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策划分析能力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6875440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1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策划分析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三、策划分析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三、策划分析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三、策划分析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三、策划分析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策划分析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策划分析能力(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策划分析能力 (一)策划分析概述 n “策”最主要的意识是指计谋,“划”指设计,意思 为处置、安排。“策划”是指人们为了达成某种特定的 目标,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艺术,为决策、计划而 构思、设计、制作策划方案的过程。分析是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 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 间的关系。分析的意义在于细致地寻找能够解决问题 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提出对策方案是申论的关键环节,它重点考查应 试者思维的开阔度、探索创新意识、应变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策划分析的基本要求和原则n(1)身份的虚拟性国家公务员考试对应试者提出一个虚拟 身份的要求,即要求应试者以国家

2、公务员的 身份,站在国家机关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提 出对策,这样的策划能力考查是对应试者是 否适应提供职位的一个提前的检验。虚拟的身份有如下四种:政策执行者; 政策调研者;政策建议者;决策者与民众之 间的桥梁。n(2)方案的情理性方案的情理性就是应试者在作答过程中 ,应当提出合情合理的方案。合理就是符合 国家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从道理上说得过去 。合情就是提出的对策要从感情上得到上级 的认可,得到一般人情感的认同,从而打动 阅卷老师。 n(3)操作的可行性应试者的身份虽然是虚拟的,但是所提 出反对者不能是虚幻的,而应该考虑对策在 实际生活中是否具有可行性。就是所提出的 方案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做得到,

3、是相关人员 能够做到的,不仅对执行者,还包括执行对 象。这种可行性的方案应该是应试者的一种 理性的选择,是经过筛选中比较之后的选择 ,这样才能做到可行性。 n(4)行文的规范性行文的规范性就是应试者应按照作答要 求作答,表现在对策上就是采用分条的形式 比较合理,层次上要清晰,符合阅卷老师审 阅要求,这一点很重要。这公平包括卷面清 洁、条理清晰、形式规范、公文格式规范等 。、策划分析所考查的具体能力n(1)逻辑思维能力广义的分析是逻辑思维的过程,包括演 绎、归纳、判断、推理、综合等多种逻辑思 维方法,策划和分析问题要求以逻辑思维为 基础,综合考量给定材料中各个元素的平衡 ,从而分析出问题的真正原

4、因,从而提出最 有针对性的决策。(2)洞察力洞察力要求应试者不被表面信息所迷惑 ,能够从表面的现象推溯到其根源,凡事既 能抓住主要矛盾,又能深究其精要之处。透 过表面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才能抓住问题 的实质。只有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提出的决 策才具有针对性。(3)社会阅历良好的社会阅历能让人有所借鉴,学习 、工作和生活之间或者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 间的某些东西是共通的。良好的借鉴可以使 应试者在申论考场上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策略 。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提出的对策往往是 空泛的。但社会阅历是否足够是相对的,在 学校里会有一种社会阅历,在职场上会有另 一种社会阅历,而社会阅历有时是相通的。(4)掌握一定的

5、哲学方法应试者巧妙地利用哲学方法分析材料, 首先可以从大局上对整体材料有指向性的把 握。其次,应试者在面对材料中的矛盾时, 能够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从 两方面考虑矛盾,而不会出现过于片面的问 题。最后,应试者可以用发展的眼光将分析 结果联系起来,最终提出一个具有针对性的 、可行性的策划方案。(二)策划分析的步骤 n策划分析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必考题型, 从申论科目的答题流程方面来看,每一道题 目的对答都有其一定的程序和步骤。1、细心审题,准确定位细心审题的目的是为了看清出题者所设 定的虚拟身份,只有身份定位准了,就有可 能抓住问题的要害,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意 见。在“虚拟”身份时应

6、从切身实际出发,扬 长避短;如果“身份”定得很醒目,一说净是 外行话,效果会更差。 2、主次分明,抓住主题应试者应在概括材料内容的基础上,进 一步分清层次,理顺关系,对问题排序,分 清主次、轻重、缓急,做到胸有成竹。把握 主要矛盾,确定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抓住问 题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不忽 略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从两个方面 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3、确定步骤,写出草稿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之后,就应该确定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提出可行意见。可行意 见应当具备以下三要素:(1)能够直接解决 问题的政府部门或职能部门;(2)能够解决 问题的具体步骤、办法;(3)解决问题的

7、时 效性和必备条件。4、评估方案,选择最优应试者在拟出多个方案以后,应当对所 有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论证,并在此基础 上选定最佳方案。在进行方案评估时需要遵 循两个原则:效益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效 益性原则指在进行方案时,应考虑每一个方 案可能会给人们带来多大的效益(包括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然后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方案。 可行性原则是指所提出的方案在多大程度上 具有可靠性。5、认真修改,完成定稿方案草稿写出来以后,还应加以修改。 要逻辑严密,文从字顺。最终完成定稿。应试者最终提出的对策应当具有如下几 个特点:能否保证解决材料提出的问题;付 出的代价尽可能小;承

8、担的风险尽可能小; 产生的副作用尽可能小;获得的收益尽可能 大;等等。(三)策划分析的方法 n策划分析题型在国家公务员申论科目考试中 一直以来都占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在国家 公务员考试答题过程中,自有其独特的方法 。 1、综合分析的方法n(1)因果关系分析因果联系是普遍和必然的联系,任何事 物、任何现象都由一定的原因而引发;当原 因和一切必然条件都存在时,结果必然产生 。因果关系分析方法有如下三种: nA、对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的分析。任何现象 的发生,都不会只有一个原因导致,都会涉 及到复杂的原因,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内因、外因各种原因和条件同时存在,才 会导致结果的产生,而诸多原因之中,

9、必然 有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之分,把握住了对主 要原因的分析,更有助于分析清楚材料中问 题产生的根本原因。n、对深层次原因的分析。产生一个现象或 者一个问题的原因,很可能是多层次的,即 还有引发这个原因产生的原因,应试者在仔 细阅读申论给定材料、认真分析材料的过程 中,对于这类原因必须“穷追不舍”,逐层抽 丝剥茧,从而分析出问题的根本原因。n、对异因同果、同因异果的分析。同一个 原因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而同一个结果也 可能由不同的原因所引起。这样的分析就是 要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是辩证逻辑方法。 关键是分析出不同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 。 (2)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分析n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

10、方面决定了事 物的性质,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才能认 识事物的本质,才能找到材料反映的主要问 题。只有体现主要矛盾的事物,才是问题的 根本原因。 n例:2004年,时任北京市长的王岐山曾在一 个论坛上说:“最困扰的问题,最为难的,就 是北京奥运会时,我们参差不齐的市民素质 。”他感慨地说:“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 文奥运,三大理念。最难的就是实现人文奥 运的理念。”然而,就在奥运会举办的前夕, 泰晤士报的一位记者“乱逛”了一番北京街头 ,他的感受是:“大部分人都令人愉快,我们 到过的地方没有比北京给人的感觉更安全, 在这里甚至没有遭遇扒窃,我们没有看到到 醉汉和举止粗俗的人,也几乎没有看到有人

11、 随地吐痰。”n本段文字中引用北京市长王岐山的话提出北 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与现实情况存在的三个 矛盾,其中的主要矛盾,也就是根本矛盾是 人文奥运这一理念。国考申论的给定材料中 经常会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应 试者在阅读材料时必须仔细观察和揣摩,并 进行合理的分析,把握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 矛盾的主要方面。n(3)多向求异分析应试者应当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 去分析问题,就可以找到不同的对应关系和 联系方式,就可以得出崭新的认识和不同的 结论。用多向求异的方法分析问题,就能够 把问题看得更完整、更全面、更深刻。 n例:2008年,H市地铁1号线湘湖站工程施工 工地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事故,

12、造成17人死 亡4人失踪,是至今中国地铁修建史上最大的 事故。有记者详细报道了安监局调查造成此 次重大事故的五个方面违反安全原则、 工程分段转包、工人几乎无安全培训、加快 施工进度、线路规划受累商业利益。抛开现 场施工人员所不能控制的因素不说,“违反安 全原则”和“工人几乎无安全培训”与现场人员 却有直接的关联。 n本段指明H市的地铁施工工地发生大面积地面 塌陷事故,是至今中国地铁修建史上最大的 事故。一个恶性事故的发生,导致了17人死 亡和4人失踪这样惨烈的结果,导致这个事故 发生的原因必然是多样的,要分析事故发生 的原因,必然要求应试者从多个角度、多个 方面去分析,才能分析出事故发生的原因

13、有 自然方面(包括地质原因、气候原因等), 人为原因(本段中列举出了五个原因),其 他原因(本段中未提到,但有可能通过其他 材料分析出的原因)等。n(4)抓住特殊性分析认识事物既要注意其普遍性,也要把握 其特殊性。注意普遍性,即可以通过已知事 物与未知事物的普遍性进一步认识未知事物 ;但如果只注意普遍性,而不把握其特殊性 ,则必然无法认识任何具体事物。在国考申 论考试的考场上,应试者一定要抓住事物特 有的性质进行分析,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的原则和方法。只有注意了事物的普遍性, 同时把握住了其特殊性,才能提出有针对性 的对策。 n例:这条地铁新线显示了巴黎最新的地铁技 术,也反映了法国地铁的设

14、计思想和概念的 变化。新线除全自动技术之外,最突出的设 计方针是乘客人身安全第一,车厢内安全设 备的配置和车站设计都出于这样的考虑。每 节车箱顶部两端各有一长条茶色玻璃,内有 监视器,车内情况全部在中央控制室的监视 之下。车厢每扇门旁设有对讲电话,发生异 常情况时,乘客可以与控制中心对话。车内 取消了刹车拉杆,代之以警报拉杆。列车车 厢全车贯通,增加了乘客的安全感。n本段讲述了巴黎的地铁新线最突出的设计方 针,这就是这条地铁新线的特殊性所在。同 样是地铁,都具有地铁的普遍性特征,但这 条地铁设计过程中一切以乘客人身安全为第 一要务,再与其他材料对比,可比较出这一 特殊性在整体材料中所起的作用。

15、 、提出对策的技巧n提出对策,首先要解决对策从哪里来的问题 。按照申论的命题规律,给定材料必然包含 对策信息,只要对给定材料理解透彻,就能 分析出问题的对策。具体技巧如下:n(1)直接引用材料原文中的对策内容n(2)从材料分析中提取对策 、整合法对散见于不同部分的对策性信息进行梳 理、整合,在比较合理与否、重要性大小与 价值高低的基础上,选出备选对策项目,按 照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形成内容合理、逻 辑严密的对策。n、精选法对材料提供的备选对策信息进行筛选, 排除不适当的对策后,选取相对更合理、更 有效的项目作为对策。有的材料中提供了多 种对策,有的很科学,有的不科学;有的适 用于需要解决的问题

16、,有的不适用,必须进 行比较和筛选,才能选出相对更合理与适用 的对策。n、从众法从材料中占据主流的意见中提取对策,向材料 中相对更正确、更合理的意见靠拢,本质上是一种以 “观点正确”为主要尺度的做法。服从主流,要以党和 政府的方针政策为尺度,要以是否具有正面意义或积 极作用为标准。申论考试与中国古代的策论相类似, 但古代的策论有时需要一些比较新奇甚至古怪、另类 的思想或表述来引起阅读者的兴趣,而申论不同。申 论有申论的评分标准,答题需要新颖,但新颖并不意 味着另类,答卷过程中仍要符遵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 策,仍要具有正确意义或积极作用。应试者应当特别 注意,不要一味求新,而犯了原则性的错误,从而失 分严重。n(3)依据材料信息引申对策 、正面引申对材料中提出的对策思路进行深化、细化、具 体化,充实完善,强化可操作性,并有条理地展开表 述,使之成为完整的对策。例如: 长期关注打工子 弟学校和流动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有关专家建议,建 立健全财政拨款制度,合理分担公共教育经费。一种 解决办法是以统一的人口统计和学籍管理系统为基础 ,由中央根据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一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