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6806198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9.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建筑设计原理(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9-2010年度居住建筑设计原理1、关于大学学习 90后的优缺点?我不太相信 机会永远属于“有心人”。劳“心”比“劳心”要高一个层次。Q? 人总是下意识地选择阻力最小的路,但那是平路或是下坡路。人总会 开始走下坡路,主要看你什么时候开始走。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生活中的成功人士大多如此,政治领袖、 成功商人、学术泰斗。他们所掌握的真知和智慧不是一般人可以了解的。 关键在于领悟(自我独立思考)和创新发展。 而交流是促进思考的最有效方式。 什么是“创新”“对传统的适度偏移”。传统历代前辈创新的总和。学习和模仿“找一个世界上最漂亮的葫芦去画瓢,然后使之现实化。剑桥的创新“无中生有”,

2、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牛津的创新“有中生无”,有杂乱变为清晰。 “创新”的基本条件学习、突破和现实的态度学习传统只有“根深叶茂”,才能进行有价值的突破思维创新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现实态度创新必须被社会接受,否则一文不名。前 言2、关于建筑及规划设计的专业特点王选:“中国最缺乏的不是院士、教授和科学家,而是具有企业家眼光的专 业科技人员。” 中国现有158万专职科研人员,和美国相差不多,成果差距 悬殊,但潜力很大。 为什么说潜力很大?不要光批评知识分子太“入世”,实际上中国30年经 济的巨大进步,离不开大批知识分子的“入世”。利用自己的知识,结合社会发 展的需求,创造价值(同时也改善

3、了自己的生存条件)。其实中国的知识分子是 在“患不均”的心理压力和官僚体制的钳制下,半明半暗地“入世”的。如果受 到很好的制度保护和政策鼓励,中国知识分子的科研成果会大大增加,超过美国 也只是时间问题(他们发展了多少年了?)。科研人员的金字塔的中下层,需要 越来越庞大和坚实的“入世”知识分子,只有这样,中国的知识和创新金字塔才 会越来越高。 你可以选择攀登金字塔的塔尖,但建筑及规划设计专业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 要“入世”。了解认识社会,知识联系社会需求,再权威的理论也是“昨日黄 花”(当时的时代和场景的产物),只能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另一个特点是纵横向思维结合和广阔的知识面。心理学、社会学、地

4、理学、 经济学、政治学、计算机。越“杂食”,加工出的“营养”就越高级。3、关于我们所处于时代和环境中国正处于千年不遇的发展机遇,作为个人面对这样的蓬勃局面,我们如何 认识周围的世界。 5000年屹立不倒的中国文化,使得中国人的心理弹性范围呈现两级化 最坚忍(最奢侈)、最温顺(最残暴)、最勤劳(最懒惰)、最入世(最洒 脱)、生存竞争最激烈(生存哲学最温和)。是人性的最全面的展示。 历史上的中国,是自我束缚最严的国家之一,想要通过集权来驾驭庞大的中 国,也只有勒紧缰绳,以防自己翻身落马。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政府或是最好的政 策其实就是“减负”“减缚”。只要一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中国就会快速 发展成

5、为所谓的“盛世”。今天的中国,实际上还在不断地“减负”和“减缚”, 因为作为一个从历史走来的中国人,身上的绳索还有很多。在这里,不是说 要把我们身上的绳索都解脱掉。即使是当今的美国人,他们身上的(法律)绳索 也是多如牛毛。关键是绳索要起到公平和利众的束缚作用。 磅礴的中国文化对于我们,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因为我们可汲取以及会受到 影响的中国因素,实在是太多太多。 中国正在“世界化”,但在此基础之上,将来的中国,还是中国,那是中 国文化的一次巨大的进步和升级。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2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为75;中等 收入国家为62,低收入国家为30,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达到46。国际的发展

6、经验表明,一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0后,将进入城市化加 速期,达到70后开始放缓。中国人均收入步入1000美元后,中国经济就如同一个人的生长进入青春期,其成长变化开始呈加速趋势。中国在20152020年,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按1980年的实际购买力换算),将会超过美国,继清朝鼎盛时期之后,再一次成为世界第一。到2030左右,中国城市化率将从现在的46提高到6570左右。每年 平均增加约1左右的城市化率(即每年约1000万1400万人口从乡村转移 到城市)到2050年,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将达到10亿11亿。从产业的需要来 看,20%的人从事农业就可以了。中国城市化已经走出“城市的发展必然引发城市病”

7、、“必须严格控制大城 市的发展”等误区。大都市圈及城市群在迅速形成。中国的城市化正在走向以特大中心城市(或区域中心)为主辐射源的梯级城乡结构,以及在产业结构等方面相互补充和配合的城市群及其辐射的乡村腹地。4、本课程准备解答的问题1、什么是居住建筑?什么是住宅?2、居住建筑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和特点的?将来还会如何 发展?3、居住建筑和人、和社会有什么关系?4、居住建筑如何设计?什么是比较好的设计?5、本课程的教学方式课程理论体系与独立课题的结合课堂讲授(6)课堂讨论(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每人的基础分27分)“+”:课堂讨论“5、3、1” 平时成绩“-”:缺课

8、迟到早退“-5、-10、-20”第一部分 居住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1、什么是居住建筑? 人类为了保障个体及家庭生存、生活所建造的物质空间。洞穴、巢居(原始社会及非常状态)乡村住宅(以自建方式为主的乡村家庭、家族的居住建 筑。)集体宿舍(以个人为使用单元的集合式居住建筑)(城市)集合式住宅(在人口聚集密度较大的区域,以 家庭为主要使用单元的居住建筑)低层住宅(以家庭为主要使用单元的独立、半独立居住 建筑) 别墅(非常住的休闲住所) (但现代已和高级的低层住 宅混用)庄园(权贵居住的大型建筑(群)及环境)宫殿(统治者居住、行政的大型建筑(群)及环境)“ 故宫”、“白宫”2、什么是住宅? 以容纳家庭生

9、活为主要功能目的居住建筑。居住建筑的定义,不是绝对的。实际上在历史上,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居住建筑和人类 的其它建筑空间都有空间的功能混用甚至是换位。店铺、办公室、宾馆、娱乐场所、帐篷甚至是汽车里 。人,在什么样的条件状态和需求下,就会有什么样的居 住空间。3、居住建筑有哪些类型? 居住建筑的地域分类乡村住宅(来源于原始的人类聚集点,是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的需 要。)城市住宅(社会分工是城市的形成发展的根本因素,随着社会分工 的 不断加深,人类文明越来越超越于动物世界。) 比较:由于在乡村与城市,人的生活在生产和活动性质上有较大 的不同,两者在需求、建设方式和社会性等方面差异较大。从人类文明发展

10、 的角度来看,城市住宅是乡村住宅的升级。 建筑层数分类低层住宅13层。多层住宅36层。中高层住宅79层。高层住宅10层及10层以上小高层:1011(12)层。 高层(1):1218层(50米以下)。 高层(2):1833层(100米以下)。 高层(3):100米。 、居住条件分类宿舍(Dormitory)集体生活的居住空间 (也有例外)。集合式住宅(Apartment )也叫公寓 ,城市住宅的主要形式,适合于家庭及个人居住。别墅(Villa)原本含义为:“郊野的园 林式住屋”,是一种临时性住所。但其现代含义已经延 伸为:“居住条件较高的低层园林式住房”宫殿(Palace)统治者的居住、施政空

11、间。 、按艺术风格分类 自然风格(折衷风格)未来风格现代风格古典风格4、居住建筑是如何产生的?人对居住有什么需求,它是如何产生 和发展的?(1).居住建筑的产生及其社会属性 居住源于安全居住建筑是保障生存的必需条件,居住建筑的诸多要素中 ,安全性始终是重要要素。 现代城市住宅形成的标志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工业成为人类生产力 的主体构成,并大大强化了商业的作用,使城市的角色和性质中大大增加了 经济的比重,从而使城市的磁极效应大大增强(“城市首位度”),城市化进 程大大加快。现代城市住宅的形成,来源于城市化初期的社会需求和矛盾, 并随着城市经济和城市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升级。人类文明的每一个新的重大

12、 成就,都会影响到城市住宅的发展。 (2).和居住建筑有关的几个名词概念“住区”(settlement)是指人类居住和生活的聚集综合体,泛指 农村住区和城市住区。“居住区”(residential quarter)一般指城市居住功能单元,反映了 在现代主 义城市背景下较为强调城市的功能分区的城市规划思想。“社区”(communitiy)是指具有相似的经济文化背景的居民,共同 生活和交往的居住聚集体。 “住区”+时间(生长为) “社区” (3).居住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居住需求升级理论” 居住建筑的发展是随着人对居住的需求而不断发展的。人对于居住的需求可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物质需求:生存的需求

13、保持稳定的生存状态(避免不稳定的生存状态,如逃亡、露天 无保护的生存状态)。因此必须建立或寻找稳定(或相对稳定)的保护生存的 空间“居所”(如穴、巢、洞、帐篷、房屋等)。这也是人作为动物的基本本 能。基本的物质需求在“居所”内(或附近)建立基本的物质条件(睡觉、进食 )基本的生活需求在“居所”内建立家庭(或伴侣)关系,形成满足日常生活 需求的环境扩展的生活需求在“居所”及附近形成可提高生活质量的场所(如休憩、娱 乐、交往。精神需求 一般的精神需求“居所”空间及环境能更好地满足生活需求,并产生“比 富”的心理需求(因为“以居所的“质量”来代表人的生活状态”是具有普遍性的。 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14、并不太富裕的农民已经“盖了三茬屋”了。农民由于处于 一种熟人共处的生活环境,这种心态尤为明显。而城市人也普遍有“比富”的心态 (相对间接一些):面积环境品牌别墅庄园.)。“比富”心理 可导致“自尊”、“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的满足。“比富”是具有“同类层次范围”特征的(比如:农民不会和皇帝比),超出了可 比的层次范围,则不会产生精神需求的满足。人的“居所”空间及环境,不光是生活内容的容器,同时也是可以体现人的生 活状态的,一种较昂贵的“包装”。(其他的“包装”如:服饰、美容和发饰、交通 工具、社会关系)简言之是居所,也是“财富”(物质的和精神的)的代名 词。特定的精神需求“居所”空间及环境满足特

15、定居住者的精神需求。如:体 现权力及尊卑关系(四合院、皇宫、庄园);满足人的自然属性的需求(临近 自然环境:山、江河、树木);寄托人文情怀(传统、怀旧、时尚、个人风格 、情感寄托、避世、哲学感悟)这种需求,是建立在“个人生活哲学态度”基础 上的“居所”空间及环境的“个人意志化”,是“自尊”和“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在 更高层次上的满足。居住条件的“升级”归纳为四个层次:“住”居住基本功能(包括配套、交通等)“看”居住物质环境的美化(室内和室外)“动”生活质量的提高(休闲、健康、交往)“感”居住的最高境界,精神世界的陶醉。5、分析居住者的“购买心理” 购买心理的基本判断(在住宅具有商品性质的条件下):通常情 况下,人的经济能量的层次决定其购买方式的基本特征,人的经济能 量低时,偏向于“单次购买”和“理性购买”,人的经济能量高时,偏向 于“感性购买”和“重复购买”(升级或更新),即是,购买者不仅仅是“ 需要”这个商品,而是“喜欢”。(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相对较容易偏向于 “感性购买”)“感性购买”与商品是否具有功能目标多重性有关,如果商品的功 能目标具有特定性和单一性(如药品、饮料 胶卷、香烟),一般 只会产生“理性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