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民族音乐学之历史概论

wm****3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01MB
约4页
文档ID:46887017
民族音乐学之历史概论_第1页
1/4

教師進修專輯教師進修專輯 1313 - 1 - 民民族音樂學之歷史族音樂學之歷史概論概論 陳曉音陳曉音 老師老師 大致說來,只要是非歐洲古典音樂之外的音樂,都可稱之為民族音樂;而民族音樂學(Ethnomusicology),就是研究這些音樂的學科;相對地,研究古典音樂的學科則稱之為音樂學(Musicology)一開始,民族音樂學被視為是音樂學的一個分支;經過時代的演進,逐漸成為一個獨立在音樂學之外的個體,甚至,有學者認為民族音樂學可將所謂的音樂學包含其中當然,這還得看這些學者的著眼點在音樂的角度,還是在人類學的角度 最早開始研究民族音樂學的學者們不是音樂學者,而是人類學者這些人類學者將這些民間所流傳的音樂視為文化遺產的一部份,也就是說他們所感興趣的並不是「音樂」本身,而是「音樂在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而這些研究民族音樂的人類學家就被稱為「人類音樂學者」 既然民族音樂學的概念是由人類學者所提出,他們所從事的研究概念,理所當然也是運用人類學的概念及方法,而非音樂學的概念既是如此,歷史的考察、探究就成了首要工作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當民族音樂學的名稱尚未被提及之前,就已經有一些人著手這方面的研究,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初期。

但一般而言,1880 年代還是被認定為起始年代此時民族音樂學最初被稱為比較音樂學(Comparative Musicology),其研究對象是歐洲以外的種族、民族的音樂文化,正如沙赫斯(Curt Sachs, 1881-1989)所定義的異國文化的音樂這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國語言學家兼物理學家、數學家 、 英國音樂作家伊利斯(Alexander J. Ellis, 1814-1890)所發表的 《不同國家的音樂》(On the Musical Scales of Various)伊利斯是語文學學會(Philological Soc.)的會長,曾出版 On the Conditions---of a Perfect 教師進修專輯教師進修專輯 1313 - 2 - Musical cale on Instruments with Fixed Tones 一書 伊利斯所發表的 《不同國家的音樂》是第一份廣泛的比較各民族音樂結構的研究報告此時,歐美出現了一支受過專業訓練的民族學隊伍,開展了世界範圍的、有目的之民族學(Ethnology)田野調查工作他們致力於蒐集異國的民間藝術;同時期,許多城市成立了人類學和民族學的博物館,也收藏了許多非歐洲古典音樂的樂器和有關的音樂文物與手稿。

記錄亞洲、非洲、美洲民族音樂的素材大量增加,使人們對於非古典音樂文化增加了視野加上 1877 年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發明了留聲機(phonograph),對無文字或是無記譜法之民族音樂的研究產生了莫大的助力在這些基礎上,比較音樂學這門學科在民族學諸多研究的影響下產生了其中,較有時代意義的專論有:美國有名的音樂作家貝克(Theodore Baker, 1851-1934)的一篇關於美國印地安音樂的論文;1 以及史都姆(Stumpf Carl, 1848-1936)發表了第一篇關於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Bella Coola 原住民文化的專論而影響民族音樂學在這個時期蓬勃發展的最大因素應歸功於 1877 年愛迪生發明了留聲機 , 對無文字或是記譜法之民族音樂的研究產生了莫大的助力 在這個時期,巴爾托克(Béla Bartók, 1881-1945)的研究方法成為歐洲民謠研究的典範2 丹斯摩爾(Frances Densmore, 1867-1957) 建立了北美印地安音樂的重要研究法她是美國的民族音樂學家,1893年於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中著手研究印地安音樂;1907 年開始為美國民族學社進行系統性的研究 ,其中包含對 Cheyenne 、Arapaho 、Maidu、1 貝克,美國音樂作家,於 1895 年出版《音樂述辭字典》(Dirctionary of Musical Terms),1900年與雪默(G. chirmer) 合作出版《貝氏音樂家傳記辭典》(Bakers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Musicians)。

2 匈牙利作曲家 , 晚年卒於紐約 他在 1904 年開始對民族音樂產生興趣 , 與高大宜(Zoltan Kodaly)深入民間收集民謠,發現真正的匈牙利民謠應該是線條簡潔、樸拙、技巧較粗糙,而非李斯特 或布拉姆斯所常用的一些哀怨華麗的旋律民謠中的調式、不正規的節奏、躍動的旋律,都成 為他的音樂素材他所使用的和聲充滿不和協感,是複調性的,但始終未脫離調性的感覺;曲 式上則以貝多芬的奏鳴曲為範本;結構上則是受巴哈影響由和聲轉為線條結構巴爾托克的音 樂可說是融合了二十世紀的音樂語言、民謠、以及西歐的傳統音樂等特色 教師進修專輯教師進修專輯 1313 - 3 - Santo、Domingo、Pueblo 和新墨西哥印地安等種族的徹底探討她四處講授關於印地安民族音樂的論述,並以此為主題發表了許多的著作及專論日本學者岸邊成雄先生認為,比較音樂學成為民族音樂學主要是學者們對自然民族的研究,後來又加入了東方高文化民族的藝術音樂3 1920 年代末期到 1930 年代之間,出現了 melographs,這是一種專為民族音樂所設計的錄音機械,可製成樂譜最早是在 1928 年由梅特費梭(Milton Metfessel)實驗,後來發展出許多形式的設計。

民族音樂保存的特色是口授,所以能將之錄音,甚至記為樂譜,都是為了保存而發展出來的極致辦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荷蘭人孔斯特(Jaap Kunst,1891-1960)提出了用 Enthno-musicology 這個術語代替 Comparative Musicology,首先被美國人所認同並開始使用之後一直到 1959 年,孔斯特的《民族音樂學》問世,4 這一學科正式成立 尼特爾(Bruno Nettl, 1930- )在《什麼叫民族音樂學》一書中對民族音樂學的研究對象進行了分類5 他認為這門學科主要探討三類音樂,第一類有關無文字社會的音樂(music of nonliterate);第二類亞洲及非洲北部文化中的種種音樂,即中國、日本、爪哇、巴厘島、西南亞、印度、伊芳朗以及阿拉伯語系諸國家(和地區)的音樂文化;第三類是民俗音樂(folk music)可定義為,在上述亞洲高級文化和西方衣冠文物中,以口述模式來傳承的音樂 民族音樂學的歷史是由人類學對文化探究起了個頭,進而喚起音樂家的民族意識,最後達到世界性的共鳴重點則是由民間音樂的採集、保存,進而達到創作的境界但是民族音樂學未來的走向究竟是3 岸邊成雄, 《比較音樂學的業績與方法》 ,郎櫻 譯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5),265。

4 Jaap Kunst, 《民族音樂學》 ,袁靜芳、俞人豪 譯,羅傳開 校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5),121 5 Bruno Nettl,《民族音樂的理論與方法》 ,沈信一 譯 (台北︰書評書目出版社,1976),15 教師進修專輯教師進修專輯 1313 - 4 - 人類學的走向,還是音樂學的走向?我認為,這是可以雙行的;人類學者可以繼續以音樂為主軸探究之,音樂學者或是音樂加則可以繼續保存這些音樂,或是再創作,這都不會違反彼此的原則,也達到進化的目的 參考書目 1. Kunst, Jaap. 《民族音樂學》 袁靜芳、俞人豪 譯北京︰中國文聯,1985 2. Nettl, Bruno.《民族音樂的理論與方法》 沈信一 譯台北︰書評書目,1976 3. 岸邊成雄 《比較音樂學的業績與方法》 郎櫻 譯北京︰中國文聯,1985 蔡青源老師陳曉音老師指導南管社社團活動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