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众_郑玄_六书_观探隐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6875257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8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众_郑玄_六书_观探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郑众_郑玄_六书_观探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郑众_郑玄_六书_观探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郑众_郑玄_六书_观探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郑众_郑玄_六书_观探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众_郑玄_六书_观探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众_郑玄_六书_观探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年第期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总第 期 郑众、 郑玄“ 六书” 观探隐李 玉 平摘 要: 东汉郑众、 郑玄认为“ 六书” 是指象形、 会意、 转注、 处事、 假借、 谐声这六种文字分类。其中象形、 会意侧重关注字形, 转注、 处事侧重关注字义, 而假借、 谐声则关注字音, 形、 义、 音三者正是文献用字( 词) 的三要素。郑众、 郑玄的“ 六书” 观丰富了我们对东汉学者关于“ 六书” 的认识, 证明当时学者对“ 六书” 的认识具有一致性, 但也存在差异。郑众、 郑玄的“ 六书” 观在汉字学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关键词: 郑众; 郑玄; “ 六书” 观“ 六书” 是中国古代关

2、于汉字构形分析的重要 理论。有关“ 六书” 观念的产生及发展情况, 学界已有许多深入的探讨。古代关于“ 六书” 具体内容的明确记载, 最早见于东汉班固的 汉书艺文志 、 郑众的 周礼解诂 和许慎的 说文解字 叙 。 ( )孙钧锡的 中国汉字学史 认为, 以上三家观点都来自西汉的刘歆。 ( )不过, 三家之中只有许慎对“ 六书” 的内容解释得最为详细, 其他两家只是列出了“ 六书” 的具体名称。本文暂且抛开班固的观点不论, 集中论述郑众、 郑玄关于“ 六书” 的观点。可惜的是, 郑众的书已亡佚, 好在其后学郑玄的著作仍在, 继承其学尤多, 可据以探求。关于郑玄的“ 六书” 观以及他对汉字构形的分

3、析情况, 以往关注不多, 郑玄本人也未对此有过集中详论, 仅在其零散阐述中表达了对“ 六书” 的基本认识。笔者现将郑玄的“ 六书” 观归纳如下。首先, 郑玄认同 周礼 将“ 六书” 归属“ 六艺” ,是与五礼、 六乐、 五射、 五御、 九数地位相当的教学科目之一。这些科目共同的特点是都带有技艺性质, 这在 礼记注 中有所体现。 礼记少仪 :“ 士依于德, 游于艺。 ” 郑玄注: “ 艺, 六艺也。一曰五礼, 二曰六乐, 三曰五射, 四曰五御, 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 ( )其次, 郑玄对六门科目的解释与郑众相同。 周礼地官保氏 : “ ( 保氏) 养国子以道, 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 ” 郑玄

4、注: “ 郑司农云: 六书, 象形、 会意、 转注、 处事、 假借、 谐声也。 ”( )郑玄这里只引郑众说, 可见采取了郑众的意见而没有采取班固、 许慎的意见。而且, “ 六书” 中的数字应该只是概括性和代表性的说明, 实际内容可能并不一定仅限于类。比如郑众对与“ 六书” 并列的“ 九数” 的解释, 原本只包含类内容,后来增加到 类, 但仍称为“ 九数” 。最后, 郑玄认为“ 六艺” 各科目的性质也有所不同。 周礼地官大司徒 : “ 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三曰六艺, 礼、 乐、 射、 御、 书、 数。 ” 郑玄注: “ 物犹事也, 兴犹举也。民三事教成, 乡大夫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

5、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 。作者简介: 李玉平,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 文学院副教授, 博士。本文的撰写受到 说文解字 含形字分析 (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年第期) 一文的启发, 并得到了李运富老师的指导, 先后在“ 中国文字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和“ 第三届 汉字和汉字教育 国际研讨会” 上宣读, 吸取了陈燕、 党怀兴、 陈晓强先生的良好意见, 特表感谢。参见李林: 论郑玄的训诂术语 ,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年。文中曾集中关注过郑玄说解字形的形式, 但只举例,很简略。举其贤者能者, 以饮酒之礼宾客之, 既则献其书于王矣。礼, 五礼之义。乐, 六乐之歌舞。射,五射之法。御,

6、五御之节。书, 六书之品。数, 九数之计。 ” ( )这里, 郑玄把“ 六艺” 看成是一种 “ 事” , 可以用来教育百姓, “ 六书” 自然也属于“ 事”一类; 同时揭示了礼、 乐、 射、 御、 书、 数之间的细微差别: 习“ 礼” 重在“ 义( 不同礼的内涵不同) ” , 习“ 乐” 兼含“ 歌” 与“ 舞” , 习“ 射” 重在“ 射法( 射的方法) ” , 习“ 御” 重在“ 驾驭车的节奏和尺度” , 习“ 书”重视的是“ ( 六书的) 分类” , 习“ 数” 重视的是“ 计算( 方法) ” 。尽管可以将郑玄的“ 六书” 观归纳为上述三点, 但对于“ 六书” 各类名称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7、 郑玄没有具体解说, 我们也难得其详。本文尝试从郑玄的众多注释中钩稽他对“ 六书” 各类名称的认识, 进而管窥郑众的“ 六书” 观。其中, “ 六书” 排列次序依照郑众、 郑玄所列。一、 郑玄的“ 象形字” 观郑玄除在 周礼地官保氏 的注释下引用郑众的“ 六书” 观时( 以下统称为“ 保氏 注下” ) 提到“ 象形” 外, 还在以下注释材料中体现出对“ 象形字” 的认识。第一, 乾坤凿度 卷上云: “椻, 古 雷 字, 今为震动雷之声形, 能鼓万物, 息者起之, 闭者启之。楃, 古 泽 之( 笔者注: “ 之” 当为“ 字” ) , 今之 兑 , 兑泽万物, 不有拒, 上虚下实, 理之。泽万物

8、, 象断流曰泽。 ”此条郑玄认为, 八卦符号“椻” 和“楃” 分别是古字“ 雷” 和“ 泽” , 并将今字“ 雷” 作为象形字分析, 认为像震动雷的声音和形象。第二, 周礼春官大卜 : “ 大卜掌三兆卜之法: 一曰 玉兆卜 、 二曰 瓦兆卜 、 三曰 原兆卜 。 ” 郑玄注: “兆卜者, 灼龟发于火, 其形可占者。其象似玉瓦原之璺罅, 是用名之焉。上古以来, 作其法可用者有三。 ”此条郑玄把“兆卜” 作为象形字分析, 其 字形中的“ 兆” 和“ 卜” 都是作为占卜时灼烧龟壳后的裂纹形象, 因此命名。第三, 诗经小雅采菽 : “ 赤芾在股, 邪幅在下。 ” 郑玄笺云: “ 芾, 大古蔽膝之象也。

9、冕服谓之芾, 其他服谓之韦毕, 以韦为之。 ” ( )芾, 即后来的“ 韨” 字, 礼记 中的“韦毕” , 古代礼服上的蔽膝。郑玄分析“ 芾” 为“ 大古蔽膝之象” , 则“ 芾” 字当为象形之字。 说文 未收“ 芾” , 收“ 巿” , 巿部曰: “ 巿,韦毕也。上古衣蔽前而已, 巿以象之。天子朱巿, 诸侯赤巿, 大夫葱衡。从巾, 象连带之形。凡巿之属皆从巿。韨, 篆文巿从韦从犮。 ” ( ) 许慎认为“ 巿” 才是表示“ 大古蔽膝之象” 的本字,郑玄未从其说。可见, 郑玄关于“ 象形字” 的看法, 与班固、 许慎基本相同。郑玄有关象形字的分析, 在含义上与许慎的定义: “ 象形者, 画成其

10、物, 随体诘诎”( )基本吻合, 在形式上与许慎类似, 有“ 某字,为之声形” 、 “ 某字, 其象似” 、 “ 某字, 之象也” 几种。不过, 郑众、 郑玄将“ 象形” 列于“ 六书” 之首,则与班固一致, 这说明班、 郑两家认为“ 象形” 才是汉字最基本的构形方式, 这点与许慎首列“ 指事”不同。在次序上, 今人多从班、 郑的意见, 而不取许慎的意见。二、 郑玄的“ 会意字” 观郑玄除在 保氏 注下提到“ 会意” 外, 又在其他注释中有所体现。例证如下。 周礼天官酒正 : “ 辨四饮之物, 一曰清,二曰医, 三曰浆, 四曰酏。 ” 郑玄注: “ 清, 谓醴之泲者。医, 内则 所谓或以酏为醴

11、。凡醴浊, 酿酏为之, 则少清矣。医之字, 从殹从酉省也。 ” ( ) 郑玄此条材料可与许慎 说文 互补。 说文酉部 : “ 医, 治病工也。殹, 恶姿也; 医之性然。得酒而使, 从酉。王育说。一曰殹, 病声。酒所以治病也。 周礼 有医酒。古者巫彭初作医。 ” ( )因此, 孙诒让认为郑玄此处是把“ 医” 当作会意字 分 析 的, 表 述 当 为 “ 从 殹 从 酒 省 也”( )是有道理的。上述分析可见, 郑众、 郑玄对“ 会意字” 的认识与许慎相同。在分析体例( “ 某字, 从某从某。 ” ) 和名称上一致, 与许慎的定义“ 会意者, 比类合谊, 以见指扌为” 相吻合; 从次序上看, 郑众

12、、 郑玄将“ 会意”排在第二位, 与班固、 许慎不同。班固将“ 象事” 列于第二位的原因, 依清代孔广居在 说文疑疑论象事 中所说: “ 事与形校, 则事虚而形实, 事与意校, 则事实而意虚。故班氏次象事于( 象) 形、 ( 象)意之间也。 ” ( )今之学者多从班固的次序。 那么, 郑众、 郑玄为何将“ 会意” 列在第二位呢?刘唐人贾公彦在 周礼注疏 中曾解释郑众、 郑玄关于六书的观点, 认为郑众、 郑玄与许慎“ 六书” 观相近, 但对于二郑同许慎观点的差异则语焉不详。参见李学勤: 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 , 第 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师培的解释是: “ 会意者即两形并列之谓也, 亦即古代

13、之图画也, 故会意出于象形。会意虽以意为主, 然每字之意皆起于字形。会意一体,即象形中复杂之字也。 ” ( )三、 郑玄的“ 转注字” 观郑玄除在 保氏 注下提到“ 转注” 外, 并未明确阐述何为“ 转注字” 。不过, 在清人辑佚本郑注中有一则“ 转注” 连用的材料。清黄奭辑 易纬稽览图 卷下, 郑玄注曰: “ 右六十四卦流转注十二之辰。 ” ( )若该文属实, 据上文“ 其下初合 六十四卦流转” 来判断, 其中“ 流转” 应表示“ 轮流变迁” 之义, 而“ 注” 则单独成词。这段文字是讲如何用“ 乾、 坤、 屯、 蒙中孚、 小过、 既济”等六十四卦轮流变迁、 辗转解说注释 个月的。虽说“ 流

14、转” 一般表示“ 轮流变迁” , 但“ 流转注” 则含有“ 轮流辗转解说注释” 之义。那么, 郑玄六书之“ 转注” 与此义的关系如何呢?郑玄注中提到的“ 注” 主要有四种含义: () 表示“ 注释” ; () 表示“ 灌注” ; () 表示“ 敷( 药) ” 、 “ 涂 抹” ; () 表示“ 弯曲深浅适中” ( )。其中, 含 义() 和() 都属于行业专门用语, 与“ 六书” 中的 “ 转注” 无关; 其余两种含义中, 我们认为含义() 比() 更符合“ 转注” 的内涵。 第一, 文献考察结果表明, “ 注” 表示“ 注释” 的含义正是伴随着“ 转注” 应用的时代而产生的, 而之前文献中的“ 注” 一般都是表示“ 灌注” 之义, 并没有表示“ 注释” 的含义, 也没有文献注释训解以“ 注” 命名的。文献中“ 注” 最早表示“ 注释” 含义的当是下面的例子。东汉荀悦 前汉纪 卷十九: “ 延年次弟彭祖, 有才艺, 学春秋, 明传、 经、 注、 记, 即名 严氏春秋 也。 ”其中“ 注” 与“ 传” 、 “ 经” 、 “ 记” 相并列, 当指“ 注释” 类文字。又 前汉纪 卷二十五: “ 中兴之后, 大司农郑众、 侍中贾逵各为 春秋左氏传 作解注。 ”荀悦与郑玄的生活时代大致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