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文化的理論與方法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6874991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3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古學文化的理論與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考古學文化的理論與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考古學文化的理論與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考古學文化的理論與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考古學文化的理論與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古學文化的理論與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古學文化的理論與方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6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 生院学报2( X 科年第l期考古学文化的理论与方法张全民(提要考古学的方 法和理论是与发掘出土的古代物质遗存相适应 的,同时与其他学科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 系。考古学文化是考古学、特别是史前考古学基本的也是核心的概念,许多方 法和理论都是围绕这一概念展开的。通过分析考古学文化概念的演变及有关的方法和理论,审视 中外考古学发展的历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和解析当代考古学文化新的理解和新的研究方 法。关于文化,人们普遍认为: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它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各方面的现象和特征,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界的主要标志之一。但是在不同的社会科学领域、或者 同一

2、学科的不同学派、乃至在不同的具体语境 中,文化的概念和内涵都是不尽相同的。有学者把考古学界定为一门“通过古代遗存来研究古代文化及文化史的学科”,由此可见考古学研究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与其他任何社会科学都不一样,考古学必须通过由人类曾经制造过的器物和保留下来的遗存来研究人类的历史。考古学 的方法和理论是与发掘出土的古代物质遗存相适应的,同时与其他学科,尤其是历史学和人类学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考古学文化是考古学、特别是史前考古学基本的也是核心的概念,是考古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方法和理论都是围绕这一概念展开论述的,或者是与之密切相关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考古学文化概念的演变及有关的方法和理论

3、,从 中窥视中外考古学发展的历程,从不同角度反映和解析当代考古学文化新的理解和新的研究方法。一、考古学文化概念的形成与演变民族学文化有相似之处。考古学文化大多数是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迹的小地名来命名,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的命名都是如此。这一术语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而且中西考古学界的理解也存在差异。通过对这一概念演变的考察,可以从 中看出中外考古学发展的轨迹。考古学在西方最初诞生的1 9世纪里,文化一词虽然有时也用来指称考古遗存,但尚未形成比较严密的概念。考古学家将典型器物视为地质学 的“标准化石”,主要使用“时期”和“阶段”的概念进行分析研究,用普遍的进化观点来揭示这些发现的意义。

4、但是 随着考古发现范围的扩大和发掘资料的丰富,人们开始认识到考古遗存地理上的差异,寻求解决单纯依靠2分期解说日益复杂的考古资料暴露出的矛盾。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19 25年出版的欧洲文明的曙光一书确立了把考古学文化作为研究史前文化的主要手段,开创了文化历史考古学的新阶段。他把考古学文化的概念与蒙特柳斯器物类型学的分期结合起来,编写欧洲史前文化发展的历史。随后,又在19 29年出版的史前的多瑙河一书 中指 出:“一定型式的遗物、遗迹陶器、工具、装饰品、墓葬礼仪、家屋形制等经常共存。这种稳定 的诸文化因素复合体可称为在考古学中,文化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一些可以观察的现象。它是基于一系列器物

5、和遗存形制的分类而对特定人群的划分,与张光直:考古学:关于其若干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再思考前言,曹兵武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 X 犯年版。Childe,v.eKeg田1钾己,.,刀记及欢砚o fE I们,e anC i以翻时动n.肠ndon:19 25.张全民:考古学文化的理论与方法127文化集团或简称为文化。可以推测,这种集合体是今天所见相当于 民族的人们共 同体的物质表现形式。”但是到了195 6年,他已谨慎地指出,考古学文化相当于考古学上的社会单位,“考古文化的社会对应物只能用人群这个十分不 明晰的术语来限定”。而社会的明确的特征则很难从单纯的考古学材料上加以确定。考古文化概念主要关心的是通

6、过分辨考古遗存之间的差异确定文化单位,并且主要通过传播和迁移理论解说其外在的文化联系。这一时期西方考古学家着重按照时空框架建立考古学文化序列,进行史前史的描述和编年。前苏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切学科的指导理论,考古学研究在世界上首先提出把阐述社会发展规律作为 自己的宗 旨,但在具体研究中由于受机械唯物论的影响,难以达到这个目标。2 0世纪印 年代以后,以美国考古学家宾福德为首 的新考古学崛起。提倡用人类学的文化概念来看待考古学文化,认为考古学的 目的就是人类学的目的,而“人类学的目的是阐释整个时空内人类生存的物质的和文化上的异同”。把文化看作一个系统,是由物质(经济技术)、社会(社会组织)和意识

7、形态的亚系统所组成。从人工产品的外部特征即所谓的风格上,来识别这一 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此外,还十分关注文化遗存所处的自然环境,把反映考古学文化 的器物按照传统(连续的器物风格)、联系范围(基于广泛交换的产品)、适应地区(基于对 自然环境的一般适应)来划分,用来阐释文化进程的规律。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待考古学文化,为文化变化过程的阐释提供了从文化的内部构造 到外部生态环境的新视角。新考古学 由于考古资料提取的有限,还难以使用系统的观点来解 释文化 的全过程;此外,在充分认识生态环境对史前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常常暴露出“生态决定论”的倾向。在中国考古学最初从西方引进的 2 0世纪上半叶,文化或

8、是用来指代具体的考古学遗存,出现了“彩陶文化”、“黑陶文化”等内涵和外延都不严谨的名称,并不表示严格的考古学文化的含义。新中国成立以后,在5 0年代末期,曾对考古学文化命名问题展开过讨论。195 9年,夏鼎先生在接受柴尔德和前苏联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就考古学文化及其定名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它“是表示在考古学遗迹 中(尤其是原始社会中的遗迹中),所观察到的共 同体”。具体来说,就是“我们在考古工作 中,发现某几种特定类型的陶器和某类型的石斧和石刀 以及某类型的骨器和装饰品,经常在某一类型的墓葬(或某一类型的住宅遗址)中共同出土。这样一群的特定类型的东西合在一起,我们叫它为一种文化”, 。夏鼎先生的

9、意见很快成为我国学者划分和命名考古学文化的依据,考古工作者在整整三、四十年里,主要精力一直集 中在建立各地考古学文化谱系这一基础性工作上。关于考古学文化的概念,直到198 6年成书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仍然秉承了这一观点,认 为“专门指 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 别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自2 0世纪 s o年代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大潮,国外许多考古学理论被介绍到国内。我国学者逐渐把考古学文化看作一个包含物质、社会和精神三个方面,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复杂系统。一些考古学者开展了对古人意识观念的探讨;出现了环境考古等一批新的分支学科;一些重大的学术课题

10、,如文明的起源问题、早期城市、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问题,都由考古学家进行多方探讨和阐释,提高了考古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考古学 文化概念在使用过程 中的局 限性也Child e,v.G.,刀必刀山砚 之泛犯i n乃曰山勿甲.6面记:口do n】 、拐s,19 29.Chil d,V.G.,尸跄d咭脚到记rt h eIbt:t h el山e,戒以功no f 航彻印俩乒应及如J双记伽1 :Ro utl曰罗朗dK eg a nP a己,1956.Childe,V.G.,AS 如成方“阳凌屺必nt oA r ch a eol叨.1刀ndon:m日le r,19 56.路易斯宾福德:作为人类学 的考古学,米

11、如田译,当代国外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三秦出版社19 91年版。路易斯宾福德: 考古学 的 系统论 与文化进程研究,米如田译,当代国外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夏鼎: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定名问题, 考古195 9年第4期。12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 X拜年第1期应当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不适用于旧石器早期,这时,考古学文化的概念为工业(石器加工技术)或组合的概念所取代。同样它在分析复杂社会时,由于商品生产和贸易的出现,器物类型对于分辨社会群体就不大可靠了。它适合“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规模不大、交流不多的定居集团的遗存的研究。对于流动性大、接触频繁的注重猎采集集团,人使广阔地域表现出相似的器物特征

12、,致使难以分辨群体的界限。此外,国外还发现一些游猎民族在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工具的情况,从 中可见考古学文化表现的复杂性。二、考古学文化因素与文化因素分析法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划分,通常是由一组具有明确特征的器物与某种类型或特征的房址、葬俗反复共生作为标准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常常采用典型陶器作为划分的标志。有学者对此进行了反思,认为虽然陶器的形态变化富于规律,却不一定与考古学文化其他部分的变化完全同步。并把考古学遗存划分为五大门类。一是聚落形态,二是墓葬形制,三是生产工具和武器,四是生活用具,五是装饰品、艺术品和宗教用品。提出按五个组成部分各自的特征进行分析,再把它们综合起来,作为识别和界定考古

13、学文化 的依据。这种划分的确是比较全面的,但并未超出对考古遗物和遗存类型学的分析。进人 2 0世纪 s o年代,随着人们对各个考古学文化内涵认识的丰富,在对不同考古学文化进行深人比较、鉴别时,我国学者提 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文化因素分析法,把考古学文化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它虽是以类型学 的分析为前提,但和地层学、标型学方法一样,都是考古学基本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其实在考古学文化概念形成以前的传播 论 中就已使用,只是长期以来,人们并未把它看作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而且这种方法不惟考古学使用。甚至连首倡此方法的学者,也有认为“这种方法本是考古类型学的一部分内容,并已体现在许多已有的考古类型学分析的实

14、践之中”。事实上,所谓“文化因素”的具体内涵,几乎可以包括考古发现中凡因人力而形成的各种遗存的一切方面 的特征。它既可以是一些具体的遗迹和遗物,也可 以是工艺技术,或者是 社会组织、意识方面的内容。它的分析对象除了考古学文化之外,可 以小到具体的一个遗迹、一个遗物,也可以是一个文化类型、一个文化分期、或者大到一个文化分区。它对考古学 文化的理解应当与系统论的考古学文化观相接近,较之几乎完全立足或强调类型学方法对考古学文化的划分无疑是个进步。而且这种方法强调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较 之过去的研究更为细致、准确。这一方法对于追寻考古学文化的源流、确定几个考古学文化相邻地区的

15、文化性质、探讨不同考古学文化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有 力的工具。一个考古学文化,如果分布区域较大,同一时期在不同的分布地点,由于和临近其他文化相接触而互为影响,不同地点 遗存内所含的文化因素,常常不完全一样。例如东周时期的楚文化,在鄂北至豫南地区就有较多的郑、晋文化因素;在湖南,越文化因素突出;在湖北境内,楚文化本 身的面 貌较纯粹。然而它的重要意义更在于为考古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意义的解释方法,它以遗存形态上可 以观察到 的类型风格的延续性和断裂性来考察文化传统和外来的文化因素,从自身文化因素(包括文化传统和自我创造 的新文化)和外来 文化因素两个方面探讨了文化 的成因。但是这种解释还是不全面

16、的,尚未注意分析生态环境对考古学文化发展的影响和制约,这是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参见布鲁斯炊格尔:(时间与传统,蒋祖棣、刘英译,三联书店19 91年版。严文明:关于考古学文化的理论,见走向2 1世纪的考古学。李伯谦:(论文化因素分析法,中国文物报198 8年11月4日第三版。俞伟超:楚文化的研究与文化因素的分析,见 楚文化研究论集第1集,荆楚书社198 7年版。张全民:考古学文化的理论与方法129三、考古学文化的分区问题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是考古学的一个基本主题,也是构成考古学文化的三要素(时间、空间、遗存特征)之一。每个考古 学文化都分布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考古学文化 内部存在的多级层次也是与一定的空间分 布相对应的。在一个考古学文化 内部,有的还能划分出因分布于不同地域而形成区域性特征的地方类型;在地方类型之下,还可以继续划分为几个小区。在考古学文化之上,还能划分出大 的文化区。总之,考古学文化 的各级层次结构都是 与一定的地理空间相对应的。把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