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十大关系_奥运报道的观念准备_钟新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6868050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_十大关系_奥运报道的观念准备_钟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_十大关系_奥运报道的观念准备_钟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_十大关系_奥运报道的观念准备_钟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_十大关系_奥运报道的观念准备_钟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_十大关系_奥运报道的观念准备_钟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 E WS A N DWR I T I N G2 0 0 7年0 4期新闻与写作报道观念折射报道者的精神追求、 宏观视野、 实战经验, 影响到报道的组织策划甚至采访与写作。奥运会是体育盛会又远远超越体育的特殊性, 对报道者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出极大挑战。本文结合报道案例尝试探讨与报道观念相关的十组关系, 希望引发对这些关系及更多关系的讨论,并有助于2 0 0 8北京奥运报道。一、 “ 小奥运” 与“ 大奥运” 的关系: 起点与落点“ 小奥运”指奥运赛事直接组织者与参与者的奥运, 而“ 大奥运”指全民的奥运甚至全球的奥运, 因为奥运会牵动了全国甚至全世界。以小奥运为契机大力组织大奥运向世界整体

2、传播中国是中国正在努力践行的办奥运思路。大众媒体是记录和传播 “ 小奥运” 和“ 大奥运” 的主要载体, 如何及时、 充分、 平衡地报道好大、 小奥运是媒体需要不懈努力的目标,而如何突出以“ 绿色奥运、 科技奥运、 人文奥运”为特色的北京奥运会更是媒体需要努力探索的内容。2 0 0 8年奥运报道与以往奥运报道最大的不同是,中国传媒人身在其中直接体验能更准确把握变化, 表达变化, 其缺点是“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等因素带来的报道偏颇。值得强调的是, 来自2 0 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 . 1 6万名记者将在2 0 0 8年来华采访报道, 而他们对中国的关注点在延续世界对中国传统关注

3、点的基础上将向不同方向拓展, 其中, 对赛场内外人文相关问题的关注将是重点。对 于2 0 0 8年 北 京 奥 运 会 而言, 最理想的境界是: 中国媒体和世界主流媒体都 能 透 过 笔 头 、 镜头、 话筒向全球传播了一个友好中国、 魅力中国、 现代中国的形象; 中国媒体眼中的中国和世界媒体眼中的中国不会重合, 但一定不是南辕北辙; 中国媒体的奥运报道将积极影响国外媒体的奥运报道, 并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信息源。鉴于此, 中国媒体在组织奥运报道的时候需要兼顾 “ 小奥运” 与“ 大奥运” , 并以传播“ 小奥运” 为起点, 以传播“ 大奥运” 为落点。二、 “ 民族精神” 与“ 国际精神”的关系

4、: 统一于奥运精神曾经有 中国搞掂俄罗斯 、 内封外赌, 整死韩国 这样的大标题赫然印在中国媒体的奥运报道中, 这也许原本只是编辑想迎合有的体育迷的娱乐化表达, 却容易让人做出有损中国形象的判断。例如,煽动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 伤害别国人民感情,违背奥运精神等。借助奥运会传播公平、 平等、 相互尊重的奥运精神是举办奥运会的终极目标, 而是否能向更广大公众传播奥运精神是国际奥委会选择东道国的重要依据, 也是国际奥委会期待奥运会能够留给东道国及整个世界的最重要的遗产。记者编辑们只有把尊重刻在意识里才能流露于笔端。雅典奥运开栏的话:奥运会四年一次, 而中国做东道国是百年奥运史上第一次。“ 和平崛起”

5、 的中国将在2 0 0 8年迎来热度最高的世界目光。无论对中国还是中国媒体而言, 这都是全面展示实力、 提升国际形象的机遇。在中国媒体摩拳擦掌积极筹备奥运报道之际,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与 新闻与写作 联合推出“ 备战奥运报道” 专栏, 其主旨在于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角度探讨“ 一切为了人” 的人文奥运传播理念, 以期对2 0 0 8北京奥运报道有所助益。冯惠玲(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教授, 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主任)钟新 王岚岚 浮婷论 “ 十大关系” : 奥运报道的观念准备Wr i t i n g备 战 奥 运 报 道写作/本栏目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与 新闻与写作 合办雅典奥

6、运新闻中心4 3N E WS A N DWR I T I N G2 0 0 7年0 4期新闻与写作会期间, 央视主持人张斌在看了射击选手杜丽的比赛后, 有一段演播室点评, 大意是: 杜丽忘记与对手握手, 辉煌是对手和我们共同创造的, 我们要感谢对手。央视在报道男子1 1 0米栏时, 有一段刘翔的同期声颇让人感动于英雄惜英雄的情怀: “ 阿兰约翰逊失误,我为他遗憾,他也为奥运会准备了很久。不能和他同台竞技, 也非常遗憾。”我们需要多一些这样的报道。奥运精神既是一种民族精神, 也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 或者说, 在奥运报道中, 民族精神和奥运精神统一于奥运精神。三、 “ 奥运金牌” 与“ 体育精神”

7、的关系: 自我超越的体育精神重于金牌雅典奥运会期间, 国内媒体的报道火力几乎都集中在“ 金牌” 上,对夺金项目和夺金运动员给予热切关注。人们满眼都是冠军胸佩金牌手捧鲜花的胜利微笑的情景和国旗升起国歌奏响时运动员热泪盈眶的画面。媒体浓墨重彩表达了获胜的喜悦。有的媒体也用同样的浓度表达了对失利的情绪, 甚至直白地责备运动员, 制造“ 胜者为王, 败者为寇” 的气氛, 好象没得金牌的运动员就不是好运动员。王义夫夺金牌了,有媒体说 “ 没嫌老王太老, 万幸” 。陶璐娜失利后, 媒体质疑: “ 让我们不解的是, 一位明知无望取得好成绩的选手为什么会出现在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上。” 媒体的这种“ 拜金主义”

8、的报道, 不仅对运动员造成了过于沉重的心理负担, 而且将公众引入“ 唯金牌是尊” 的认知误区, 严重背离了更高、 更快、 更强的自我超越的体育精神。我们的媒体应当把关注重心放在金牌背后的精神层面, 而不仅仅止于金牌的表面光环, 报道才会有厚度, 才能真正营造一种重在参与、 重在自我超越的体育文化。四、 “ 报道强项” 与“ 报道弱项”的关系: 服务“ 享受体育” 、 “ 推广体育” 理念这里的“ 点” 指的是重点赛事强势项目, 而“ 面” 指的是非重点弱势项目。一国的强势项目往往最吸引该国受众注意力。媒体为了赢得受众注意力或因为版面篇幅局限的因素通常聚焦于最热门的项目,而将其他项目打入“ 冷宫

9、” 甚至“ 赶出” 版面。弱项目或新项目由于得不到传播而不被公众认知更难以推广,结果造成传统强项越强、 弱项越弱, 使运动项目类型难以得到整体发展。研究发现, 我国媒体对乒、 羽、跳水、 体操等中国队强势项目的报道铺天盖地, 而对那些可能无望奖牌却在努力拼争的项目报道少得可怜, 如水上项目、 摔跤、 蹦床等,以至于一些项目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时, 体育记者对项目和运动员都知之甚少, 甚至闻所未闻。过分突出强项、 完全忽视弱项的报道方针固然符合接近性、 重要性等新闻价值取向, 但一方面有违奥运会“ 享受体育” 的理念, 使受众不能更全面地欣赏各种体育赛事,另一方面也显得“ 短见” , 不利于弱势项

10、目的长远发展, 不利于新项目的推广。媒体在报道强项和报道弱项上的平衡也是社会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平衡。在这方面, 我们不妨借鉴日本媒体的报道经验。乒乓球不是日本的强势项目,但在雅典奥运会时,日本媒体也对最年轻的奖牌获得者我国选手郭跃报道了一番,目的在于提高本国乒乓球项目水平。在2 0 0 6年的都灵冬奥会中, 日本N H K几乎是将日本队参赛的和未参赛的所有冬运会项目逐一向观众介绍。在2 0 0 8年奥运会时,我国媒体在报道好传统项目的同时, 应当考虑如何报道新项目或中国弱势项目。这也是一种创新, 而频道和版面容量的增加为这样的创新提供了可能。五、 “ 先报” 与“ 后报” 的关系:抢先未必适

11、宜媒体竞争也体现在重心前移的预测性报道中。如军事报道一样, 体育报道追求时效性, 但更讲求时宜性。如果只顾前者, 不顾后者, 为抢独家新闻提早公布某些有关大局的机密性重要信息, 就可能暴露我方计划而陷我方于不利, 报道者有意无意间成了泄密者, 有损记者的职业道德。在雅典奥运会女子举重的开局项目4 8公斤级比赛上,土耳其选手出其不意, 用极有针对性的战术打乱了中国队的赛前布署, 导致中国队失去这块原本把握性极大的金牌。其原因之一就是某家媒体的体育记者通过举重队内部的熟识人士, 了解到女子举重队出征前队内选拔赛的成绩、 打法、 人选等,并在“ 第一时间” 公布在一家很有影响的网站上, 让对手从互联

12、网上轻易掌握了相关的重要信息, 做好了应对准备。因此, 媒体在赛前预测性报道中要从大局出发,严把“ 技术关” 和“ 保密关” , 做到“ 帮忙不添乱” 。六、 “ 热捧” 与“ 冷却” 的关系:重在爱护, 防止捧杀奥运报道因公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而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报道。这种高度关注很容易将运动员置于“ 热捧” 中, 赛前不切合实际的过度吹捧往往会加重运动员的心理负担, 不利于其正常发挥, 而赛后高大全式英雄的塑造也可能让运动员迷失自我, 其结果都很可能是“ 捧杀” 。雅典奥运报道中, 有媒体在报道中称“ 由李小鹏领军的男子团体作为卫冕冠军, 自然不会让金牌旁落。” 这在舆论上造成中国男子体操势必

13、夺金的架势, 使人们的期望Wr i t i n g备 战 奥 运 报 道写作/4 4N E WS A N DWR I T I N G2 0 0 7年0 4期新闻与写作指数急剧攀升, 给男子体操队造成巨大压力。重压之下, 男子体操队屈居第五, 没有如媒体所料获得金牌。赛前肯定性的热捧无疑是运动员不能承受之重。认为毫无悬念的肯定性预测实际也是不懂体育科学的表现。高手过招胜负难料瞬息万变。正如运动员赛前热身是为了制造兴奋感但需要防止亢奋感一样,媒体所制造的舆论热度也应当考虑到适合运动员当时需要的温度。七、 “ 专业化” 与“ 大众化” 的关系: 都为“ 看懂” 、 “ 看透”国际奥委会电视委员会十分

14、鲜明地指出, 奥运会电视国际公用信号制作的最重要标准是让8岁的孩子到8 0岁的老人都可以分享奥 运 会 , 并 明 确 阐 述“ 动 感 ”(m o t i o n) 、 “ 情感” (e m o t i o n) 、 “ 公平”(f a i r) 和“ 平等” (e q u a l) 是镜头应表现的重点。这是对体育运动大众化分享的阐释。我们也看到,2 0 0 4雅典奥运会期间,C C T V邀请8位前奥运冠军做前方特约记者, 目的之一是加强对赛事的解读和点评, 提高报道的专业性。这似乎与大众化分享的奥运报道理念相悖。其实不然, 专业人士的解析角度通常也是大众视角, 如跳水的入水角度与评分的关

15、系实际上也是对运动的视觉效果的评价, 是观众可以直接感受的角度。专业的解释是为了让受众看出门道, 品出味道, 而不是将他们拒之门外。在都灵冬奥会中, 日本媒体在女子个人花样滑冰选手荒川静原夺金后, 用了足够的报道时间和报道篇幅, 请出了一些音乐艺术方面的专家,对其演艺过程的解释, 尤其是对其音乐背景( 世界著名歌剧 图兰朵 中的音乐) 和舞蹈动作编排的解释, 让受众对荒川静原及其表演有了非常透彻的理解。呼吁体育记者要提高专业水平也是为了记者能在更高水平上与受众分享专业中的精彩。八、 “ 娱乐化” 与“ 庸俗化” 的关系: 娱乐精神八卦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 因此不能违背体育的根

16、本宗旨, 即增进健康与丰富娱乐。各国媒体在加强赛事报道的同时, 积极探索各种节目形式, 力争体现体育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如,悉尼奥运会期间, 悉尼的第七网成功开创了一种富有轻松喜剧气息的体育节目, 即由著名体育喜剧明星罗 依斯雷文和 纳 尔 逊 主 持 的“ 梦想” , 而C C T V从“ 悉尼猜想” 到“ 雅典猜想”在轻松活泼的竞猜游戏气氛中融入了对下个比赛日的前瞻和预测。以八卦、 恶搞为特征的过度娱乐化就走向了庸俗化。雅典奥运会中, 跳水选手田亮和郭晶晶同登冠军领奖台,于是十分抓人的标题 “ 亮晶晶” 用金牌印证爱情 、 “ 亮晶晶” 情定“ 爱琴海” 很快就登上了一些媒体的抢眼位置。如此炒作奥运选手们的婚恋话题, 恐怕没什么意义。“ 娱乐”“ 庸俗” 。 媒体八卦式炒作也许能一时吸引受众眼球,但同时也可能失去在受众眼中的地位。九、 “ 正面报道” 与“ 舆论监督”的关系: 共同追求根本和谐1 9 5 8年, 新中国断绝同国际奥委会的关系, 此后对奥运会的报道极其有限, 表现出高度的意识形态化, 以负面消息为主。从1 9 8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