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概真题分章练习第二章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684065 上传时间:2017-08-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概真题分章练习第二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概真题分章练习第二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概真题分章练习第二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概真题分章练习第二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概真题分章练习第二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概真题分章练习第二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概真题分章练习第二章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分章练习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2014.10.7.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P102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B.

2、前者是能动反映论,后者是机械反映论C.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D.前者是唯理论,后者是经验论2014.10.8.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P95A.兴趣爱好 B.社会实践 C.求知欲望 D.好奇心理2014.10.9.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P106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抽象、具体、再抽象 D.分析、归纳、综合2014.10.10.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P116A.绝对性 B.相对性 C.全面性 D.片面性2014.04.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p101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B.相互依存的关

3、系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2014.04.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p106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归纳、综合 D.识记、联想、假说2014.04.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P116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2014.04.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P127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013.10.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p102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4、 B.绝对观念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神秘天意的启示2013.10.8.“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句话表明( )p108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 D.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2013.10.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p109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策略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2013.10.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P127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 D.在

5、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013.04.7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比较,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缺陷,一个是缺乏辩证法的观点,另一个是( )P102A缺乏实践的观点 B.缺乏反映论的观点C.缺乏一元论的观点 D.缺乏可知论的观点2013.4.8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 )p107A客观性 B.能动性C.抽象性 D.形象性2013.04.9真理具有客观性,被称为客观真理,是因为( )P113A真理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B.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C.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D.真理是大多数人承认的客观事实2013.04.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

6、确定性,又具有( )P119A普遍性 B.特殊性C.不确定性 D.绝对性2012.10.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 )P104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2012.10.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P110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C认识实践认识 D实践认识实践2012.10.9作为真理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P116A相对性 B能动性C绝对性 D普遍性2012.10.10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 )P114A与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相符合 B与已被实践证明

7、的理论相符合C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D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2012.04.7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 ) P104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 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2012.04.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P110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理论实践理论 D实践认识实践 2012.4.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 )p107A形象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抽象性 2012.04.1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P

8、116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中包含着错误 D真理来源于主观创造 2011.10.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P93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011.10.9感觉、知觉、表象是( ) P106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思想体系的三种形式 2011.10.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 p107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唯理论的错误 D经验论的错误 2011.10.11实践

9、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 P118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实践可以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D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2011.04.8.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P101A.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B.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C.需要与满足需要的价值关系 D.创造与被创造的主从关系2011.04.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包括两次飞跃,其中第二次飞跃是( )P109A.从概念到判断的过程 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 D.从感觉到概念的过程2011.04.10.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并且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发展

10、过程。这说明人类的认识是( )P111A.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B.理论和实践的统一C.正确和错误的统一 D.有限和无限的统一2011.04.1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P127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010.10.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这是一种( )P104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2010.10.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P110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2010.

11、10.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 )p107A.能动性 B.间接性C.客观性 D.直接性2010.10.10.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P115A真理就是客观规律,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B真理具有客观性,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不断发展的D真理是具体的,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2010.04.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 )P102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2010.04.9.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12、( )P106A.感觉、概念、判断 B.概念、判断、推理C.感觉、知觉、表象 D.感觉、知觉、推理2010.04.10.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P107A.唯理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2010.04.1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P116 A.真理具有相对性 B.真理具有客观性C.真理具有主观性 D.真理具有绝对性2009.10.8.认识主体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P98A.能动性 B.被动性C.消极性 D.积极性2009.10.9.“实践、

13、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的是( )P111A.唯心主义辩证法 B.唯物主义辩证法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2009.10.10.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真理问题的是( )P122A.真理是有价值的 B.有用即真理C.真理是永恒的 D.真理是万能的2009.10.1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 )P123A.黑格尔 B.费尔巴哈C.马克思 D.恩格斯2009.04.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P93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2009.04.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14、是()p95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2009.04.1016 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P96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2008.10.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P102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2008.10.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P109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经验教训 2008.10.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 )P116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全面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