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 复习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766271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地理 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 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 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 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 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地理 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地理 复习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地图的三要素 一、方向 1.种类: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还有东北、东南、西南、 西北 2.表示(1)一般定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定向:箭头所指定的方向是正北(北方)(3)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确定地平面方向(1 )指南针指示正南或正北方向(2)北极星指示正北方向(在北半球可见)(3)太阳:东升西落(4)太阳和手表:在中高纬度地区,时针和表盘上12点之 间夹角的平分线指示方向 4.判断方向 二、比例尺 1.定义: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比例尺的大小与内容详略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愈大,比例尺越小,反之,越大 比例尺越

2、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 3.表示 (1)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2)数字式:1:10000000 (3)线段式:0 100千米 4.图例和注记-见课本第10页(图1-17) 国界 省界 洲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性状 1.地球的定义: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基本数据:a.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b.平均半径:6371千米c.周长:4万千米(八万里) 二、地球仪(课本第19页) 1.构造:地轴、两极、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 ) 2.纬线和纬度 (1)定义: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

3、圆圈;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指示东西方向;有 无数条。各条纬线相互平行。 (3)赤道:最长的纬线圈,度数为0 的纬线。 (4)北纬:赤道以北的纬度 -N (5)南纬:赤道以南的纬度-S (6)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北极点至赤道为北半球, 南极点至赤道为南半球。低纬度(0 30 )中纬度(30 60 )高纬度(60 90 ) 四面朝南的房子在北极 3.经线和经度 (1)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 的线 (2)特点:长度相等;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有无数 条。 (3)本初子午线:0经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 旧址。 (4)东经:从本初子午线以东的180 属于东经,E(5)西经

4、:从本初子午线以西的180 属于西经,W (6)东西半球:20 W以西至 160 E为西半球, 20 W以东至 160 E为东半球,(第25页活动)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洋与陆地世界海陆的面积比例71%是海洋,29%是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 彼此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大大小小的许多 陆地。 二、七大洲 1.名称和面积、大陆、岛屿、大洲、半岛的概念(课本 第23页) 2.半球位置: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 西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 北半球: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南半球:大洋洲和南极洲 赤道经过的大洲: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 赤道横贯的大陆:南美洲和非洲3.地理分界线:

5、(1)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 、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黑海、里海、土 耳其海峡 (2)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印度洋 和大西洋) (3)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 (4)北美洲和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 平洋和大西洋)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南极洲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三、四大洋 1.名称和特点(课本第31页)四、世界的地形 1.定义: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 2.海拔: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3.基本类型 (1)高原: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 积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著名的有最高的高原- 青藏

6、高原(亚洲)、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 ) (2)平原: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 ,起伏小。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 美洲)。还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占陆地面积的四分之 一) (3)山地: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河 谷幽深,著名的有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亚洲) ,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南美洲)。最长的山系 科迪勒拉山系。 (4)丘陵: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 。(5)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原和和缓的丘 陵。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 4.山脉(1)环太平洋山脉带纵贯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 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

7、 成,还有西部的岛屿(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 西北部的山脉呈东西方向延伸,由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组成。 5.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洋中脊、海沟,洋盆 。 6.会看地形图(山顶、山谷、山脊、陡崖、盆地) 第四节海陆变迁 1.地表形态变化 (1)我国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曾经是海洋 (2)地震:岩层在运动过程中,还会引起地面的震动 (3)火山喷发:1.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提出 2.板块构造学说 观点:a.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b.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 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c.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d.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8、,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 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e.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而形成红海、大西洋:张裂而成东非大裂谷:张裂而成 4.火山与地震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 带 中国多火山和地震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2011年世界人口突破70亿(2)增长特点: 时间上: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缓慢,18世纪以来人 口增长迅速, b.空间上:世界各地是增长不同,非洲最快,欧洲最慢 (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 高

9、 ,人口 增长较 快 较高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 低 ,人口增长较 慢 二、世界的人口分布 1.人口密度=人口总数/地区面积2.作用:表示人口分布 的疏密程度。人口密度大,表示人口分布密集;人 口密度小,表示人口分布稀疏。 3.人口分布 (1)特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 ,有的地方稀疏。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地理环境即是受自然、社 会、历史、经济等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的。 (3)分布区:a.稠密区: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经济 发达。历史悠久的地区,如亚洲的中部和南部,欧洲 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主要位于北半球中 低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 。

10、b.稀疏地区:主要是自然环境恶劣,资源尚未开发,经 济不发达的地区。如撒哈拉沙漠、亚马孙平原、亚洲 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地区,还有的在终年严寒的高 纬度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山地和高原地区,这些地方 自然条件恶劣。 三、世界的人口问题2.人口问题带来的后果:人口增长过快,必然会导致滥垦、滥牧 、滥伐,造成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并且会产生交通堵塞、居 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措施:做到有计划的生育。目标:人口的发展应与资源、环境相 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人口增长过慢: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兵源短缺、社会经济 负担加重等问题。 措施:鼓励人口增长和促进人口迁移。 3.人

11、口城市化 (1)原因:有较好的发展机会,更多的就业门路; 基础设施完备,生活条件好;提供好的教育、卫生条件。 (2)结果:好的方面:给城市输入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促进 了城市工业的发展,城市商业繁荣。 不好的方面:交融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就业困难、就医 困难、社会治安差。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 1.人种的划分:体质 3.三大人种的分布: a.黄色人种: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印纽特 人 b.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 C.黑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洲(原因是非洲黑人被当奴 隶贩卖到美洲),南美洲多混血人种 4.人种与地理环境:肤色由赤道向两极变浅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

12、教 1、六大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其次是英语和西班牙语) 3、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殖民扩张、国际贸易) 源于英国、流传最广。如:美国、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等。 汉语我国汉族、一些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人华侨。 法语流行于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 俄语俄罗斯及前苏联其它加盟共和国、东欧各国。 阿拉伯语主要流行于西亚、北非地区的阿拉伯国家。二、世界三大宗教三大 宗教源地产产生 年代经经典、 信奉神宗教 建筑主要分布基督教伊斯兰兰教佛 教巴勒 斯坦 地区沙特 阿拉 伯古印 度

13、公元1 世纪公元7 世纪公元前 6世纪圣经上帝耶稣基督 古兰经 真主安拉穆罕墨德佛经 佛祖 释迦牟尼教堂清真 寺佛塔 寺庙欧洲、南美洲、 北美洲和大洋州 各国亚洲和非洲,特 别是西亚、北非 和东南亚各地东亚、东南亚和 南亚的斯里兰卡交通特点人口多少 分布建筑特点生产活动城市乡村发 达多、密集密集 多高层非农业产 业为主不发达少、稀疏分散 低层建筑农业产业 为主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一、城市和乡村的区别自然景观变化大变化小二、聚落的分布: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城市由于用地紧张,建造 了许多高层住宅,可以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三、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1.寒冷地区的

14、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 户比较小,有的窗户还装上双层玻璃。在冬天积雪较 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原因:抵御寒风 2.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 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原因:通风散热 3.北非气候干旱,屋顶建成平顶还可晾晒农产品。 4 .临河临湖分布,水源充足、水运交通便利,有利于 物资和人员的集散,容易形成较大城市。 北冰洋沿岸印纽特人-冰屋、陕北-窑洞、西双版纳- 竹楼 北京-四合院、东南亚-高脚屋 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热带雨林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有利于开展历史和科学研究,了 解前人的文化和技术成就,并有助于现代科学文化的 发展。 第四

15、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 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 1.定义: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 具体状态。特点:多变 二、气候 1.定义: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稳定 三、天气预报与常用天气符号 1.天气预报的内容:气温(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 、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空气的 能见度等。 2.天气符号(课本第68页) 3.风向的判断 4.卫星云图:白色代表云区,绿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 海洋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气候的要素 一、气温 1.定义 :空气的温度。表示: 2.测量:4次:2时、8时、 14时、 20时 日均温:四次气温平均值 4.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同纬

16、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 洋气温高 同纬度陆地海拔高气温低 二、降水 1.形成的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 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凝结出来的程度2.类型:(1)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 结而形成的降水。 (2)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 “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 (3)锋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轻的暖空 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3.分布:很不均衡 (1)赤道最多,极地较少;(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 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较少; (3)温度大陆的内部较 少东、西两岸较多。 4.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地球的形状: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越强,气温越 高。 直射:90度,斜射:小于90度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