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离体育性变异研究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6868722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1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离体育性变异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水稻离体育性变异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水稻离体育性变异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水稻离体育性变异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水稻离体育性变异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离体育性变异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离体育性变异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稻离体育性变异研究!范树国梁承邺刘鸿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摘要对野败型不育系珍汕 %:9?A4B?=)C DR8)KF?,(32)) ,P9?/9G %,3 0/$,*1#6 !“08=) ,育性划分标准同前报 (范树国和梁承邺,$+,; -./ 和 01./2, $+,) 。#结果和分析#“!颖花直接出芽植株 %!代育性表现 通过颖花直接出芽得到的植株中, 几种不育系按照其小孢子败育主要类型而言, 珍汕+7、 农垦 ,=? 和 ;$,A? 属典败型, 典败率为 (+#;= B 8#, B 、泰引 $ 号、明恢 ;#=) 3,而对照为 (+;# B +#,8) 3 。

2、可见, 通 过颖花直接出芽得到的植株 C$代均表现正常, 没有育性以及败育类型的变异产生。#“#通过脱分化再生植株 %!代育性表现 通过脱分化再生植株 C$代育性表现见表 $。由表 $ 可以看出:农垦 ,=? 花粉败育类型原属典败,C$代再生植株有 ,$8 株,其中保持不育的仅占$=3的植株表现为可育,;,#8$,A? 花粉败育类型原属典败,C$代再生植株有 8= 株,其中有 8 株表现为无花粉 型,$ 株表现为染败,二者占 C$代中的 $#“=3。珍汕 +7 花粉败育类型原属典败,C$代再生植株有 A, 为野败型的典型恢复系,花粉育性正常,C$代再生植株有 A; 株,其中 , 株为 典败,占

3、 C$代中的 $#“3。85:;/泰引 )*,61“柱头生活力 开花后天数 (;) *,2% )*,61“ ( ,B%$%*午 前 花 累 积 率 (8)C$/( %+,36 +“*% #%( 0/+% 3/3闭 颖 率(8) 9%+-%3*“6%/0 -$%,)*/6“1/=) ),B%$%*D5E(,=1NKJGM5NJG5,36.=, FG,=1NIJG,=1NMJGFKJ,=1NIJHN5EJKIQ“/?=“3 AQ,=1N,=1NHJGHIJGNS9(,=1I 没 有发生雄性不育变异, 而珍汕 %.6、 明恢 ,-、 0!#,、 红源 ;、 包源 ; 和 =?ABC?DC?EB) 、

4、 再分化 (A=?ABC?DC?EB) 再生植株, 才有雄性不育变异, 这说明外植体的脱分化、 再分化是产生雄性不育变异所必需的,而导致脱分化的关键因素是 #, $(F, 所以, 可以说, #, $(F 是导致雄性不育变异的因素之- 期范树国等:水稻离体育性变异研究#-.一。未发现其他培养基成分与雄性不育变异的直接联系。表 !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持续时间对再生植株中雄性不育变异频率的影响 !“#$% 次的继代培养 :-#)-$*-.% /-.“*0+1 +( ; *+ = *04%,再 生 植 株 当代 (?=) 总株数 !+*“$1+ 7$“1*,雄 性 不 育 变异株数 A+( 4, 5“.0

5、“1*,雄 性 不 育 频率 (B) 4, (.%2-%1C )3 B再 生 植 株 当代 (?=) 总株数 !+*“$1+ 7$“1*,雄 性 不 育 变异株数 A+( 4, 5“.0“1*,雄 性 不 育 频率 (B) 4, (.%2-%1C )3 B总 的 变 异 频率 (B) !+*“$ 5“.0“C *0+1(.%C 2-%1)3农垦 9D,E=9E,I=D=E;IK;L+163-“1 J 包源 JE;EKKKKM“+3-“1 J 珍汕 KFJ=N%1,“1 KFMO?IEED9D9D;I=F 泰引 = 号=9ID9D“#$#%不同世代的差异在珍汕 KFM 和泰引 = 号体细胞无性系

6、第二代 (?I代) 各发现 = 个株系分离出雄性不育和育性正常两类植株,出现不育株系的频率分别为 I IIB和=DKB。 在 ?=代,珍汕 KFM 发生雄性不育变异的频率为 =B, 而泰引 = 号则没有发生 雄性不育变异。可见, 在不同世代发生雄性不育变异的频率是有差异的,?I代的比 ?=代的高。!讨论!7, !“$; 458.9:1;7 和 4567,!“$;8.85;., !“) 。正常可育水稻通过组织和细胞培养也可产生雄性不育 (4.5?, !“,;01/2 等, !“; !“;凌定厚等, !“; !“#; !“!;01/2, !“!; !“,; A=.21 等,!“; 赵成章等, !“

7、#;马镇荣等, !“#; !“!7;!7;37;3!:;!:;!:;3:;3) ;而雄性不育在 73代才分离出来的, 则只要在两对基因中有一个位点发生突变 (7;!7;!7;37;3!7;!:;!7;3:;3)就足够了。因此, 后者的机率当然远远大于前者 (马镇荣等, !“#) 。在本试验中,73代的突变频率高于 7!代,就说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广东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协作组H !“-+9 水稻I三系J杂种优势利用9 广州K 广东省科学技术出版社H第 !#1 0 !$ 页 马镇荣H陈梅芳H凌定厚H !“#9 影响离体诱发水稻雄性不育突变因素的初探9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集刊H$K!1

8、/ 0 !1“ 马镇荣H陈梅芳H凌定厚H梁承邺H何炳森H !“29 籼稻体细胞克隆雄性不育系 $/3$-L!13 M $ 及其保持系9 华南植物学 报H试刊 %K$3 0 1! 万邦惠H马海峰H !“-9 三种光敏核不育水稻种质的遗传研究9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H!7;:;?A 6!BC! “#/2% 6;QC DACI=Q=AM =J OGNQCO E;PQ=O I=KC% 5.4% $%DE=I 3! “#/)% aIOGKA=J L KMAPQ;D?=K ?;QC DACI=QC AN;KK NM PIAPQ;DA LGD=J% 88% 7 4GIQCM “ b 3DG:GN; “% 2-D

9、E=I 3! GN 3! “#/)% aIOGKA=J L KMAPQ;D?=K ?;QC DACI=QC AN;KK NM PIAPQ;DA LGD=J% 8% 6.4“.;&; :%? KT 4“8“#;.“I:=J a c! 7KKILA _ KQJ;Q T;I=;A=J+ ; JTCQ DGIKC L T;I=;N=Q=AM LI? KCQQ KGQAGICD LI PQ;JA =?PITC?CJA% )*%“+ ,-# $% d QC DACI=QC ?GA;JA LI? D?;A=K KCQQ KGQAGIC L I=KC% )*%“+ ,-# $%J! “#“% 8J+ 4;H;

10、H a 7 (CO* 4=ACKEJQC=OCQNCI! “#2% 9 ?;QCVDACI=QC Q=JC $)$0f“2 1 $ =J . I=KC LI? D?;KQJ;Q T;I=;A=J% 8J+ gG d ! 5ECJ d (COD* aIKCCOV =JGDC! PP/“ - /# 6=J 7 ! g=J.“; 7!7;J !;?;O; 6V9! FGH= 3! “#/0% 5J=J8 8;./8 567 KMAPQ;D? A 9+;88.4; &;-8 T=; PIAPQ;DA LGD=J% 2-Q DAGO=CD L KMAPQ;D?=K ?;QC DACI=Q=AM ;JO LCIA=Q=AM ICDAI;A=J J I=KC ( B+=C; 8;./; Z% * % 34. 9# 1“# ,E+.4 FKE 4 X! “#/0% QCVDACI=QC 3VKMAPQ;D? ?;=WC A ?;QC LCIA=Q=AM =J A=DDGC KGQAGIC% 1+“- 34.( !) (,* +$/) - $/, 期范树国等:水稻离体育性变异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