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综述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6800488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八大以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十八大以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十八大以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八大以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八大以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综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论研究-96-十八大以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综述王红辉(210023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 论自信、制度自信以来以来,学术界围绕“三大自信”内涵及 其关系、客观依据、提升路径等方面展开深入论述,取得丰硕 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如研究视角单一、研究内容有待拓展、 论据不足、学理性分析不足等问题,还有待深入推进和研究。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 自信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后, 围绕 “三个自信” , 学术界从 “三个自信” 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2、、客观依据、推进路径等方面展开深入地 解读和论述,出产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为进一步推进 学界对这一问题向纵深研究,有必要对十八大以来的理论成果 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关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内涵及其关系 的研究 道路自信的内涵。“道路是指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来建设 社会主义的问题。”1从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宏观历史角度来 看,田克勤、张泽强指出:“所谓道路自信,是指中国共 产党对自己所选择发展道路的充分肯定。”2从科学社会主义基 本原则与中国特殊国情相结合的角度来讲,陈锡喜指出:“道 路自信是坚信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有独特性, 又蕴涵着丰富人类文明的重要价值。”3 理

3、论自信的内涵。从理论创新发展的视角来看,“理论自 信是以清醒的理论自觉为前提,以实践检验为根据,以理论的 创新发展为关键,以理论价值的实现为根本取向的对自己主张、 坚持的理论的信心、信念和信仰。”4田克勤认为,理论自信是 指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理论创新价值的充分肯定。5从理论的真理性视角来看,周毅之认为,“理论自信,就是对科学社会主义 在当代中国理论创新成果的真理性自信。”6从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时代价值和生命力的角度来看,陈锡喜认为,所谓“理论自 信” , 就是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具有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 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 感召力。7 制度自信的内涵。从制

4、度本身优越性的视角来看,田克勤 认为,制度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制度设计及其优越性的 充分肯定。8“所谓制度自信,其一是坚信我们形成的基本 制度是我国发展成就的制度化体现,具有比较优势;其二是坚 信中国政治制度的选择可以丰富和发展人类的政治文明。这种 制度自信的本质就在于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一般原则与中国特 殊国情的成功结合。”9 “三个自信”间的辩证关系。学者普遍认为道路自信、理 论自信、制度自信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实践。如田克勤指出,“三个自信”统一于对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实践,统一于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高度 自信。10 二、关于“三个自信”客观依据的研究

5、 历史依据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度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一是基于 社会主义探索历程。查少刚、李忠伟认为,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多年来的接力探索是“三个自信”的历史依据。11二是对历史 经验的反思与总结。 包心鉴认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自于对我们自己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12三是基于二者的结合,刘芳、王喜国认为,坚定“三个自信” 源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历程与成就经验的正确认知和评 价。13大且复杂的特点,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也需要分阶段逐步进行, 这将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漫长历程。为此,需要各方面的力量 共同作用才能见成

6、效。 (1)各高校需要尽快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方面的健全, 尽快完善教学体系中的漏洞和不足。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是一 个复杂的系统,它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涉及了像法律法规、 市场管理、金融贸易等多方面多领域的知识,而且它需要一个 较长的过程来实践其中整合的各类知识。这是一个涉及了广泛 的社会领域的新兴学科,需要参与人员长期的耐心和努力才能 见其成效。 (2)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关于创业实践的观念的引导,开 展各种形式的创业实践。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和疏导, 是他们明白当下的就业环境以及自主创业的各种优势条件,提 供更为广阔的平台来开阔他们的眼界,以实现他们由被动地参 与就业的现状转变为主动

7、的进行自主创业,这是解决当代大学 生就业与生存发展的极为关键的问题。 (3)加大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力度,尽力取得各方面力量的 支持。在此环境之下,国家在政策方面给予大学生创业教育以 及创业过程中以实际而有效的政策方面的支持。社会承担起正向的舆论引导的责任,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各种渠道尤其是 在新兴的社交网络上的宣传,对于国家政策中提到的对大学生 创业进行广泛的报道。企业尽其责在人才和资金上投资校园以 促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华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内蒙古财经学 院学报 ( 综合版 )2012 年第 10 卷第 4 期 2刘旻华, 刘杨华 “英美高校创业教育的

8、实践与借鉴” , 求索 , 2012 年 4 月 3 孙健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思考”,中 国电力教育,2009 年 8 月下 4王波, 唐学华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 宿 州学院学报,第 29 卷第 12 期 5 李立,胡晓东,龚志鹏,曾志刚,吕聪,赵北平 “大学生创 业教育实施途径与思考”,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第 23 卷第 4 期 作者简介: 王春宇(1977.01 ), 女,籍贯:山东省青岛市,讲师,研究方 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97-比较依据说。自信源于比较,有比较才有自知。学者们的 比较参照系包括资本主义国家、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

9、 家和旧中国。梁忠厚指出,“三个自信”源自四大比较:源自 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比较,中国大大缩短了现代化的进程;源 自与传统社会主义国家比较,中国率先开辟了一条民族振兴的 道路;源自与一些发展中国家比较,中国正在成功跨越中等收 入的陷阱;源自与旧中国比较,当今中国拥有着前所未有的国 际地位与影响力。14 独特优势说。 一是道路理论制度本身的优越性。 朱西周认为, “三个自信”源于道路的正确性、理论的科学性、制度的合理性。15胡庆亮指出, 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理论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制度自信 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16二是群众基础雄厚。 查少

10、刚、李忠伟指出,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奠定了“三个自信”的社会基础。17 现实依据说。当今中国的发展成就和所处形势的成功把握 是 “三个自信” 的现实基础。 一是当今中国的发展成就。 秦宣指出, “三个自信”源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18 二是对当今中国所处形势的把握。杨河认为,“三个自信”也 是依据对时代大势和历史发展机遇与挑战的清醒判断和全面把 握。19 三、关于坚定“三个自信”的提升路径研究 理论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因此坚定”三个自信“的提升路径具有重大意义,学界的研究 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把握规律说。 包心鉴认为, 提

11、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六大规律: 一是和平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二是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依据;三是人民主体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四是“五位一体”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五是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 明特征;六是包容发展是中国特色主义的固有品质。20 三位一体推进说。很多学者指出,坚定”三个自信“,需 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地向前推进。 顾钰民认为, 与时俱进是坚定 “三个自信” 的思想依据, 坚定 “三 个自信”要求中国道路、理论、制度与时俱进地发展。21 改

12、革推进说。陈金龙认为,要提升“三个自信”,必然要 求全面深化改革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周毅之指出, 提升“三个自信”,必须坚持毫不懈怠,勇于自我革新,绝不 因盲目的自信而自我禁锢、固步自封。22 民众推进说。陈金龙认为,要提升“三个自信”,就要增 进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强化民众对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情感。 对外交流推进说。周毅之认为,提升“三个自信”,必须 开阔眼界,向世界学习,与世界对话,才能防止坐井观天式的 盲目自负,不断充实崛起中的自信。 四、关于“三个自信”研究存在问题及其展望 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围绕“三个自信”展开了全面而系统 的研究,但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研究

13、视角比较单一。学 界大多是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角度入手展开研究。二 是研究内容还有待深化拓展。当前“三个自信”在客观依据研 究方面成果颇丰,在意义及提升路径方面还有待深入探讨,特 别是“三个自信”的前提研究不足。三是学术表达上政治宣传 色彩浓厚,学理性分析不足。四是“三个自信”的论据不够充分, 偏重于理论抽象分析,缺乏实证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学界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一是创新研究视角。学界可以用历史、政治、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多学科的角度与方法展开“三个自信”的研究。二是拓宽研 究内容。自觉是自信的前提,自觉除学界提到的理论自觉外, 还应包括当代社会主义的自觉当代社会主义的自我

14、意识, 弄清当代社会主义的自我意识是当代社会主义自信的重要前提, 学界可以在此研究方向展开深入论证。三是多领域交叉研究。 如“三个自信”与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交叉领域都有待深入研究, 对于推进“三个自信”的大众化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顾钰民: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思想理 论教育导刊2013 年第 1 期 . 25810 田克勤、张泽强: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思想理论教育2013 年第 5 期 . 379 陈锡喜: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 自信,思想理论教育2012 年第 23 期

15、 . 4 黄明理、徐青: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 理论探讨2012 年第 6 期 . 622 周毅之:大国崛起的应有自信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3 年第 1 期 . 1117 查少刚、李忠伟: 关于“三个自信”的理论思考, 思 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 年第 9 期 . 1220 包心鉴:把握规律与坚定自信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理论探讨 2013年第3期. 13 刘芳、王喜国: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 必然性及其提升路径,思想理论教育2013 年第 1 期 . 14 梁忠厚

16、: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标准与支撑要素, 求 索2013 年第 9 期 . 15 朱西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学习党的十八 大报告体会,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 年第 1 期 . 16 胡庆亮: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对坚定“三个自信”的若干 思考:理论月刊2013 年第 10 期 . 19 杨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 自信,红旗文稿2012 年第 23 期 . 作者简介: 王红辉,男,汉族,河北邯郸人,1987 年 2 月出生,就读于南 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 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十八大以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综述十八大以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综述作者:王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