、思 辨性和可视性。第二,记者要运用发散思 维,

11、丰 富新闻的信 息量。传播信息 是新闻的最 基本职能。富含信息量 的新闻,人们可以从中获得更 多 的知识和启发,受到更大的感染。信 息、量越 大的新闻 越 能帮助 人们认 识 世界,改造 世 界。发散思 维不单是 从 一个 方面考 察问题,而是从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 去挖掘新闻事实,因此,它 是 记者采写出富含信息量新 闻作品 的有效途径。年月日,以色 列 总理 拉宾遇刺 身亡。中央电视 台在播发了要闻 和拉宾 生平以后,又 以综述、特写、新闻分 析、背 景性 报道等形式,深人 分析拉 宾被犹 太极端分子杀害的原因以及以色列和世界各国的反应,拉宾之死 对以色 列 政 局和中东和平 进程 的影

12、 响,佩雷 斯 外 长代理以色列 总理 职 务与佩雷斯其人等。这 是记者在报道 重大新闻事件时,运 用发散 思 维 多 角 度、全方 位的向读 者迅 速及时报道新闻事件,达到了争取观众、赢得观众、影响舆论 的目的。第三,记者要运 用发散思 维提出发人深 思的新问题。著名记者范长江曾经说过“新闻作品与其令人喜,不 如令人思”成功 的新闻作品下转第页新闻大学冬些遍承认,并称之谓近代新 闻工作 者的第一信条。联合国国际新闻信条第一条就是这样规定的报业及所有其他 新闻媒介的 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他们应 该尽可能查证所有信息的内容,不能任意歪曲事实,也不可以故 意删除任

13、 何重要的事实。自由于全世 界 的绝大多数新 闻机构都已确立 了这样 的新闻真实性观念,因 而新闻 的社会功能,以及新闻在人类生活 中 的重 要性都大 大 提高。在“有 闻必录”标准下的新 闻,因缺乏真实性 的有 力保证,往 往只是 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话 资料,而近代新闻真实性标 准下 的新闻,则可成 为监察社会 动态、预警未来变化的可靠信息,人们完全可以据此研究应对策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人们的认 识是 在不断深化,任何一 种 观念都只是当时历史条件 下 的产物,它不 可能 永葆青 春历 千古而不变。由于 人们对新闻信息的环境监察功能和社 会协调功能的倚重,在实践中逐渐感到,作为近代新闻工

14、作者 的第一信条新闻真实性观念仍有其局 限性。即使新 闻事件的时间、地 点、人物、事情及其原因全部符合客 观事实,也未必 能真正揭 示事件的真相即使传媒上的每一篇新 闻都合乎 客观事实,人们从全部新 闻报道中所看到的也 未 必就是一幅现实社会的真实图景。而这 些 问题得 不到妥善解决,新闻信息 就有可能误导受众,造 成人们认识错误和决策错误。因此年 由哈钦 斯执 笔 的题 为一个 自由的和负 责任的报刊的著名 报 告曾 向新 闻界提出 具有 操作性 的 建议 真实地报道事 件已经不够了,还 要真实地报道事件的真相,即正确地揭示事件的意义,真实、全面 和合理地解释侮天发生的事情我 国的学者也曾就

15、 宏 观真 实问题进行 过广 泛 的讨论,要求传媒除了做到每篇报道 的真实可靠之 外,还要 通 过 连 续不断 的新 闻报道,宏观反 映现 实 社 会的实际 面貌,以便形成正确的舆 沦 导向。在理 论 上,人们也 认识到近代新闻真实性 观念是把事实的真实理解 为新闻真实的全部这种理解是不够全面的。新 闻信息不仅只是客观事实 的陈述,还包含 着对这一事件的价值判断当我们将新近 发生 的某一事 件称之 谓“新闻”时,就已经确定这 一事件对一大受众具有实际意义因此正确地揭 示事件的社会意义是真实地报道 新 闻的题 中应有之义。虽然要做到正确地揭示新闻事件 的意义 和 全 面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面貌,

16、具有 相当的难度,甚至就像绝对真理一样,只能逐渐接近 而永远不可能完全达到但是恰恰因为有其难度而成为新闻作者不懈追求的动力。随着物质生产、利一学 技 术和 人类认 识的不断进步,新闻真实性观念也在不断 丰富和深化从历史发展的视野来观察,这种 演进似乎是永无止境 的作 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注释娜见东林始末,中国历史研究社编第一页。上 海 书店年月版必一宁树藩有闻 必录”考办,载新闻研究资料昭年月总三十四辑。冲见徐宝磺新闻学沙,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 社年月版川转 引 自李良荣新闻学概 论修订 本户,第盯页。福建人民出版社,三年月版上接 第页应该 能够提出新问题,引起读者思考电视新闻片希望的基石表现的 主题是召唤人们对“希望 工程”更多的关注,为 贫困地区失学的儿童 募捐。采访中,记者颇具匠心地运用了常规采访中力 应回避 的诱导式 采访,运 用 发散 性思维 方 式 把 繁华 的京城、高级 的物 质生活享 受与贫困地区的教育、生 活进 行了强烈、鲜明的对比,暗示大家在过好日子的 同时,能不能 拿出一点点钱来支待 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这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