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_评选与分析报告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6774527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1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_评选与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01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_评选与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01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_评选与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01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_评选与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1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_评选与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1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_评选与分析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特 别 企 划更重要的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经济、 文化的进一步多元,“流行语” 这一青年社会文化心态的符 号表征 (沈杰语) 已经今非昔比。 大量的新词新语在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中流动、 翻新, 折射着一代新人喜 怒哀乐的生存状态, 需要青年研究者去及时地了解、 认识与把握。 从研究的方向和手段来看, 起步阶段的 “青年流行语” 研究, 为我们收集、 整理了大量不同城市青年 中流行的词语 (词条) , 为我们留下一份了解2 0 世纪9 0 年代初我国城市青年的珍贵资料, 但研究者多从不 同城市的方言切入, 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与简单语言学阐释的特点。 近两年有些研究者开始采用社会学实证研究

2、的方法, 通过网上调查、 问卷调查、 访谈等方式, 对青少 年 “流行语现象” 进行研究, 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我们认为这样的研究方向与方法是合适的 : (1 ) 将 “流行语” 视为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一种现象, 重点探讨 “流行语” 背后青少年的社会文化心态 ; (2 ) 主要采取 社会学实证的研究方法,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加以分析、 阐释。 以下的有些文章在这两方面做了不少探索 和努力, 但应该说还只是一个开头、 一个新的起步, 未来之路还需更加坚实地走下去。 让我们:点击 “流行语” , 进入 “新世纪” ! 点 击“ 流 行 语 ”“2 0 0 1 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评选与分析报告沈

3、 杰 杨长征 前 言 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 策划、主持,与北京青年报社联合主办,Y N E T 网 站承办,上海青年报社、重庆青年报社、广州青 年报社及其相关网站联动,网上评选“2 0 0 1 年中 国青年十大流行语”的活动,于 2 0 0 2 年 2 月 6 日至3 月3 1 日举行。 有2 0 0 1 名3 5 岁以下的青年上网 投票,在 3 0几个候选词语中,评出自己认为的 “2 0 0 1年中国青年最为流行的 1 0个词语” 。“ 2 0 0 1 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 的评选结果及 排 序 如 下: ( 1 ) “ 9 . 1 1 ” ; ( 2 )本拉 登;

4、( 3 )申 奥 成 功; ( 4 ) 入 世; ( 5 ) W T O ; ( 6 )“ 翠 花 上 酸菜 ” ; ( 7 ) 出 线; ( 8 ) Q Q ; ( 9 ) 反 恐; ( 1 0 ) f l a s h 。 此次评选活动是成功的。青年网民评选出的“十大青年流行语” ,突出地表现出 2 0 0 1年中国青 年社会文化心态上的三个主要特征: (1 )全球化 背景下强烈的世界关怀与问题意识; (2) “中国 年”中空前高涨的民族自豪感与发展期待; (3 )网络时代的迷恋新奇与流行文化追逐。 尽管要求最 终评选出的流行语只有1 0 个, 但是通过这些有限的 词语,仍然可以看到它们所表

5、征的事件及其意义, 在当前青年社会文化心态中所占据的地位甚至比 重。可以说,世界意识、祖国关怀、娱乐需求, 构成2 0 0 1 年中国青年社会文化心态空间的三个主要方面。换言之,通过“2 0 0 1 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 语”的评选,勾画出当代中国青年群体的三大特 征:最为强烈的世界意识,最为广泛的祖国关怀, 最为入时的娱乐需求。 此次评选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新华社 “新华网” 、 中国日报(英文版) 、 中国 青年报 、 北京青年报相继做了宣传、报道, 香港“凤凰卫视” (中文台)就此播出话题节目。通过网上评选,为以后“青年流行语”的深入研 究探索了经验、积累了资料。中国青少年研究中

6、心将在此次评选活动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就“青 年流行语现象”作进一步的专题调研。6特 别 企 划“ 2 0 0 1年 中 国 青 年 十 大 流 行 语评 选 ” 活 动 的 意 义 、 目 的“青年流行语” ,是指主要由年轻人创造、使 用,并在年轻人中流行的词语。 “青年流行语” 涉及当代社会的重大事件、现象、问题与时弊,以及青年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如人生意义、生 活方式、爱情、友情、就业、消费、时尚等等, 具有信息量大、时尚性强、传播面广的特点,准 确、生动、形象、及时地反映着当代社会时局与 年轻人文化心态的变化, 往往能够引起传媒与公众 的强烈关注。评选出当年在青年中最流行的词语, 无疑具

7、有相当的新闻效应与青年流行文化研究的价 值 。近年来,一些报刊曾举办过“十大流行语” 的评选活动, 发表过有关的文章报道, 一些专家、 学 者也从事过“青年流行语”的调查与研究。例如: 1 9 9 3 年 大学生 杂志举办的 “大学生评选大众十 大流行语” 活动;周晓虹的 “1 9 9 3 年十大流行语调 查” ;郑欣的“1 9 9 8 年十大流行语调查” ; 风流一 代刊载的9 8 中国流行语 ; 中国青年报刊 载的盘点9 9 娱乐流行语 ;1 9 9 9 年零点调查公司关于中学生最喜欢的口头禅的调查 ; 青年研究 刊载的“9 9 大学校园十大流行语调查”等, 均引 起过一定的社会反响。 以

8、往这些零星的评选、调查、报道和研究,尽 管具有一定的社会反响, 但调查不够权威、 系统, 方 法陈旧,缺少连续性与完整性,尤其是没能与网络 这一新兴媒体结合,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即时性、时 效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与北京青年报社主办, Y N E T 及相关网站联动承办的 “2 0 0 1 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 的网上评选, 及其后 续活动,将会大大弥补上述不足。 通过当年流行语的评选,反映、记载中国社会 的动态与当代青年的心态, 推出一个权威、 持久、 影 响广泛的 “文化时尚品牌” , 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与参与, 扩大有关报刊社与相关网站的社会影响, 促 进有关问题研

9、究的深化, 是该项活动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2 0 0 1年 中 国 青 年 十 大 流 行 语 ”评选活动的实施1 、参与此活动的纸媒体与网站同时联动,参与网站同时开设 点击流行语 进入新世纪评 选“2 0 0 1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 的窗口与页 面 。 2 、Y N E T 网站设计制作此次评选活动的页面, 提供投票系统。其他协办网站做相关链接,并在 主页显要位置及 b b s 首页放置此次活动b a n n e r 。 3、根据近几年有关流行语评选的素材与资 料,经过专家论证,提出“2 0 0 1 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评选的数十个候选词语,供网民投票评 选 。 4 、评选日期:2 0

10、 0 2 年 2 月 6 日至 3 月 3 1 日。 5 、评选规则: (1 )请您在候选词语中选择 1 - 1 0 个您认为 2 0 0 1 年中国青年中最流行的词语。 (2)您也可推荐候选词语之外的词语。 (3)按 要求填写“个人资料”后,点击“投票” 。拒 填个人资料者,选票无效。 (4)评选截止后,按词语的点击率高低排序。点击率前1 0 位的词语, 即为此次活动评选出的 “2 0 0 1 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 语 ”。 6、投票者“个人资料” : (1)姓名; (2) 性别; (3)年龄; (4)文化程度; (5)职 业; (6)所在地; (7)个人电子信箱。 7 、候选词语(专家提供3

11、 4条) :申奥成功、 出线、米卢、入世、WTO 、 “9.11” 、本拉登、反恐、新婚姻法、价格听证、知本家、海 归派、零距离、黑哨、下课、足彩、韩流、小 资、唐装、美眉、闪客、M P 3、Q Q 、F l a s h、 灌水、宽带、飘 / 漂、酷、哇噻、炭疽热、美 女作家、有没有搞错、翠花上酸菜、流氓兔。 8 、候选词语之外,网民推荐并选择的词语一 定数量后即时登录,并保留于数据库。“ 2 0 0 1年 中 国 青 年 十 大 流 行 语 ”评选结果及相关数据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 和北京青年报社联合主办、 Y N E T 网站承办的 “2 0 0 1 年中国青年十大流

12、行语”评选活动,于 2 0 0 2 年 2月 6日开始,至 3月 3 1日结束。网民选出的 “2 0 0 1 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结 果 如 下: ( 1 ) “ 9 . 1 1 ” ; ( 2 )本拉 登; ( 3 )申奥 成 功; ( 4 ) 入 世; ( 5 )W T O ; ( 6 ) 翠 花 上 酸 菜;( 7 )出 线; ( 8 )Q Q ; ( 9 )反 恐; ( 1 0 )f l a s h 。 在这次“2 0 0 1 年中国青年十大流行语”评选7特 别 企 划活动中, 青年 (3 5 岁以下) 参评者的基本情况如下 :1 、 总 人 数 :2 0 0 1 人。2 、 性 别

13、 分 布 :男性 1 2 5 1 人,占 6 2 . 5 % ;女 性 7 5 0 人,占 3 7 . 5 % 。3 、 年 龄 分 布:1 8 岁以下6 6 2 人,占3 3 . 1 % ; 1 8 - 2 5 岁 7 1 3 人,占 3 5 . 6 % ;2 6 - 3 5 岁 6 2 6 人,占 3 1 . 3 % 。4 、 文 化 程 度 :大学以下5 1 2 人,占2 5 . 6 % ;大学及以上 1 4 8 9 人,占 7 4 . 4 % 。5 、 职 业 分 布 :学生 1 0 5 8 人,占 5 2 . 9 % ;职 员 5 3 8人,占 2 6 . 9 % ;干部 1 3 7

14、人,占 6 . 8 % ;工 人 3 2 人,占 1 . 6 % ;农民 8 人,占 0 . 4 % ;军人 2 8 人,占 1 . 4 % ;商人 3 6 人,占 1 . 8 % ;其他 1 6 4 人, 占 8 . 2 % 。6 、省 市 分 布:北京6 5 2 人,占3 2 . 6 % ;上海 7 4 人,占3 . 7 % ;天津2 0 人,占1 . 0 % ;重庆5 7 人,占2 . 8 % ;安徽4 4 人, 占2 . 2 % ;福建5 0 人, 占2 . 5 % ; 甘肃1 3 人, 占0 . 6 % ;广东1 4 4 人, 占7 . 2 % ;广西2 6 人,占1 . 3 人;贵

15、州2 1 人,占1 . 0 % ;海南8 人,占 0 . 4 % ;河北 6 8 人,占3 . 4 % ;河南8 2 人,占 4 . 1 % ; 黑龙江4 5 人,占2 . 2 % ;湖北5 5 人,占2 . 7 % ;湖南 4 3 人,占2 . 1 % ;吉林2 4 人,占1 . 2 % ;江苏1 4 1 人, 占7 . 0 % ;江西4 5 人, 占2 . 2 % ;辽宁6 3 人, 占3 . 1 % ; 内蒙1 2 人,占0 . 6 % ;宁夏6 人,占0 . 3 % ;山东1 1 0人,占5 . 5 % ;山西2 6 人,占 1 . 3 % ;陕西 2 6 人,占 1 . 3 % ;四

16、川4 2 人,占2 . 1 % ;新疆8 人,占0 . 4 人; 云南 1 6 人,占0 . 8 % ;浙江 5 2 人,占2 . 6 % ;香港2 人,占0 . 1 % ;台湾2 人,占0 . 1 % ;其他地区2 4 人, 占1 . 2 % 。7 、 城 乡 分 布 :城市 1 9 6 0 人,占 9 8 . 0 % ;农 村 4 1人,占 2 . 0 % 。8 、“ 十 大 流 行 语 ” 的 评 选 结 果 及 投 票 人 数 和百 分 比 :(1 ) “9 . 1 1 ” (1 3 6 9人 / 6 8 . 4 % ) ; (2 ) “本 拉登” (1 2 4 7 人/ 6 2 . 3 % ) ; (3 ) “申奥成 功” (1 2 1 5人 / 6 0 . 7 % ) ; (4 ) “入世” (1 1 3 4 人 / 5 6 . 7 % ) ; (5 ) “W T O ” (1 0 7 7 人/ 5 3 . 8 % ) ; (6 ) “翠花上酸菜”(1 0 0 3 人/ 5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