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中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6802840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56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论》中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资本论》中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资本论》中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资本论》中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资本论》中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本论》中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论》中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擒要摘要资本论作为马克思最重要的一部著作,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本文以整理、发掘资本论中的生态哲学思想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原著和相关文献的研读,对 中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弱环节,虽然其他文章有所涉及,但仅仅是在阐述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涵时提出资本论中的若干观点进行补充,并未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论述。即使有过专门阐述的也都是关于资本论中的循环经济思想。在资本论方面,一直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多,哲学的研究少,而对其生态哲学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系统地归纳整理资本论中的生态哲学思想是值得去做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2 ) 中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解决整个社会问题的总体框架之中

2、。德国哲学家汉斯萨克赛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和转换的论述,体现了当代生态学的研究思路。他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一个“从敌人到榜样,从榜样到对象,从对象到伙伴“ 的历史的动态关系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变化着的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和自然在互相制约的过程中发展的过程。人与自然关系出现了问题,不仅仅是由于人类认识实践水平的落后,也在于社会关系和人类活动方式的不合理,其根本原因是人类社会对自然的索取超过了自然的限度而遭到自然的报复。“人与自然的异化所造成的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甚至对立,其根源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人的异化、人与社会的异化。一圆由于近两个世纪以来,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由此体

3、现的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胜利,确实使人类“陶醉“ 了,似乎人类真的是来自自然外部的“征服者、“统治者“ 、“索取者“ ,完全可以不顾自然规律的要求,更不受这种规律的支配,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这为资本论最终提出调节与控制的生态哲学核心思想奠定了基础。 德 汉斯萨克赛生态哲学 町文韬,佩云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 9 9 1 3 3 刘本炬论实践生态主义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7 2 8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I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8 4 3 0 4 1 4第二章劳动: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载体第二章劳动:人

4、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载体资本论中用“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来概括人和自然之间的联系,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人与自然的系统联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克服了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局限性、片面性,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劳动实践作为人同自然物质变换过程的载体,将自然作为人的实践( 劳动) 对象来考察,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把握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正确地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标志着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走向成熟。第一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物质变换理论贯穿了 中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一、物质变换理论的内涵物质变换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说,是通过劳动来实现的,而不仅仅是自然界自身内部的物质联系,它包含着人类社会与自然

5、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一个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生活的现实内容,是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实质。马克思创造性地将“物质变换一的概念从资本主义农业等自然科学领域运用到人类社会科学领域,使物质变换概念成为贯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点之一。物质变换理论的内涵在于:首先,人通过自己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社会活动使自然为人类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由于物质变换的概念要比劳动概念的含义广泛得多,劳动过程只是物质变换过程的一个特殊部分,因此可以用人和自然

6、之间的物质变换来定义劳动。而用物质变换来定义劳动,便意味着把劳动过程纳入到自然的网络中去。劳动是一种自然力( 人的有机体) 与另一种自然力( “无机的一自然) 的统一,是主体的自然与客体的自然的统一,是遵守自然规律和改变自然形式的统一。没有劳动,则只有自然本身的物质变换,而不会有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当然就不会有人类的生活。由此,在物质变换理论的基础上,人自然的系统进一步变成了人劳动自然的系统。其次,物质变换过程的普遍性是从社会历史的发展中抽象出来的,它的具体形式是被每一个历史时代特定的社会经济形态所规定的。因而,哲学史上的自然和历史的抽象对立,就被自然和人在历史过程中的具体统一所克服。在资

7、本论中马克思借助于对人类占有自然的劳动资料及其社会形式的分析,阐明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变化与人类生产方式变革之间的本质联系,通过对劳动、分工、阶级分化、制度变革的历史过程的研究,揭示了社会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历史形式,达到了对人和自然物质变换的历史过程的具体把握。二、人类社会与外部自然环境的物质交流物质变换理论抓住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劳动和自然资本论( 第1 卷) 岫北京s 人民出版社。1 9 7 2 2 0 2 1 6第二章劳动: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载体环境互相作用,从而创造出适合人的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产品。具体来说,这个过程包括人类从自然界获取资源的过程,也包括把这些资源加

8、工成为人类所需要的产品的过程,还包括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 包括气体、液体、固体等形态) 并把它们释放到自然界的过程,甚至包括产品被消费之后的残骸丢弃到自然界的过程。人类社会一经出现,就不停的与外部自然环境进行着物质的交流,以维持自身的生命力。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应含有以下基本内容:第一,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不涉及生产过程中入和人的关系,但是,在同一生产方式中,人和人的关系同人和自然的关系,必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马恩看来,物质变换总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形式得以表现和实现的。这种形式,就是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基本形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

9、个方面。在劳动价值论中,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和劳动过程属于生产力范畴,而价值、抽象劳动和价值增值过程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生产力即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水平是不一样的,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但是反过来,生产关系又影响着生产力,从而人和人的社会关系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关系,其实质是人和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分配关系。第二,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一个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劳动和自然物质相交换、相结合,从而创造出适合人的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产品。人马克思把劳动作为财富生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劳动不是人类物质财富和使用价值的唯一来源

10、,劳动和自然共同构成了人类财富和使用价值的基础。因而,在 中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响,森林、煤矿、铁矿的枯竭等等,就明白了。一回在这里,马克思用“枯竭”二字来表明资源利用的不可持续性。鉴于林业生产的特殊性,即树木的生产周期特别长,所以,利润率很低,资本家就只愿伐木而不愿造林。因此,马克思提出:“漫长的生产时间( 只包括比较短的劳动时间) ,从而漫长的资本周转期间,使造林不适合私人经营,因而也不适合资本主义经营。“ 圆这是私有制局限性的一种表现。正因为这样,所以1 8 、1 9 世纪,在资本主义还处于自由竞争阶段时,世界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先后出现过无林化现象。其实,对资源的滥掘乱采和使用中的浪费现

11、象至今仍大量存在,马克思的警示难道不值得重视吗?三、物质变换过程中恶劣的生产条件马克思在第一卷中就大量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工厂中的恶劣的生产条件,并且指出这种环境直接损害着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他写道:“在这里我们只提一下进行工厂劳动的物质条件。人为的高温,弃满原料碎屑的空气,震耳欲聋的喧嚣等等,都同样地损害着人的一切感官,更不用说在密集的机器中间所冒的生命危险了。这些机器象四季更迭那样规则地发布自己的工业伤亡公报。傅立叶称工厂为温和的监狱难道不对吗? 一国马克思总结道,“生产过程的革命是靠牺牲工人来进行的不仅靠牺牲工人的生活资料来进行,而且还以牺牲工人的全部五官为代价。一接着他又引用工厂视察员看到的

12、,“拆棉花包的工人告诉我,难忍的臭味薰得人恶心在混棉间、清棉问和梳棉间里,棉屑和尘埃飞扬,刺激人的七窍,弄得人咳嗽和呼吸困难由于纤维短,浆纱时棉纱上附加大量的材料,而且是用各种代用品来代替原来使用的面粉。这就引起织布工人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因为灰尘多,支气管炎、咽喉炎十分流行;其次,由于苏拉特棉里的脏东西刺激皮肤,皮肤病也很流行。一西“清洁生产“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要求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性的环境策略,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危害。今天,资本论( 第3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5 2 8 9 资本论( 第2 卷) 叫】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13、 5 2 7 2 资本论( 第l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 4 6 6 - 4 6 8 资本论( 第1 卷) 蛔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 5 0 1 第三章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变换过程的异化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工厂的生产状况已有了与马克思那个时代不可同日而语的改善;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像马克思所揭露的那种工厂生产条件还是大量存在的,关于职业病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四、物质变换过程中的居住环境问题人类直接居住的生活环境,它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中被称为“人类住区“ ,可持续的人类住区除了在选址和建造中要尽量不占和少占优质农田和破坏森林等外,还要充分满

14、足在供水、住房、道路、绿化、环境和卫生以及城乡布局等方面对人类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需要。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量的增大是以劳动力本身的破坏和衰退为代价的。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出于对无产阶级地位和命运的关心,早在1 9 世纪中期,就调查和研究了广大劳动者的住区问题,恩格斯还专门撰写了与“人类住区问题密切相关的先驱性著名著作 :论住宅问题,马克思在 :资本论中也有许多相关的精辟论述。他曾引用多位医生的话写道:。有两点是肯定无疑的:第一,在伦敦,大约有2 0 个大的贫民区,每个区住l 万人左右,这些人的悲惨处境超过了在英国其他任何地方所能见到的一切惨象,而这种处境几乎完全是由住宅设备恶劣造成的;第二,在这些

15、贫民区,住房过于拥挤和破烂的情形,比2 0 年前糟糕得多。一“即使把伦敦和新堡的许多地区的生活说成是地狱生活,也不算过分。一o“毫无疑问,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是人们住得过于拥挤和住房肮脏不堪。工人常住的房子都在偏街陋巷和大院里。从光线、空气、空间、清洁各方面情况,简直是不完善和不卫生的真正典型,是任何一个文明国家的耻辱。男人、妇女、儿童夜晚混睡在一起。男人们上日班和上夜班的你来我往,川流不息,以致床铺难得有变冷的时候。这些住房供水不良,厕所更坏,肮脏,不通风,成了传染病的发源地一 。在一个1 5 0 0 立方吹的地下室里住着1 0 个人在文辛街、格林一艾尔广场和利斯,有2 2 3 栋房子住

16、着1 4 5 0 人,可是只有4 3 5 个床铺和3 6 个厕所我所指的床铺是连卷肮脏的破布或一小堆刨花也都算在内的,每个床铺平均睡资本论( 第1 卷) 叼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 5 5 2 资本论( 第1 卷) 射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 7 2 3 资本论( 第l 卷) I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 ? 2 6 资本论 中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3 3 人,有些甚至睡4 - - “ 6 个人。很多人没有床,穿着衣服睡在光秃秃的地上,青年男女,已婚的和未婚的,都混睡在一起。这些房子大都是些阴暗、潮湿、污秽、发臭的洞穴,根本不适合人住,这还用得着说吗? 这里是散布疾病和死亡的中心。连那些听任这种毒疮在我们中间溃烂的境况良好的人也身受其害。一五、当前物质变换异化的全球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