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安石变法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678111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宋王安石变法2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北宋王安石变法2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北宋王安石变法2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北宋王安石变法2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北宋王安石变法2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宋王安石变法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宋王安石变法2(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示五:2007年在大连,温家宝总理提出作为全球性的领导者,要有他 “三不足”的改革精神。,提示一:郭沫若称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提示二: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提示三: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提示四: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的作者。,请根据提示指出“他”是谁?,开心辞典,王安石,材料说明了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局面?这一状况的根源在那里?,积贫积弱的局面,根源在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的。,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

2、,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辽宋西夏连年征战,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一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原因和表现,1.社会矛盾尖锐,积弱,集中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P47),皇帝,军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冗兵冗官 冗费,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积贫,庆历新政改革失败的原因,宋仁宗的不信任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攻击措施“太猛”“更张无渐”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罢官无安置)农民无获明显好处,关键原因:,没有找到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没有涉及真正的关键问题,议一议,“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王安石“变法精神”,“变革天

3、下之弊法”王安石言事书,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推行变法运动的。,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王安石感事,人言不足恤: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天变不足畏: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这是对当时有人用各种所谓“天生异象”的奇谈怪论来攻击新法的回应),祖宗之法不足守:前人制定的法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甚至阻碍社会进步,就要修改甚至废除,不能盲目继承效法;,4、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辽宋西夏连年征战,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

4、成,一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原因和表现,1.社会矛盾尖锐,积弱,集中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P47),皇帝,军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冗兵冗官 冗费,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积贫,3、“庆历新政” 为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4、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变法目的: 富国强兵,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想一想:假如你是王安石,你会重点解决哪些问题?,增加财政收入以富国,积贫,变法核心,积弱,提高军队战斗力以强兵,王安石变法主要在哪几个方面进行?,富国之法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二、变法的内容,富国强兵,核心内容:,1、富国:,“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政府低息贷款给农民,

5、以钱代役,兴修水利,清丈土地,按土地等级收税,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政府协调供求关系,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减轻百姓负担,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稳定物价,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的收入,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增加了政府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其中,引起争议最大的哪些措施?,青苗法 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这就使农民在耕种、收获季节不至缺乏种子和粮食,又可以免受高利贷盘剥。,募役法 又称免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苏辙认为,王安石“志欲

6、破富民以惠贫民。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韩琦说:“乡村上户并坊郭有物业人户,乃是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贯,令纳一贯三百文,则是官放息钱也。”,假如你是个富商,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均输法等。,感应历史,假如你是个农民: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青苗法 募役法将兵法 市易法 A. B. C. D.,在王安石变法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 B.市易法

7、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C,及时巩固,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A、青苗法 B、募役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B,及时巩固,在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青苗法和募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主要原因是()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B.对农民剥削仍然过重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A,及时巩固,2、强兵措施: 整顿军队,省兵:精减军队,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B.保甲法: 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C.保马法: 官马由农户保养,作用: 减少政府支出,A.将兵法: 设

8、“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 由固定将官带军队,作用: 提高军队战斗力,作用:加强对人民控制,节省军费, 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3、取士之法:科举与选官制度改革,改革(内容上)科举制度:废诗赋取士,注重能力的经义策论考试,选官制度改革:贯彻择优录用,惟才用人的原则, 克服恩荫弊病,学校教育改革:整顿太学,优异者不经科考可直接为官。设置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重视发展地方教育.,作用: 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为政府培养实用人才,武学习武图,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王安石,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

9、变法取得一定成效,1.变法的结果:,A.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B.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提高;C.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D.有利于社会进步。,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废及变质(失败),变法期间,黄河流域发生蝗灾和旱灾,一些守旧官僚乘机大作文章。有个叫郑侠的小官,令人画了一幅“流民图”,描绘灾民的疾苦状况。他将这幅画呈送神宗,攻击新法造成民不聊生。朝廷的守旧官僚也群起诬蔑王安石。甚至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也哭着要求宋神宗废除新法。,保守派的反对,皇室成员的反对,神宗坚持新法,北宋流民图,2.失败原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阻力大),直接原因,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

10、象,引起民间不满,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推行新法操之过急。,材料: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 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司马光说:“臣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材料: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王安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私人信件抛出。,王安石变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

11、社会问题(财政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根本原因,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3.对变法的评价:,性质:,进步性(历史作用):,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局限性:,变法没有、也不可能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 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12、3)从改革的过程来看: 改革会有阻力、充满艰险,你从王安石变法得到些什么启示?,课堂小结,一、背景:1、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必要性)2、庆历新政揭开了王安石变法的序幕。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改革精神。4、宋神宗的支持。二、措施:1.目的:2.核心措施:3.主要措施:三、评价:1、性质:2、进步性:3、局限性:四、启示:,(可能性),巩固练习,1.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2.王安石说: “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主要目的在( ) A.抵抗辽国

13、的进攻 B.加强对农民阶级反抗的镇压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与大地主斗争的力量3.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B,B,C,4.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农田水利法 B.方田均税法 C.募役法 D.青苗法5、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反映了A、封建制度由强盛转衰B、中国经济重心转移C、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D、封建剥削的加重6.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减轻地主对农民的人

14、身控制 A. B. C. D.,A,D,C,7.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者,又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9.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实行的“更戍法”带来的弊端是( )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A,C,10、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A.辽、夏的威胁,B.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D.土地荒芜、水利废毁,11、在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青苗法和募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主要原因是( ),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B.对农民剥削过重,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C,B,知识聚焦:北宋王安石变法,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社会顽疾”);2、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对症下药”);3、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1)变法的积极作用(“药物有疗效”);2)变法的局限(“用法用量不当,病症的抗药性”);3)新法的变质(“药物过期及毒副作用”);,轻松记忆: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三衙”枢密院,禁军要编练;“杯酒释兵权”,将帅回家转。相权要三分,地方设通判,文臣做知州,摆个样子看。“三司”转运使,财政中央管,宫廷万岁爷,喜笑又开颜。地方官员们,愁眉又苦脸。老头甭高兴,好景不长远!,资料回放:入不赙出的国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