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整的全差分运算放大器设计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6773698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58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完整的全差分运算放大器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完整的全差分运算放大器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完整的全差分运算放大器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完整的全差分运算放大器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完整的全差分运算放大器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完整的全差分运算放大器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完整的全差分运算放大器设计(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信系统混合信号 VLSI 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混合信号 VLSI 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2003 年 12 月 31 日 作者: 唐长文, 菅洪彦 作者: 唐长文, 菅洪彦 1全差分运算放大器设计全差分运算放大器设计 唐长文 (011021361),菅洪彦(021021061) , 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设计指标 在上华 0.6um CMOS 2P2M 工艺上设计一个全差分运算放大器,设计指标如下: ? 直流增益 : 80dB ? 单位增益带宽 : 50MHz ? 负载电容 : =5pF ? 相位裕量 : 60 ? 增益裕量 : 12dB ? 差分压摆率 : 20

2、0Vs ? 共模电平 : 2.5V (VDD=5V) ? 共模负反馈单位增益带宽 : 10MHz ? 等效输入噪声 : 20nVHz ? 输入失调电压 : 4V 二、运放结构选择 Vin+Vin-Vb1Vo-Vo+Vb3Vb2CCRCCCRCM1M2M3M4M5M6M7M8M11M12M9M10 VcmfbM13CLCL图 1 共源共栅两级运算放大器 通信系统混合信号 VLSI 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混合信号 VLSI 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2003 年 12 月 31 日 作者: 唐长文, 菅洪彦 作者: 唐长文, 菅洪彦 2运算放大器的的结构主要有三种: (a)简单两级运放,two-sta

3、ge;(b)折叠共源共栅, folded-cascode; (c)共源共栅,telescopic。该运算放大器的设计指标要求差分输出摆幅为4V,即输出端的所有 NMOS 管的,DSAT NV之和小于 0.5V, 输出端的所有 PMOS 管的,DSAT PV之和也必须小于 0.5V。对于单级的折叠共源共栅和直接共源共栅两种结构,都比较难达到该要求,因此我 们采用两级运算放大器结构。另外,简单的两级运放的直流增益比较小,因此我们采用共源共 栅的输入级结构。考虑到折叠共源共栅输入级结构的功耗比较大,故我们选择直接共源共栅的 输入级,共源的输出级的结构,如图 1 所示。两级运算放大器设计必须保证运放的

4、稳定性,这 里 Miller 补偿或者 Cascode 补偿技术用来进行零极点补偿。 三、性能指标分析 1. 差分直流增益 Adm80dB 该运算放大器存在两级: (1) 、Cascode 级增大直流增益(M1M8) ; (2) 、共源放大器 (M9-M12) 第一级增益 ()135 1111313557 513357/mmm mommoomoo moomoogggAG Rggr rgr rgg ggg g= = = +, 第二级增益 ()9 2229911 911/m momoo oogAGRgrrgg= = = +, 整个运算放大器的增益: 41359 12 51335791110 (80

5、)mmmm overall moomooooggggAAAdBgg ggg ggg=+2. 差分压摆率 200 V/us 转换速率(Slew Rate)是大信号输入时,电流输出的最大驱动能力。 定义转换速率 SR: ? 输入级: max1 max|2|CCoutDSCCIdvISRdtCC= 单位增益带宽1umCgC=,可以得到1CmuCg= 111 1 111222 2DSDSuDSu effu DSCmeffIIISRVICg V= 其中1 112()DS effGSthpoxIVVVWCL= 因此,提高两级运算放大器转换速率的一种方法是尽可能增大管子 M1 的有效电压 Veff1。 ?

6、输出级: max9 max|2|CCoutDSCCLIdvISRdtCCC=+该个运算放大器的转换率1392min,DSDSCCLIISRCCC=+3. 静态功耗: 该运放没有功耗指标,这里我们以 15mW 为例简单分析一下。 运放的静态功耗: 通信系统混合信号 VLSI 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混合信号 VLSI 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2003 年 12 月 31 日 作者: 唐长文, 菅洪彦 作者: 唐长文, 菅洪彦 391013()()staticddssDSDSDSPVVIII=+ 静态功耗确定了整个电路的静态电流最大值为: 1535.00Static DC ddssPmwImAVVVV

7、=(2) 我们将该电流分配到电路的不同的地方去。 例如, 100A 给偏置电路, 2900A 给两级放大电路。 这里完全是根据设计人员的经验来确定,有可能电流的分配并不能使整个电路达到全局最优。 4. 等效输入噪声 20 nV/HZ(thermal noise) 我们知道每一个晶体管都存在噪声电流源,其功率谱密 度为 2 224()3DSfm im oxK gSKTgfWLC=+ 热噪声 1/f 噪声 我们忽略第二级的等效输入噪声, 因为第二级的输入噪 声要除以第一级的增益。输入等效噪声为 22227 ,17 12m n innn mgvvvg=+5. 相位裕量 60 度,单位增益带宽 50

8、MHz 假设运放只有两个极点。(实际上,会有两 个以上的极点,同时还会在右半平面或者左半平 面的零点)。 由于密勒补偿电容 Cc的存在, p1和 p2将会分开的很远。假定 1p 9outm p Lg C= 这三个极点从小到大的顺序以此为: 通信系统混合信号 VLSI 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混合信号 VLSI 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2003 年 12 月 31 日 作者: 唐长文, 菅洪彦 作者: 唐长文, 菅洪彦 5第一极点:()()1513357911359moomoooo p mmmCgg ggg ggg gggC+=, 第二极点: 29m p Lg C=,第三极点: 333113m p

9、gsgddbsbg CCCC=+6. 共模负反馈: CMFB 为了稳定全差分运放输出共模电压,必须设计共模负反馈电路。在设计输出平衡的全差分 运算放大器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以下几点1: ? 共模负反馈的开环直流增益要求足够大,最好能够与差分开环直流增益相当; ? 共模负反馈的单位增益带宽也要求足够大,最好接近差分单位增益带宽; ? 为了确保共模负反馈的稳定,一般情况下要求进行共模回路补偿; ? 共模信号检测器要求具有很好的线性特性; ? 共模负反馈与差模信号无关,即使差模信号通路是关断的。 图 4 是一种共模负反馈实现结构1,该结构共用了共模放大器和差模放大器的输入级中电 流镜及输出负载。这样,

10、一方面降低了功耗;另一方面保证共模放大器与差模放大器在交流特 性上保持完全一致。因为共模放大器的输出级与差模放大器的输出级可以完全共用,电容补偿 电路也完全一样。只要差模放大器频率特性是稳定的,则共模负反馈也是稳定的。这种共模负 反馈电路使得全差分运算放大器可以像单端输出的运算放大器7一样设计,而不用考虑共模负 反馈电路对全差分运算放大器的影响。 Vin+Vin-Vb1Vb3Vb2M1M2M3M4M5M6M7M8M14VcmfbM13M17M18M19M20M15VcmM16Common Mode AmplifierDifferential Mode Amplifier图 4 共模、差模输入放

11、大器 通信系统混合信号 VLSI 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混合信号 VLSI 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2003 年 12 月 31 日 作者: 唐长文, 菅洪彦 作者: 唐长文, 菅洪彦 67. 电压偏置电路:宽摆幅电流源 Vb1Vb2Vb1MB5MB7MB8MB6MB1MB13MB14MB2IbiasMB3MB4MB10MB11MB12MB9图 5 宽摆幅电流源 在共源共栅输入级中需要三个电压偏置,为了使得输入级的动态范围大一些,图 5 中的宽 摆幅电流源来产生所需的三个偏置电压。根据宽摆幅电流源的设计要求,必须满足 123BBBWWW LLL=5613781444BBBBBBBWWWWWWW

12、LLLLLLL=1011124BBBWWW LLL=8. Miller 补偿电阻 电阻 RC可以单独用来控制零点的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I、 将零点搬移到无穷远处,消除零点,RC必须等于 91mg。 II、 把零点从右半平面移动左半平面,并且落在第二极点2p上。这样,输出负载电容引起的极点就去除掉了。这样做必须满足条件: 12zp= 9111 1()mLCC mg CCRg= 通信系统混合信号 VLSI 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混合信号 VLSI 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2003 年 12 月 31 日 作者: 唐长文, 菅洪彦 作者: 唐长文, 菅洪彦 7得到电阻值为 61(1)L C m

13、CCRgC=+ III、 把零点从右半平面移动左半平面,并且使其略微大于单位增益带宽频率u。比如,超过 20。 1.2zu 91C mRg 1z CCR C, 并且1m u Cg C 得到电阻值为 11 1.2C mRg 四、手工计算 首先,我们必须从 CSMC 0.6um 工艺库文件中得到工艺参数: 2119/noxCA V=,255.2/poxCA V=,,0.73TH NVV=,,1.0TH PVV= 1. 确定 Miller 补偿电容 为了保证相位裕量有 60,我们要求第二极点 2p和零点z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0zu, 22pu9110mmccgg CC,912mmLcgg CC 则

14、,0.20.2 51CLCCpFpF=。这里,我们取2CCpF=。 2. 确定两级放大器中的工作电流 共模负反溃的输入端电流与差模输入端相同,因此输入级的工作电流 ()12 121002133.33 23DSCISR CV uspfuA=, 由于有一些寄生电容,预留一些余量,我们取1200DSIA=,则,14,13400DSDSIIA=。 输出级工作电流为, ()1110088002DSCLCMFBSRICCCV uspfuA=+=, 同样,由于有一些寄生电容,预留一些余量取11900DSIA=。 3. 计算放大管的跨导 gm 根据全差分 Slew Rate 要求,111 1 11123331.522DSDSuDSu effu DSCmeffIIISRVICg V=, M1 管的有效电压, 1622 2000.42533 6.28 50 10eff uSRVsVV =, M1 管的跨导 11 1 122 2000.9420.425DS m effIuAgmVV= 通信系统混合信号 VLSI 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混合信号 VLSI 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2003 年 12 月 31 日 作者: 唐长文, 菅洪彦 作者: 唐长文, 菅洪彦 81112()mpoxDSWgCIL=1 22166(0.942)()()40.22 55.2 10200 10WWm L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