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 第九章 DNA重组技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794021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3.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生物学  第九章 DNA重组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分子生物学  第九章 DNA重组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分子生物学  第九章 DNA重组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分子生物学  第九章 DNA重组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分子生物学  第九章 DNA重组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子生物学 第九章 DNA重组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生物学 第九章 DNA重组技术(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九 章DNA重组技术对多数生物来说,基因本质是DNA,基 因工程就是要改建DNA,涉及DNA序列 的重新组合和建造,所以基因工程的核 心就是人工的DNA重组(重组、建造的DNA分子只有纯化繁殖才 有意义。纯的无性繁殖系统称为克隆。 纯化繁殖DNA就称为DNA克隆或分子克 隆,基因的纯化繁殖就称为基因克隆。 所以DNA重组和分子克隆是与基因工程 密切不可分的,是基因工程技术的核心 和主要组成部分。重组DNA、分子克隆 甚至成了基因工程的代名词。基因工程属于生物技术范畴,广义的生物技术指任 何利用活的生物体或其一部分生产产品或改良生物 品质的技术;狭义的生物技术是专指以DNA重组技 术和单克隆

2、技术为标志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一般认 为这新的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 程和发酵工程几方面的内容。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 的核心和关键,是主导技术;细胞技术是生物技术 的基础;酶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条件;发酵工程是生 物技术获得最终产品的手段,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的 。生物技术是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其中基因工程和 细胞融合技术最为突出。蛋白质工程则是在基因工 程基础上综合蛋白质化学、蛋白质晶体学、计算机 学辅助设计等知识和技术发展起来的研究新领域, 开创了按人类意愿设计和研制人类需要的蛋白质的 新时期,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第一节 工具酶 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念 核酸酶可分为两类:核酸外切酶是

3、从核酸的一 端开始,一个接一个把核苷酸水解下来;核酸内切 酶则从核酸链中间水解3,5磷酸二酯键,将核酸 链切断。很多细菌和细胞中都能识别外来的核酸并 将其分解,1962年发现这是因为细菌中含有特异 的核酸内切酶,能识别特定的核酸序列而将核酸切 断;同时又伴随有特定的核酸修饰酶,最常见的是甲 基化酶,能使细胞自身核酸特定的序列上碱基甲基 化,从而避免受内切酶水解,外来核酸没有这种特异 的甲基化修饰,就会被细胞的核酸酶所水解.这样细 胞就构成了限制一修饰体系,其功能就是保护自身 的DNA,分解外来的DNA,以保护和维持自身遗传信 息的稳定。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 按酶的来源的属、种名而定,取属

4、名 的第一个字母与种名的头两个字母组成的 三个斜体字母作略语表示;如有株名,再 加上一个字母,其后再按发现的先后写上 罗马数字。例如:从流感嗜血杆菌d株( Haemophilus influenzae d)中先后分离到 3种限制酶,则分别命名为Hind、Hind 和Hind。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分类 按限制酶的组成、与修饰酶活性关系,切断核酸的情 况不同,分为三类: 类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由3种不同亚基构成,兼具 有修饰酶活性和依赖于ATP的限制性内切酶活性,它能识 别和结合于特定的DNA序列位点,去随机切断在识别位点 以外的DNA序列,通常在识别位点周围400-700bp。这类 酶的作用需要

5、Mg2+,S腺苷甲硫氨酸及ATP。 类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与类酶相似,是多亚蛋白 质,既有内切酶活性,又有修饰酶活性,切断位点在识别 序列周围25-30bp范围内,酶促反应除Mg2+外,也需要 ATP供给能量。 类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只由一条肽链构成,仅需 Mg2+,切割DNA特异性最强,且就在识别位点范围内切 断DNA。是分子生物学中应用最广的限制性内切酶。通常 在重组DNA技术提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指类酶而 言。四、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 大部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DNA序列具有 回文结构特征,切断的双链DNA都产生5磷酸基 和3羟基末端。不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和切 割的特异性不同,结果

6、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产生3突出粘性末端(cohesive end):以 Eoor 为例: 5GAATT C35Gp OHTTAAC3 3C ATAAG5EooP 3 CTTAAOH pG5 产生5突出的粘性末端:以Pst为例 : 5CTGCAG35CTGCAp OHG3 3GACGTC5Pst 3GOH pACGTC5 产生平末端(blunt end):Nru 为例 : 5TCGCGA35TCGp OHCGA3 3AGCGCT5Nru 3AGCOh pGCT5DNA重组技术中最常用的工具酶 酶 主要用途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识别DNA特定序列,切断DNA链 DNA聚合酶 或 其大片段( Klen

7、ow)缺口平移制作标记DNA探针 合成cDNA 的第二链 填补双链DNA3凹端 DNA 序列分析 耐热DNA聚合酶 (Taq DNA聚合酶聚合酶链反应(PCR)DNA连接酶连接两个DNA分子或片段 多核苷酸激酶催化多核苷酸5羟基末端磷酸化,制备末端 标记探针 末端转移酶在3末端加入同质多聚物尾SI核酸酶,绿豆核 酸酶降解单链DNA或RNA,使双链DNA突出端变 为平端 DNA端酶降解DNA,在双链DNA上产生随机切口 RNA酶A降解除RNA 磷酸酶切除核酸末端磷酸基第二节 重组DNA载体理想的基因工程载体一般至少有以下几点要求: 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繁殖,而且最好要有较高的自 主复制能力。 容易

8、进入宿主细胞,而且进入效率越高越好。 容易插入外来核酸片段,插入后不影响其进入宿主 细胞和在细胞中的复制。这就要求载体DNA上要有合适的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 容易从宿主细胞中分离纯化出来, 这才便于重组 操作。 有容易被识别筛选的标志,当其进入宿主细胞、或 携带着外来的核酸序列进入宿主细胞都能容易被辨认和分 离出来。这才介于克隆操作。一、质粒载体 质粒(plasmid)是细菌或细胞染色质以外的,能自主复制的,与细菌或细胞共生的遗传成分。其特点如下:是染色质外的双链共价闭合环形DNA(cccDNA),可自然 形成超螺旋结构,不同质粒大小在2-300kb之间,15kb的 小质粒比较容易分离纯化

9、,15kb的大质粒则不易提取。能自主复制,是能独立复制的复制子。一般质粒DNA复制 的质粒可随宿主细胞分裂而传给后代。每个质粒DNA上都有 复制的起点,的质粒的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质DNA中, 随宿主DNA复制,称为附加体。质粒对宿主生存并不是必需的。质粒也往往有其表型,其表现不是宿主生存所必需的,但也 不妨碍宿主的生存。某些质粒携带的基因功能有利于宿主细 胞的特定条件下生存,例如,细菌中许多天然的质粒带有抗 药性基因,如编码合成能分解破坏四环素、氯霉素、氨芐表 霉素等的酶基因,这种质粒称为抗药性质粒,又称R质粒, 带有R质粒的细菌就能在相应的抗生素存在生存繁殖。所以 质粒对宿主不是寄生的,

10、而是共生的。现在分子生物学使用的质粒载体都已不是原来细菌或细胞中 天然存在的质粒,而是经过了许多的人工的改造。从不同的 实验目的出发,人们设计了各种不同的类型的质粒载体,近 年来发展很快,新的有特定用途的质粒不断被创建。图给出 最常用的大肠杆菌克隆用质粒pUC19的图谱,此质粒的复 制起点处序列经过改造,能高频率起动质粒复制,使一个细 菌pUC19的拷贝数可达500-700个。二、噬菌体载体 噬菌体(phage)是感染细菌的一类病毒,有的噬菌体基因组较大 ,如噬菌和T噬菌体等;有的则较小,如M13、f1、fd噬菌体等。 噬菌体由头和尾构成,其基因组是长约49kb的线性双链DNA分子 ,组装在头

11、部蛋白质外壳内部,其序列已被全部测出。噬菌体感染时 ,通过尾管将基因组DNA注入大肠杆菌,而将其蛋白质外壳留在菌外。 DNA进入大肠杆菌后以其两端12bp的互补单链粘末端环化成环状双链,可以两种不同的方式繁殖(图):溶菌性方式:利用宿主菌中的酶类和原料,DNA上基因可按调控的 顺序表达合成构成噬菌体头、尾和尾丝所需的各种蛋白质,DNA经多 次复制合成许多子代DNA,于是装配成许多子代的噬菌体,最后裂菌 ,释放出许多新的噬菌体。溶原性方式:进入细菌的DNA可整合入细菌的染色质DNA中,随细 菌染色体DNA复制,传给细菌后代,这个稳定潜伏在细菌染色质DNA 中的DNA称为原噬菌体,含有原噬菌体的细

12、菌称为溶源菌 利用噬菌体作载体,主要是将外来目的DNA 替代或插入中段序列,使其随左右臂一起包装成噬 菌体,去感染大肠杆菌,并随噬菌体的溶菌繁殖而 繁殖。现在广泛使用的噬菌体载体也是已作过许 多人工改造的,主要的改造是:设计去除DNA 上的一些限制性酶切点。这是因为DNA较大,序 列中的限制性酶切点过多,妨碍其应用。在中段 非必需区,替换插入某些标志基因如上述的可供蓝 白筛选lacI-lacZ序列,和多克隆位点等。由此可构 建出两类噬菌体作载体;一类是插入型载体,可 将外来序列插中段,常用的gt系列载体,一般容 许插入5-7kb外来DNA;另一类是转换型载体,即 可用外来DNA替代中段,如IM

13、BL系列载体。三、动物病毒载体 感染动物的病毒可改造用作动物细胞的载体。由于动物细胞的 培养和操作较复杂、花费也较多,因而病毒载体构建时一般都 把细菌质粒复制起始序列放置其中。使载体及其携带的外来序 列能方便地在细菌中繁殖和克隆,然后再引入真核细胞。目前 病毒载体常用者有改造来自猴肾病毒SV40、逆转录病毒和昆 虫杆状病毒等,使用这些病毒载体的目的多为将目的基因或序 列放入动物细胞中表达或试验其功能、或作基因治疗等人基因组十分庞大,约含4109bp,建立和筛选人的基因组文 库,要求有容量更大的载体,酵母人工染色体(YAC)载体 应运而生。YAC含有酵母染色体端粒、着丝点及复制起点等 功能序列,

14、可插入长度达200-500kb的外源DNA,导入酵母细 胞可以随细胞分裂周期复制繁殖供作克隆,成为人基因组研究 计划的重要载体。第三节 目的序列与载体的连接一、粘性末端连接 如果目的序列两端 有与载体上相同的限制 性核酸内切酶位点,则 同一限制酶切开产生的 粘末端,在降低温度退 火时,能重新互补结合 ,在DNA连接酶催化下 ,目的序列就与载体 DNA链相连接(图:同一 限制酶切割DNA粘性末 端的连接)。如果在连接的两个DNA片段没有能互补的粘性末端,可用末端核苷酸转移酶催化脱 氨单核苷酸添加DNA的3末端,例如一般DNA3端加上polyG,另一股DNA加上polyC,这样人工在DNA两端做出

15、能互补的共核苷酸多聚物粘性末端,退火后能结合连接(图),这样方法称为同聚物加尾法。二、平末端连接 T4DNA连接酶也能催化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产生DNA平末端的连接。如果目的序列和载体上没有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可供利用,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的粘性末端不能互补结合, 则可用适当的酶将DNA突出的末端削平或补齐成平末端,再用T4DNA连接酶连接,但平末端连接要比粘性末端连接的效率低得多。对平末端的DNA,也可先连上人工设计合成的脱氧 寡核苷酸双链接头,使DNA末端产生新的限制内切 酶位点,经内切酶割后,即可按粘性末端相连(图: 人工接头连接法)。第四节 目的基因序列的来源和分离一、基因组DNA文库 从生物组织细胞提取出全部DNA,用物理方 法(超声波、搅拌剪力等)或酶法(限制性核酸 内切酶的不完全酶解)将DNA降解成预期大小的 片段,然后将这些片段与适当的载体(常用噬菌 体、粘粒或YAC载体)连接,转入受体细菌或细 胞,这样每一个细胞接受了含有一个基因组DNA 片段与载体连接的重组DNA分子,而且可以繁殖 扩增,许多细胞一起组成一个含有基因组各DNA 片段克隆的集合体,就称为基因组DNA文库( genomic DNA library)。基因组文库是具有生物 种属特异性的。构建基因组文库,再用分子杂交等技术去 钓取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