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地区志 第九篇 农业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6927197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庆地区志 第九篇 农业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庆地区志 第九篇 农业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庆地区志 第九篇 农业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庆地区志 第九篇 农业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庆地区志 第九篇 农业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庆地区志 第九篇 农业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庆地区志 第九篇 农业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农业经济体制第一节建国前的体制一 封建土地制度建国前 安庆地区绝大部分土地 包括山场 水面耕畜和大型农具均由地主 富农私人占有 在封建土地制度下 地主 富农经营农业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 剥削广大贫苦农民的劳动果实农民或是租种土地 或是帮工卖劳 处于受压迫 被剥削和贫困交加的境地同时由于租额高 租种多 使越来越多的土地集中到地主手中 越来越多的农民因失去土地而成为佃农或雇农据土改时统计 建国前安庆地区地主 富农人口数只占全区总人口的11左右 而占有的耕地却为全区总耕地面积的35表83建国前土地面积占有情况阶层住户人口土地数量 万户占总户数量 万人占总人口占有量 万亩占总耕地户均 亩人均 亩

2、总计79 49100 0320 06100 0516 06100 0地主2 703 414 894 790 2817 533 446 06富农3 854 820 726 584 5716 421 974 08小土地 出租2 042 66 482 010 842 15 311 67中农25 9832 7128 9840 3174 6733 86 721 35贫农39 2449 4132 2241 3112 7321 82 870 85雇农5 687 116 775 29 171 81 610 55公堂33 446 5其他0 360 1注 此为1951年统计资料1地租剥削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为生活所

3、迫 只得租赁地主的土地耕种 但必须交纳地租区内主要有货币地租 纳银款实物地租 纳谷物劳役地租 帮地主做工3种 租额多按土质好坏和各种附加条件 分为五租 六租 六六租不等即一石种耕地 每年要交租谷五石 六石 六石六斗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份清咸丰九年1859年 桐城县的租田契约中表明 佃户吴显名每年要向田主交纳 额定租二十石七斗五升 额课银一两九钱五分 小熟麦834安庆地区志一斗九升 租课酒两席 租鸡四只这是一份地主进行地租剥削的典型租契2劳役剥削无土地的农民 以出卖劳力为生 为地主帮工 形式有长工 短工 月工之分一般长工年工价不过五 六石米 如果是儿童去做 童工则只能得到地主家的残羹剩饭 还有一

4、些佃户每年也要为地主家做一定数量的无报酬劳役 如耕作 收种 挑水 打柴 抬轿子等 有些小地主和富农承担的社会性劳役 也要佃户去替代3高利贷剥削每年青黄不接或遇灾荒年份 地主则趁机发放高利贷 以剥削农民 种类繁多 利息高昂 如 放稻青即在水稻收获之前 农民因接不上新粮 多向地主借粮度日往往借一石稻秋收时要还一石米 或借七斗稻还一石稻 又如 滚雪球即农民因天灾人祸向地主借钱 定下还本付息期限 若到期不还则连本加利翻番计算 结转下年 还有以月计息的 如 月息5分月利加一 等放贷形式另外 在封建土地制度下 地主除了用地租 劳役 高利贷等手段进行剥削外 还利用土地典当与买卖方式兼并土地与压榨农民有些自耕

5、农为生计所迫 出卖土地 而买者多为地主 富农其手续大致是 卖主出具卖契 具明地名 坐落 四至 面积 土地价格等 立契凭中画押 交买主收存 买主凭契约过户田亩 土地典当手续与买卖大致相同 但土地所有权仍属出典者在典当期间 承典人有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权 到期出典者可按原价赎回逾期不赎或补款续典 或绝卖 通过土地典当或买卖 一部分自耕农的土地便集中兼并到地主手里 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无地或少地的雇农和贫农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东流县沈长有出卖土地立约称情因母 兄继逝 丧葬无资 兼之日食难度 愿将己名下坐落余家洲下地芦地泥滩一片 计七十八亩出卖与黄体元公名下为业由此可见 土地买卖是地主阶级对农民土地所有

6、权的兼并与占有 其剥削手段更为残酷二 太平天国土地制度1土地公产制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今南京 之后 迅即把在军旅内实行的公产制推行到社会生活之中 所颁 天朝田亩制度宣布天下之田 皆天王 父 之田 每年所得米粒全得任天王 父 收去 每月大口给米一石 小口减半 以作养生之资按此政策 人民将失去私有财产 一切均为天朝所有 黎民百姓只得按配给制生活无疑 这是在皇上帝的名义下 取消土地私有 以求达到 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温暖的所谓大同的理想天下但这种平均主义思想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难以为人接受2租赋制翼王石达开到安庆后 逐步取消了所收粮食全归 天王收去 的政策 改行了

7、租赋制 即 佃户纳租 业主办粮突破了 天朝田亩制度 中有关土地公产的规定 恢复和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石达开推行的租赋制虽未改变土地私有性质 但其租额比清王朝的规定大为减轻据潜山县储枝芙在 皖樵纪实 中记叙 当时分上下两次纳粮税 每亩钱20文 米6升 另收户米 每户30斤桐城发现太平军 后一营军帅丁 发给粮户朱浣曾的完粮单和执照上写明 丁巳七年1857年 朱有田3亩5分 春纳和秋纳两次只交赋银3钱3分还弱 平均每亩不足1钱还有当时贵池县监军发给粮户粮赋执照中记叙 粮户致良堂实有田5亩6分 只完天朝庚申年征漕银3钱4分1厘这说明当时贵池一带每亩完纳赋银为分 与清廷原定赋额 安徽是亩课银一钱零六

8、厘 每亩纳米7升1合 相比 征额有所减少 其结果是 军用裕 而百姓安之 颂声大起934第九编农业三 苏维埃土地制度民国16年1927年7月 共产党领导的 宿松县革命委员会 在该县西北区曾开展过反封建 打土豪的斗争 并发动农民抗租抗息 民国21年共产党组织曾在沿江的许岭 坝头 洲头和陈汉山区进行过 二五 减租太湖县玉珠畈曾于民国20年建立起苏维埃政权 在党组织和农会的领导下 也实行过减租减息 民国24年贵池县境内建立的苏维埃政权 曾进行过土地改革 当年1月29日 贵池县留田苏维埃政府烧毁地主的田契和借据 在来田 孝田 松亭 西山等村庄着手插牌分田 持续9天后失败同年9月12日 江南特区苏维埃政府

9、在东流县高山地区北山四房欧村成立 下属贵东 贵秋 秋浦 县苏维埃政府 曾领导土地委员会和农民团按人口 土地统一计算 开始分配土地 并宣布了 贫农分好田 地豪分坏田 的原则其分配办法是 一类田 最好 分给红军和雇农 二类田 比较好 分给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及贫农 三类田 一般 分给富裕中农 四类田 最坏 分给地主 富农及被处决的反革命家属乡与乡可互调余缺山场分配原则是在山分山至民国25年3月 红军遭国民党反动派 围剿土地改革运动亦随之失败这是安庆地区在共产党领导下最早的一次土改运动民国33年 贵池县贵东 贵西抗日根据地在中共沿江中心县委领导下 实行 二五 减租 按抗战前的租额一律减低25民国36年

10、9月桐城县建立民主革命政权 并在黄甲区实行减租减息其主要内容是 所有租佃土地一律实行 四 一 减租 农民所交永佃权押租金 一律由地主退还给农民 取消一切额外剥削 如请酒席 送租鸡 大斗租等 以前佃农欠租 一律免交 规定新租额 按正户20交租1949年夏 秋至1950年春 安庆地区各地贯彻实施皖北行署颁布的 皖北区减租法普遍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具体内容是 包租 又名定租 死租即按原租减去二成五至三成 最高租额不得超出租农田实产的35分租 又叫活租即以佃户实收产量减去种子数后再按原来的 二 八 租改为 三 七 租 地主得70农民得30原来 对半租 改成七 三 租 地主得30农民得70原来 三 七 租

11、改为 八 二 租 地主得20农民得80将原来由地主 看租 改为由农民评议 并免除请吃 送礼等一切旧规第二节建国后的体制一 土地农民所有制1土地改革时期1950年6月 中共中央颁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地委于月抽调2581名土改工作队员 分赴各县开展宣传发动工作 进行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改革运动 土改中 坚决贯彻 依靠贫雇农 团结中农 孤立富农 打击地主 的阶级路线 开展对地主 恶霸反动势力的斗争其主要步骤为 建立领导核心 改组和充实农民协会 划分阶级成份 没收封建地主土地 财产 合理进行分配 召开庆功大会 鼓励发展生产到195年4月 土改工作基本结束 转入总结经验 清理解决遗留问题 巩

12、固胜利成果阶段经过土改 全区共没收地主 富农的土地2072354亩 耕牛3万多头 房屋12万间 农具43万多件044安庆地区志征收粮食1399470公斤 分配给无地或少地 缺粮的贫雇农 在分配土地财物时 由土改工作队主持销毁原土地 房屋契约 颁发县人民政府制定的 土地房屋所有证证内列居民姓名所有可耕地和非耕地片数 面积 房屋间数 地基段数 面积等 并注明系私有产业 不得侵犯农民有耕种 居住 典卖 转让 赠予 出租等自由权土地还家 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实现了千百年来 耕者有其田 的美好愿望潜山县罗汉乡女村民卢容香8岁当童养媳17岁结婚后便与丈夫双双到地主家帮工民国27年1938年 日军烧

13、杀潜山 把她家房屋财物全部烧毁 从此全家5口人只剩3条裤子 有人穿它 另外就得有人睡在床上 那时她帮工所得的收入全数交给保甲长抵捐税还不够 穷逼无法 只得横下心卖掉3个男孩 溺死2个女婴 自己靠吃野菜度日 土改时 卢家分得田地10余亩 耕牛1头与农具数件 两年耕作积余 又买下8亩田地 做起3间瓦房 家庭生活才有好转后加入农业社1956年分红收入达400多元经过土改 全区农会会员由50万发展到109 3万人 农民中涌现出基层优秀干部172人 积极分子26451人 区内农业人口人均土地由原来的072亩 增加到169亩 胜利完成了这次土地制度的变革2互助组时期土地改革完成之后 区内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

14、空前高涨 农业生产力也有很大提高但土改后的土地是劳动农民个体所有 由一家一户组织生产 广大贫雇农由于缺乏资金 耕牛和生产工具 遇到自然灾害 就无力抗御为帮助农民彻底摆脱贫困 进一步发展生产 党和政府及时鼓励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1950年 最先组织起来的是桐城黄常友互助组 接着其他县也开始组建互助组在形式上分为临时互助组 常年互助组两种195年底 全区共组建临时互助组673个 常年互助组197个 到1952年底分别达到42427个19367个 入组户数为506137户 占全区总农户的53 5这些互助组按照 自愿结合 等价交换 各方互利和民主管理 三大原则 实行土地入股 按劳记工 农具作价公用 互助

15、组成立后 开展爱国增产运动 组织农户之间以工换工 协作互利 对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二 土地集体所有制1953年12月 中共中央作出了 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1954年农村掀起了大办农业合作社的热潮从此 农村土地逐步由劳动农民个人所有转变为集体所有 农业经营方式和收益分配办法也随之发生根本变化土地属集体所有后农业经济体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个阶段1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区内最先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是贵池县枫岭乡罗光明生产合作社1952年4月 该乡罗光明等25户农民 实行土地入股 统一经营 劳力统一使用 收益接 劳六土四劳力占

16、60土地占40分配 并提取公共积累 这种发展集体经济的生产与经营方式 取名农业生产合作社 罗光明任社长同年11月份 地委在贵池召开合作社工作会议 决定全区62个互助组试办初级社会后 全区试办了66个初级社 分布在13个县57个区1953年11月12月 地委又举办两期合作社训练班 然后专 县共抽调干部35名 分赴各县广泛宣传贯彻中央 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坚决执行 书记动手 全党办144第九编农业社 的方针 并组织一些干部 互助组长到贵池罗光明合作社参观学习 以便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从1954年9月至1955年2月 全区掀起了合作化运动的高潮据统计 各县共举办56期培训班 受训人员达20368人次 建立初级农业社5716个入社农户152742户 占总农户的15 7当时互助组也发展为60913个 入组农户566097户 占总农户的58 3在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过程中 一般都能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 因而发展比较稳妥合作社在经营管理上 普遍推行了季节包工 小段包工 常年包工和 三包一奖即包工 包产 包费用 超产奖励 责任制 劳动定额 按件计酬 这种生产和管理形式适合当时的群众思想觉悟促进了农业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