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课《伤仲永》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825635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课《伤仲永》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语文:第课《伤仲永》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语文:第课《伤仲永》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语文:第课《伤仲永》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语文:第课《伤仲永》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第课《伤仲永》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课《伤仲永》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文选自临川先 生文集,作者王安 石(1021-1086),字 介甫,号半山,江西 临川人,世称临川先 生.北宋政治家、文学 家。他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韩愈韩愈 柳宗元柳宗元苏洵 苏轼苏洵 苏轼 苏苏 辙辙欧阳修欧阳修 曾巩曾巩 王安石王安石唐 朝宋 朝第一部分:朗读仲隶尝啼焉邑扳谒称泯矣zhnglchngyyntmnypnychn一、读准字音二、划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1、金 溪 民 方 仲 永3、借 旁 近 与 之,即 书 诗 四 句,并 自 为 其 名。 2、仲 永 生 五 年4、其 诗 以 养 父 母、收 族 为 意5、传 一 乡 秀 才 观 之6、自 是 指 物 作 诗 立 就7、日

2、扳 仲 永 环 谒 于 邑 人8、余 闻 之 也 久。1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 2、父、父利其利其然也。然也。3 3、不能称前时之闻。、不能称前时之闻。4 4、泯、泯然然众人矣。众人矣。愤怒语气愤怒语气惊叹语气惊叹语气遗憾语气遗憾语气痛心语气痛心语气三、揣摩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三、揣摩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科目三考试 http:/ 科目3实际道路考 试技巧、视频教程科目四考试 http:/ 科目四模拟考试题 C1 科目四仿真考试第二部分:整体感知一、归纳文章的段意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写方仲永才华初露时的情形。写方仲永才能衰竭, 终于成为普通人。议论虽有先天的聪明,

3、但后天的学习更重要。二、思考: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 )发展(即变化)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有作 诗才能,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 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 等。 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十 二三矣,会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又 七年泯然众人矣”。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看原因是“父利 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 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把 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 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从道理上 说,原因作者(议论)认为方仲永才 能衰退的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即没有进行后天的正常

4、学习和教育.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 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还有什么新的 、独到的见解吗?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三、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 思?第三部分:理解文意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出生、诞生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给借旁近与之, 属于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从事农业生产。 曾经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写字的工具 , 对感到诧异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 从邻居家借来给他,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写他

5、当即写了四句诗, 题写并且自己在诗后题写上他的名字。 奉养这首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宗族的人作为内容, 传出去后,全乡的读书人都看了这首诗 。 全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 文 理 皆 有 可 观 者。邑人奇之, 稍 稍 宾客其父, 这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 文采、道理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乡的人认为他很神奇,渐渐地以宾 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 立即完成值得欣赏渐渐把当做宾客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 扳 仲永 环谒于邑人,不 使学。 有人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认为有利可图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拉扯、强要每天拉扯着仲永到处拜访同乡的人, 不让他学习。 讨

6、取到处拜访让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 作 诗,不能 称 前时之 闻。 听说我听说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 随先父回到家乡, 在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让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传闻相 符合了。 回相当传闻又七年,还 自 扬州,复 到 舅 家 问 焉。曰:“ 泯然 众人 矣。” 回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 再,又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说舅舅说:“他的特异之处消失净尽,已 成为普通的人了。”从消失的样子普通的、一般的之,代指方仲永补充课文注释父异焉即书诗四句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书:动词,写。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从先人还

7、家还自扬州或:有的人。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利。然:这样。从:跟从。从扬州回家。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且为众人固众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反问句。恐怕他连普通人还不如罢了。固:本来。且:况且。卒:最终。于:比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解释加红色的词语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 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 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 而已耶? 本来止能那些终于尚且达到译文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 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 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 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

8、 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 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 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 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 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有两层,试归 纳层意。 第一层:第二层:写仲永幼年做诗的非凡才能。写其父贪利而“不使学”的错误作法 。 奇 才一奇 :不识书具,忽啼求之二奇 :书诗四句,自为其名三奇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四奇 :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第二段写方仲永才能衰

9、竭,最 终成为普通人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其父贪其利不使学。 第三段议论写作者的观点。请简 要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思考: 文章第一段介绍方仲永的家世和“生五 年未尝识书具”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方仲永非凡的天资。一个没有家学背景的人,生而知之,更见其天资非凡。揣摩语言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交代了 关于方仲永的哪些情况?联系下文说 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金溪民方仲永”交代了他的籍贯、 身世、姓名、家世。“世隶耕”为下 文作铺垫,既衬托出他的非凡天资 ,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10、 。表现了其父贪求钱财、鼠目寸光的性格特点。 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暗示了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结果。2、分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 谒邑人,不使学”一句。本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 才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利”:“环谒”:“不使学”:指物作诗立就不称前时之闻泯 然 众 人 矣才能年龄生五年十二三又七年伤“神童”常人3、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闻”的 形式。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2、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是以“见”的形式。仲永成长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 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闻”的形 式。1、课文详写第一阶段。

11、铺陈仲永才能初露 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贪利导 致他才能衰退。2、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其沦为平 庸的原因,引人深思。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伤”这一 主题。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幼年阶段详写 。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 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 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 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 利其然也,不使学”。以方仲永为 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 教育的重要性。 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

12、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小结 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 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 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前两段叙事, 最后一段议论。叙事部分详写方仲永幼 年才能出众的情形,而略写此后的情况 ,先扬后抑,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 惋惜之情;然后就事说理,提出作者的 见解,画龙点睛,起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 第五部分:总结及练习邑人奇之:以为奇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宾客其父: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礼对待 ,即把当作宾客。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认为有 利可图。 伤仲永:哀伤,形容词作动词。 词类活用 父异焉:形容词的意动

13、用法,对 (感 到)诧异。古今异义原文古义今义自是指物作诗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泯然众人矣此此判断词判断词逐渐地逐渐地稍微稍微有的人有的人或许或许普通人普通人许多人许多人理解下列句式 “不使学”“还自扬州”“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 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 扬州还”:从扬州回家。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 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 上天赋予的。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 类。 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动手做动手做一做一做之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 使学”、“环谒于邑人

14、”,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于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几个特殊句式几个特殊句式 1、不使学不使学 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 2、令作诗令作诗 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令(其)作诗” 3、还自扬州还自扬州 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A.世隶耕() B.未尝识书具() C.即书诗四句()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E.或以钱币乞之()() F.从先人还家() G.贤于材人远矣() 属于 曾经写 赡养 团结内容 有的人求取 跟从比优秀指出下列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A忽啼求之()B借旁近与之()C邑人奇之

15、()D或以钱币乞之() 书具方仲永这件事方仲永写的诗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稍稍宾客其父。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 永从幼年时的天资过人永从幼年时的天资过人 ,却因其父,却因其父“不使学不使学” 而最终而最终“泯然众人泯然众人”, 变得平庸无奇的实例,变得平庸无奇的实例, 说明后天的学习和教育说明后天的学习和教育 对成才的重要性。对成才的重要性。 人的天才只是火花 ,要想使它成熊熊火 焰,那就只有学习! 学习!高尔基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毛泽东赠 言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 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 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 来造就自己。歌德 天才是百分之一 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 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