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普通话教中文课程整合初探林建平香港中文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6849212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4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普通话教中文课程整合初探林建平香港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用普通话教中文课程整合初探林建平香港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用普通话教中文课程整合初探林建平香港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用普通话教中文课程整合初探林建平香港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用普通话教中文课程整合初探林建平香港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普通话教中文课程整合初探林建平香港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普通话教中文课程整合初探林建平香港中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文科教學研討會:語文新課程的教與學 香港中文大學 2006 6 月 10 日 用普通話教中文:課程整合初探 建平 香港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 一、問題的提出 在香港,人們使用 PMI 這個術語,主要有個含義:第一、指普通話作為 中文科的授課語言;第二、普通話作為英文科以外的其他科目的授課語言(這種 PMI 的學校很少) 。文中的 PMI,指的是第一種含義。 小學中國語文教育研究學會(小語會)與語常會做過問卷調查,據“全港中 小學推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概況問卷調查(2005/06 )顯示,現 已推普通話教中文的學校有 125 所,佔回收問卷學校 446 所的 28%。將於 2006

2、-2011 推普通話教中文的學校則有 207 所,由 28%躍升為 46%。2005 12 月,教統局提交法會的文件顯示,824 所中小學中,有 209 所學校表示已轉 用普通話教中文,166 所學校表示,考慮在未五以普通話教中文。可以觀 預期,未幾全港將有半的中小學用普通話教中文。 PMI 將是香港語文教學改革中的一個大趨勢。學校推 PMI,需要處好中 文科和普通話科的關係,面對課程整合的問題。 二、課程整合的基礎 中文科與普通話科的分合問題,早在 80 代已經引起學者的關注和討。 王培光(1988)認為,就大多學校的情況看,中文科和普通話科應該分別設 。在當時,用普通話教中文還沒具備有條件

3、。中文科與普通話科分科施教, 各有好處,優互補。 可是,20 過去,香港社會在政治、教育各方面都發生巨大的變化。 九七回歸前後的一段時期裏,用普通話教中文的呼聲越越多。有中學校長認 為,從長遠,普通話教學應該跟中國語文科合併(許耀賜,1997) 。也有中 學校長明確指出,普通話科和中文科是應該分開的;建議取消普通話科,在小 一和小二為所有學生全打好普通話基礎,從小開始至中學,應將普通話融入 中國語文科施教( 語文教學雙月刊第二十五期,頁 14) 。 1中文教學(普通話為授課語言)專業文憑課程 網址: h t t p : / / w w w . f e d . c u h k . e d u .

4、 h k / p t h /我國著名語文教育家叔湘(1978)過,對內地中小學語文教學問題,提 出“(普通話)最好結合語文教學,鍛同學講普通話的觀點。其後,叔 湘(1985)對傳統語文教學重文輕語的弊,提出批評。他認為,小學和中學 的語文課應當是既教文又教語,可以有所側重,但是能只教文,教語。現在 中小學語文課的最大缺點就是名為語文而實際上只有文。 有學者認同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尤其是上中文課,對提升學生的語感會有 好處;並建議由小學開始逐步推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志明,2001) 。我們 認為,用普通話教中文,在課堂以及校園裏創造好的語言環境,學生毋須長途 跋涉遠赴京,也得 “沉浸課程的好處,

5、讓學生長時間浸濡在普通話的氛圍 裏,獲得真正使用語言(real use)的機會,找到普通話的感覺,加強聽 寫普通話的語感。何謂語感?田本娜 (2006) 指出,語感就是對語言的感受能, 包括語音感受、語意感受、語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結合多語文教學與研究 的心得,她認為,重視語言感受,得多,感知得多,語言積得多,是學習語 文的一種好方法。一項調查研究顯示,用普通話教中文,小學生語感的形成和語 言能的提高,明顯高於用粵語教學的受教者;對提高閱解能的優越性, 表現特別明顯(筱,2005) 。 以下就課程整合 , 提出一些初步的構想 。 先從中文科和普通話科的關係起 。 2.1 中文科和普通話科的關係

6、 中文科是語文學科,普通話是語言學科,這是教育界同工的共。唐秀 (1998)述本港中小學語文教學時指出,中國語文科以閱解能和書面表 達能的教學為核心,輔以粵方言聽能的鞏固;普通話科則以發展普通話的 聽能為主。 興翹(1999)在討香港中小學普通話科的特質時,實質在探討語文科和 普通話科的本質問題。她提到,內地語文科訓就是普通話的書面語和口語表達 能的訓,教語文也就是教普通話。 用普通話教中文,部分教師仍有疑慮。中文教師普通話達到甚麼樣水平才能 勝任教學工作?是是要“達標後才有資格任教?有的同工還有誤解,認為自 己教普通話科還可以,教 PMI 課堂則擔任自己的普通話夠標準。正如上述的 討 , 普

7、通話科屬語言教學的學科 , 普通話作為中文科的教學語言後 , “中文科 仍是語文學科,教學目標仍然以培養學生語文能為依據,性質也會因轉用教 學語言而有所改變。因為,普通話作為中文科的教學語言,我們的最終目的, 是教會學生聽普通話,而是教給學生聽寫的語文知和能(建平,2中文教學(普通話為授課語言)專業文憑課程 網址: h t t p : / / w w w . f e d . c u h k . e d u . h k / p t h /2000b) 。 2.2 課程整合的探討 學會學習 (2001)諮詢文件勾畫出未十學校課程發展的向:中小 學的課程框架由八個學習域、九種共通能以及價值觀和態組成

8、。要求中小 學生“掌握規範的書面語,能而得體的粵語和普通話。就小學語文教育 ,未小一至小三學生以培養聽能為主,小四至小學生則以培養寫 能為主。何文勝 (2004) 從課程設計的角出發,認為只需要以能組織課程, 而必以生活內容、文化或情意作為課程組織重心,從而建構聽寫四種能 的元素、結構、序、訓點和教學內容。 為方述,我們集中討小學普通話科和中文科的整合問題。眾所周知, 語文能開聽、寫四種能,語文教學也開聽、寫四 個範疇。現小學普通話科和中文科各設聽、寫四個範疇: 對非 PMI 學校,中文科都以粵語授課,用粵語(方言)講解現代漢語 (標準語)的書面語,聽的是粵語;寫則以普通話為本的書面語。這就使

9、中 文科的書面語教學跟口語教學出現脫節的現象,也就是聽教學與寫教學分 家。學校改用普通話教中文科後,顯而的優勢是“言、“文一致,聽 的是普通話(口語) ,寫的是規範的現代漢語(書面語) 。這時候,給學生提供 “我手寫我口的機會,學生才能做到真正的“我手寫我口。 1985 ,叔湘先生港加普通話教學與測試研討會。會上,他明確提 出,語文課的任務應當以口語和書面語的統一體,即普通話和白話文的統一體為 教學對象,以聽、寫的全面發展為教學的目標(叔湘,1985) 。 目前中小學普通話科的學習分為四大範疇:聽、話、閱、譯寫,其中 以聽為主,寫為輔。所謂“閱實際上是,“譯寫是指漢字與拼音 之間的注音訓,以學

10、習漢語拼音為具體內容,跟寫作無關。普通話科的“ 和“寫跟中文科的和寫,名目雖同,實質有,名副實。難怪有者批評 普通話科的四種技能訓為“偽四技(唐秀,1998) 。 要想把普通話科併入中文科裏,從課程規劃的角看,首先要把“普通話 的學習元素滲透在中文科裏。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已經施 PMI 的中小學, 一般先把漢語拼音這個教學內容放在中文科裏進,也就是,通過中文教學 學習漢語拼音。這是因為,普通話科和中文科的聽訓沒有多大的差別。的確, 普通話科和中文科的聽訓 (包括能的訓) ,性質上沒有名顯的分別,3中文教學(普通話為授課語言)專業文憑課程 網址: h t t p : / / w w w . f

11、e d . c u h k . e d u . h k / p t h /只是在教學時,策與重點有所同。語言教學(普通話科)的聽訓,以傳 意溝通為目的;語文教學(PMI)的聽訓,層次較高,還兼及思維能的訓 ,聽能的培養最終跟寫能相結合:聽和,聽和,聽和寫,互相促 進,互相提高。因為,口語是書面語的基礎。四十多前,叔湘(1964)提出 “語文教學應該語言和文字並舉的點:以語言為基礎,以文字為主導,就是 ,文字的教學應該從語言出發,又反過影響語言,提高語言。今天聽,還 是很能啟發我們的:PMI 課堂要重視口語的聽訓。 此外,對聽能的構成,對外漢語教學和語文科基本上有一致的認: 楊惠元(1996)

12、張鴻苓(1998) 分析辨別能 聽話的辨別 記憶儲存能 聽話記能 想猜測能 聽話的想像 概括總結能 組合語意能 作為語言學科的普通話科,聽能的構成跟對外漢語教學以及語文科無。我 們可以借鏡對外漢語教學的經驗和研究成果,大發展 PMI 課堂上的聽訓, 設計以能為主導的學習內容和重點,釐訂同學習階段的能發展。現的普 通話科課程綱要,缺乏扎實的語言學習,至少我們看出有甚麼根據。 曹錦明(2002)通過大文獻,重新檢視小學聽教學的學習目標和內容,認同 以“能為主導,以發展學生的各種聽能為中心,擬訂小學聽教學須 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和微技能 , 選取適當的教學內容和項目 , 以配合教學需要 。 “天下大勢,

13、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普通話科和中文科的分科設,到現 在或將的“結合,是個自然的發展趨勢。分析普通話科和中文科聽寫 相關的問題後,為中文科和普通話科的合併,展示合的依據。 我們認為,用普通話教中文,有於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文學 的認,以及掌握好漢語拼音後,可以檢以拼音序排的字典、詞典,使用 新 華字典 ,查閱正確的拼音,翻閱現代漢語詞典 ,積大的語匯,培養自學 能,提升寫規範字詞的能。 2.3 漢語拼音教學的討 施 PMI 時,教師們馬上面對漢語拼音教學的種種難題:幾級教?教多 少?怎麼教?集中的學,還是分散學?據小學普通話科課程綱要的建議,小四才 教聲母、韻母,但是,有的學校在小一(或小二

14、)已經開始用普通話教中文。普4中文教學(普通話為授課語言)專業文憑課程 網址: h t t p : / / w w w . f e d . c u h k . e d u . h k / p t h /通話科課程綱要顯然跟上 PMI 的發展需要,遠遠後於形勢。因此,要實施 PMI,我們得有新的思,新的教學體系,才能滿足 PMI 的需要。 在內地,正確而熟地掌握 400 個音節發音是普通話語音教學的基本要求。 普通話到底有多少個音節?小學階段,要求學生掌握多少個常用音節?如何進 直呼音節的訓?綱要都沒有明。目前,中小學普通話科課程綱要中,拼 音教學沒有音節的概,把音節的整體概拆成件聲母和韻母,這

15、是走彎的 學習方法,顯然,是想的。我們認為,香港中小學漢語拼音的教學體系必須 有新的子,有科研作為基礎,又有教學實踐作為照,才能走出多拼音教 學的誤區。筆者的一項調查顯示,小學教師認同“從音節入手,重視整體,直 法是學習漢語拼音的最佳教學體系(方法),表示同意的高達 87.42%(建 平,2006b) 。 所謂“直法,是指由已經學過的音節推新的音節。由淺入深,以舊帶 新,難點分散,減輕學習負擔。大的實驗研究表明,通過直法學習漢語拼音, 其成效比用拼法的佔有優勢。因此,我們認為,初小階段用直法教授漢語拼 音,讓學生能集中地有效地掌握好 400 個音節的發音,從而逐步做到給常用 字詞標注正確的拼音。直法是學好漢語拼音的最佳方法(建平,2006a) 。 三、幾點思考 3.1 為甚麼要推 PMI 2000 6 月起,大專院校先後進幾個 PMI 試驗研究。研究結果都發現, 學生在 PMI 課堂中,大大提高他們聽普通話的能。 學校要推 PMI,目的是為提高學生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