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西宝融担保5亿非法集资案发_熊学慧

wm****3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78.98KB
约3页
文档ID:46841874
江西宝融担保5亿非法集资案发_熊学慧_第1页
1/3

第 1 页 共 3 页 中国经营报/2015 年/1 月/19 日/第 B01 版 金融 江西宝融担保江西宝融担保 5 亿非法集资案发亿非法集资案发 本报记者 熊学慧 2015 年 1 月 16 日下午,众多债权人来到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政府,就宁都县宝融担保有限 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宝融公司” )债务清偿问题,与由县长刘勇任组长的清产核资小组成员单 位负责人对话,他们希望政府能给出一个明确答复:何时能拿回“血汗钱” 此前两天,宝融公司实际控制人刘水生和他妻子曾小花(宝融公司董事长) 、妻弟曾小山(宝 融公司出纳)被宁都县公安局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名义收押,他们名下相关资产已被冻 结 此前的三年间,宝融公司以 1.2%到 4%的高额月息诱惑,完美实现了其疯狂集资,而这些集 资又被其广泛投入到各个领域公安机关查明刘水生等人名下的店面、住宅、厂房等资产近 70 处(套) ,分布在上海、南昌、赣州、宁都等地,仅上海嘉定区某公寓住宅就有 14 套刘水生非 法集资额超过 5.6 亿元,牵涉到的债权人多达 1700 人,背后关联借贷人则有近万人 在检讨监管机构应该担负的责任之际,投资人在高收益诱惑下对高风险的选择性忽略同样值 得警醒。

而宁都县政府金融工作局负责人邓峰称,政府不大可能为类似的债务危机“买单” “疯狂”集资 5 亿元 2015 年 1 月 14 日晚 8 点后,白天聚集的数百名债权人已散尽,而来自宁都县石上镇年逾七 旬的一对老年夫妇仍旧不肯回家他们在宁都玉兔饭庄(宾馆)的沙发上已连续待了四天 “我们收不回贷款,没钱吃饭,也没钱回家 ”刘老汉说,他们将全部积蓄十余万元借给了 这家宾馆的老板刘水生债权人代表彭勇说,刘老汉夫妇这几天靠其他人的接济维持生存 多名债权人证实,在刘老汉夫妇之前的 2014 年 12 月 25 日晚上,有一名来自宁都县会同乡 的老年男子因连续多天待在宝融公司内等待收回贷款无果后猝死 黄生等人说,如果宝融公司的债务清偿问题持续没有结果,在农历春节来临之时将有更多的 悲剧上演81 岁的曾某秀、60 多岁的李某珍等因患癌症持病历到宝融公司下跪催收借款都没有 结果 据了解,宝融公司债务清偿危机始发于 2014 年 12 月 21 日这一天是宝融公司支付当年第 四季度借款利息的最后一天,但债权人没有及时收到利息款当天即有多名债权人来到宝融公司 询问原因,得到的答复是,公司财务困难,只得停付利息。

而财务困难的原因则包括公司对外投 资项目回报周期较长、各银行收贷缩贷致中小企业现金流短缺及“金融形势严峻、部分投资者出 现惶恐心态(回收贷款) ”等 工商资料显示,宝融公司成立于 2009 年 3 月,注册资本 3000 万元为刘水生、曾小花夫妇 持股的夫妻公司,其经营范围为融资性担保等刘水生出生于 1977 年 6 月 6 日,早在 2000 年就 开始从事金融证券业务 债权人代表陈小荣说,刘水生的“疯狂”集资行为早在 2011 年就开始了,以他名义借给刘 水生的款项累计近 600 万元,利率为月息 2%几年来,刘水生都能正常支付利息,但在 2014 年 12 月 21 日,宝融公司停付利息及本金后,他面临着巨额本金无法正常收回的风险 据介绍,刘水生以“人拉人” 、派出业务代表四处游说、在各乡镇设办事处等方式大举集资, 月息 1.2%至 4%不等至偿债危机发生前,刘水生、曾小花等人的集资总额已超过 5 亿元 宝融公司自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公司债务总额约 5.47 亿元其中,银行借款 2205 万元、小 贷公司借款 500 万元、典当公司借款 3000 万元、 “客户投资”及民间借款共 4.9 亿元。

第 2 页 共 3 页 四处“撒钱” 公安机关目前已查明的宝融公司及刘水生等关联人员的债务总额已超过 5.6 亿元其中已登 记的 1500 余名债权人的债权规模超过 4 亿元,另有 200 名左右仍未登记的债权人的债权规模约 1.3 亿元 除债务规模外,宝融公司还在停止还本付息后的第二天公布了其资产规模,称公司自估资产 价值约 5.8 亿元,但刘水生后来向公安机关交待的其资产总额高达 6.2 亿元 这些资产包括,宁都、赣州、南昌及上海等地房产、土地使用权价值 2 亿元,宁都教育文化 园等项目投资预期收益约 1.8 亿元,民间债权约 1.9 亿元,另有玉兔饭庄和华康药房等实体经营 收益及房租收益 401 万元、银行定期存款 900 万元及信用社股金 260 万元等 不过,宁都县公安局经侦大队负责人王斌对债权人代表称,这些资产含有一定“水分” ,因 为房地产价值评估不标准,有些债权及项目投资的预期收益也有“死账” 据了解,公安机关查扣的宝融公司及刘水生等人 25 本存折、24 张银行卡中各账户存款余额 不过万元刘水生等人在宁都、赣州、南昌及上海等多地购置房产、土地,并向社会转放贷款及 进行项目投资,四处“撒钱” 。

公安机关已查实的情况显示,刘水生夫妇在上海嘉定区某公寓一处即购进 14 套面积为 45 平 方米至 65 平方米不等的房产,另在宁都县有多达 27 处房产此外,刘水生还大额投资房地产开 发等项目,其部分房产资产处于被抵押状态 记者获知,宁都县政府已成立由县长刘勇任组长的宝融公司清产核资小组清产核资小组正 在追查刘水生的资产流向并聘请评估人员核算其资产总额,但仍没有给债权人明确的宝融公司资 产处置及债务清偿方案,只是称“会努力将债权人的损失降到最低” 在事发后,宝融公司给了初步的债务清偿方案此方案要求债权人两年内不得收回本金,第 一年按月息 1%计息,第二年按月息 1.2%计息,利息每半年支付一次但这一方案并没有说明何 时偿还本金,这令债权人难以接受 罗小宝等债权人现在担心的是,即使他们接受了上述方案,也面临宝融公司失信、两年后本 金仍无法收回的巨大风险他们希望清产核资小组尽快追回及处置刘水生的资产,以及时偿还他 们的本金 黄生等说,政府在宝融公司债务清偿危机发生时的资态是“不介入” ,由当事双方“按市场 化的方式解决” 这样做的结果是,刘水生等人也有足够的时间处置资产,包括转移资产及藏匿 账目资料,债权人无法追偿债权的难度加大。

监管“盲点” 罗小宝等诸多债权人代表说,虽然他们自己也应该为自己的借贷行为承担相应责任,宝融公 司债务清偿危机的爆发也有诸多客观因素,但政府及有关负有监管责任的机构难辞其咎 比如,多位债权人告诉记者,负有直接监管责任的县政府金融工作局,在宝融公司非法集资、 大举放贷及违规进行项目投资的情况下,仍上报并核发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给宝融公司, 而宝融公司的经营许可证在 2014 年 8 月到期后仍然能正常经营 另一债权人谢瑛说,她正是在看到宝融公司的“经营许可证”后才借款给刘水生等人的,刘 水生在集资时表示宝融公司在投资多个项目,可以保障借款人的收益,并有良好的“预期收益” 罗小宝告知,他与刘水生签的是 10 天期限的超短期借款协议,但在约定的时间内没能收回 本金,事后经多次催讨仍然无果 关于监管责任问题,记者联系宁都县金融工作局负责人邓峰想获得解释,但邓峰称目前不便 接受采访邓峰称,目前全国各地出现类似的债务危机在增多,地方政府不大可能为类似的债务 危机“买单” 此前,邓峰向债权人通报,清产核资小组正在对宝融公司的明账及“暗账”进行核查,有进 展会及时通报目前公安机关查扣的宝融公司的明账及“暗账”账本分别为 149 本、32 本。

公安第 3 页 共 3 页 机关已冻结宝融公司相关资产,并追查其资金流向 据公安机关通报,前述 1700 余名债权人中,有部分为社会公职人员公安机关还掌握了刘 水生背后隐藏的部分“隐形股东”的名单,向发函向相关金融机构要求协查相关人员的个人账户 资料 据记者了解,除了宝融公司之外,当地其他的担保公司及各类“投资”公司均有大额集资行 为在宝融公司案发后,一些类似机构紧锁大门“暂停营业” 黄生等人说,宁都县地处赣州北面,交通不便,工业及第三产业并不发达,而专门为中小企 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各担保公司如果仅依靠法律规定范围的业务经营,根本就无法生存 而投资人往往在一些公司编排好的高收益诱惑下丧失基本的风险意识,导致这类事件频频发 生 宝融公司在 2011 年末提交的一份汇报材料表明,其当年融资性担保贷款为 3769 万元,担保 收入 32 万元,净利润仅为 1.7 万元 其他担保公司在说到经营困境时均称,资本金规模小、利润空间不足、担保对象资产质量差 及与金融机构合作不顺畅等原因是导致民营担保公司经营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他们不得不“另 谋出路” 据了解,就在宝融公司债权人集中追偿债权的同一时期,当地曾获得近两亿元民间融资的当 地龙头企业艾炜特电子及计划上市的三进集团等公司负责人丢下巨额债务集中“跑路” 。

当地一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称,担保公司走入“歧途”既是形势所逼,也有监管层面的原因 宝融公司的债务清偿危机可能不是最后一例 而对于债权人来说, 何时能追回债权仍是个未知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