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本草药性汇解(石榴)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469149 上传时间:2017-03-07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石榴)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石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代本草药性汇解(石榴)(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 榴 皮(名医别录)石榴皮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我国大部分地区有产。原植物生于向阳山坡或栽培于庭园中,喜温暖向阳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味酸、涩,性温。归胃、大肠经。功效涩肠止泻、杀虫。临床用名石榴皮。【本草汇言】名医别录:治下利,止漏精。药性论:使,味酸,无毒。能治筋骨风,腰脚不遂,行步挛急疼痛,主涩肠,止赤白下痢。一方取汁止目泪下,治漏精。本草纲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药性解:味酸涩,性温,无毒,入大肠、肾二经。主精漏下痢,筋骨风痛,脚膝难行,目流冷泪,肠风下血,杀牙虫,染须发。其子止渴。其花百叶者,主心热,疗吐血,为末吹鼻中,止衄血及金疮血。按:肠滑则患血痢,肾滑则患遗泄。榴者

2、留也,故入兹二经。然痢积未尽者,不可先以此涩之。多服能恋膈成痰。其子不宜过食,能损肺坏齿。其花色赤属火,宜入心家而主血。本草备要:涩肠,外用染须。酸涩而温,能涩肠,止泻痢下血,煅末服。崩带脱肛。泻痢至于脱肛者,以石榴皮、陈壁土加明矾少许,浓煎熏洗,再用五倍子炒研敷托而止之。勿犯铁器。 客座新闻云:一人患腹胀,夏成诊之曰:饮食如常,非水肿蛊胀,及湿热生虫之象也。以石榴、椿树东引根皮、槟榔各五钱,空心服,腹大痛,泻虫长丈余,遂愈。本经逢原:榴味甘酸,具木火之象,故多食伤肺损齿,而生痰涎。其皮涩温,能治下痢滑脱。一种小者,曰酸石榴,治痢尤捷。 千金治痢方皆用之。酸兼收敛,故能止下痢漏精,崩中下血。丹

3、方以酸石榴连皮子捣汁,入姜、茶煎,治寒热利。又久痢用榴皮烧灰,人参汤下一钱,屡验。得配本草:酸、涩,温。治痢摄精。疗崩中带下,止肠风下血,祛筋骨风痛,除目流冷泪,洗脚疮湿烂。得茄梗,治肠血。血在粪前者效。配槟榔,杀虫。本草分经:酸涩而温。涩肠止泄痢、崩带、脱肛,杀虫,乌须。能恋膈成痰。积未尽者勿服。医学衷中参西录:有酸、甜二种,以酸者为石榴之正味,故入药必须酸者。其性微凉,能敛戢肝火,保合肺气,为治气虚不摄肺劳喘嗽之要药。又为治肝虚风动相火浮越之要药。若连皮捣烂煮汤饮之,又善治大便滑泻、小便不禁、久痢不止、女子崩带,以其皮中之液最涩,故有种种诸效也。【现代药理研究】1. 石榴皮作用于寄生虫肌肉,使其陷于持续收缩,因而有驱虫效果。2. 石榴皮有较广的抗菌、抗真菌作用。3. 石榴皮能加强血浆蛋白凝固、凝血因子功能,以及血小管收缩作用,故能用于止血,与明矾有协同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