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677340 上传时间:2017-08-2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2007/7/12 10:29:44辨析题1、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2、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3、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4、世界统一于存在。5、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在任何范围内都具有绝对的意义。6、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7、建筑楼房,先有设计图纸,然后才能盖起楼房,所以,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是意识决定物质。8 、 “观念的东西不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9、唯物主义是一元论,唯心主义是二元论。10、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11 、割下来的手以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12、量与

2、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13、新事物就是新产生的事物。14、差异就是矛盾。15、辩证矛盾就是思维的前后不一致。16、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17、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18、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9、“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20 、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的过程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2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22、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23、“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24、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

3、基本关系。25、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按照人的意志发展的。26、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27、“ 政府终归是少数人的政府,不管这些少数人使用一个人的名义,还是使用许多人的名义。”28、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是指它与社会存在相互独立,并行不悖。29、国家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30、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按照人的意志发展的。31、时势造英雄。32、任何个人在历史上都起作用。3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因而,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直接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34、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35、社会进步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因此,社会发展地直线上升的。36、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37 、人的价值在于人的自我实现。38、“ 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心力是爱”,因此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39、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40、假象是一种错觉。41、“ 信则灵,不诚则不灵。”42、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43、古希腊哲学家说:“ 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44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45、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46 、“ 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

5、1、答案要点:错误。这一论断是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规定,而不是对所有哲学的规定。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无论哪一个学派都不能成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2、答案要点: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来划分的。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来区别的。唯物论者是可知论者,如果说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者就是片面的。在哲学史上,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如黑格尔这样一些唯心主义者。只有少数哲学家才是不可知论者。3、答案要点:错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

6、义和唯心主义。这两大派别是由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回答的是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它们不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这个命题掩盖了唯物主义何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从而也掩盖了二元论的不彻底性的唯心主义实质。因而,该命题是错误的。4、答案要点:错误。(1)这是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折衷主义观点,它抹杀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掩盖了在这个问题上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2)存在只是世界统一性的前提,物质和精神都是存在;但精神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世界的统一性不在于它的存在,而在于它的物质性。(3)这一命题也是同语反复,没有揭示出不同存

7、在的共同本质。5 、答案要点:错误。(1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本体论范围内才有绝对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2)从认识论大范围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又具有能动性,能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和物质互相联系。6、答案要点:正确。(1)实践活动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活动。人通过实践可以创造出按照自然规律本身无法产生的事物;(2)在实践中,人能够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使客观规律为人所用,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性特征。这是其他动物多不及的,是人所特有的。(3)所以,实践活动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象性活动。7、答案要点:错误。(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

8、具有能动作用。(2)在建筑楼房之前的设计图纸,决不是人脑自生的。它是根据以往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制定出的合乎规律的设计图纸。这正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表现;(3)题中观点的错误在于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夸大为决定物质的东西,是唯心主义的观点。8 、答案要点:正确。(1 )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正确论断。(2)观念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3)观念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形式是主观的,而不是原原本本客观物质,是经过人闹改造的客观物质。9、答案要点:错误。(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分是以哲学基本问题上何者为第一性为标准

9、的。坚持物质第一性为唯物主义,坚持意识第一性的为唯心主义。(2)而一元论和二元论则是以世界有几个本原为区分标准的,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为一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的为二元论。(3)唯物主义和彻底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只不过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唯一本原是物质,彻底的唯心主义认为世界唯一本原是精神。10、正确。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唯物辩证法思想,即事物的条件性。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一个事物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依赖于周围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就是这一事物的条件,地点和时间也是条件。任何一个具体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存在和发展,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因此,我们分析、解决问题不能脱

10、离当时的具体条件,离开了事物存在的条件,对事物的认识就无从说起。11 正确。它形象地说明了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整体,也就不能了解部分,部分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性质和作用。12、错误。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但量与事物的存在则不是直接同一的。量的变化在度的范围并不影响事物性质的变化,只有量变突破度,才会引起质变。13、错误。新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前进方向的、有着强大生命力和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说到一个事物是不是新事物,不能只以出现的时间的先后为根据。新事物当然是指新产生的东西,但是,新产生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新事物,只有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事物才是新事物。14、正确。辩证法所讲的

11、差异,是指事物内在的本质上的差异,也就是统一体内部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差异。但当他们未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时,仅是一种外在的差异,一切有差别的东西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构成现实矛盾。事物的内在差异是矛盾对立的最初表现,随着对立的展开,对立面斗争才日益明显。可见,差异,冲突只是表现矛盾的激化程度的不同,其在性质上都是矛盾。15、错误。辩证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存在于一切事物及其过程中,而思维前后不相一致是逻辑矛盾,是思维中的错误,是该克服的。该命题混淆了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的区别,因而是错误的。16、错误。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

12、,它生动具体、多变易逝、表现外露;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它相对稳定,深藏在事物内部。没有离开本质的现象,也没有离开现象的本质。事物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事物的本质要通过各种现象的总和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也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表现着事物的本质。认为它们无本质可言,就割裂了现象与本质的辩证联系。17、错误。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并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它包含主观精神,但不是纯主观精神,因此主体不等于主观。客体是指进入主体活动范围并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客体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世界,因此,客体也不等于客观。18、错误。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

13、。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则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论。这种观点混淆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和旧唯物认识论的界限。19、正确。这是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实践和理论相比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批判的武器” 是指革命理论,“ 武器的批判” 是指革命的实践活动。前一个“ 物质力量”是指客观世界,后一个“物质力量”是指群众的实践活动。这一论断的意思是说,革命的理论不能代替当今的实践,客观世界只有通过群众的实践活动才能得到改造。20 、错误。“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以关于客观事物的抽象规定为逻辑起点,通过逻辑中介,达到理性具体的过程,即“多种规定的综合” 和统一的过程

14、。它是理性认识的深化、发展过程,是形成概念体系,建构理论框架及体系的过程和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它属于总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具体 抽象 具体”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是对事物本质的完整的认识过程。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则是理性认识形成以后,回到实践,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并在实践中检验、修正、补充和发展认识的过程。总之,前者是思维再现具体的逻辑上升过程,属于思维运动;后者已经进入实践领域,不可混同。21、错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客观真理是

15、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22、答案要点:正确。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不以人的主观认识和意志为转移。因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社会发展有其确定的方向、秩序和趋势,社会发展是许多相互冲突的单个人的意志构成的“总的合力” 作用的客观结果。23、答案要点:错误。历史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6、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研究思想史对于深入认识人类历史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24、答案要点:错误。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网络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工具,它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25、答案要点:错误。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没有人的活动就没有社会历史,但这不能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把社会规律看成是按人的意志发展的,是仅仅从表面看到人的活动受主观意志支配,而不懂得人的活动的物质性,看不到主观意志的物质根源。这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观点。26、答案要点:错误。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