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口与经济互动机理及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6847737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51 大小:10.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人口与经济互动机理及区域协调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山东省人口与经济互动机理及区域协调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山东省人口与经济互动机理及区域协调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山东省人口与经济互动机理及区域协调发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山东省人口与经济互动机理及区域协调发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人口与经济互动机理及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人口与经济互动机理及区域协调发展研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区域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很早就是学者专家们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建设等发展理念的提出和实施,区域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成为很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山东省是人口大省,也是经济大省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经济总量迅猛增长,地方财政收入稳步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各项经济指标都有跨越式发展。但是,山东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分布不尽合理,经济发展水平东西部差异明显,人口增长率高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人口与经济的区域差异成为制约山东省人口与经济协调

2、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论文首先从人口与经济互动机理入手,结合国内外的理论研究,选取人口与经济相关数据资料,对山东省人口与经济互动关系作了具体探讨。着重分析了人口数量与经济的互动关系、人口素质与经济的互动关系、人口结构与经济的互动及人口迁移对经济的影响。文章主要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上分析了山东省人口与经济发展变化趋势。采用研判数据离散程度的数学方法和模型,结合空间数据处理软件,展现了山东省人口与经济在时间变化和空间布局上的差异,并对时空分异的形成机理作了分析。运用A H P 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对各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系数做了推算。选用m a p i n f o 、a r c v i

3、e w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把山东省各地区划分为协调发展区、基本协调区和极不协调区三大类,着重分析各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差异,为制定人口和经济协调发展对策提供依据。文章最后针对以上山东省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及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人口政策包括继续控制人口增长x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 i 仃e r e n c ei nm et i m eV 撕a t i o na n dt h es p a t i a l 锄a n g e m e n t ,a J l dh a sm a d et h ea n a l y s i st ot h es p a c ea n dt i m e

4、d if 衔e n t i a t i o n sf o 肌a t i o nm e c h a J l i s m U s i n gt h eA H Pa n a l ”i cm e t h o d ,t h ee s t a b l i s l l n l e n te V a l u a t i n gm o d e la n di n d i c a t o rs y s t e mh a sb e e nm a d et oc a l c u l a t eV a r i o u sl o c a lp o p u l a t i o na J l de c o n o m yc

5、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c o e 衔c i e n t S e l e c t sM A P 烈F o ,A R C V I E Ws o R w a r et oc a r 叫o nt h ec l u s t e ra n a l y s i s ,d i v i d e sS h a I l d o n gp r o V i n c ei n t ot h e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i n ga L r e a ,t h eb a S i cc o o r d i n a t e da

6、 r e aa I l de x t r 锄e l yu n c o o r d i n a t e da r e a,E m p h a t i c a l l ya I l a l y z i n gv a r i o u sr e 百o n sp o p u l a t i o na n d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sd i 岱:r e n c e ,p r o V i d e st h eb a s i sf o rf o r m u l a t i n gm es t r a t e g yo fp o p u l a t i o na

7、 J l de c o n o m y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A tl a s t耐i c l ea i m i n ga tS h a n d o n gp r o v i n c ep o p u l a t i o na n d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p r e s 饥ts i t l l a t i o na n dt h ec o o r d i n a t e dd c V e l o p m e n te x i s t i n gp r o b l e m sa _ b

8、 o V e ,p u t sf o 刑莉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s u g g e s t i o n s T h ep o p u l a t i o np o l i c yi n c l u d e sc o n t r o l i n gp o p u l a t i o nt o 印wc O n t i n u a l ly ,e x p a n d i n gt h ee d u c a t i o ni n v e s t m e n tt oi m p r o V et h ep o p u l a t i o nq u a l i t y

9、 E r a d i c a t i n gt h ea r e ab 删e r St h a ti n f l u e n c ep o p u l a t i o nm o V e m e n t ,a n dp r o m o t i n gp o p u l a t i o nc i r c u l a t i o n ,a i m i n gt e l l d e n c yo ft h e川dp o p u l a t i o n 伊o 、t ht h ep a p e rp r o p o s e st h er e a s o n a b l es a f e g u a r

10、d sp o l i c y I h ee c o n o m i cp 0 1 i c yc o n t a i n sa d V 锄c i n gt h eu r b a n i z a t i o n ,o p t i m i z i n gp o p u l a t i o nc i t ya I l dc o u I l t r y S i d es t n l c t u r e ,p e r f e c t i n g1 a b o rm a 血e tm e c h a l l i s m ,a d j u s t i n ge c o n o m i cs t r I l c

11、t u r ea 1 1 dl a y o u t 锄ds oO n K e y w o r d s :p o p u l a t i o n ;e c o n o m y ;i n t e r a c t i v e锄l y s i s ;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r e 百o n a ld i 伍:r e n c e ;印p r a i s a l ;S h a n d o n gp r o v i n c eC a t e g o r yn u m b e r :F 2 4 0I I I独创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

12、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单位敝作者虢材也新签字砖沈秒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撞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刮堑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13、、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批签字日期2 0 0 骼f 月乡日签字日期:2 0 0 、萨6 月6 日签字日期:2 0 0 乎年占月历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引言1 1 问题的提出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发展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而不断演进,只是在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的基础上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认为发展只表现在财富增长或经济增长上,直到2 0 世纪8 0 年代联合国提出了最有影响的新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大力提倡“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

14、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是人类在发展观认识上的巨大飞跃。“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成为国际公认发展模式,再由近年国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节约型社会”等目标,使得协调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协调发展关系中,本文主要针对人口和经济协调发展展丌论述。所谓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即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如果既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实现了充分就业,又较好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实现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要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的同时,保持

15、社会经济的适度增长,尽可能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效益乜1 。1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无法割裂的内在联系,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最终归宿,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及其变化的状况,并在一定条件下决定人口发展。但是,这种抽象的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立论的成立,丝毫不能代替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条件下具体的人口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研究,这是由于这种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千差万别的。以当今世界为例,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缓慢,有的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而其经济发展水平却较高,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较为协调,但这些国家和地区也普

16、遍存在着劳动力资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等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印度、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较快,而其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经济的发展不足以促进人口转变;快速的人口增长和较低的人口素质难以促进社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会经济的发展,较多的适龄人口就业困难,人们的生活质量较低,大多处于贫困状念。”。区域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很早就是学者专家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山东省既是人口大省,又是经济大省,截止到2 0 0 5 年术人口总数为9 2 4 8 1 8 万人,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7 1 ;国内生产总值为1 8 5 1 6 8 7 亿元,超过江苏省居第二位,占全国经济比重为9 4 2 。但是,山东省内部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分布不尽合理,经济发展水平东西部差异明显,人口增长率高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山东省区域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成为本论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分析山东省人口和经济发展地域分异的现状,建立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评价体系,并对山东省区域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作了评估,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