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源流论要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6802564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同”源流论要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大同”源流论要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大同”源流论要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大同”源流论要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大同”源流论要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同”源流论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同”源流论要(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 010M a s t e r SD e g r e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c h o o lC o d e :10 2 6 9S t u d e n tN u m b e r :510 7 2 9 0 3 0l7Ea s tCh i n a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T h eg i s to fD a T o n g ,Ss o u r c e sa n df l o w sS p e c i a l t y :R e s e a r c hA r e a :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C o n s

2、 t r u c t i o nC a n d i d a t e :M a y , 2 0 1 01 1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求) 目i 蓐鼻僦,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硕彰博士( 请勾选) 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作者签名:黄秀莴日期:弦加年亏月,日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块固移眵j 谚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学位期间在导 师指导下完成的础博士( 请勾选) 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东师范大学所有。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

3、文,并向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知网”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m 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 请勾选)() 1 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学位论文木,于年月同解密,解密后适用 迷授权。( 2 不保街,适用卜述授权。导师签名本人答名董茎茎 为f 口印gfjI ! l术“i 步衙”学f 寸泠殳J j ,! l 三终f 扛尔帅池,J :。丫“、严 节砰j L 蛋0 j

4、 会办j j i n 龙保衙蚕J l ,j 1 i f 定U 的产f 口沦文( 赢l ;付扶批的华尔师范人学研究! J j I I 存学f 一除爻“涉密”q l 比太力为自敬) ,k经I 。? 述部| J 审定的学位论史均为公开学化论义,此卢吵捧! f i 填,;的,默认为公歼学f t 论文,均适水援仪) 、I V论文摘要“大同”首见于礼记礼运,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一部分,表达的是作者对上古“三代“ 美好社会的追忆和缅怀,寄寓了作者“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兼爱和乐“ 的社会理想。然而,由于“大同“ 一词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今日我们所理解的“大同“ ,多是古代文献和现代观念互相

5、阐释的结果,属于现代传统。本文试图在对“大同”渊源的探寻中还原其在经学系统的本来面目,在对其后世流变的分疏中探寻它的地位和价值。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从文本意义上解读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的基本内涵,对时下流行的把“天下为公“ 解释为“天下公有“ 、把“选贤与能等同于“民主选举”的观点做了一定程度的澄清;第二部分通过对“大同”思想历史渊源的分析,提出礼记礼运开篇将“大同“ 的隐现与“大道”的行隐直接相关,是对道家的中心概念“道”的宇宙生成论的继承;作为大同社会政治原则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对上古社会“禅让”思想的继承,并与儒家的“举直错诸枉”主张、墨家的“尚贤”理想一脉相承;大同社会中人人

6、劳动,按性别、年龄和社会需要进行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兼爱互助的思想,则以墨家的“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1 使人各从事其所能“ 2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一、“视人之家,若视其家一为滥觞;进而得出“大同理想已经不是原始儒家的社会理想,而是对儒、墨、道三家思想各有所摄取”的结论。第三部分通过对“大同思想在后世经学系统内外的流变分析,提出。大同因为融合了儒家、墨家、道家思想,且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入世而非出世的终极关怀方式而长期在经学系统内部处于边缘地位,直至二十世纪今文经学崛起,康有为以“I E l 瓶装新酒“ 的方式,将 ,i tw a sap a r to fC o n

7、 f u c i a nc l a s s i c s ,d e s c r i b i n gap e r f e c ts o c i e t yi nt h ea n c i e n tw h e r et h ew h o l ew o r l da so n ec o m m u n i t y ( T i a nx i aw e ig o n g ) ,e l e c t i n ga b l ec a n d i d a t e s ( X u a nx i a ny un e n g ) a n dt a k i n ge a c ho t h e rw i t hu n i

8、v e r s a ll o v e ( J i a n a ih el e ) H o w e v e r , t h em e a n i n go f“D a T o n g w a sc h a n g e dd u r i n gw i t ht h e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i ti sam o d e mt r a d i t i o nn o w I nt h i sp a p e r , 1w a n t e dt of i n do u tD a T o n g Ss o u r c e sa n df l o w

9、 s ,a n dt h e nd e t e c t e di t sp o s i t i o ni nt h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h i s t o r y T h ef i r s tp a r to ft h i sp a p e re x p l a i n e dt h ew o r d “D a T o n 窖b yt e x t u a la n a l y s i s ;T h es e c o n dp a r ta n a l y s e dD a T o n g Ss o u r c e sa n dt h e ni n d i c a t

10、 e dt h a t D a T o n g W a so u to ft h er a n g eo fC o n f u c i a n , b u ti n c l u d i n gs o m e t h i n go fT a o i s t sa n dM o h i s ts c h 0 0 1 T h et h i r dp a r ta n a l y s e dD a T o n g Sf l o w s ,a n dt h e np o i n t e do u tt h a tb e c a u s eo f “D a T o n g W a s h tap u r

11、eC o n f u c i a nU t o p i a ,f u r t h e rm o r e ,U t o p i aW a sn o tt h em a i nt r e n do fi d e a l i s t i cs o c i a lp a t t e r ni na n c i e n tC h i n a ,D a T o n g s t a y e dal o ws i t ef o ral o n gt i m eu n t i lt h i s2 0 t hc e n t r y A tt h a tt i m e ,K a n g y o u w e ic o

12、 n n e c t e d w i t h ,t a k e da st h em o s tv a l u a b l ei d e ao fC o n f u c i u s 。F r o mt h e no n , “D a T o n g b e c a m eac o m m o ng o a lo fa l lC h i n e s e ,a n dt u r n e dt oa ni m p o r t a n tp o s i t i o n K E YW O R D :D a T o n gs o u r c e sf l o w ss i t eV I录第一章“大同“ 的

13、提出与基本内涵1第二章“大同一的历史渊源5第一节对上古原始共产主义生活的追忆和传说5第二节商周社会对“和”、“同“ 、“平”、“均“ 思想的推崇6第三节孔子的社会理想8第四节墨子的社会理想1 l第五节老子的社会理想1 3第六节庄子的社会理想1 5第七节孟子的社会理想1 6第八节“大同“ 思想对儒、墨、道三家思想的摄取1 8第三章“大同一的后世流变2 0第一节“大同思想的历史演化2 0第二节经学系统中由边缘而正统的反拨2 5参考文献3 0后记一”“3 2一、“大同一的提出与基本内涵“大同”一词首见于礼记礼运。礼记一书由西汉戴圣编纂而成,礼运是其中的第九篇,大致完成于战国术年或秦汉之际圆,文章以子

14、游问、孔子答的形式,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同”概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许慎说文解字日:“同,合会也。从凡口。“凡,重覆也。“ “口,人所以言食也。“ 清代段玉裁注日:“帱帐所以覆也。“ “口皆在所覆之下,是同之意也。“ 可见,“同”的本意是聚集,指一群人在一个帱帐内吃饭、说话,引申为在同一区域之内,人们都有吃饭( 享有财富) 和说话( 管理事务)

15、的权利。“是谓大同者,率土皆然,故日大同。” “大同”也就是要把这种“同”的精神大而化之,推广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根据礼记礼运对大同社会的描述,我们不难梳理出“大同“ 的基本内涵:第一,天下为公。现代人普遍把“天下为公理解为“财产公有“ ,并将此与“天下为家”的私有制对举,认为“天下为公“ 就是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我以为,这样的解释缺乏历史的依据。纵观先秦时期“公概念的历史演变,“公字经历了从单纯身份指称到复杂意义概念的转变过程,但并没有演化出“公有“ 观念。西周时期,“公是一个身份性概念,包括王朝三公、被封为公爵的诸侯国国君和周王室或诸侯的祖先,如周公旦、太公望、召公爽等等。春秋时期,诸侯纷争,群雄逐鹿,迫使国君和与之具有血缘关系的诸侯国形成了唇齿相依的利益共同体,“公族”、“公室的概念由此产生,并在激烈的函关于礼记编纂者和成书年代的讨论,自东汉郑玄首次提出以来,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观点:一者认为礼记系西汉戴吊编纂而成,如郑玄、孔颖达、戴震、王国维、周予同等;一者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