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1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6847632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2. 6. 2 做好口腔、 臀部、 脐部的清洁护理。2. 6. 3 各种药物治疗,不论口服或静脉滴注均应按时给药,吸氧时要注意鼻导管通畅与流量适当;静脉滴注和肌注均应避开硬肿部位;各种处置时间尽量集中,以免打开保温箱散热,影响保温。2. 6. 4 放入保温箱后要定时翻动患儿,以免局部受压过久,影响血液循环。3 讨论目前,新生儿硬肿症在新生儿疾病中仍占有一定的比例,本组32例患儿中,治愈30例,好转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体重1. 375kg,合并肺炎、 肠梗阻、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呼吸衰竭),治愈率高达94% ,死亡率仅占3%。从上述护理体会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对

2、硬肿症患儿及时给予复温、 韭菜浴促进血液循环以及合理喂养等精心护理,疗效明显,从而得满意的结果。参 考 文 献1 米恰然主编.临床护理全书小儿科分册.第1版.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6: 94952 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医院编.儿科护理.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121122(收稿 1996- 11- 12)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傅晓杰(广西柳州市红会医院儿科 柳州市 545001)关键词 静脉输液;儿童;心理护理静脉输液是儿科常用的治疗方式,笔者通过观察146例儿童对静脉输液时的心理反应,并将所有儿童按情绪、 表情、 行为等划分为3个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儿童采

3、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便儿童配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本组所选215岁的患儿146例,均为住院的首次进行静脉注射的儿童。1. 2 调查方法 向家长询问儿童平时的表现和行为特点,根据儿童接受治疗时的面部表情1,作为情绪指标。1. 3 评判指标第一类:安静合作型。 能主动伸出手来,表情平静,配合护士、 治疗过程合作。家长反映:平时行为大胆、 情绪稳定。第二类:紧张型。 不愿伸手出来,哭啼或有恐慎表情,出汗。家长反映:患儿情绪易紧张,胆小拍事。第三类:兴奋不合作型。 不伸出手,无恐惧表情,好奇心强。家长反映:生性顽皮。1. 4 护理对策对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首

4、先告诉其家长,请家长作思想工作,护士再选出主动配合的患儿优先作治疗。对紧张不合作的患儿,不能急于操作,先与其交谈,表情要亲切,语调要文雅,动作轻柔,调摄儿童的心理。 具体方法: (1)赞扬法; (2)举例说服法; (3)对治疗作用简单讲述; (4)用诱饵转移注意力; (5)恩威并施(实施后应赞扬其优点,以利以后治疗)。对兴奋不合作的患儿,用严肃的语言坚定不移地夸大输液治疗的好处。1. 5 资料的统计方法 把紧张型与兴奋不合作型合并为紧张、 兴奋不合作型,用四格表卡方检验,2验证。2 结果2. 1 患儿接受静脉输液前的心理状态 患儿的心理状态有安静合作、 紧张和兴奋不合作3种类型(见表1),患儿

5、心理紧张和兴奋的约占57. 13% , 57岁组患儿心理紧张和兴奋的占39. 53% , 711岁组患儿心理紧张和兴奋的占27. 84% , 11岁以上患儿心理紧张和兴奋的占25%。说明患儿年龄越小心理状态越不稳定。由表1可得出: 57岁组的合作率大于25岁组,合作率对比 2= 5. 0534,P 0. 05,无显著性, 711岁组与11岁以上组的合作率比较 2= 0. 1003,P 0. 05,无显著的差别。2. 2 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男女之间合作率比较两组的比较结果见表2。学龄前期男女合作率相仿,卡方验证 2= 0. 1489,P 0. 05,合作率差别无显著性。学龄期男女合作率男大于女,但

6、卡方验证 2= 0. 1003,P0105,差别无显著性。 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男女之间合作率差别无显著性,与一般人都认为女孩子对痛觉感受性比男孩子高的观点相异2。652 桂 林 医 学 院 学 报 10卷2. 3 儿童的心理状态与作心理诱导后效果 安静型儿童一般都能主动配合治疗,某些儿童由于重复注射或外界不良刺激可由安静转为紧张,但经鼓励后均可完成治疗。 紧张型儿童有96%经诱导后配合治疗。兴奋不合作型儿童仅75%经诱导后成功进行了治疗,其余患儿被做了强制治疗。说明大多数儿童无论心理状态怎样,均可通过诱导教育后配合治疗,但诱导教育的成功与否与患儿的心理状态有关,少数儿童还需要强行治疗。表1 14

7、6例儿童各年龄组与心理反应类型的关系(n, % )年龄组(岁)n安静合作型紧张型兴奋不合作型2146(42. 85)6(42. 85)2(14. 28)54326(60. 46)13(30. 23)4(9. 30)76144(72. 12)16(26. 20)1(1. 64)112821(75. 00)7(25. 00)0(0. 00)合计14694(64. 39)45(30. 82)7(4. 79)表2 学龄前期男女、 学龄期男女合作比较年龄组(岁)n男女安静合作型男女紧张兴奋不合作型男女合作率(% )男女2验证P值27241915119865. 6962. 072= 0. 1489P 0.

8、 057153456253692075. 5664. 862= 0. 1003P 0. 053 讨论3. 1 儿童心理特点与静脉输液时合作的关系用面容直观法来判断患儿的心理状态,因为面部表情可反映心理情况,面部表情是情绪的客观外显行为1,本组资料根据面部表情对患儿进行分类,这种方法比较直观、 快捷,便于根据不同类型的心理反应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诱导教育。学龄前儿童的意志力、 自觉性和自制力都较差,思维活动带有明显具体形象性,主要以直观表象的形式来认识外部事物,学龄前儿童的行为和情绪易受当时外界事物或环境的引诱而转移3,儿童在学龄前情绪不够稳定。学龄期儿童由于受教育和接触社会面更广,自觉性、

9、 自制力、 意志力都在不断提高,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使用非感观线索来判断事物与学龄前儿童相比较学龄期儿童的情绪和行为更加稳定。所用146例的资料经用四格表资料卡方检验 2论证后得出结果: 25岁组儿童是进行心理护理的重点对象。学龄前组男女和学龄组男女在进行输液治疗时的心理反应无显著性差异。3. 2 与患儿接近的技巧护士接近患儿时,首先进入患儿视觉的非语言行为是护士的表情4, 5,表情是人的态度第一反应,微笑可给患儿带来一种友好情感的感染,让患儿引出愉快、 轻松的感觉。护士来到患儿身边不要急于做治疗,先与患儿交谈,谈话对安定儿童情绪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护士应以亲切、 自然目光平视患儿,适时可抚

10、摸患儿的头、 手,患儿的衣饰、 随身带来的书、 玩具都是交谈的题材,与患儿交谈时,语调轻柔,勿瞪视患儿,表现出不耐烦,更不能大声喝斥患儿,以免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操作时动作轻稳,切忌粗暴,护士娴熟的操作,可提高患儿对护士的信赖。护士的手宜温暖,暖暖的手握住患儿的小手,患儿会觉得被爱护的感觉。安静型的患儿自制力稍强,有一定耐受力,多半能够顺利配合治疗;紧张型儿童,平时胆小易紧张,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常提出许多要求,一旦遇到波折易拒绝治疗,经言语诱导配合治疗成功率96%。兴奋不合作型儿童好奇心重,喜欢东问西问,取得家长配合下,用严肃语言夸大输液治疗的好处,有75%患儿配合治疗。3. 3 争取家长

11、合作的途径家长是儿童最信赖、 最亲密的人,家长陪伴患儿,患儿感觉到有安全感,情绪就会趋向稳定,患儿大多数有过打针的经验,经历过肉体的痛苦体验,有些家长喜欢用 “给你打针” 来吓唬孩子,造成儿童对打针有种社会性惧怕2,要取得患儿配合治疗,首先应该取得家长的配合。小儿患病,家长心情比较急躁,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儿科护士更要同情、理解家长,尽可能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热情地接待患儿和家长,切忌以生硬、 冷漠的态度训斥患儿及其家长。有些家长因治愈孩子心切,对患儿的病情、 用药问了一遍又一遍,常常加上许多道听途说的东西让人觉得啼笑皆非,遇到这种情况,要耐心给予解释指点,言语要温和,用词适当,不可出言不逊或使

12、用刺激性语言。给家长介绍药物或对患儿病情、 治疗方案时,多用保护性,安慰性语言,言语要有度,把握好分寸,切勿信口开河。遇到性情急躁的家长要宽容、 忍让,用文明的行为去平息他们的急躁、 紧张的情绪,尽可能7522期 傅晓杰: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 让家长平静、 满意。对文化素质高的家长,解释语言要精炼;对文化素质低的家长,解释语言应通俗、 不厌其烦。总之,要使患儿顺利配合治疗,对患儿实施心理诱导的同时,不能忽视家长这个对患儿心理反应起关键作用的角色。家长与护士的联合作用,可提高患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参 考 文 献1 孟昭兰. 5岁幼儿心态.心理学报, 1985; 17: 542 杨

13、亚民.婴幼儿接受注射时啼哭的心理分析.大众心理学, 1996;(1): 433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1805804 高也陶.临床交流学概论.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89: 2562615 高玉群.人际交往心理学.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0: 3293(收稿 1996- 11- 11)人迎穴位注射治疗声带息肉样变101例护理谢小平(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五官科 桂林市 541001)关键词 人迎穴;穴位注射;声带息肉;护理为寻求治疗声带息肉样变的非手术疗法,我科根据针刺人迎穴位对咽喉声带疾病的特定治疗作用,配合西药确炎舒松较强的抗炎、 利水作

14、用,对本病进行治疗, 1994年1月至1996年1月通过对101例患者的疗效观察,总有效率达95. 84%。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1例,男9例,女92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11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1年;平均30个月;职业:工人20例,农民9例,干部10例,教师19例,学生5例,业务推销员11例,会计5例,营业员10例,个体经营者8例,歌手2例,导游2例。就诊时全部患者均以声音嘶哑或发声改变为主诉,部分伴有发声易疲倦、 颈部沉重、 压迫、 咽喉干、 痛、烧灼或异物梗阻感。 全部患者发病均与过度用嗓、 用声不当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声过度有关。全部病例均经临床诊断为声带息肉

15、样变。大部分患者经过多种治疗(禁声、 服中西药物、 雾化吸入、 理疗)疗效不佳,其中12例行声带息肉切除术后声嘶恢复不理想或术后复发者。2 结果2. 1 疗效标准 参照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会1991年杭州会议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 3个月以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发声正常,半年以上无复发。显效: 3个月以内临床症状和大部分体征消失,发声基本正常。有效:半个月以内症状减轻, 3个月以内临床症状和部分体征消失,发声改善。无效: 3个月以内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复发:临床痊愈后,随访半年至1年半,喉镜检查声带病变有不同程度反复及声嘶者。2. 2 治疗结果 痊愈52例,显效38例,有效16例,无效5例,

16、总有效率为95. 84%。其中注射后1周起效的61例,半月起效的21例, 1个月起效的6例, 3个月起效的8例。3 护理体会3. 1 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都曾经过药物治理、 雾化吸入、 理疗、 手术等,病程都在2个月以上,因而心情较忧虑,恐惧针刺,害怕穴位注射会带来不良反应,害怕疼痛,同时又迫切希望穴位注射能解除自己的病痛。针对患者复杂的心理表现,笔者耐心地做好解释安慰工作,讲明穴位注射取穴简便,疗效可靠,同时暗示患者我们的操作技术很娴熟,每次取穴都很准,操作很轻很稳。 并且向患者说明进针时的痛感轻微,偶有反射至耳根部呈牵拉样痛,针刺部位只有刺卡的感觉,与肌肉注射时的感觉有些许差别。 消除患者的顾虑心理,增强患者的治病信心,使整个操作过程护患配合协调,操作顺利。 向患者强调说明人迎穴位注射得气时的感觉为刺卡感,而酸、 麻、 胀痛是穴位注射共同具有的感觉。3. 2 准确取穴 取穴时嘱患者头稍上抬,同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