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网络教学方案_1

wm****3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08.73KB
约34页
文档ID:46838218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网络教学方案_1_第1页
1/34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网络教学方案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学历史教材教法》是一门以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为研究对象,以中学历 史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材) ,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具设备与 手段为研究内容,探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的学科教育学课程 是高等师范教育历史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引导历史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的 任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教科书以及对具体的教学原则,教学 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特殊规律与特殊要求,用以指导与 规范中学历史教学的实践活动同时,通过本学科的学习,增强应用新的教学手 段和进行历史教学研究的意识与能力 学习本课程, 要求学生根据指定的教材结合网院提供的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 以及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科书进行自学, 并且按照要求及时完成给定的作 业同时,可与教师进行网上互动,以解决学习中出现的疑惑与困难学习 成绩按期中书面作业与期末考试两项成绩相加予以评定 期中书面作业成绩占总 成绩的 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80% 二、学习用书 本学科的学习指定用书为于友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 学法》 (第二版) 。

本书第一版编成于 1988 年并与 1990 年评为国家教委第二届优 秀教材奖该书连绪论在内共分为十四章,每章之前设“学习提示” ,每章之后 设“练习题” ,在正文之后附录中国历史教育界名家有关教学法的论著 13 篇,适 合于以自学为主的学生使用2003 年,作者根据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发展的要求 对原书进行了较大的修订,修订后的书名 jiao,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二版(即此 次学习指定用书) 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保留了章节前的“学习提示”和章节 后的“练习题” , ,并且在每章之后增加了“主要参考文献” ,特别是较多的反映 了当前正在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改革的要求, 对于促进中学历史教师教育 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能提供较多的帮助 三、本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中学历史教学法学科的建立及其发展 历史教学在中国出现很早,据近代梁启超的研究,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有 了早期的历史教育而历史教学法学科教学的出现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 1926 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何炳松翻译的的美国 Henry Johnson 先生的 专著《历史教学法》 ,标志着我国历史教学法课程的建立。

1949 年以后我国教 育界主要实行苏联式的教学模式深受苏联教学理论的影响,1955 年,人民教 育出版社出版了由章恒、于同隗翻译的卡尔曹夫的《中学苏联历史教学法概 论》 ,成为当时历史教学法研究和教学的主流1982 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北京教育学院历史系、天津师范学院历史系合著的《历 史教学法概论》在北京出版, 这是我国学者编写并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中学历史 教学法的教科书此后我国学者著述的“历史教学法”类教科书大量的写成与 出版,标志着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在我国的发展与成熟 二、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性质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教学研究在我国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 在具体的研究领域也还存在一些分歧, 关于历史教学法学科性质的认定便存在 几种不同看法有些研究者认为他是一门“边缘学科” ,也有些人认为是“艺 术学科” ,还有的人认为式“历史学科” ,而比较普遍的认识是教育学中应用教 育学的一个分支 因为,教育学有理论教育学和应用教育学两类,理论教育学的最后成果表现 在规律的发现上,应用教育学主要研究具体的教学方法,以提出具体的教育措 施,政策,方法等为直接目的历史教学法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内容, 模式,方法等均属于应用教育学研究的范畴,因此应归属于应用教育学。

三、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与具体内容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 五个部分:1、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2、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3、中学历 史教学的原则4、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与方法5、中学历史教学的 设备与手段 四、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任务 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任务是,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全过程的研究,揭示 中学历史教学的规律,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实现党和政府所规定的教育目标 第二节: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方法及其分类 教材中介绍 12 种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收集研究材料和选择研究内容的方法, 包括观察法、 文献研究法、 测验法、调查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 作全面而系统的、连续而周密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细的记录 观察法的具体工作步骤是: (1)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制定出观察计划 (2)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并作出详细的记录 (3)及时对所有分散的材 料进行整理,删除错误补充遗漏 文献研究法是指查阅已有的资料来了解所要研究的对象的方法 在历史教 学法的研究中,主要是查阅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工作总结、教师对学 生的作业和考卷的分析以及学生的课堂笔记、作业、试卷等。

其工作步骤 是: (1)收集与研究有关的资料、 (2)详细阅读有关资料并根据需要进行 摘录(3)对有关资料根据需要进行整理与组织(4)对现有材料进行分析 或写成报告 测验法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书面和口头进行测验了解学生学业情况和心理 状态的方法,了解心理状态较好的方法是在轻松的,亲切的,无拘束的气 氛下进行的口头交谈书面测验必须讲究试题的设计 调查法是指研究者有计划的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的了解, 比较充分的掌握 有关历史教学的历史,现状中的某些或某个问题的情况,在大量掌握第一 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的结论,指导现实的历史教学工 作具体步骤是(1)制定调查计划(包括调查提纲、调查程序、方法和 日程 ) , (2)按计划进行调查活动(3)整理材料,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类是进行具体研究的方法,包括:历史研究法、比较法、分析和综 合法、归纳和演绎法、以及个案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是通过对历史上丰富的历史教学实践和历史教学理论的分 析研究,认识历史教学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今天的历史教学工作它 的工作程序是: (1)收集尽可能多的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材料(包括史实、 论著和关于该问题的非文字材料 ) 、 (2)鉴别整理史料(对材料进行辨别 真伪和分析整理。

) (3)对历史教学的历史发展进行表述和评论 比较法是对历史上的历史教学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不 同的地点、不同的具体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揭示 历史教学规律其工作程序是: (1)描述、 (把所要进行比较的历史教学 现象外在表现进行准确客观的描述) (2)分析(对历史教学现象内在规 律进行理论性的分析) (3)比较(对收集到的有关材料进行比较和对比提 出科学的结论 ) 分析综合法是指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是 把复杂的历史教学现象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的性质和特征 综合是根据分 析的结果把所研究的某个历史教学问题或现象的各个要素连成一个整体 来认识 归纳演绎法是归纳演绎两种方法的结合应用、 其中归纳是对众多的同 类历史教学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共同的性质或因果关系,从而在 一定程度上透过现象,揭示该类教学现象的本质或规律性的东西来演绎 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原理原则,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推理,得出结论或者从 对历史教学现象的比较分析中提出假设,再与另一些现象对证或验证,从 而得出对于具体问题认识或具体的解决办法 个案研究法是指对单一的人或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

作为研究对象 的人或事可能是典型的,也可能是非典型的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可 以通过对若干个个案进行研究,比较,然后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其步骤是 (1)了解情况,确定个案研究的对象(2)观察研究对象,调查和收集资 料(3)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写出分析报告 第三类是用以表现研究结果的方法,包括统计法和图表法两种 统计法是将用各种方法得到的资料进行分项统计,从统计中得到科 学的结论 图表法是指把用统计法得出的统计结果或某些复杂的数字材料用各 种图标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形象化,很直观,有化抽象为 形象,化复杂为简单的效果 第四类是用以检验研究结果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 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教育原理,组织有计划的教学实践在完成计划 中所规定的各项实验任务之后,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综合,而得出科 学的结论来 二、国外对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及与我国历史教学法研究的比较 国外在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上与我国有相同之处, 但又有许多地方存在不 同相同点主要表现在:教学体制的研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手段的 研究、教学考核和教师进修的研究等不同点如下: (1) 教学的指导思想要求,我国的教学指导思想基本上是单一的,而国 外教学指导思想大多数是多元的。

(2) 在课程标准的编制上,我国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即: “一纲” ,而国 外多是多纲的3) 在教学方法上,我国的研究多而且细,而国外对此研究则较少 (4) 在研究的重点上我国重视知识传授和记忆的研究,国外较重视培养 学生学习和研究历史问题能力 (5) 在教科书的编写上,我国教重视教科书如何方便教师的使用,而国 外则较重视教科书如何方便学生的使用 (6) 在学习资料的编写上,我国重视引导学生的考试,国外则重视引导 学生的阅读于研究 (7) 此外,国外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也比我国重视 第二章:中学历史课程的设置与历史教学的任务 (按照教材的编排本章原有三节,这里将第二节调到第三章去) 第一节:中学历史课程的设置 一、中学历史课程设置沿革 1、中国古代历史课程的设置 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中,历史教育一直是主要的内容,历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梁启超的研究,大约在原始社会后期,中国即有了最早的历 史教育, 历史教育起源得很早 春秋以前, 历史教育是贵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秋以后历史教育向民间普及,并出现了作为教材使用的历史著作——孔子的 《春秋 》 秦汉以后,中央政府在太学中设立“五经博士” ,其中的春秋经博士 担任的是历史知识的传授任务。

从魏晋南北朝的南朝宋开始,朝廷在学校中专门 设置了史科,使历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校教学科目元朝以后,一些书塾也开始 设置历史课,历史教学开始向少儿教育普及历史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大在历史 教材方面,秦汉时期主要是《春秋》及“三传” ,隋唐以后引入正史,到了明清 时期,在正史之外又增加了“三通”和“通鉴纲目” ,历史教学内容不断的增加 此外,在宋朝的书院里,还出现了对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但这时的历史教学研 究,还是零散的,未形成完整的系统这种传统的历史教育一直延续到清末 20 世纪初,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901 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开设新式学堂,制定新的学制1902 年,颁布了《钦 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 ,规定在学堂中开设“中外史学课程” 这是中国 近代第一个有关在中学里设置历史课的章程,但此章程并没有真正得到实施 1904 年,清政府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史称“葵卯学制” ,对各级各类学 堂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按这一 章程规定, ,在中学设置“历史”课程,先讲中国史,次讲亚洲各国史,再讲欧 洲,美洲史在中学的五年中第一年的历史课每周三课时,其余四年均为每周二 课时。

《葵卯学制》的颁布和实行,标志着我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开始,也标志着 历史课程在新式的学校中正式开设此后,有关学堂的章程做过多次修改,在中 学里实行文理分科(当时称为文科和实科) ,文科历史课每周 3 课时,理科历史 课每周 1 课时 民国时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