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硕士论文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6766784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DF 页数:58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硕士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上海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硕士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上海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硕士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上海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硕士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上海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硕士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硕士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硕士论文(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交通大学 MPA 论文 上海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 2时经济受到市区辐射,因此,这些远郊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在上海市范围内具有相对的典型性。近几年来,因为征地开发而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进而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政府也在不断的调整对失地农民的保障政策,但似乎问题依然没有很好的解决。无论怎样,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他的主导责任是责无旁贷的。 政府不能只停留在对失地农民的最基本的保障上,应当以科学的、发展的观念,重新审视保障问题,要使失地农民保障形成一种良性的增长。本文就秉承这一理念,力图寻找着一种新的良性保障模式,希望借此能为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使公共政策研

2、究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得到重视和运用,推进政府决策上的科学、民主、制度和高效。 第二节 主要概念描述 失地农民。 “失地农民”一词,最早于何时提出,目前学术界还尚无定论;但 2000 年以后的研究中, “失地农民”一词大量出现,而且在 2000 年之后发表的学术论文中, 标题与内容中明确的出现了 “失地农民” 这一概念。失地农民,是指那些在城市化进程中,基于城市建设和开发用地需要,耕地被征用而失去土地,但仍保持或部分保持农民身份,并未真正转变成城市居民的农民。大部分的失地农民, 在失地后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居民, 更像是边缘化了的 “第三者” 。他们的身份特殊而又模糊,归农又没有土地,归居又没有户口,

3、到最后很容易成为多方管不了的盲点盲区。多方忽视的结果必会使这部分人为了自身的名分和生存而抗争,成为不稳定因素的爆发点。失地农民,失去的不仅仅是身份,还失去了土地、失去工作、失去劳动收入、失去社会保障。同时,与之相对应的,他们要求人格尊严权、劳动权、财产权和社会保障权。据统计,我国目前失地农民总数已经超过 6000 万,并仍以每年约 200 万的速度递增。我国近些年城镇化速度年均超过 1%,而每提高 1%的城镇化水平就将占用 190 万亩耕地,需安置失地农民约 266 万。这样下去,到 2020 年,我国的失地农民将会过亿。这一庞大的群体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足以上升到战略意义上。本文中所指失地 严

4、新明.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年 7 月第一版 赵雪峰.失地农民与城市化:如何解开这一对尖锐的矛盾死结J.理论与当代,2009,08:59 上海交通大学 MPA 论文 上海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 3农民,专指由于大规模征地拆迁而导致的失地农民。 失地农民保障。保障,是指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的某种意义上的交互动态的有限支撑和支持,它需要建立在全社会的文明和财富逐步的增加和法制建设逐步完善的基础上。而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社会消费基金的形式,为因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及其他不幸遭遇而使生存出现困难的社会成员提

5、供一定的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权利。对于失地农民而言,其所保障范围涉及基本生活保障、就业保障、养老、医疗、住房等等。对于上海失地农民,上海经过多年的发展与运作,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保障体系。在 2005 年开展的一项针对失地农民对政府的政策期望调查中,在调查对象最希望政府解决的问题一项中,位居前三项的分别是“帮助就业” (占 44.2%) 、 “减负增收” (占 22.4%) 、 “社会保障” (占10.6%) ,三者共计 77.2%,其余诸如社区住房、子女教育、市民待遇及其他等约 20%。由此可见,收入、就业、社会保障是失地农民经济适应的主要内涵。失地农民收入中,相当的大比例是征地后获

6、得的补偿款和安置费;就业问题中,如何维持稳定和满意的就业状态是关键;社会保障中,以基本社会保障为基础、商业保险及基金运营为有益补充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解决问题的方向。因此,本文中提及的失地农民保障,主要是征地补偿保障、就业保障和新型社会保障三部分内容。其他具体的保障内容,诸如基本生活保障、住房保障、教育保障等内容,文中虽有相关内容的涉及,但不作为本文论述的重点。 政策。即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方法及条例的总称。从该定义中,我们可以明确:政策是政府的政策,是由政府制定的行为准则,是体

7、现政府的的政治行为和政府活动的产物。其本质在于解决公共利益分配的问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服从于政府对利益的追求,而且这一过程是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在历史上,中外有不同的学者对公共政策提出了不同的界定。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或立法者指定的,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美国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政策 陈庆云.公共政策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年 7 月第一版. 上海交通大学 MPA 论文 上海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 4学科创立者拉斯韦尔与卡普兰(A. Kaplan)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

8、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托马斯戴伊(Tomas R.Dye)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国内学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以上这些概念界定,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对公共政策的认识,但都过于局限和笼统,没有体现出公共政策的本质。政策的本质应该体现得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应该是政府以公共政策为手段,对全社会实行权威性的利益分配,谐调社会公共利益在社会和主体成员之间的分配。在政策形成过程中,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群体被自己的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去,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这一

9、过程又包括了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和利益落实几点。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进行分配;是基于多种利益关系的有选择的分配;是通过综合多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是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利益分配。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随着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沿海的一些省市就开始以建设开发区的形式发展经济,并进行大规模征地,也产生了最早一批的失地农民。有关失地农民的研究也从此拉开了序幕。 对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保障问题,国内许多学者做出了相关研究,并将我国现行的征地保障政策与国外相关政策和措施进行了比较分析。这方面的主要代表著作有:宋斌文所著的当代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许

10、文兴所著农村社会保障 ;邓微所著中国转型期农村社会保障研究报告 ;王越等所著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等。对于研究的角度上,广大学者主要从失地农民的补偿、出路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展开研究。上海市农委的顾吾浩在农村城市化与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农村城市化不能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也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剥 陈庆云.公共政策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年 7 月第一版. 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8 上海交通大学 MPA 论文 上海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 5夺农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道路,而必须审慎地研究和正

11、确处理保障农民利益问题” 。樊小钢在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一文中, 提出了 “必须构建一种以放弃承包土地来换取全面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利益的机制,为失地农民完全市民化提供制度渠道”的观点。在对现有政策的效率方面,武汉大学社保研究中心的王华在当前我国失地农民安置政策及其效率分析中对当前我国失地农民安置政策及其效率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评价,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江西农大的黄建为从公共政策群视角下,对失地农民问题的理念导向、模型设计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重新定位;上海农科院的干经天和吴剑英认为,应当让失地农民参与到土地经营要素的分配中来,失地保障由政府和经济组织共同操作等政策主张;其他的政策

12、研究主流方向还有: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导向型政治参与;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均衡模式;失地农民合法权益失衡与缺失导致失地农民困境;失地农民农村公共政策在体制、资源、文化层面的制约因素等。 以上一些学者观点的基础,是建立在对失地农民的生存局面、发展前景、心理状态等基础性资料的调查上的。结论的形成是通过调查与统计的方法来对调查研究报告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而得出的。对此,我国各地都有相关的机关单位和社会调查机构进行过相应的调查。例如,在 2007 年 1 月至 2 月,河南省社科院对新乡市周边的 25 个行政村中随机抽取的 246 户失地农户, 对这些农户的基本情况、耕地及占用情况、家庭经济和就业福利待

13、遇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此外,还有上海市的金山区在对区内失地农民居住情况抽样调查后,形成了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后生活情况调查报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元露丰、杨晓军教授在所著的武汉市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和就业状况调研报告中,对 109 个农村劳动力的实际生存状态和就业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分析,得出“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的结论。 对于国外先进政策的经验介绍方面,西南科技大学的邹卫中,通过对国外 顾吾浩.农村城市化与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对策研究J.上海农村经济,2008,04:1518 樊小钢.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J.经济研究参考,2004,07:3737,45 王华.当前我国失地农民安置政策

14、及其效率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8,08 黄建伟.公共政策群视角下失地农民问题研究J.求实,2009,01:9092 干经天,吴剑英.创新上海失地农民制度安排的基本思路J.上海农业学报,2006,22(4) :118121 石晓华.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09:2831 潘明.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后生活状况的调查J.新农村建设,2008,08:125127 胡祥,阎占定.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导向型政治参与与探讨J.学术论坛,2009,07:107109 上海交通大学 MPA 论文 上海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研究 6征地制度的发展趋势研究,从政策机制、市场定价、行为规

15、范等方面分析了国外政策对我国现有征地补偿政策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国外征地制度的发展却是极其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一文中进行了阐述;河南省委党校的廖富洲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国内外比较与启示中介绍了国外在不同社会制度、国情及土地性质下相应的农民保障政策和措施。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在研究思路上,本文以失地农民政策所涉及的各相关主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理性思考与行为作为研究的起点, 利用公共选择及其相关理论的结构框架,把相关主体的利益出发点和归宿点放入到新型的利益关系模型中进行权衡和分析,尝试着找出当前失地农民问题背后的政策层面和利益层面的原因,进而提出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法。文章将公共选择及其相关理论作为整篇论文的理论框架,并选用公共物品理论、经济人范式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等可以用来分析失地农民保障政策研究的理论。文章以上海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当地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各方面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分析了近些年来政府在对待失地农民在安置、就业、社保等方面政策的演变、调整过程。最后的部分以城市化发展的整体观点,将失地农民保障体系建设以一种良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