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学基础概论药物学基础全套课件200p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84130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PPT 页数:191 大小:7.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学基础概论药物学基础全套课件200p_第1页
第1页 / 共191页
药物学基础概论药物学基础全套课件200p_第2页
第2页 / 共191页
药物学基础概论药物学基础全套课件200p_第3页
第3页 / 共191页
药物学基础概论药物学基础全套课件200p_第4页
第4页 / 共191页
药物学基础概论药物学基础全套课件200p_第5页
第5页 / 共1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学基础概论药物学基础全套课件200p》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学基础概论药物学基础全套课件200p(1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物学基础,大家都用过什么药?它们有什么作用?,第一节 绪 言,一、药理学与药物应用护理的概念(一)药理学与药物应用护理的概念1.药物的概念 药物是指作用于机体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预防用药:避孕药、疫苗治疗用药:抗高血压药、镇痛药诊断用药:I131、钡餐,药物的来源 古代:天然物质,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质。 现代:天然物质中的有效成分、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和基因工程药物。,食物、药物、毒物关系: 有些是药食同源,如海带、苦瓜等; 药物与毒物间没有化学结构上的差别,仅存在量的差异。,2.药理学的概念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科学。3.药物

2、应用护理的概念 药物应用护理则是以药理学基础理论和技能为基础,结合现代护理理论,阐述临床药物应用护理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指导临床护理合理用药的一门学科。,作用药物学研究的内容:(1)药物 机体(2) 影响 (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学科; (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学习药理学的意义 通过学习药效学和药动学知识,可以使护士更好理解药理学的基本理论,正确的进行用药护理。,(三)药物应用护理的研究内容及学科任务1.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用法、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和用药

3、护理等。主要研究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如何以人为对象做到合理用药,按照护理程序作好用药护理工作,保证发挥药物的最佳效应,防止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2.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药物应用护理的基本理论,各类代表药物的基本作用、用途、主要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及用药护理,具有药物应用护理的基本技能。,(四)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概念1.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物。2.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物。3.学习要求 护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药物应用护理,除能够正确执行医嘱,合理使用处方药外,还应具有对常见病非处方药的用药指

4、导能力和药物咨询能力。,二、护士在药物应用护理中的职责,1用药前(1)要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了解病人的病史和用药史,尤其要了解病人的药物过敏史。(2)要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尤其要了解病人是否有药物禁忌证。(3)要了解病人辅助检查有关的结果,特别是肝功能、肾功能、心功能、心电图检查、血常规及电解质紊乱等。(4)要熟悉药物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用法、相互作用和禁忌证,理解医生的用药目的。如对医嘱有疑义,应及时与医生沟通。,a、掌握各种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和服用方法。 药物的疗效与时间密切相关,饮食与药物相互作用也可改变药物的效果。因此,应根据具体的药物,选择适宜的服用时间和

5、方法。例如,缺铁性贫血的患者,需用铁剂治疗,但口服铁剂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服后可导致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腹泻等。虽空腹容易吸收,但多不能耐受。所以服用铁剂宜在饭后服,且同时服用稀盐酸或胃蛋白酶合剂、维生素C等,可增加铁剂的吸收。又如催眠药宜在睡前服,助消化药宜在饭后服用,健胃药宜在饭前服用等。,b、选择最佳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注射给药、舌下给药、吸入给药等各有利弊。临床用药时,应根据病情具体对待,以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例如口服药不适应于昏迷、抽搐、呕吐的病人等,而静脉给药可以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适应于经口服治疗无效的病人。,c、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 静脉输液中药物的配伍禁忌,是护士遇到的实际

6、问题,不少药物配伍后,不仅外观上发生变色、混浊,同时效价也明显降低,或产生毒副作用。例如,速尿和氨基糖苷类同用,其毒性作用增加,可致听神经损害加重。因此,要求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应掌握药物配伍禁忌的一般规律,配合查阅配伍禁忌表,根据具体情况,全面分析,决定配伍方案。,d、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因用药物造成的新疾病,称为药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与药物的副作用及急性毒性不同,一般是指带有损害性、不易恢复、危害较大的药物发生的慢性毒性反应。例如,皮质激素、利血平、异烟肼等药物都能引起精神错乱,吩噻嗪类可引起帕金森病,口服抗凝血药可引起颅内出血,等等,有些药源性疾病就是护士不了解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造成

7、的。,二、护士在药物应用护理中的职责,2用药时(1)要根据病人的用药目的,指导病人正确用药。(2)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的原则,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3)要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做好记录;应主动询问和评估病人有无不适反应,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4) 要加强与病人的心理沟通,缓解用药时的紧张情绪,增强病人坚持用药,战胜疾病的信心。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向病人说明和解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使病人在心理及生理上有所准备。,二、护士在药物应用护理中的职责,3用药后(1)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病人的病情变化,观察药物是否发挥疗效。(2)根据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作出护理诊断,采取相

8、应的护理措施。(3)对病人进行用药指导,强调必须严格执行医嘱,禁止擅自调整用药方案,使病人能够合理使用药物,保证用药安全及疗效,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任何药物都具有两重性,在有效剂量范围内,能达到治疗目的,也能引起不良反应。我们在临床观察用药用药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要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青霉素毒性低,但容易过敏,这就要求护士要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避免不良后果出现。,三、药物学基础的学习方法,1、教学目标、学习任务;2、温故知新;3、总结归纳;4、实践教学;5、结合临床;6、现代学习手段;,一、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1. 药物作用(drug action):

9、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specificity)2.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是药物引起机体器官原有机能的改变,指药物作用的结果。对不同的器官有选择性。,第二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药理学,特 异 性分子大小构形电荷,血管收缩心力加快血压升高,受体,a受体,NE,NE,药物作用,药理效应,一、药物的基本作用,兴奋作用 凡是使机体原有功能活动加强的作用。如腺体分泌增多,肌肉收缩,酶活性提高等。如咖啡因等。抑制作用 凡是使机体原有功能活动减弱的作用。如腺体分泌减少,肌肉松弛,酶活性降低等。如地西泮等。相互联系 药物的

10、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如中枢兴奋药咖啡因,随剂量的增加可出现惊厥,进而发生衰竭性抑制,甚至死亡。,兴奋,抑制,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一)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1.局部作用是指药物未被吸收入血之前,对用药部位组织细胞所呈现的作用。如局麻药的麻醉作用。2.吸收作用是指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分布到机体各组织器官所产生的作用。如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二)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 药物对所接触的器官、细胞直接产生的作用,如NA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a受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间接作用: 机体的整体性而通过机体反射机制或生理性调节间接产生的药物作用,NA在血压升高

11、的同时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性使心率减慢。,(三)选择作用:药物在适当剂量时,选择性地对某一个或几个组织器官产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组织或器官不发生作用或作用不明显,此被称为选择性。 如治疗量强心苷类药物吸收后可分布到全身,只对心肌有增强收缩力作用,而对骨骼肌无效。 药物的选择性是相对的,与用药剂量大小有关。 如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在治疗剂量时仅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如果剂量增加,可兴奋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引起惊厥。,由于大多数药物都有各自的选择作用,所以药物均有各自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这就成为药物分类的依据和临床选择用药的基础。一般地说,选择性高的药物针对性强,副作用少,但应用范围窄;而选择性低的

12、药物针对性差,副作用多,但应用范围广;临床选药时,一般尽量用选择性较高的药,药物作用特异性强并不一定引起选择性高的药理效应,二者不一定平行。 如阿托品特异性阻断M-胆碱R,但药理效应选择性并不高,对心脏、血管、平滑肌、腺体及中枢神经功能都有影响,而且有的表现为兴奋,有的表现为抑制。,举例,(四)两重性,药物作用的二重性 是指药物既有防治作用 的一面,对机体有利,又有引起不良反应的一面,对机体有弊。 因此在临床上选用药物防治疾病时,要权衡利弊,利大于弊方可用药,1、防治作用分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 预防作用 是指提前用药防止疾病和症状发生的作用。如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治疗作用 是指临床用药对疾病

13、进行治疗的作用。 如青霉素治疗流脑,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因治疗:药物能够消除原发致病因子,使疾病得到彻底治愈的治疗 治本如抗菌药杀灭体内致病微生物,解毒药促进体内毒物消除等 对症治疗:能够减轻或消除疾病症状的治疗治标如阿司匹林用于发热,催眠药用于失眠,降压药用于高血压等,辨证关系: 一般地说,对因治疗优于对症治疗,如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只用阿司匹林解热,病因未除,作用消失后热度有回升。 但在一些严重症状,如休克、高热、惊厥、剧痛、哮喘等危及病人生命的情况下,应优先进行对症治疗。 祖国医学在这方面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提出了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最后达到标本兼治的理论,药理学,2. 不良反应(AD

14、R),是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不符,给机体带来不适或伤害性的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或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ADR)的分类,1、A型不良反应:与剂量疗程有关,可预知、易防范、死亡率低。 2、B型不良反应:与剂量疗程无关,与特异体质有关,也可预知、但严重、死亡率高。,根据其程度和性质不同可分为副作用 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与防治作用同时出现的同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发生的基础是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 特点:反应较轻,常导致可逆性的改变,停药后可消失药物固有的,可减轻甚至避免 可随着用药目的的不同与治疗作用相互转化,麻醉前给药,胃肠绞痛,毒性反应 由于用

15、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特别敏感时出现的,对机体产生明显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反应,急性毒性(毒性反应立即发生)慢性毒性(长期用药产生蓄积中毒)特点反应比副作用严重,对人体健康危害大常导致不可逆性的机能改变可预料和避免的,“三致反应”(特殊毒性反应)致畸胎 致癌致突变(影响DNA 基因变异),胚胎细胞,体细胞,致畸,药物通过母体进入胚胎,干扰胚胎发育,导致胎儿发生永久性形态结构异常妊娠20天至3个月,为胚胎器官形成期反应停、苯妥英钠、利福平,反应停(沙利度胺) “孕妇的理想选择”?,1957年10月1日联邦德国一家制药公司将反应停正式推向了市场。 治疗癫痫抗过敏妊娠呕吐(镇静安眠),例:60年代初,德国镇静药沙利度胺(反应停)作为控制母亲妊娠早期反应的治疗药物,造成胎儿短肢畸形在欧洲的流行,社会为之震惊。,(1961),反应停(thalidomide)事件(1961),令人恐怖的不良反应1960年,欧洲地区畸形婴儿的出生率明显。1961年,澳大利亚3名患儿的海豹样肢体畸形与其母亲在孕期服用过反应停有关。1961年11月底,从联邦德国市场上召回。此时已经被销往全球46个国家!此后陆续发现了1万1.2万名因母亲服用反应停而导致出生缺陷的婴儿!其中,约4000名患儿不到一岁就夭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