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尊氏——一代奇将的反水历程 奇将的诞生 嘉元三年(1305) ,随着一声清脆的哭响,镰仓御家人足利贞氏的次子又太 郎诞生了,母亲是贞氏之妾上杉清子幕府执权北条高时得知贞氏喜得贵子后, 欣然将名字中的“高”字赐给了又太郎,为其取名足利高氏(为阅读简便,以后 统一称尊氏) ,而在一年后出生的弟弟也拜领该字,取名足利高国(同上,统一 称直义,关于其原名也有忠国的说法) 而高时在赐名之时,却万万没有想到这 两兄弟竟然会成为日后推翻其统治的先锋 佐幕御家人 刚才扯的有点远,现在把时间的幕布拉回到镰仓末期,看看当时的形势在 当时,武士家族之间的分化是十分频繁的,嫡子继承父祖的本领或大部分领地, 庶子们则往往脱离本家自立门户 (这种情况即使在其后的战国时代也时常出现) 这种继承方式导致了领土细分化的产生,从而引发了同族间兵刃相见的结果同 时,将畿内、濑户内海一代做为中心的商家、运输商、艺人等非农民民众的实力 也正在加强,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以农为本的幕府政权,在货币经济发 展的大环境下,已经无法完全支配畿内周边那些受到货币经济影响的农村恶 党”、“海贼”等势力在这些地区的存在,也渐渐威胁着幕府的统治。
而摒弃这些外在原因,幕府内部存在的隐患也令人担忧:得宗派(原位二代 执权北条义时的法号,后泛指北条一族的嫡系当权者)为了维护其至高无上的地 位,开始了专制统治,将评定众、引付众等中央机构中安插了大批一门众,地方 守护也大部分由北条一族担任,这种专制大大侵害了御家人们的利益,得宗派的 家臣“御内人”也逐渐成为了作为幕府将军家臣的御家人的一大威胁, 从而引起 了他们的不满 而当时的执权北条高时又是一位昏庸之君, 非但没有想办法改变这种潜在的 危机,反而索性将军政大权全部交给了内管领长崎高资,自己则安心沉迷于酒色 声乐之中,这种举动一度使国内政治败坏,朝纲紊乱 前面提到,尊氏是贞氏的次子,并且是庶出,尊氏这种身分正常来说是没有 成为嫡子继承家业的希望的但幸运的是,尊氏之兄左马助高义早夭于是身为 次子的尊氏就成为了足利家的嫡子, 并于十五岁时拜领了从五位下治部大辅的官 职,期间尊氏还迎娶了北条一门赤桥久时之女登子 足利氏同执权北条家的联姻可以追溯到跟随赖朝打倒平家的[八尺巨人]足 利义兼,义兼后来娶了北条时政的女儿,自此之后历代足利氏当主都和北条氏有 姻亲关系(贞氏的正室也是出自北条家) 。
虽然从表面上看,这种联姻只是两家 互通友好的见证但只要结合当时政治婚姻频繁的社会状况,就不难看出北条与 足利交好的根本目的是希望这位目前具有源氏最高贵血统的强势御家人将来不 要威胁到执权的统治 动乱的镰仓末期,不仅武家政权风雨飘摇,就连已经基本退出政治舞台,名存实亡的公家政权也出现了分裂,皇族分为大觉寺和持明院两派,为到底由哪派 继承天皇之位争执不休最后还是由幕府出面调停,决定由两派轮流选举人选成 为天皇随后在文保二年(1318) ,大觉寺派的尊治即位,史称后醍醐天皇 这位天皇深受宋国朱子学中大义名分思想的影响, 认为自己不应仅作为名义 上的“精神领袖”,还要成为掌握实际政治、军事权力的最高统治者,并梦想着 以“大义名分”为旗帜恢复天皇旧时的统治但在后醍醐梦想面前最大的障碍, 就是掌握着全国政治实权的幕府 另一方面,在后醍醐的背后,被立为皇太子的侄子邦良亲王和持明院派的量 任亲王都希望让其早早退位,从这方面来说,后醍醐决定打倒幕府,也是为了巩 固自己的天皇地位 在中流贵族北田亲房、日野俊基等儒臣的协助下,后醍醐开始积蓄自己的力 量,为起兵做着秘密准备,在俊基等人的协助下,延历寺的僧众、美浓武士多治 见国长、以及河内、三河等地的武士都做好了响应天皇举兵的准备。
可多治见的 亲族土岐赖员却在关键时刻倒戈,将天皇欲起兵倒幕的事告诉了幕府正中元年 (1324)年九月十九日,京都的六波罗探题军突袭国长的屋敷,多治见一族死伤 殆尽为了使天皇不受此事波及,俊基、资朝向六波罗自首,资朝作为首谋被流 放佐渡,俊基因证据不足或赦,被后世称为“正中之变”的变乱自此告一段落 附文 1-朱子学的大义名分朱子学(宗学)于镰仓中期由僧人传入日本 附文 1-朱子学的大义名分朱子学(宗学)于镰仓中期由僧人传入日本 它所倡导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醍醐及其一班儒臣的思想朱子学认为, 掌握王权的“王者”击败有实力的“霸者”是正义并值得赞扬的王者才是正 统的支配者,忠于王者打倒霸者的举动是一种善行 它所倡导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醍醐及其一班儒臣的思想朱子学认为, 掌握王权的“王者”击败有实力的“霸者”是正义并值得赞扬的王者才是正 统的支配者,忠于王者打倒霸者的举动是一种善行 后醍醐正是受到了这种观点的影响,才决定打倒幕府,恢复自己这个“正当支 配者”应有的权力并且他也不甘于受院政的牵制,积极实行亲政为明其心 志,后醍醐命人制作了一个铜鋺上刻[当今皇帝……自号后醍醐院],通常天 皇的谥号都是在天皇死后决定的,而他却在生前就给自己定了谥号,其目的便 是想成就平安时代成功实施亲政的醍醐天皇的伟业。
后醍醐正是受到了这种观点的影响,才决定打倒幕府,恢复自己这个“正当支 配者”应有的权力并且他也不甘于受院政的牵制,积极实行亲政为明其心 志,后醍醐命人制作了一个铜鋺上刻[当今皇帝……自号后醍醐院],通常天 皇的谥号都是在天皇死后决定的,而他却在生前就给自己定了谥号,其目的便 是想成就平安时代成功实施亲政的醍醐天皇的伟业 嘉历元年,北条高时将执权之位传于金沢贞显,一个月后又由赤桥守时(即 前面提到的久时之子, 尊氏的大舅子) 任执权 翌年 3 月, 皇太子邦良亲王病逝, 后醍醐借此机会欲立自己的儿子尊良亲王为太子 但幕府的意思是遵照之前的协 议,立持明院派量仁亲王为太子这个建议立刻遭到了后醍醐的反对 幕府对后醍醐不遵约定感到异常不满,遂意欲用武力逼其退位而后醍醐虽 然首次举兵不成,但却并未放弃,他联系了真言密教的僧人文观和之前未获罪的 俊基,利用前任执权高时、现任执权守时、内管领高资三人不合,得宗专制体系 出现分裂的机会,开始了新一轮的倒幕活动但正中之变此前刚刚结束,人们对 天皇是否真有能力号令全国打倒幕府出现了质疑,加上天皇的意志过于偏激,急 于求成,因而这次计划又被天皇侧近的吉良亲元告知了幕府。
早就想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从天皇的宝座上撵下来的幕府闻讯后, 直接派兵袭 击后醍醐的御所,天皇穿上女装逃出了御所前往笠置山,并在该地宣布与幕府决 裂六波罗探题闻讯后很快派出七万大军围攻倒幕军各个根据地,但倒幕军据险 而守,幕府方虽在数量上占优势,却没占到多大便宜 镰仓方面闻讯后,为了尽快扑灭后醍醐的气焰,索性派出大军二十万直扑笠 置山, 其中就包括尊氏 然而幕府的征兵令实在太过仓促, 九月二日下达的命令,五号就要出发,而五日那天尊氏之父贞氏恰巧病故,尊氏尚未来得及为其父作法 事,便匆匆离开镰仓前往近畿在幕府大军的攻打下笠置山最终陷落后醍醐被 俘,随后流放隐岐并被勒令退位;其后由量仁亲王即位,是为光严天皇这次的 “首谋”成了俊基,他和参与谋划的北田具行被斩,此前被流放的资朝也受牵连, 同样被斩 附文 2 一应时而生的城郭—山城镰仓末期,对幕府不满的民众组成的团体 “恶党”及响应后醍醐倒幕的武士随处可见,他们为了抵挡幕军的进攻,构筑 了一系列新型的城郭结构——山城这其中一个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当时最有附文 2 一应时而生的城郭—山城镰仓末期,对幕府不满的民众组成的团体 “恶党”及响应后醍醐倒幕的武士随处可见,他们为了抵挡幕军的进攻,构筑 了一系列新型的城郭结构——山城。
这其中一个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当时最有塀塀名的“恶党”党徒楠木正成所筑的千早城正成在千早的险要处修筑了很多、名的“恶党”党徒楠木正成所筑的千早城正成在千早的险要处修筑了很多、 櫓櫓,当幕军进攻时,这些工事可以很好的抵御敌方的大规模进攻并且城中还 备有圆木、巨石、热油甚至粪尿等物品,其作用相当于滚木擂石,这些防御武 器对于装备笨重、行动缓慢的幕府正规军来说都是致命的另外, “恶党”们的 作战方式和幕府军也有很大差别幕府的武士们喜爱的是身着大铠骑骏马,自 报名号后堂堂正正的在双方将士的欢呼下进行 “一骑讨” 而“恶党”们的作 战方式则更趋于战场上的实用性,一对一打不过你,我们一起上;正面对付不 了你,等你不注意就来一场奇袭要了你的脑袋加上其活动的区域多山,地形 陡峭,重装骑兵的威力根本无法发挥,只能任由被别人剁成肉泥山城的出现, 一改平安朝城池多为为保护政厅的平城的筑城方式,将筑城的着眼点放在了[为 固守而筑]上, 但山城的兴起毕竟是由于当时动乱的社会背景, 在室町幕府建立、 日本国内形式趋于稳定后,南北朝时期的山城多半被废弃了然而,战国时代 的到来,又一次使山城得到了复兴和发展,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当幕军进攻时,这些工事可以很好的抵御敌方的大规模进攻并且城中还 备有圆木、巨石、热油甚至粪尿等物品,其作用相当于滚木擂石,这些防御武 器对于装备笨重、行动缓慢的幕府正规军来说都是致命的另外, “恶党”们的 作战方式和幕府军也有很大差别幕府的武士们喜爱的是身着大铠骑骏马,自 报名号后堂堂正正的在双方将士的欢呼下进行 “一骑讨” 而“恶党”们的作 战方式则更趋于战场上的实用性,一对一打不过你,我们一起上;正面对付不 了你,等你不注意就来一场奇袭要了你的脑袋加上其活动的区域多山,地形 陡峭,重装骑兵的威力根本无法发挥,只能任由被别人剁成肉泥山城的出现, 一改平安朝城池多为为保护政厅的平城的筑城方式,将筑城的着眼点放在了[为 固守而筑]上, 但山城的兴起毕竟是由于当时动乱的社会背景, 在室町幕府建立、 日本国内形式趋于稳定后,南北朝时期的山城多半被废弃了然而,战国时代 的到来,又一次使山城得到了复兴和发展,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倒幕先锋 倒幕先锋 元弘之变结束后,幕府开始对平乱有功之臣封赏,尊氏获赐骏马一匹然而 他却并未像别人那样为“谢恩”暂留京都,而是直接回到了镰仓此举一方面是尊 氏急于回家为亡父做法事,但也可以看出,尊氏并不屑于对北条氏作那些阿谀奉 承的无用功。
也许在诸多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后,尊氏已经看到了北条氏即将没落 的现实了吧 果然,倒幕的浪潮并未因后醍醐的失败而结束元弘 2 年,河内楠木正成联 合延历寺天台座主尊云法亲王 (后醍醐皇子, 称大塔宫 后还俗, 改名护良亲王 同上,以后统一称护良亲王)在吉野、赤坂一带举兵,并发布倒幕纶旨很快, 播磨豪族赤松则村、 肥后武士菊池武时等相继相应 幕府随即再次派兵攻打吉野、 赤坂、千早三地,吉野和赤坂在幕军大兵压境下很快陷落,护良亲王随即逃往高 野山但千早城却在楠木正成巧妙的游击战术下抵御了一次又一次进攻(游击战 是以少胜多战役中的常用战术,并且很有成效,毛爷爷的四次反“围剿”就是著名 典范,可惜日本人中只有摒弃了名誉观的恶党们才乐于运用这种战术,而向往正 当作战的武士们则被这些他们不屑一顾的“旁门左道”玩弄于股掌之间) 而被流放的后醍醐也不甘寂寞,积极同山阴一带武士联系,图谋早日离开隐 歧元弘 3 年(1333)二月二十四日,后醍醐与千种二人一起逃离隐歧到达名 和凑,并受到了当地武士名和长年的奉戴在这种形势下,幕府不得不再次派军 征剿,恰逢此时尊氏患病在身,尚未痊愈的他就接到了幕府的出兵命令,心里自 然不是滋味。
并且在镰仓幕府近百年的历史中,作为当时有力御家人中与嫡流血统最近的足利氏[5],却长时间屈从于平氏庶流的北条氏,这对于注重名誉、血 统论的武士来说可算是奇耻大辱于是,尊氏开始审时度势的考虑自己的从属问 题了 而在尊氏和后醍醐之间,还存在着些许联系:由于足利家的本领下野足利庄 本是大觉寺统支配的八条院领的一部分 因而严格的讲, 尊氏和后醍醐还是主从 这种微妙的关系加上足利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