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个体特征与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的关系研究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6794553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70 大小:82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民个体特征与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的关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居民个体特征与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的关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居民个体特征与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的关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居民个体特征与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的关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居民个体特征与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的关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民个体特征与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的关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民个体特征与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的关系研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居民个体特征与环境态度、环境行为居民个体特征与环境态度、环境行为 的关系研究的关系研究 摘摘 要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高消耗、高污染工业的盲目启动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能否恢复旧有环境,改变人类的环境态度,培养正向的环境行为,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本文以天津市居民为研究对象,探讨居民个体特征与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的关系,从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和收入水平五个方面分析对环境态度、环境行为产生的差异性影响,从而更好的了解居民的生态观念、制约因素、以及潜在的保护环境的动机。 首先,在分析己有研究成果

2、的基础上,结合本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要求,对居民个体特征、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的概念进行界定,确定其研究维度;其次,在借鉴相关学者研究量表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研究背景,开发出符合本研究目标的测量问卷。通过应用 SPSS 软件对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分析,最终生成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的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 最后, 利用独立性 T 检验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对居民个体特征与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和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的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积极的环境态度能够形成良好的环境行为。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研究环境态度、环境行为在居民

3、个体特征变量上的分布差异,有助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定位与促进相应政策的制定,有助于公众环境态度的提高与环境保护行为的形成。 关键词:关键词:环境态度,环境行为,居民个体特征 居民个体特征与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的关系研究 ii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s and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BSTRAC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4、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high consumption and high pollution industries blindly start,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underdeveloped infrastructure, etc. resulting in a serie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hether could revert to the old environment, to change human environmental

5、attitudes and cultivate positiv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would impact 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In this paper, the study of Tianjin resident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s and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environmental behavior. From gender, age, educat

6、ion level, occupation types and income levels five aspects,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effects on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thu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opulation ecology concepts, constraints, and potential motiv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First of all, in analyzing

7、the studies have been based on the results, combined with this papers research objectives, contents and requirements, to define the concept of the residents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to determine the dimensions of their research; Second, accor

8、ding to our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drawing-related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scale. develop the measurement questionnaire that consistent the goal of this study.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PSS software , analysis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questionnaire, Eventually generate the re

9、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as a research tool; Finally, the use of independent T test and one-way ANOVA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idents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environmental behavi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gender, di

10、fferent age groups, different education, different occupations and different income levels of residents have their own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positive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can form a goo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In this paper, the perspect

11、ive of empirical studies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n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in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s, could help to strengthen the positioning of environmental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relevant policy-making,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

12、ment of public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formation.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environmental behavior,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s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1-1 研究背景 1-1 研究背景 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人类物质文明得到极大提高。但环境日趋恶化,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环境问题成为当今人类面临最为严重的

13、社会问题之一。环境污染、森林减少、大量野生物种灭绝、土地荒漠化、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能源和资源枯竭各种各样改善环境的呼声不断高涨,曾代表社会主流的人地关系思想,如“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向自然开战”、“让高山低头,河流让路”等在民众之中仍产生巨大影响。为了经济的发展,人类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自然资源,而回报自然是垃圾、废物。如广西南丹县矿区由于乱开乱采,排放大量尾矿和污水,致使刁江流域严重污染,水中砷、镉、铅、锌等元素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几十倍到200倍1。造成沿岸人畜饮水困难,污染农田,人畜健康受到危害等。环境保护不仅成为公众的良好愿望,同时成为世界人民的政治行动。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利用政

14、治权力、法律手段来限制和惩罚破坏环境的行为,然而环境问题不但没有得到缓减,反而加重了,这事实很令人费解。当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等文献相继问世后,许多有识之士才醒悟,唯有唤起人们的自觉,唤醒人们的良知,才能真正地改变其行为方式。 环境保护的效果与公众的环境态度、环境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人类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日趋加剧,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对于人类健康、经济发展、社会公正、环境安全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必须制定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推动环保的方式。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非常艰巨的环境保护任务,单靠法律或者技术手段是远远不够的。环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环境保护

15、的全民参与,而全民参与的基础则是提高公众对环境的认识,使社会的价值观念、政府的决策行为、企业的生产行为以及公民的消费行为等逐步向环境保护方面倾斜和过渡。可以说,没有全民环境行为的改变和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成为空谈。 新的研究成果以及有效的传播途径,把环境知识和研究成果推荐给政策决策者和广大群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条件之一。以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当零散,当今流行的一些自然与社会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21 世纪生态环境的持续变化趋势方面,这些研究试图通过农业政策和生产实践来解决全球生态景观与生态环境问题,然而大部分的研究停留在社会科学领域而不是经济学领域,这些研究缺少环境经济行为的具有指导意义

16、的解释、预测以及科学假设。因此,本文拟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现状,构建出居民个体特征与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的关系模型,并进一步经过实证研究检验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研究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态度、行为在知识水平、收入状况、职业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性,把发展经济、改善教育、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环境修复有机地结合起,人类能否改变对待环境的态度与行为、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决定着人类未来发展的成败。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1 研究目的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森林覆盖率仅为国土面积的16.5%2。半个多世纪以来开荒种田以粮为纲的政策带来了惨重后果,如森林景观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洪水泛滥等等3。最近几十年来,南方地区洪水泛滥与北方地区干旱危害日趋严重4,特别是沙尘暴肆虐,迫使我国政府投入数十亿美金的巨资开展了退耕还林项目5,环境修复成为我国政府的首要政策之一。为了居民个体特征与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的关系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