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大地上的科技尖兵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6800419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1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鲁大地上的科技尖兵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齐鲁大地上的科技尖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鲁大地上的科技尖兵(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祥峰安静张伟广袤神奇的齐鲁大地不仅孕育了底蕴深厚 的孔孟文化,而且造就了辉煌璀璨的农业文 明。历史上,诞生了氾胜之、贾思勰、王祯等 世界著名的古代农学家,氾胜之书齐民 要术农书等一批农学巨著流传天下。今 天,山东省农科院人作为齐鲁大地上的农业科 技创新尖兵,秉承着这光辉传统,肩负着时代 使命,正以蓬勃的英姿续写出现代农业的新篇 章。根植齐鲁大地传递科研圣火作为全省唯一的省级公益性、综合性农业 科研单位,山东省农科院的科研历史与山东近 代农业科技发展史一脉相连,发轫于1903年晚 清政府在济南设立的山东农事试验场,它的成 立标志着山东农业由经验农学开始向实验农学 迈进。山东农事试验场自成立之初

2、就以“为国 家图富强,为斯民筹本计”为己任,致力于富 民利农,着手开展引种试验。历经民国时期的 山东省立第一农事试验场、第一区农场,抗战 时期的华北农事试验场济南支场,解放前的山 东省农业改进所,科研工作一直未曾间断。 抗战胜利后,1946年10月,我党在革命老 区莒南县成立了山东省农业实验所。1948年随 着济南解放,农业实验所迁址济南,并接收了 国民党政府的农业科研机构。至此,传递农业 科研圣火的两段历史汇流合一,开启了山东农 业科研事业的新征程。1950年,山东省农业实 验所改称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1959年扩建 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名称沿用至今。 经过逾百年的改革发展和几代农科院人的

3、 不懈奋斗,今天的山东省农科院综合实力跻身 全国省级农科院前列,成为山东省农业科技创 新的龙头和支撑黄淮海区域农业发展的一支重 要力量。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从成立之初简单 的作物引种和土壤改良,发展到粮经作物、畜 禽、桑蚕、土肥、植保、农产品加工、农业生 物技术、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40多个学科。 110年沧桑巨变,一路走来硕果累累。老一 辈农科院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为推动农业科技 进步作出了应有贡献。自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 以来,全院共取得各级各类科技成果1400项, 有627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 奖励57项。自1982年品种审定以来,共有522个 品种通过了国家或省审(认)定

4、。 山东省农科院在事业发展中沐浴着党和国 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1958年8月和1959年9月, 毛泽东主席两次亲临视察院棉花试验田。1959 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了院小麦试验田。2009 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了院食用菌试验示 范基地。领导关怀成为推动省农科院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鼓舞和鞭策着全院广大干部职工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坚持科研立院强化创新驱动山东省农科院始终将科研作为立院之本, 不断强化自主创新,目前在优质小麦、转基因 抗虫棉、出口大花生、高产夏玉米和落叶果树 育种、畜禽品种选育、重大疫病防控、新型肥 料创制等方面形成了明显优势。培育的小麦、 玉米、棉花、花生等新品种均

5、创造过全国最高 单产纪录,形成了“济麦”系列小麦、“鲁 单”系列玉米、“鲁棉研”系列棉花和“花 育”系列花生等良种品牌,为促进我省农作物 品种更新换代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作物研究领域,近年来育成的济麦22小 麦新品种实打亩产789.9公斤,刷新了我国冬小 麦单产纪录,创造了单产最高、年推广面积最 大、适应范围最广三项“全国之最”。鲁原502 是继济麦22之后的又一个高产小麦新品种,推 广前景广阔。超级玉米新品种鲁单818,小面积 亩产超过1000公斤。培育出“鲁棉研”系列新 品种34个,年推广面积1500万亩以上,成为山 东和黄河流域棉区的主栽品种。花育19、花育 22、花育33号花生都创造了

6、平均亩产630公斤以 上的高产典型,花育32是国际上第一个橄榄油 型高油酸直立型花生品种。香粳9407、圣稻 15、圣稻16水稻成为山东省主导品种。育成山 东系列、鲁白系列及天正系列大白菜新品种, 推广面积最大时约占全国大白菜面积的60%以 上,为蔬菜种子国产化作出了应有贡献。自 “十五”以来,引进保存各类果树种质资源 3000余份,选育出苹果、桃、梨、樱桃、蓝 莓、核桃、板栗、枣等果树优系384个,为农业 转方式、调结构增加了品种选择。 良种良法配套是高产稳产的基础。省农科 院还针对全省粮食生产中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问 题,创新出一大批节本增效生产技术。先后在 小麦垄作节水高效栽培技术、保护性耕

7、作增效 技术、小麦氮素化肥高效利用技术以及小麦耕 层优化双行沟播栽培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玉 米高产栽培技术理论研究和大面积高产技术开 发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夏玉米高 产简化栽培技术”连续被确定为山东省农业主 推技术。“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连续多 年被农业部列为主推技术。“花生高产高效栽 培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于2008年获得国家科 技进步二等奖。 在动物研究领域,省农科院还注重优质畜 禽新品种选育和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为畜牧大 省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育成的鲁农号猪配 套系成为山东省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猪配套 系,被确定为国家主推品种。育成的鲁禽1号、 3号麻鸡配套系,成为江北第一个

8、通过国家审定的家禽品种。培育的鲁西黑头肉羊新品系,具 有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且耐粗饲、羊肉品 质好的特点,推动了我国肉羊产业向高产、优 质、高效发展。奶牛种公牛站现已跻身全国种 公牛站前三位,年生产冻精160万支,占全国总 量的10%,山东总量的40%。动植物重大疫病防 控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2011年“猪主要繁 殖障碍病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获得国 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一五”以来,全院共有56个作物畜禽 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206个品种通过省级审 定,获得植物新品种权84项、发明专利270件。 在“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能力评估 中,该院拥有的全国百强所数量增加到9个,百

9、强所数量居全国省级农科院首位。在“十二 五”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该院 拥有包括1个首席科学家在内的22个科学家岗位 和16个试验站站长岗位,总量居全国省级农科 院第一位。对接战略需求服务农业生产省农科院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全部工 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蓝黄”两大 区域带动战略和“一圈一带”战略实施,紧密 对接高产创建万亩方、对接现代农业示范区、 对接我省农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扎实服务全 省农业生产,努力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 品有效供给提供科技支撑。科技支撑的原动力来自省农科院的人才与 成果优势。目前,全院现有在职职工1800多 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21人,博

10、士 289人,硕士363人,“泰山学者”和“泰山学 者海外特聘专家”15人。“十一五”以来,获 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82项,其中国家技术 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占 全国省级农科院获国家奖总量的1/4强。另外, 获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8 项。 为了让科技成果更便捷地走进千家万户, 省农科院不断创新科技推广服务方式: 一是坚持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平台,以 保障粮食安全与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 推广示范新品种新技术。目前,已在全省80多 个县建立了200多处科技推广服务联系点和70多 处高水平示范基地。 二是以实施科研与产业化项目为抓手,密 切院企合作,

11、有效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全院有50余项科研课题在企业示范推 广。比如,在惠民县鲁洁棉业、农兴种业、华 棉种业三家公司建立了抗虫杂交棉制种繁育基 地,在专家指导下建立了“县有技术组、公司 有技术部、村有技术员、户户有一个科技明白 人”的农业技术服务网络体系。目前,惠民县 抗虫棉繁育已发展到6万亩,年产优质棉种750 万公斤,成为全国棉花良种繁育基地县。省农 科院不但快速转化了科技成果,而且提升了企 业的创新能力。 三是以全省农业科技创新协作网为依托, 与地方政府、地方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合作。今年7月份,山东省农科院 牵头与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19家省内农业 科研院

12、所,共同组建了山东省农业科研院所科 技协作网,明确了任务和分工,通过联合开展 科技攻关和科技推广服务,形成科技成果推广 转化的合力。 四是结合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开 展农业信息化服务提升行动。充分发挥该院农 村信息化平台和12396服务热线的作用,开展远 程诊断和技术服务,组织专家集中坐席会诊, 通过电话连线、电脑视频等多种方式开展远程 技术培训和服务,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 公里”的问题。 另外,针对“第一书记”的科技需求和 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发展需要, 山东省农科院主动搞好对接服务。去年,组 建了25个专家服务团针对4地市291个贫困村开 展“第一书记”帮扶工作,努力充当

13、起“第 一书记”的科技后盾。今年9月28日,在济南 发起成立了山东家庭农场科技联谊会,为家 庭农场主获取科技支持和信息服务搭建起一 个高层平台。今年8月31日,山东省农科院牵 头组建了全国首个省级农业灾害预警和应急 专家服务团,对我省农业防灾、减灾发挥了 重要作用。 目 前 , 在 我 省 种 植 面 积 过 千 万 亩 的 小 麦、棉花、花生、果树等大宗作物中,省农 科 院 育 成 的 品 种 所 占 比 例 分 别 达 到60 % 、 80%、60%、60%,占有主体地位。全院科技 成果转化率达到90%以上,年新增社会经济效 益100多亿元。王文亮安静在莒南,山东省农科院农产品研究所与山东

14、金胜 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日加工花生粕80吨能力的花生多糖生 产线正在筹建中,这是我国第一条花生多糖生产线, 将实现年产花生多糖3000吨,创经济效益1.25亿元,正 在演绎“变废为宝”的传奇。 “当前,花生榨油工艺已经非常纯熟,市场竞争 激烈,通过改进传统工艺已很难再挤出利润空间。我 们迫切需要引进花生多糖提取这类的先进技术,来延 长花生加工产业链条,培育企业新的增长点。”金胜 集团总经理高冠勇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高冠勇的信 心来源于山东省农科院的科技支持。以市场需求为导 向,走产研结合的路子,是山东省农科院农产品学科 发展的一贯定位。 省农科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强化科技创 新,在延长农业产

15、业链上下功夫,构建了农产品加 工技术创新体系,为山东农产品加工产业技术升级 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该所建有山东省农 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粮油加工技术 研发分中心等7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已形成粮油加 工、活性物质绿色提取与营养评价、食用菌加工、 生物防腐保鲜技术等优势研究方向。构建了花生副 产物高值化利用、大豆蛋白资源提取加工、果蔬精深加工、微生物发酵与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小麦诱 变育种及药用植物育种与栽培等优势团队。近三年 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立项经费4800多万 元,获授权专利79余项,制定行业及地方标准23项。 “花生粕酶解制备花生多肽”、“大豆蛋白反胶束 制 备

16、 ” 、 “ 金 针 菇 等 食 用 菌 加 工 副 产 物 高 值 化 利 用”、“果蔬生物防腐及辐照保鲜”等多项技术研 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当前,山东农产品出口连创历史新高,全年出口 额达到153.7亿美元,连续12年居全国第一位。全省规 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8120家,实现销售收入11500亿 元。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产业和产品结构也不断 优化,但与发达国家和先进省份相比,我省农产品加 工领域仍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等问题。差距是压力,差距也是山东省农科院人持续 创新的动力,同时也是今后的发展空间。 山东省农科院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技术和 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搭建对接平台。目前,该院农产 品所已与山东龙大植物油有限公司、山东省高唐蓝山 集团总公司、山东金胜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滨州泰裕 麦业有限公司、威海宇王集团、山东鸿方缘食品有限 公司等多家我省的大型企业开展科技合作、联合共 建,促进农产品加工技术的转化,助力企业提质增 效,推动我省农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齐鲁大地上的科技尖兵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110年发展走笔面向市场找方向省农科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