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云浮至岑溪公路双凤至榃滨(粤境段)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6795171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1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云浮至岑溪公路双凤至榃滨(粤境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路)云浮至岑溪公路双凤至榃滨(粤境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路)云浮至岑溪公路双凤至榃滨(粤境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公路)云浮至岑溪公路双凤至榃滨(粤境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公路)云浮至岑溪公路双凤至榃滨(粤境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云浮至岑溪公路双凤至榃滨(粤境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云浮至岑溪公路双凤至榃滨(粤境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6-1 云浮至岑溪公路双凤至榃滨(粤境段) 环境影响报告书云浮至岑溪公路双凤至榃滨(粤境段)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简本) 编制单位: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2008.7 编制单位: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2008.7 6-2 1 工程概况 1 工程概况 根据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042030) ,云浮至岑溪高速公路(粤境段)是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四横(福建漳州(省界)至广西玉林(省界) )和八纵(阳江港至云浮)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接广梧高速公路河口至双凤段,西与拟建的罗岑高速公路(广西段)相连,形成打通广东西部腹地,构筑广东大珠三角连通祖国大西南的东西向主干线,其实施完全符合广东省

2、委、省政府关于“泛珠三角”的战略构想,对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完善广东省高速公路网络、 加强大珠三角与大西南的经济联系将起到重要作用。该项目建成后,将是广东中部和东部地区进入广西中部和西部最直接、最快捷的通道。 云浮至岑溪公路双凤至榃滨(粤境段)起于郁南县东坝镇双凤管理区,路线往南经宋桂,在华石镇北折向西,穿越云开山山脉,与罗岑高速公路(广西段)相连,沿线经过郁南县东坝镇、宋桂镇和罗定市双东镇、附城镇、榃滨镇,路线全长 63.382 公里。 本项目推荐路线为 K 线。 项目起点(K0000)位于郁南县东坝镇双凤管理区,与广梧高速公路河口至双凤段(K70620)处相接,往南穿过云雾山余脉,经宋桂镇

3、三宝林场、楠木坑, 经木头坑, 往西南经南龙风门凹进入罗定市华石镇, 往西经风香脚跨越围底河,在罗定火电站南端的双东陈皮村往西跨越省道 S352, 在大步塘南端跨越铁路电厂支线,途径罗定火电厂粉媒灰场的南端,在双东水电站南端约 400m 处与设计中的罗岑铁路平行跨越沿江路和泷江,往西经榃应南端、西河砖场北端,跨越省道 S279,在蛇塘和罗岑铁路中间穿过,继续往西途径附城果场、大埇葛菜塘、二步水、上生鸡田、车仔田、刘屋湾、银竹根,在岭仔头处沿国道 G324 北端山脚布线,在观音口处往西南方向同时跨越国道 G324 和罗岑铁路,沿榃滨河南端山脚往西,穿过船地南端在石灰凹第二次跨越国道 G324,途

4、经大车、木坪嘴、大田垌、马蛋坑,途经榃滨综合厂北端、大石坑、万字坑、长其坑,在禾秆榔第三次跨越国道 G324,继续往西经大桥头、大湾、大头坑,最后穿过杨梅坑进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筋竹镇,与罗岑高速公路(广西段)对接,终点桩号 K64+932。推荐路线具体走向见附图。总投资约 540243.13 万元。 规模规模:全线布设 6 处互通立交。设特大桥 2138m/2 座、大桥 15541m/56 座,中小桥 400m/6 座,桥梁总长 18079m/31 座。隧道 5457m/13 座。桥隧占路线总长的 37.1%。 辅助设施辅助设施:设服务区 1 处、管理中心 1 处、收费站 5 处,其中匝道收费站

5、 4 处,6-3 主线收费站 1 处。 建设时间建设时间:2009 年 1 月开工2011 年 12 月,建设工期 3 年。 2 沿线环境特征 2 沿线环境特征 拟建项目主要在云浮市郁南县和罗定市境内布线,处于广西省、粤西与广东省其它地区的重要联络线上。沿线区域以丘陵为主,伴河流或山涧洼地,局部为岩溶地貌。 2.1 生态环境 2.1 生态环境 (1) 气候条件 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1 月均温 12.9,7 月均温 28.5,年平均气温 22.024.4,年平均降雨量 13801517mm,多集中于夏秋季,年平均相对湿度 8080.7%。冬春常见浓雾并伴有霜冻,49 月多

6、东或东南风,10 月至次年 3月多西或西北风,风速一般 12m/s,最大风速 1012m/s。春旱、秋末的寒露风和局部的洪涝是区域内主要的自然灾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本区属于武夷南岭山地过湿区(IV6) 。 (2) 土壤、土质 路线经过区域属于低山丘陵区,海拔均在 400 米以下,本项目沿线土壤类型主要为赤红壤。这些土壤的特点是结构疏松,透水性强,易引起水土流失。 (3) 动物、植被 经野外实地调查和历史文献资料, 在拟建项目评价范围内有 7 种鸟类为珍稀濒危动物种类,分别为游隼、红隼、普通鵟、画眉、白鹭、黑水鸡和黑尾蜡嘴雀。在对拟建项目沿线进行野外调查和实地勘访的过程中,

7、除上述珍稀鸟类外, 未在公路工程及评价范围内见到其它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或广东省重点保护动物, 但据文献资料, 在拟建项目评价区域的周边环境中可能分布有 1 种国家级保护动物(蟒蛇) 、1 中国家 II 级保护动物(穿山甲) 、2 种广东省重点保护动物(沼蛙、平胸龟) 。 拟建项目评价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较高,自然植被可分为 3 个植被型、3 个植被亚型和 4 个群系;人工植被主要有人工林、果园、农田、旱地 4 种类型。山体植被以马尾松林为主,农田植被以水稻为主,在西部丘陵有部分肉桂经济林,在东部农田中,有较大6-4 面积的桑园。沿线由于人类开发历史较久,原生植被已基本破坏,仅在与广西交界的杨梅坑尚有

8、南亚热带雨林层片, 木衣村尚有小面积次生性的相思树林。 评价区域内现存维管束植物有 132 科 317 属 396 种(其中蕨类植物 23 科 28 属 35 种;裸子植物 3 科 3 属4 种; 被子植物 106 科 285 属 357 种) , 分别占广东省总科数的 47.14%、 总属数的 19.27%、总种数的 5.61%。 (4) 水土保持 本项目区域主要位于丘陵区,地处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 2.2 社会环境 2.2 社会环境 (1) 沿线乡镇分布 拟建公路经过云浮市郁南县和罗定市。 (2) 城乡规划 拟建公路在拟定方案时,设计单位已充分考虑了与沿线各乡镇发展规划相结合,在可能的情况

9、下对沿线城镇都尽量避让, 同时在适当的位置设置互通立交, 方便城镇与对外交通的衔接。 根据现场调查和到相关城镇规划部门了解, 公路建设对沿线各城镇规划基本不造成影响。 3 建设项目工程环境影响 3.1 对生态环境可能的影响 3 建设项目工程环境影响 3.1 对生态环境可能的影响 (1) 农业环境影响 本工程将占用一定数量的水田、旱地等耕地,还将占用鱼塘、果园等。但不会改变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而且耕种方式、气候条件都不会改变,所以总体上不会对当地农业生态产生明显影响。另外,从我国 80 年代中后期至今已经建成通车的高等级公路沿线地区看, 都能保持地区原有的土地利用格局和农业生产结构不受影响。

10、但拟建项目将会对沿线地区部分乡镇, 特别是互通立交所在的一些乡镇产生影响。 目前在中央大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今天, 建设单位和各级政府更要加倍关注这些影响, 建设单位应会同当地政府一起切实做好土地调整和征地补偿工作, 尽量减少不利影响。 而设计单位在下阶段设计过程中应在耕地集中分布路段进行路线比选, 综合考虑路线走向、 路基高度、6-5 高填深挖、工程地质和工程造价等方面的因素,在工程投资不大的情况下,尽量采用了占地总量、占用耕地数量少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2) 植被影响 公路建设对沿线植被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永久占地减少了沿线的草灌地和林地等植被面积; 取土场以及施工便道、 施工营

11、地等施工期临时占地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其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 3.2 对环境的影响 3.2 对环境的影响 (1) 声环境影响 根据沿线调查,推荐路线声环境影响的村庄主要有仔头、船地、榃滨圩、岭仔、岩下、中间围、井头围、宁坡小学、榃滨中学等村庄。 施工期 施工期 公路施工期各种施工机械具有高噪声、无规则的特点,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特别是位于桥梁、互通附近的敏感点受影响相对较大,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和施工组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并在局部采取临时降噪措施后,其影响可以减轻到最小的程度。 营运期营运期 主线两侧评价范围内共有村庄 34 个,中期共 32 个超标。营运中期夜间超标范围为 0.510.2dB,

12、夜间超标范围为 0.217.6dB。 总体上,沿线敏感点于营运期超标量较大,需采取降噪措施。 (2) 水环境影响 拟建项目跨越的河流主要有榃滨河、泷江、围底河、白石河和深埗河,其中榃滨河、深埗河具有饮用功能,其他水体区划为工农业用水。 在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桥梁施工、隧道施工、施工场地和施工营地四个方面。若施工废水、施工废料、物料堆场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处置不当而进入水体,则会对水环境造成影响。 在运营期:风险事故对水环境(尤其是具有饮用功能的水体:榃滨河和深埗河)是潜在的影响。事故发生后,短期内对水体的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另一方面的影响是桥面径流对水体水质的影响,这一方面的影响较

13、小,主要表现为 SS 和油污污染。 因此,在工程的施工期和运营期都必须采取必要的水污染防治措施。这些措施主要6-6 有加强施工期的废物、废水污染防治和施工期日常监督管理(日常监理) ,废水要求做到达标排放; 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系统, 以防止危险品运输的风险事故和初期雨水直接流入水体(尤其是具有饮用功能的水体:榃滨河和深埗河) ;建立风险事故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可降到最低。 (3) 大气环境影响 施工期:施工期:除桥梁浇筑、桥台修建、爆破施工外,其余各施工阶段距离公路边界 20m外 PM10日均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4、-1996)二级标准;TSP 在路面施工阶段有超标,其余施工阶段均无超标;隧道施工扬尘对村民没有影响。 根据以往的调查和监测资料,沥青摊铺时的沥青烟气污染相对熔融烟气是很小的,其主要可能对施工人员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只要注意加强对操作人员的防护, 该影响较小。 营运期:营运期:营运期汽车尾气对沿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运营期隧道空气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较小。 在油烟废气和锅炉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相应的排放标准及采取一定的措施后, 周边环境中上述污染物浓度不会有明显增加, 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3.3 对城乡社会生活的影响 3.3 对城乡社会生活的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对人居生态环境的影

15、响主要体现在对噪声、大气污染、饮用水源的影响、辐射环境的影响,对文化保护的威胁,以及对景观、出行阻隔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1) 大气污染对城乡社会生活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可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影响。 高速公路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污染物主要是施工扬尘和沥青烟气。 扬尘污染主要来自施工车辆在运输施工材料而引起的道路扬尘、堆场扬尘、物料拌和扬尘、施工现场扬尘污染以及在隧道施工中由于钻眼、爆破、装渣、喷混凝土等原因产生的大量粉尘。沥青污染是由于沥青的熔融、搅拌、摊铺时产生的以 THC、TSP 和 BaP 为主的人体有害烟尘,对空气造成的污染。营运期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隧道

16、内有害气体, 以及辅助设施油烟废气和锅6-7 炉废气的排放。 经分析,本项目的大气环境污染是短时间的、局部的,只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 (2)水污染对城乡社会生活的影响 拟建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只要采取适当措施,基本不会对区域的饮用水源安全产生威胁。 (3) 辐射环境对城乡社会生活的影响 拟建项目建设对区域辐射环境不会造成明显改变,因此,对区域人群健康、高速公路上的旅客、公路养护人员及弃渣场周边环境均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4)高速公路建设对文化保护的影响 项目沿线基本不涉及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没有经过少数民族聚集区,所以对当地的文化保护影响不大。 (5)高速公路建设对人居环境的阻隔影响 总体上来看拟建项目对当地的出行阻隔影响并不是很大, 通过有针对性的设置通道及人行天桥, 基本上可以满足当地居民的出行。 本项目在跨越过水断面较大的河流等时,均设置桥梁通过,对于水沟等设置涵洞通过,基本保证了现有的水利布局,对项目沿线的水利、灌溉等设施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6)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项目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