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考海关面试系统班强化提升-论证专项 李佳鸿 (讲义+笔记)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6945655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79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国考海关面试系统班强化提升-论证专项 李佳鸿 (讲义+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8国考海关面试系统班强化提升-论证专项 李佳鸿 (讲义+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8国考海关面试系统班强化提升-论证专项 李佳鸿 (讲义+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8国考海关面试系统班强化提升-论证专项 李佳鸿 (讲义+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8国考海关面试系统班强化提升-论证专项 李佳鸿 (讲义+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国考海关面试系统班强化提升-论证专项 李佳鸿 (讲义+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国考海关面试系统班强化提升-论证专项 李佳鸿 (讲义+笔记)(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强化提升-论证专项 主讲教师:李佳鸿 授课时间:2018.01.30 粉笔公考官方微信 1 强化提升强化提升- -论证专项论证专项(讲义)(讲义) 一、主体分析法 微信是近年来出现的较为流行的通讯交流方式, 某权威机构对家长与孩子是否成为微信好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没有成为孩子微信好友的家长占 55.8%,对此,你怎么看? 二、主客观分析法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足 10%,有人说鼓励创业是失败的政策。你怎么看? 三、目的行为分析法 某大学把是否能通过游泳测试与大学毕业证书挂钩,你怎么看? 四、流程分析法 现在很多城市都推行政府购买服务,但是很多都半途而废,你怎么看? 五、举例论证方

2、法林肯说,就像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成就也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请谈谈你的看法。 2 强化提升强化提升- -论证专项(笔记)论证专项(笔记) 【说在课前】 (1)可能大家听完理论课后仍然认为综合分析题有难度,没有思路,即使有思路也不会展开。本节课专门针对综合分析题讲解论证专项,解决上述问题,帮助大家梳理思路,讲解如何展开作答。 (2)如果希望细致作答综合分析题,需要使用在理论课中讲解的分析论证方法。理论课中曾学习过主体分析法、目的行为分析法、主客观分析法、流程分析法、切片分析法。其中切片分析法不是论证方法,而是审题方法,所以切片分析法在审题专项中讲解非常细致,本节课不再讲解切片

3、分析法,而是讲解主体分析法、主客观分析法、目的行为分析法、流程分析法。 (3)在讲解态度观点题目时,讲解了分论点论证、分主体举例、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其中分主体举例更易操作、更易掌握。所以本节课讲解五种分析论证的方法:主体分析法、主客观分析法、目的行为分析法、流程分析法、分主体举例,让大家对综合分析题有思路、会展开作答。 3 一、主体分析法 1、方法定义:找到跟题干相关的利益主体,逐一进行分析。 2、适用条件:题干中能够找到多个主体的题目,可以用于分析原因、影响(意义、危害) 、问题、对策等。 3、使用方法: 第一步:找到与题干相关的利益主体。 第二步:对每个主体分别进行分析。 【解读】 (1)

4、方法定义:找到与题干相关的利益主体,然后逐一进行分析。 (2)适用条件:如果题干中能够找到多个主体,可以考虑用主体分析法分析。一般适用于主体较多的题目,既可以分析原因,也可以分析影响(好的影响是意义、坏的影响是危害) ,以及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等。 (3)使用方法: 第一步:找到与题干相关的利益主体。 第二步:对每个主体分别进行分析。 微信是近年来出现的较为流行的通讯交流方式, 某权威机构对家长与孩子是否成为微信好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没有成为孩子微信好友的家长占 55.8%,对此,你怎么看? 【解读】 (1)审题:题目问“你怎么看” , “没有成为孩子微信好友的家长占 55.8%”

5、是调查结果,要求对调查进行分析。 第一步是找主体, 优先找题目中明显存在的主体, 一般找 3-4 个主体即可,如果明显存在的主体已经有 3-4 个,则不用思考再找其他主体。 主体: a“微信是近年来出现的较为流行的通讯交流方式” :说明主体是微信平台。 b“某权威机构对家长与孩子是否成为微信好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 说明主体是孩子、家长。 c 从题干中得出主体:微信平台、家长、孩子。 4 (2)社会现象题目的思路:开头表态中间分析提出对策结尾。 “没有成为孩子微信好友的家长占 55.8%” :说明本题是不好的事情,可以分析危害、原因。但这件事的危害较少,即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可以简单地放在

6、开头部分分析,重点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对策,结尾。 (3)开头:理论课中讲解了很多开头方法。 直接表态 (危害) : 微信是非常重要的沟通交流的平台, 题干中说明 55.8%的孩子没有与家长父母成为微信好友,家长无法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不利于和谐家庭的构建,我们要及时解决。 情感式表态:看到这一数据觉得非常的惊讶、担心、忧虑。 背景环境:现在社会中,大家都喜欢微信这种沟通方式,非常便捷,而且这属于现代社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产物。 (4)原因:主体分析法的第二步是对每个主体依次展开分析。如果不会分析展开,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联想。 微信平台: a 如果想用微信,首先需要有手机,并非是老年机,而是

7、智能手机,实际生活中有的老人没有智能手机,无法和孩子加微信好友。 b 父母年龄比较大,接受新事物很困难,即使父母有智能手机也不一定会使用微信。 人群中使用微信的用户更多是年轻人,微信不断创新的产品也是针对年轻人设计的,功能比较复杂,导致很多老年人(家长)不会使用。 父母: a 曾流行一个段子,如果加了父母做微信好友,可能自己发朋友圈“宝宝今5 天不想学习,今天上早课傻了一天” ,则父母会回复“为什么不学习,进入面试必须好好学习” ,父母过度关心已经成为孩子的负担。 b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父母的朋友圈经常分享养生常识、人生哲理、 “毒鸡汤”等各种伪科学、甚至不科学的内容。曾有篇报道称:终于有位老

8、奶奶学会使用微信,了解各种养生知识,以后她只迷恋养生,生病也不打针、不吃药,后果很严重。有的父母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强,经常给子女发送养生、 “毒鸡汤”等内容。 子女:思考不加父母为好友的原因。 a 子女的朋友圈除了微商,就是分享经历,今天学习什么、看见什么,或发表意见“这件事让我觉得痛心” ,或发泄心情“宝宝今天不开心,又要早起上早课” ,如果加父母为好友,则会受到限制,想到发朋友圈会被父母看到,与别人的互动就会有被压抑、被限制的状态。 b 如果真的遇到困难,发朋友圈会被父母看到,出于孝心的目的,担心发表负面情绪,让自己的父母担心,所以不加父母为微信好友。 (5)对策:主体分析法不仅可以用于分

9、析,还可以用于提出对策。由原因反推对策。 微信平台: a 微信开发的功能很多,操作很复杂,老年人不会使用微信。首先要宣传教会老年人使用微信。展开:用什么方式宣传什么内容。比如以图画、漫画形式宣传,或向老年人提供简单详细的使用手册,一步一步教会老年人使用微信;微信平台可以推出适合老年人的版本,降低使用难度,便于老年人掌握使用。 b 题目表面是子女加父母为好友,本质是亲子关系的构建,沟通很重要。微信平台作为沟通的平台,应为和谐的亲子关系出力。可以在父亲节、母亲节、春节到来之际,优化微信打开页面,提倡子女多关心自己的父母,推送温情的小文章做节日的提醒。升级分组功能,把父母单独列为一组,发表负面情绪时

10、,可以屏蔽分组。 父母: a 父母本人(主观) :父母要合理地关心、关爱子女,而且要学会分辨信息,提高对信息的辨识力度。首先父母自己要学会信息的甄别,关心、关爱子女,学6 习使用微信,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争取跟上时代潮流,缩小与子女之间的代沟。 b 外界的做法(客观) :提高信息的广泛报道,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教会父母如何甄别信息,比如学会分辨各种养生常识的真伪。 c 思路: 如果分析某个主体的做法, 可以分析主观上怎样做, 客观上如何做。 子女: a 思想上:进行换位思考,生活中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多关心、关爱父母。作为子女思想上要有这种意识,与思想对应的还有行动。 b 行动

11、上:教会父母使用微信,使用分组对父母屏蔽负面的信息,多发有正能量的朋友圈;还要身体力行,利用空闲时间陪伴父母,把孝心体现在生活中的小细节。 c 思路: 思考某个主体思想上、 行动上分别要怎样做。 大家要多总结小思路,可以成为展开要点的方法。 (6)结尾: 展望式:我相信未来越来越多的子女都能与父母成为微信好友。 总结式:我相信,通过微信平台、父母、子女的共同努力,互联网能成为家长和子女进行良好沟通的平台,共享互联网带来的沟通红利。 (7)注意: 通过不同的找主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然后结合生活中的小事进行分析。 可能老师讲解的分析部分和自己思考的不同,比如对家长的分析中,大家没有想到父母是年龄大的

12、人群,而是思考到自己的父母有 50 多岁,其实 50 多岁也可以称为中老年人。可能老师提出的对策会打乱自己原来思考的对策,实际上操作过程中,自己想到什么答什么即可。 【思维导图】 7 【示范答题】 (1)开始回答第一题。当我看到题目中的数据时,我觉得非常惊讶,但也有一丝担忧。 因为家长无法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 这不利于家庭和谐的构建,也不利于良好家风的建设。我认为应及时解决。 (2)之所以有 55.8%的家长没有和子女成为微信好友,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微信平台不适合老年人使用。微信平台为了迎合年轻人,不断增加很多新的内容, 功能比较复杂, 而父母年迈, 接受新事物比较困难, 就算有

13、了智能手机,可能有的父母也不会使用,很多父母使用微信是难题。 父母过度关心孩子, 给孩子带来更大的负担。 因为关心、 关爱自己的子女,父母经常在朋友圈刷各种养生常识,分享人生的哲理,但很多文章都是伪科学。曾有报道, 有位老奶奶只相信养生常识, 生病也不打针, 不吃药, 后果非常严重。 子女受到监督压力的影响,希望有自由的空间。对于朋友圈而言,更多是表达自己的意见、发泄情绪、释放感情、分享人生经历的地方,是一个私人的领地。但加父母为微信好友之后,发朋友圈就受到限制,担心发负面情绪,会让父母担心,这也让子女和其他人的互动交流处于被压抑、被限制的状态。所以他们不想和自己的父母成为好友。 (3)面对这

14、种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微信平台要不断更新、升级技术,降低使用难度,推出适合更多人群使用的版本, 包括推出老年人专用版本, 为老年人提供简单、 详细的使用手册,教会老年人使用的流程。 可以推出亲子交流专栏的项目,加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8 交流,尤其在父亲节、母亲节时,可以优化微信的打开页面,提倡子女多关心、关爱自己的父母。 父母也要提高对信息的辨识力度。父母本人要学会对信息的甄别,合理关心、关爱自己的子女,而且要努力学习、尝试新鲜事物。遇到问题及时请教,及时解决问题,跟上时代的步伐,缩小与子女之间的代沟。媒体平台也要加强对信息辨识度的宣传,通过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平台宣传如何

15、甄别各类虚假信息。 子女要与父母多进行沟通交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多关心、关爱自己的父母,尤其是教会父母使用微信,帮助他们对信息进行辨别。除此之外,还要多留出时间陪伴父母,常回家看看,在生活细节中体现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多进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4)相信通过以上努力,微信一定能成为亲人之间交流感情的工具,为父母和子女亲子关系的建立提供很好的平台。 【注意】 可能大家自己作答本题时,要点分析与老师的分析有出入,对于面试题型而言,作答得言之成理即可。 总结主体分析法 一、适用条件:题干中能够找到多个主体的题目,可以用于分析原因、影响(意义、危害) 、问题、对策等。 二、使用方法: 第一步:找到

16、与题干相关的利益主体; (优先找题目中明显存在的、如果找不到再找与题干相关的其他主体) 。 第二步:对每个主体分别进行分析: 1.结合生活实际。 2.总结小思路(宣传从方式内容展开、从主客观展开、从思想行动展开) 。 【总结】 (1)适用条件:题干中能够找到 3-4 个主体,可以用主体分析法。可以分析原因、影响(意义、危害) 、问题、对策等。 (2)使用方法: 9 第一步: 找到与题干相关的利益主体。 优先找题目中明显存在的 (3-4 个) ,如果找不到再找与题干相关的其他主体。 第二步:对每个主体分别进行分析。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主体(可以解决70%-80%的社会现象题目) 。总结各种小思路,比如宣传思路:用什么方式宣传什么内容;主体从主客观展开,以及思想上、行动上如何做。 二、主客观分析法 1、方法定义: 主观分析就是围绕主体自身进行分析, 客观分析指的是对客观的外界环境进行分析。 2、适用条件: 在对任一主体展开分析时,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解读】 (1)方法定义:主观分析是围绕主体自身进行分析,客观分析是对客观的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