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的关联度_鲁省个案_孙云奋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6897077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3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的关联度_鲁省个案_孙云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的关联度_鲁省个案_孙云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的关联度_鲁省个案_孙云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的关联度_鲁省个案_孙云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的关联度_鲁省个案_孙云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的关联度_鲁省个案_孙云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的关联度_鲁省个案_孙云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第9期总第223期 专业眼光看经济经济眼光看中国劳动力转移与农地流转的关联度: 鲁省个案*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abor Force Mobility and Farmland Transfer: A Example from Shandong Province孙云奋内容提要 在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关系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山东省6个市三个区域层次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系数。 结果显示, 山东省6个市的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耦合关系均处在颉颃时期。 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的耦合关系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均具有密切关系。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村

2、劳动力 山东土地作者单位 临沂大学商学院 山东临沂276000Sun YunfenAbstract:Based on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low of rural labor force and farmland transfer, the authorestablishes a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and calculates the coupling degrees and coordinative degreecoefficients of three regional lev

3、els of 6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labor mobility and landtransfer coupling relationships of the six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are in a period of antagonistic, and thecoupling relationship of labor mobility and land transfer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

4、elopmentand regional.Key words:farmland transfer, rural labor force, land in Shandong province*该标题为改革编辑部改定标题,作者原标题为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耦合关系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体制对策研究”(批准号:08BJY049);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国家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生态补偿理论与方法研究以沂蒙山区为例”( 批准号:10YJC790024)。不排除有个别情况下的大规模土地流转,例如政府征用土地的情况,或者企业介入等。 这些情况不属于这里

5、讨论的范围。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市场经济逐步完善,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异常活跃,每年外出务工的劳动力逐年增加。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仅几百万人,80年代末达到2000多万人,1994年增至6000万人(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1996)。2009年,我国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已有两亿三千万之多。 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必将还会有大批的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并将最终脱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然而,我国土地流转并没有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而迅速发展起来,除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土地流转规模较大外, 其他地区的土地流转情况并未像预期的那样。 主要表现在

6、:流转规模偏小;流转范围较窄,主要是村内流转,多在亲戚和相邻之间进行。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农地流转和劳动力流动应该同步进行,三农新解NEW IDEAS ABOUT RURAL ECONOMY842012年第9期总第223期 专业眼光看经济经济眼光看中国城市化与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应相适应, 以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一、文献综述学术界对我国的土地流转和劳动力流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这些研究从产权等角度,对我国土地流转不顺畅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钱忠好(2002)从产权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农地承包经营权的产权残缺与重建及市场流转的困境,认为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的不完全性是现阶段农地市场发育

7、迟缓的产权原因。 张照新(2002)通过实证分析指出,非农就业机会太少是形成规模土地交易市场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孙云奋(2012)从农地类型差异及其不同作用,分析了我国农地流转不顺的原因。 关于劳动力的流动方面,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力流动对农民收益、农业效益、收入差距、农业结构等方面。 杜鹰等(1997)的研究认为,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是与家庭利益最大化相联系的经济行为。 李实(1999)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提高农业生产率、转变农业结构及直接、间接提高外出务工户家庭收入水平,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胡苏云、王振(2004)认为, 劳动力外出就业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

8、村消费水平、 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杜鹏、李一男(2007)认为,外出务工农户通过寄钱回家, 对改善家庭整体生活状况作用显著。 柳建平、张永丽(2009)通过对甘肃10个样本村调查资料分析得出结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增加家庭收入、改善家庭福利具有积极作用。 上述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农地流转和劳动力流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现有的文献很少将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结合在一起研究,实际上,劳动力的流动与土地流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因此,分析二者关系,寻求矛盾的解决办法,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的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皆具有

9、重大意义。二、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关系的理论分析(一)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的含义国内外对劳动力流动的概念界定并不一致,即便是国内对劳动力流动的概念也并非一致。 这里借鉴国内外劳动力流动概念的定义,将劳动力流动定义为农村劳动者根据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差异和自身条件,由乡村到城镇实现在产业间、部门或行业间、职业和岗位间的就业转移行为。 农村劳动力由农村流动到城镇,进而转移到城镇,是我国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农地流转是农户让渡农地使用权给其他农户或农业经济组织,其间不涉及承包权的转让。 从资源配置角度上讲,劳动力流动和农地流转,本质上是资源(或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

10、, 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对于要素所有者来讲,是在限定性条件下获取收益最大化。(二)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关系分析由于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一定量土地所需要的劳动力逐渐减少, 于是形成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这为劳动力的流动提供了重要前提。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和网络、通讯技术迅猛发展,为劳动力的流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正是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 导致了劳动力的大量流动。 一般来讲,劳动力的流动,会使农民获得较高的非农收入。 这就为其他农民提供示范效应,会更进一步带动其他劳动力的流动。 而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动,为农地流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一(下页)形象地从理论上说明了

11、劳动力流动和农地流转之间的关系。图一从土地流入户和流出户的角度说明了农地流转和劳动力流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为为土地流出户,由于土地的转出,可以专门从事非农行业,充分利用专业化的作用,获取较高非农收益。 对于土地流入户,既有规模经济的作用,又有专业化的作用,专门从事农业生产获得较高农业收入。 因此,无论对于农地流出户还是作为农地流入户,土地流转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通过示范效应,可以进一步促进劳动力的流动,而劳动力的流动又会反过来促进农地流转,进而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局面。三、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耦合模型这里借助于物理学中耦合概念,构造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之间的关系状况。 耦

12、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运动形式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致协同的现象。 耦合度是对系统走向有序机理的协同作用的一种度量。 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之间具有动态耦合关系,土地流转的变化和发展依赖于其自身的组成要素和劳动力流动影响严格地说,劳动力流动不同于劳动力转移(迁移)。为分析方便,这里的劳动力流动包含劳动力迁移,因为劳动力迁移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不影响对问题的分析。三农新解NEW IDEAS ABOUT RURAL ECONOMY852012年第9期总第223期 专业眼光看经济经济眼光看中国要素之间的相对运动,即在耦合中两个系统不断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或者两个系统相悖。(一)耦合度函数的界定物

13、理学中的“耦合”原理涵盖了两个方面:“协调”和“发展”。 “协调”是指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发展”则指系统各自的演化进程,“协调”与“发展”相互交织,即为“耦合”。有关耦合度的计算模型较多,经适用程度比对,这里选用以下耦合度函数:C=(ulufl)/(ulufl)21/2(1)(1)式中,uL表示劳动力的转移度(流动度),定义uL=劳动力转移人数 劳动力的总人数,ufl表示土地的流转度,定义ufl=土地流转量 土地总量。C表示耦合度值,C奂0,1, 当C= 1时,耦合度统之间或内部要素之间达到良性共振;当C= 0时,耦合度最小,系统之间或之间处于无关状态,系统发展方向无序。 依据耦合作用的程度

14、,可将耦合过程划分为低水平耦合、颉颃、磨合和高水平耦合四个阶段。 这里将耦合度值分为四种类型(见表1)。(二)协调度函数的界定协调度是指相互作用中良性耦合程度的大小,体现了协调状况好坏程度。 单纯的耦合度值不能够确定土地流转与劳动力流动的耦合过程是良性的还是破坏性的,因此为更全面、准确地测定劳动力流动和土地流转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 引入如下耦合协调度函数:D=CT姨,T=ul+ufl(2)(2)式中,C为耦合度;D为耦合协调度;T为土地流转劳动力流动综合评价指数;、为待定系数。 考虑到劳动力流动与土地转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通过咨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取=0.5、=0.5。 根据耦合度和协调

15、度作如下分类(见表2,下页)。四、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耦合模型实证分析(一) 调研区域选择与数据来源说明山东省辖17个地级市, 根据2011年经济发展的排名抽取青岛等6个地级市作为调研对象。每一个市选取了15个行政村,其中5个村位于城乡结合部,5个村位于远离城市的较偏远的地区,5个村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区域。 所有数据均来自于实地的调研。 之所以这样选择调研区域,是因为不但要考察这些地区的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耦合协调度,还要考察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耦合协调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之间的关系。(二)调研区域耦合协调度的测算结果及分析利用上述模型和方法,分别计算山东省6个市三个层次的劳动力流动度、

16、土地转移度、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系数(见表3,下页),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无论是发达市区还是欠发达市区,土地的流转度均小于劳动力的流转度。 换句话说,所调研区域的土地转移滞后于劳动力的转移,但发达市区滞后程度要小于欠发达地区的滞后程度。第二, 调研区域所有市区的耦合度大小顺序为青岛市、烟台市、临沂市、济宁市、枣庄市和菏泽市。各市区土地流转与劳动力流动均处于颉颃阶段,耦合度处于0.347至0.499之间。 说明调研区域土地流转与劳动力的流动耦合程度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只有青岛市和烟台市的城乡结合部地区耦合程度接近于高水平的磨合阶段。第三, 各个市区不同区位的耦合度具有明显差异,无论是发达市区还是欠发达市区,耦合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城乡结合部、中间区域和偏远区域。 这也说明了劳动力流动和土地转移的耦合度与区位有密切关系。 越靠近城市,耦合度越高,越远离城市,耦合度越低。第四, 调研区域的耦合协调系数处于0.295至0.597之间, 所考察的市区的城乡结合部的耦合协调系数均大于0.4, 说明各市城乡结合部均处于初级协图一 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