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祖《儒志编》研究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6926457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62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开祖《儒志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王开祖《儒志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王开祖《儒志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王开祖《儒志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王开祖《儒志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开祖《儒志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开祖《儒志编》研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T h eS t u d yo nW a n gK a i z u S R uZ h iB i a n 一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一A u t h o r Ss i g n a t u r e :-I Z 砌Oz h 4 0S u p e r v i s o r Ss i g n a t u r e :E x t e r n a lR e v i e w e r s :E x a m i n i n gC o m m iE x a m i n i n gC o m m i t t e eM e m b e r s :D a t eo fo r a ld e

2、 f e n e e :9川943mmMI7,iii-Y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逝婆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赵厉9 签字日期:功户年多月多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澎姿盘堂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逝望盘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

3、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走列签字日期:知p 年6 月弓日剔程辄杉签字日期:知如年厶月弓日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开祖儒志编研究致谢本文从选题到写作,都得到了我的导师董平教授的指导和帮助。正是有了导师的信任和鼓励,使我能够坚持下来,完成了这一项可能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研究导师的天分和学力,是我所无法企及的,导师的人格和认真的治学态度,却是我一直敬佩不已并时时用以自勉自励的。我要用最最诚挚的语气,对他说声谢谢,虽然这种谢意原本无法用语言表达。在硕士学习的这两年间,我有幸在杭州在浙大哲学系度过,感谢很多师长对我的关

4、心,感谢授予我以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师友们,他们在我硕士生阶段的二年学习中给予我学业上的帮助令我终身难忘,对我的成长和学业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领略了哲学之外的又一片学术天地,我对他们都表示发自肺腑的感谢随着毕业论文完成,两年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也意味着学生生涯暂时终结,懵懂之间,青春已挥霍大半,既有不舍,又有许多回忆历历在目,欢笑和泪水成就了自己每一步的成熟。这两年,收获良多,既看清了自己学术底子尚薄的事实,希望能更加勤奋和专注于自己的专业,也在各项实践活动里不断成长。当机会来临时,你已经准备好了。这是自初中起我的座右铭,未来还长,研究生阶段即将画下句点,却又是新的开始,通过两年的积累,我更懂

5、得了怎样去拼搏,同时要深深珍惜。未来会更好。同门隋金波师兄,以及朱红、张琴师姐,还有很多同学及朋友,皆对本文的写作提供过各种形式的帮助,谨向他们表示谢意,感谢所有给过我帮助的人,祝大家一切都好。这篇硕士论文于我而言,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开拓更加、广阔的学术研究空间。赵钊二零一零年五月,浙大西溪校区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开祖儒志编研究寿专王开祖的的学术地位、思想理念,后来者或推崇、拥护,如南宋永嘉学者陈谦,就在他的儒志先生学业传一文中指出,在周行已、许景衡之前,永嘉就已有王开祖在从事讲学活动,并认为王开祖是永嘉之学的开创者。他说:“当庆历皇祜间( 1 0 4 1 1 0 5 3

6、) ,宋兴未百年,经术道微,伊洛先生未作,景山独能研精覃思,发明经蕴,倡鸣道学二字,著之话言,此永嘉理学开山祖也。不幸有则亡之叹。后四十余年,伊洛儒宗始出,从游诸公还乡转相授受,理学益行而滥觞亦有自焉。”永嘉许及之儒志编序中也提出:“永嘉之学,言宗师者,首推王贤良焉。”( 此序今不见于儒志编,而收录于周天锡( ( 慎江文征,亦见于孙农言瓯海轶闻) 四库全书儒志编序言中也认为:“当北宋仁宗时,濂洛之说未兴,讲学者犹家自为说,虽贤如司马光,犹不免有疑孟之作,而开祖独毅然奋起以讲明圣道为事,虽其立说未必能尽归精当,而阐明理道不惑歧趋,不可谓非豪杰之士也。”等等推崇、拥护者,当然也有避而不谈开祖先生思

7、想者,如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在谈到永嘉学派的渊源时就认为周行己是“永嘉学问所从出也”,此后明清以至近代许多学者均沿袭此说,如黄宗羲宋元学案,就将周行已、许景衡等人列为永嘉学案之一,将薛季宣、陈傅良、叶适、徐谊等人列为永嘉学案之二清季邓实永嘉学派述竟说:“( 永嘉) 自古无无学术。宋元丰问,九先生起于其乡,日:蒋元中、沈躬行、刘安节、刘安上、戴述、赵霄、张烽、周行已、许景衡,是为元丰九先生。溯其师法,皆导源于伊洛,得其传以归,以教授于乡里。”近人何炳松在浙东学派溯源亦承黄氏之说,将周行已、许景衡作为永嘉学派之始,如果说他们完全未注意到开祖先生的学说,也是说不通的,那么他们为什么避而不谈开祖先

8、生的思想或不将他列为永嘉之学,也是值得思考的。但开祖先生的生平与思想,对整个儒学发展进程及永嘉学派的发展方向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董平教授说:“当王开祖讲学之时,周敦颐及程颢、程颐等都尚未以理学称名于世,在整个理学发展史上,王开祖属于最早的提倡者之一,因此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称他见道最早,而后来永嘉学术的繁荣,其实也由王开祖奠定了基础。因此,王开祖实为南宋永嘉学派的开山。”( ( ( 浙东学派及其精神浙大学报) 对此,陈国灿先生在南宋浙东事功学派学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开祖 研究百里之国,择其君授之以制,俾往为之治吾国,安吾民,利吾子孙,乌有不尽心者乎。一帅三年,十帅三十年,吾见文王之遒行乎今矣。

9、吾尝终夜以思,不若旦日行也。诗日: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钟表达了其强烈的治国之心。王开祖以( ( 诗经中“我思古人,实获我心”之句表达自己思古启今之志,既对今世的政治表达了一定的不满,又期望其能有所改进,因而思古成为了其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他提出以“逊”治国的思想,他认为,上兴逊则下德厚,下兴逊以事其上,则国长治久安矣,他说:“昔者舜命九官济济相逊,和之至也,后世吾不祝其彷佛焉,非独不能逊而又设穿于道者,岂不哀哉。”“已矣乎,吾不得而见之也。昔者虞舜之朝,劳者逊功,贤者逊德,故天下之人化之,阱者逊畔,行者逊涂,商逊利于市,工逊技于肆下,莫不兴逊以事其上,已矣乎,吾不得而见之也,夫上兴逊则下德厚

10、,故君子入其朝,靓百官之有逊者,不问其国治矣。”其见解及理想由此而得以阐发。在将“以复治天下、以“逊”治国”的思想具体实施后,王开祖主要提出了以差等的观念统治天下的观点即“有分”的观点治天下首先,他认为“才也,治不才;能也,治不能。竹是理所当然的事,才者与能者不能责不才者、不能者,不能以已望人,因为“分则然也”。并以尚书中“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力一句佐证“天固佑民,而作之君师非夷民而责之也。”其次,他支持“爵禄天也,不可以无分,惟王者亲戚则可以得之,是亦有分也。一的观点,并以诗经所云“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为例,说明“鹑,微物也,不可以无分,得况其大者乎。”又引诗经“笾豆有践,兄弟

11、无远。一一句推出“民之失德,干糇以愆,庶民之亲以干糇,况天子乎,吾之养天下者大,推而及其亲者小,亲其亲以及人之亲,斯可以无分,得是亦有分也。”所以,采取“有分”治天下,也可以做到“亲其亲以及人之亲”。再次,他以“元首股肱一体,相须而成,若尊卑之礼”来比喻“分”,并强调“名位之迹所谓分也,非上下之心也。”他以“古之所谓君臣者,或相歌颂或相称德,御下者不敢有其尊奉,上者不获惧,其威道交而心接,朝廷之间至和乐也。”一例论证明分对于国家昌盛的重要性,他不同意法家的治世理论,以易经中“天地不交,否”一句为佐证,认为“法家者起于乱世,其御下也梏而后已,堂陛之间,一筵而千里也,君居上而不交于下,臣在下而复惧

12、其上,故其心无感而通焉。竹最后,他强调明分推行起来并不难,1 9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开祖儒志编 研究只要使天下之人各事其父即可,他说:“比亲也,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夫诸侯以为己归者圣人,圣人天下之归也,天子者诸侯之父也,而诸侯者其国之父也,其国之父既归,其子奚异适哉,秦横废天下之国,罢诸侯,坏井田之法,民不知事其父焉,有能事其祖者乎? 治天下者不足谋,虽夙夜论其末,奚补哉? ”在具体的为政过程中,王开祖对于圣人合理治理天下也有各种建议。首先,他对何谓“善政”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认为“能致众,力至劳而用至约者,百工之事也;能致约力至逸而用至博者,君子之道也。世之为教者日:我善治吾簿书也,我善督吾

13、财赋也,我善劳吾躬以从事也,是百工有司之事也,今之所谓善政,古之所谓人役也,故君子会其宗推其纲,问其所宜,不问其所成,察其所归,不察其所存,是谓大成。( ( 诗日:“允矣君子,展也大成。竹今为百工有司之事。日:我善于此,难乎与言大成也”接着,他指出治天下之三忌一一吏暴、赋重和诏令数易民无信,认为若出现这种情况,国家灭亡之日也会即将来临,“天下有三疾,死丧不预焉,吏暴而政恶,一疾也;赋重而役数,二疾也;诏令数易,民无信焉,三疾也。钟并对天下混乱的情况表示了十分的担忧,他说:“天下为盆成括者固多,岂尽杀其躯哉,其亦幸免于世,天下一物也,天下一物者,以犬豕待其亲者也,废檀祀忘君师,非礼乐文章,以为不

14、足法,率其类独从乎无治之国,以须死者,是佛之道也,内则耗竭民力以丰己,外则张皇祸福以惑天下,愚众庶,古之大奸巨贼未有甚于此者也,居上之人视其病,不息之而又益之,岂不哀哉。竹他进一步提出“天时生民之本”的观点,认为“时之授于人,天下之大务也,故废时者受上刑,古者时令,莫若由诗之备也,文武之上,世世享天泽者,先是具也,故有司歌之以贡于上,上之人润泽以布乎天下,天下有不足于衣食者,吾不信也。周公虽往,其法存焉。无所御而不捣,善焉用哉。”希望统治者能善守制,以古之时令用于当时,润泽万民。王开祖强调以德服天下、“知仁爱之分”,认为“知仁爱之分者,可以为政于天下矣”,主张以德服天下而非以威服天下。并以讨论

15、“干羽之舞果格苗之道乎”的形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他说:“格苗不在干羽之舞,子之言信也,然苗之所以服我者,班师而已,舜,大圣人也,为天下之君,禹,大臣也,奉君命以行师,其举苗犹反掌耳,然自以为克之以威,彼必不服,意吾德有未至乎,何苗之逆也,退而自悔,然后苗服焉,夫以天下之大j 士师之众,仁圣之德,问罪于苗之民不2 0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开祖儒志编研究服,犹且班师,此服苗之心也”并由此得出结论:“是故服天下之心,不以威,以威服人,未有能服人者也,夫以德用威且不可,况以暴用师乎。知仁爱之分者,可以为政于天下矣。周公之诗日:既取我子,无毁我室。知仁存焉耳郑伯之诗日:“无蹦我墙,无折我树桑。”知爱存焉耳

16、。二者之心,人皆有之,君子所务择也。”并提出“推己及人以治”的统治思想,他举例“人有苦烈寒,则嗟日:吾庐不足以御风雨,衣不足以被肤体,吾何贫困至此极矣,遇酷暑则无嗟焉。”进行说明“固也,其气则然,非乐暑而戚寒,暑则举天下共之,寒则私为政者,能推此道,则天下无怨民矣。”具体到养兵方面,他又提出统治者应以“仁”养兵,并以养兵的三个层次进行比较,“仁者之兵,养于天下,其次养于四邻,危国之兵,养于边鄙。”说明只有以仁养兵,则天下皆可为兵,其次的境界是养于四邻,范围缩小至国家附近,而最次的境界是养于边鄙,用于防止边疆的入侵王开祖支持“天子都洛阳”的言论,驳斥了其反对者所谓“斯不足崤雍之固也”的说法,他说:“天子都洛阳言者。日:斯不足崤雍之固也,鄙哉齐东野人之论也。天子以天下守,诸侯以一国守,天子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