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6843590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1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神初振”的初唐诗》(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诗宋词选读起始课唐诗宋词选读内容解说“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选修共12个专题, 6个唐诗专题6个宋词专题6 个 唐诗 专题各个时期特点、代表作家“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初唐四杰”、 陈子昂为代表)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李白、杜甫 、王维、孟浩然、岑参、高适等)创新求变的中唐诗(白居易、刘禹锡 、韩愈、柳宗元、李贺等)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小李杜”)“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代表诗人:初唐四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

2、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初唐四杰的贡献 王杨卢骆是一批天赋少年,才华横溢,精神 饱满,一出场就英气勃勃。他们虽然时运不 济,生活多艰,但都立志要扫荡诗坛的积秽 ,剿除陈陈相因的宫廷文学,力求写出自己 真实的感受,在诗中呈现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让诗歌具有激情和生气。他们的能量虽然 有限,但先声夺人,互相呼应,经过一番纵 横驰骤,终于为唐诗的出场准备好了必要的 布景和合适的气氛。 但不可避免的受历史条件的制约,没有完全 摆脱南朝绮靡文风的影响, 因而颇受后人非议 。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

3、古流。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的作品虽已自 成一体。但他们的文章被时人认为是轻薄的, 浅薄的,而不断的加以讥讽嘲笑。杜甫却认为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 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你们只能身名俱灭, 他们却能像滔滔流动的大江长河般,名垂千 古,流芳百世。初唐前期的诗坛初唐前期的诗坛占统治地位的仍 是齐、梁的颓靡遗风。到了初唐后期 ,沈佺期、宋之问、“四杰”和陈子昂 出现后,诗风才逐渐改变,他们在继 承南朝的艺术技巧方面和建立五、七 言律诗的格律和体制上,有着不容埋 没的功劳。诗歌划分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 歌”、“歌行”、“

4、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 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 府。例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登幽州台歌 游子吟 燕歌行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梦游天姥吟留别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陈子昂(约659700) 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 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 ,恢复诗 经的“风、雅”传统,强调 比兴寄托,提倡汉魏风骨。存诗100余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和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 者,上承阮籍、曹

5、植,下开李白、杜 甫。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 而涕下。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 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 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 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 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 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 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 ,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 登幽州台歌。背景补充结合背景提示,体悟诗情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 人才所筑的黄金台。礼遇

6、贤士郭隗,乐毅等。燕国晚期也 曾出现燕太子丹礼遇贤士田光、荆轲的千古美谈,诗中感慨由此而发。 悠悠:无穷无尽。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 。古人来者:诵读诗作体会“风神初振”的特点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 、来者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 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当登台 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苦 闷寂寞,郁结悲愤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 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 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许多怀才不遇的人 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情感共鸣。诵读诗歌,体察思想情感本篇艺术表现也很

7、出色: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之绵长;第三 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之辽阔。在广阔无 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喷涌而出了诗人 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 分外动人。读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 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 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 ,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 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 动。本诗情感真挚强烈,格调慷慨悲壮, 充分体现了“风神初振”的特点。 春夜别友人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背景介绍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春。时 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

8、离开家乡四川射 洪,奔赴洛阳,求取功名。临行前, 友人设宴送行。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 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情。这首离别之 作,就从宴会的情景落笔。初读诗歌,读懂诗意春 夜 别 友 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银烛: 绮筵: 琴瑟: 隐: 长河: 没: 晓: 晶莹洁白的蜡烛。 华丽的筵席。 指朋友宴会之乐。演奏琴瑟时音韵和谐 以此比喻友谊深厚 隐没。 也含知音之意 银河。 淹没。 天亮,黎明。 准确理解诗句 晶莹洁白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金灿灿的 酒杯默对着华美丰盛的席宴。 饯别的厅堂里我们一起思忆着朋友间

9、的真 挚情谊,分别后的奔赴洛阳的道路绕山过 水,曲折遥远。 明月西沉,隐蔽到高树之后,银河暗淡, 消失在拂晓的夜空中。 我将走那上那漫长的洛阳古道,不知再次 相会是在何日何年?1.诗中哪些词语写到了“夜”? 银烛、明月、长河 2.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别”?离堂、别路、金樽 3.全诗在时间上有一个怎样的变化? 夜晚拂晓 4.全诗在空间上有怎样的变化? 室内室外再读诗歌,探知诗情(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 景,句中的“吐”“对”字写出了友人怎 样的神情?“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 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 神的神情。 “对”字,其

10、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 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 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劝慰的话了。此中情境,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 沉。 三读诗歌,品味语言(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 河没晓天”一联中两字的表达效 果。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 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 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 ,难舍难分的心绪。精于炼字,巧用衬托。齐读诗歌,体味语言 (3)结尾两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运用虚写想像和反问的手法想像中分别后诗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 道踽踽而去,前途未卜,路也悠悠,情也悠悠, 不由引发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含反问

11、之意,以此强调后会难 期之感,流露了离人的隐隐哀愁。达到情意含蓄而悠远缠绵的效果。空间: (室内) (户外) (遥想)离堂华筵 别路山川 洛阳古道景色: 诗人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 色的转换,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 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银烛青烟 金樽绮筵明月高树 长河晓天悠悠古道情感:相对无言离情缠绵时光催人 难舍难分悠悠离情 后会难期品读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 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小结整首诗的感情:这首诗作者没有套用齐、梁的颓靡遗 风中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 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 不温不火。“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 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此诗写离情别 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 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 幽深的情思。这就是“风神初振”的抒情特 点。自由朗读诗歌,体会感情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初唐诗“风神初振”的特点;并学习了鉴赏诗歌的方法。 一读诗歌,理解内容 二品诗歌,体会感情 三想诗歌,品味语言读品想课后作业 一:背诵春夜别友人 二:预习从军行,完成学案 三:晨读内容:读本补充阅读 蝉 渡汉江 题大庾岭北驿 野望 在狱咏蝉 感遇三十八首 登幽州台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