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与教师专业进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681366 上传时间:2017-08-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与教师专业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与教师专业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与教师专业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与教师专业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与教师专业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与教师专业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与教师专业进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程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伊春市第二中学 李占海【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已经成为人类主流文化的主要来源,其中蕴涵的博大精深的传统道德精神正是这种文化的核心所在。而处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的道德水平着实堪忧。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教师应注重传统文化素养的的培养,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较全较深地掌握中华传统文化,把中华传统文化中那些优秀的道德观、价值观运用在语文教学和日常行为中,使学生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而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水平。【关键字】传统文化 学生道德 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 语

2、文教师专业素养 能力【正文】 学生现状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给我们留2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人类主流文化的主要来源,而其中蕴涵的博大精深的传统道德精神正是这种文化的核心所在,这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骄傲。现当今,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活跃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梦想追求、生活目标等也在随着国门的打开而呈现多元发展的趋势。受此影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现状着实堪忧:现象一: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哪里还顾得上传统道德修养。现象二: 对

3、家庭负责、对族人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风气负责.这是古人肩上的 N 座大山。而今天,既没有为别人奉献的义务,也没有权利向别人索取,只能为自己负责。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和平时期更像是一句空谈。于是,孩子们坚持不长大,咄咄逼人的自由主义泛滥,让责任感处处失守,无限延长的青春期,他们怎么会知道责任感是何物呢?现象三:学生们可能会完整地唱出周杰伦的东风破,但却很少有人能完整地背诵蜀道难。 全唐诗有 42863 首, 全宋词有 19990 首,李白有诗 900 余首,陆游有诗 6000 多首,这还只是中国诗词曲赋的一点零头。然而,我们直到中学毕业,有些学生还停留在小荷才露尖

4、尖角、二月春风似剪3刀这样的小情 调上,如何让他们爱慕上我们的浩瀚诗海呢?不是说古典诗词应被广泛应用,但它从我们的视野里大跨度地撤退、消失,就是这个社会审美能力的丧失。一个从小就被涉江采芙蓉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醉里挑灯看剑 这样的情韵滋养着的孩子,他们长大以后,心灵或许不至于那么麻木、冷漠。 现象四:“孔融为什么让梨?”“是因为大的梨是坏的。 ”那个古执而陈腐的孔融如果听到现在的孩子这样回答,肯定气得在棺材里跳起来。是的,传统的道德范式正在流失,没人会感激孔融。相反,公交车上戴着 MP3 耳机,兴高采烈地交谈,却无视老人的存在的青年人大有人在,中国古人那种曾有过的温润如玉的

5、人格魅力,在青年一代中也就湮没了。 【1】 现象固然堪忧,但并不是不可救药,相反就更加需要我们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传统的道德进行现代意义的注释, 强调现代社会中对个人, 家庭和社会的道德和责任,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了解传统道德的优点与长处,进而接受传统文化与道德,并受此影响,形成了好的有传统底蕴的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道德风貌 。这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与专业素养有了如此堪忧的学生现状,就越发凸显出了语文教师在传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语文教师必4须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加强学生们的养成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作为

6、“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并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师德水平,做到以德服学生,以行动带动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熏陶与影响。不是有这样一句至理名言叫“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吗?教师只有自身的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素养达到了一定高度,才有可能去真正对学生有好的导向作用,一个传统素养薄弱,充满现代功利色彩的教师永远不是一个合格的教书育人者。古人将教师的职责归结为“传道、授业、解惑”,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真正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实践者和传播者,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方面应具备如下能力:能力一:具有较为丰厚的传统道德底蕴,是中华民族

7、优秀传统道德的真正继承者和传播者。前几年关于语文教学低效的问题有过热烈的争论,甚至有惊人之语云“语文教学,误尽苍生”,屎盆子一下子扣到了语文教师的头上,不仅如此,语文的教学的效果也是低效的,甚至更低效。这“低效”后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非常让人担忧的一个现实是语文教师素质的下滑,尤其是道德素质的下滑。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全面提升教师道德文化素质,必5须从中国数千年优秀的传统道德中去寻找出路。当代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传统文化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坚定学术方向。坚定了学术方向,讲起课来才有深度。当然,我们不可能回到满口之乎者也的年代去,但在推崇仁义道德、诚实守信的今天,让教

8、师全面接受掌握优秀传统道德,真正掌握传统道德中那些依然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部分,诸如仁义礼智信、舍生取义、兼济天下等必备的素质。一位语文教师只有把这些吃透,理解透,真正将传统道德的优秀部分内化到自己的思想深处,成为了自身道德素质必不可少的部分,他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才真正做到了“德高为师”, 才符合了“传道、授业、解惑”之人的先决条件。能力二、必须具备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古文学素养。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们留下了无数灿烂的文化精髓。先秦散文,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民族精神和传统道德也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中不断传承巩固。一

9、些学者指出:人类文明的特点在于它的延续性,人类文明需要沿袭和继承。没有传统的文明不成其为文明,没有经典的文化也不成其为文化。因此,传统的毁灭就是文明的毁灭,经典的丢失就是文化的丢失。【2】6面对着青年一代传统道德观的沦落的各种体现:拜金主义思想抬头;理想、前途观念较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等等。我们太需要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了,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和道德是我们这一代的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不可

10、推卸的历史使命,这种使命对于新时代的中国也许更为急迫。既然接受了使命就要有完成使命的能力。成为中国的语文教师,是大幸也是大不幸。说“大幸”,是因为其身后有五千年的文明积淀、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若能浸润其中,对自己而言便会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对他人而言也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说“大不幸”,是因为这一代(或者说这几代)的语文教师,其学识修养与这深厚的文明积淀、如海的文化典籍往往并无多少关联,就算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根本就缺乏传统文化修养,也不算太过分。因此语文教师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文明传播者,必须对传统文化典籍有系统地学习,即要有相当丰厚的国学基础。我们常常感叹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涌现出的那一大批大

11、学者、大文豪,他们何以会有那么杰出的成就呢?也许这和他们独特的受教育经历有关吧。他们既是旧教育最后的薰陶者,7又是新教育或者新思想最早的受益者和倡导者。他们作为学者是一种典范,作为教师更是一种典范,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不能让他们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系统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典籍的人。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这种文化使命感。如果以前我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那就从现在开始吧。一个语文教师若能广泛的阅读和学习四书五经、二十四史、李杜苏辛、明清小说,甚至能精研其中的一部分,我相信就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和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就会为了一堂课多方查阅资料,不至于在

12、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而只赢得学生的呼呼大睡。理解了“仁者爱人”,我们的可才会体现人文关怀,才会静下心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而不需要上级领导下命令、定条款。理解了“上下求索”,才会在教学领域不断进取。当然语文教师读完一些古代经典书籍只是好的开端,只有这样不断地向传统文化的宝山求索,才能真的有修养,才能真的有创新。否则,斩断传统文化之根,我们只能是嫁接在西方文明之树上的旁枝,长不好,也容易死。民族文明的传承更无从谈起,素质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谈。“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3】,我们的教育必须担当起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来,无论我们 要建设什么样的新8文化,传统文化都应该是它的核心;而这个担子要担起来

13、,语文教师必须先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否则我们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就会是在文化上无根的一代。能力三、勇作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践行者。 作为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继承是份内之事,仅仅 停留在“学识”的阶段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做传统文化和传统 道德的忠实践行者,否则有学识也不一定就有修养。既然选择 了语文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明确:让自身成为“知识库”是先决条件,但你是教师,就必须“传道、授业、解惑”,必须做 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忠实践行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教育学生,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接触中用自己言行中那些传统文化的因素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有了忠实学习和践行优秀

14、传统文化的教 师,就会有重视传统文化修养的学生;有了重视传统文化修养的学生,就会有学习和践行传统文化的社会;有了重视传统 文化修养的社会,才会有建立在传统文化之上的汇通世界其它民族 优秀文化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有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才会有良好的国民素质,才能尽快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语】教师是人类文化的承传者,应当研究传统文化,具有9人文精神。特别是语文教师,如果对“经、史、子、集”一无所知,诗辞曲赋置之不理,很难教好语文,也就很容易被现代社会光怪陆离现象所迷惑,也很难辨别近年来涌现的“新兴词汇”之优劣,甚至会“随波逐流”,错把流氓地痞之言当成“经典”!中华民族具有

15、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史,在近代却变成“迂腐”的代名词。时至今日,外国文化如洪水猛兽一般迅猛扑来,形成了一个文化大碰撞的局面,传统文化正在流逝,遗失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下一代人的悲哀,民族的悲哀。如果再不加以重视和纠正,我们的下一代将成为传统文化的颠覆者。文化之于一个民族或国家是至关的重要,而学生正是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方向之一就是要学生从我们的手中接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力棒。谁能真正地传承优秀的文化呢?自然主要是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谁能真正地践行这种文化所蕴含的道义和价值呢?当然也主要是我们这些身为人师者。只有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把这种文化传承了下来,才能教授给那些莘莘学子;

16、只有那些莘莘学子有了基本的传统文化修养,这种文化才能扎根于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上,开出灿烂的民族文化之花。才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4】相信在全体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努力下,中华民族优10秀传统文化的接力棒一定会在我们和学生之间顺利交接,他们一定会在世界文化大撞击和大融合的背景下跑好属于自己的一棒,并把它发扬光大,写下一篇超越前人的新少年中国,而不仅仅是少年全球化!【5】 【注释】【1】选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清单上我们丢失了什么【2】选自论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现代语文德育【3】鲁迅语【4】选自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5】选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清单上我们丢失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