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报告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679796 上传时间:2017-08-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报告学生: 庞小龙 专业方向:景观建筑设计年级:2012 级 3 班 学号: 20125083 任课教师: 张强 2014 年 10 月 19日 马克思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摘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我国古代的圣人先贤们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而真正第次把“和谐社会”提到理论高度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则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付诸实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不同的方面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和谐思想; 社会

2、主义和谐社会 引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近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它对世界现有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马哲原理和概论让我们学会怎样理性的去面对问题,并通过现象看本质,从中学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且被老师对待生活的态度所感染,并且对对待生活中的事情的态度有了更近一步的理解,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进行了很多拓展,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密不可分。我们必须从世界历史和经济全球化的维度,立足我国改革开放 20 多年社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系

3、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历史演变,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结构,建构面向 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这既是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提出的历史任务,也是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对进一步坚持、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待。一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先后出现过三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潮,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三大旗帜,使党的事业出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极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

4、民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形成符合本国实际的新的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求具有中国特点的形式,更要求它包含切合中国实际所需要的内容。这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创新化。民族化,就是用我们民族特有的表现形式,来表述和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之成为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具体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的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并形成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创新化,就是要立足中国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

5、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新阶段。二、马克思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来的。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小康的社会,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在这些方面,马克思的社会和谐思想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第一 ,必须坚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从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和谐社会的思想来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马克思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构想。

6、所以,我们必须沿着马克思开辟的和谐社会的理论道路,不断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丰富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我们不能过高估计中国社会的发展状态,我国社会目前还有很多不和谐的现象,而且产生这种不和谐现象的因素依然存在,和谐与不和谐,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动态过程,永远不会完结。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是一个现实的过程的思想来看,我们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理想与现实,目标与过程的统一。这就启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目标,我们必须从社

7、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着力解决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识到矛盾的客观性。马克思指出,矛盾和辩证法是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并不是现在有些学者所谓的仅仅是人的思维中的东西。这就启示我们,既要看到我国社会中确实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我们还应乐观地看到美好的前景,相信真理和进步的力量,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第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深化和发展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从空想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向往,到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和诉求;从列宁社会主义就是消

8、灭阶级的论断 ,到邓小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再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都昭示着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命题,明确表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标志着人类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主义本质是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也启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三、马克思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

9、谐思想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相统一的科学思想,是指导 21 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指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建设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是每一个民族为之奋斗的目标。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和谐社会的理想始终鼓舞着人们为之奋斗。我们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凝聚全人类、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朝着实现和谐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迈进。 1.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的一个重要

10、方面。早在 1844 年马克思就说过“人类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自然发展史”。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即一种和谐关系。人与自然的内在一致应该是保证人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与自然保持和谐一致的根本性原因。马克思指出,如果不遵循从自然界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不学会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恩格斯早就明确讲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会中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不幸的是,恩格斯的告诫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无节制地对自然界加以占有。在日新月异的科

11、学技术的支持下,全球气候变暖、禽流感的横行、洪水的泛滥、沙尘暴的嚣张等都日益加剧,这些都进一步证实了恩格斯所言的:如果我们无视自然界的规律而一味地掠夺自然,我们必将遭受到自然界更加严厉的报复。 鉴于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今,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既要讲发展的速度,又要讲发展的效益;既要讲资源的永续利用、环境的不断改善,又要讲生态的良性循环、协调统一;既要改变传统发展思维的模式 ,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并不是单个的孤立的存

12、在,而是现实的社会关系中的人,是一个社会性动物,而社会也无非是“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在马克思看来,“人在其现实意义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要最终消除人的异化,不仅要使社会得以高度的发展,还要造就人的全面的社会联系,使人从物的依赖发展到人的独立、自由的个性,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从异己的物化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成为自由联合起来的个人之间的自由交往,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实现人的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人与人的关系,应该是自由、平等的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应该要善于宽厚处事,协调人我,创造出和谐的人

13、际关系。同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最终目的,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不断地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3.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在的,因为只有在社 ,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和他的存在;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 ,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人的存在 ,而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的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

14、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要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在马克思看来,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互为前提、互相提高的。社会的进步是人的进步,经济政治的发展最终是解决人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必须以人为本,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构筑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以加强各阶层的利益协调,促进和谐社会的完善与发展,构建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四位一体”的和谐社会。总之,人类必须在地球上永恒地生存下去,人们也将继续沿着求和谐之真、创和谐之善、达和谐之美的文明路线走下去,由不和谐到高度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所在。这就需要我们在充分理解,把握马克思、

15、恩格斯和谐思想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用科学的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指导实践,并推进马克思和谐思想的中国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白 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思想 解读J.天府论坛,2009,(1):8-12. 2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刘忠岩.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思想的当代意义J. 长白学刊,2007,(2):35-38. 4张冬梅.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若干问题思考D. 西南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 1972.6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85. 责任编校: 王彩红,陈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