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758079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 报告 省经信委: 根据贵委办公室关于上报“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发展 情况等材料的通知精神和要求,我委庚即对“十一五”期间中小企 业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 对 2011 年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重点及“十二五”发展计划进行了安排部 署,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贯彻情况 “十 一五”期间,我市利用报刊、标语、墙报、新闻媒体、信息网络等形 式,加强了对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 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XX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 的决定等文件的宣传贯彻力度。出台了XX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 快中小

2、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全市“十二五”中小企业发展目标、 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进行安排部署。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专题培训, 进行政策解读,并把近年来中央、省、市各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 配套文件整理成册,印发到基层及企业,增强了广大中小企业的发 展信心和决心。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在全市范围内形 成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中小企业的 又好又快发展。 二、“十一五”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一)主要特点 1.经济总量明显增大。“十一五”期间,我市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各项 经济指标与“十五”相比均有大幅增长。2010 年,全市中小企业达到 9289 户,其中农业 316 户,工业 22

3、17 户,建筑业 529 户,交通运 输业 1149 户,批发零售业 2000 户,住宿和餐饮业 1852 户,服务业 589 户,其他 637 户。总产值达到 721 亿元,比 20*年增长 4.9 倍; 增加值达到 237 亿元,比 2005 增长 3.4 倍;利税总额接近 70 亿元, 比 2005 增长近 4 倍。 2.产业集群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按照“一 区一特色,一园一产业”的发展方针,以煤炭、建材、电力、机电、 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产业为支柱,重点发展医药、化工等新兴产业, 已打造了 XX 区建材和机械加工集群、XX 县毛纺和机电集群、XX 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XX 市汽车摩托

4、车配件产业集群、XX 县谷 物磨制和肉类加工产业集群。 3.创业基地发挥聚集效应。截止 2010 年底,我市被省上命名的小企业创业基地(创业园)共有 5 个(分 别是邻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岳池经济开发区、华蓥经济开发区、XX 区前锋经济技术开发区、武胜经济开发区)。已入住企业 210 户, 解决就业人员 41475 人。2010 年完成投资 119.38 亿元,实现产值 275.52 亿元、实交税金 6.70 亿元、实现利润 10.68 亿元,成为了广 大中小企业的聚集地和发展基地。 4.中小企业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近年来,我市通过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家银河培训工程”、

5、邀请专家开办企业管理知识讲座、发放现代 企业管理书籍等方式,着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并率先在全省召开了企业管理现场工作会,营造了浓厚的“比、学、 赶、帮、超”氛围。现在,多数企业比较注重内部管理和培育新的增 长点,他们在抓好主营业务的同时,还投入巨资进行技改和新产品 开发,使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并成长为省内行业龙头企业。“十一五” 期间,我市共计培育拟上市企业 10 户、“小巨人”企业 20 户、“成长 型”中小企业 40 户。这些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做大做强,为推动区域 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1.优化产 业结构。煤、电、建等传统支柱产业稳步壮大。20

6、10 年全市煤炭、 电力、水泥产量分别达到 1400 万吨、135 亿度、800 万吨,分别是 20*年的 1.9 倍、1.6 倍、2.5 倍。新兴优势产业快速崛起,机械加 工及装备制造产业所占比重由 20*年的约 6%提升到 2010 年的 18%,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诚信化工、科塔金属等龙头企 业顺利落户,推动我市化工、有色金属产业快速集聚,两大新的优 势产业正加速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 兴潜力产业迅速发展,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明显增加。 2.推进技术 进步。“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技改投资达到 55 亿元,是“十五”技 改总投入的 2.75 倍。企业研发平台实

7、现突破,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 中心、工程中心 2 个。创新投入大幅提高,2010 年全市企业研发经 费占销售额的比重约为 2%。诞生了一批新技术和新产品,共创立 XX 工业名牌 15 个。 3.狠抓重点项目。坚持以大项目促大发展,不 断增强工业发展动力。实行领导干部联系重大工业项目制度,强化 项目推进力度。定期出台重大工业项目推进意见,推动重大工业项 目快速实施。“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实施投资 5000 万元以上的重大 工业项目 113 个,实际投资达到 218 亿元,是“十五”时期的 5.7 倍; 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 175 亿元,是“十五”时期的 7.3 倍。 4.注重 节能减排。“十一五

8、”期间,一是积极指导企业编制、包装项目,加 强与中、省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做好工作汇报衔接,累计为我市 中小企业争取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1000 万元。二是按照重点用能单 位节能管理办法,对全市重点用能企业实施分级管理和分类指导, 着重抓好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行业节能管理,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 能耗预计累计下降 32%。三是着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全市关 停小火电机组 2.4 万千瓦,淘汰落后水泥产能 150 万吨,淘汰落后 合成氨产能 4 万吨,关停产能 3 万吨以下的小煤矿 10 户,关停小钢 铁、小炼焦、小纸厂、小砖厂近 100 家,淘汰更新了一大批落后电 机、落后锅炉等设备。 5.加强招商

9、引资。树立开放合作理念,坚持 走借力发展之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有效增强了工业经济发展后劲。立足我市资源、区位、政治等独特优势,面向珠三角、长 三角等沿海和发达地区开展区域合作,紧紧围绕我市“6+4”产业发展 规划,以提高产业关联和集聚效应为目标,狠抓机械加工及装备制 造、农产品加工、化工、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招商和电子信息、新 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潜力产业招商,实现了招商引资工作从项目 到产业的转变,提高了招商引资实效,先后引进了诚信化工、北新 建材、科塔金属等一大批龙头企业,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 力。“十一五”时期,全市共引进项目 1469 个,到位资金 755.8 亿元, 其中引

10、进工业项目 857 个,到位资金 517.2 亿元。 6.扩大进出口。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全球采购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趋势,这 为我市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机会,更多的企业也将目标市 场延伸至了国外,以便赚取更多的利润。“十一五”期间,我市共计 引进和培育出口企业 15 户,比“十五”增长了近 4 倍。2010 年实现出 口交货值 48131 万元,比 20*年增长了 214.49%。这些出口企业均 为我市优势产业中的重点企业,他们的成功经验极大地鼓舞和带动 了我市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信心与热情。 (三)存在的主要问 题 1.资金短缺。“十一五”期间,我市虽然通过开展各类银政企对接

11、活动,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缓解企业资金压 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市工业发展资金需求总量相比, 缺口还比较大。部分企业由于可供抵押的物产不足、产品销路不畅、 财务管理不规范、诚信基础较差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金 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 2.人才不足。据调查,我市现有中小企业中,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员工占企业总人数的 18%,初中以上、高中以 下文化程度的员工占企业总人数的 62%,高中以上、大专以下文化 程度的员工占企业总人数的 1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员工仅占到 企业总人数的 5%。企业人才缺失导致其运作缓慢和发展后劲不足, 企业仅仅依靠老总的个人思路进行运转,

12、没有一个具备战略策划和 高执行力的团队做后盾,企业始终无法做大做强。 3.技术创新有待 加强。广安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之一,工业基础差,底子薄,有 60的企业是原集体企业改制后成立的民营企业。性质转变后,企 业业主在尽量保证原有客户和市场的同时,没有更多资金用于工艺 设备的更新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产品质量明显逊色于发达地区 企业,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品牌。因此,其 市场竞争力弱,生存空间也越缩越小。 4.企业管理有待完善。目前, 我市中小企业总体管理水平还不高,现代管理理念和意识不强,内 部管理制度也不健全,质量管理亟待提高,安全环保管理不足,管 理科学性急需提升。这些问题,

13、不仅影响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发展 速度的提高,更影响了中小企业综合素质的提升。三、2011 年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重点 (一)深化思想认识,贯彻落实政策 认真宣传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936 号)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意 见(川府函2010162 号)等文件精神。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 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 紧迫感;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 式,以跳起摸高的勇气,实现超常规发展。 (二)推动全民创业, 增大发展总量 按照“创业促就业,就业促增收”的思路,动员和鼓励 各类社会人才和社会资本

14、积极参与创业,指导失业回乡人员多形式 创业,不断扩大中小企业总量。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蓄水 池”作用,积极帮助指导企业正常生产,保持和扩大社会就业。 (三)实施成长工程,做大做强一批 坚持“抓大不放小”的思路,扶 持一批企业,壮大一批企业。着力抓好规模以下企业发展,鼓励创 办劳动密集型、科技成长型、专业配套型、综合服务型、高新技术 型等规模以下企业,不断增加企业数量。大力培育规模以下企业尽 快上规模,通过重点保障、分类培育等方式促进上规模,通过转型、 转产、联合等形式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加快发展成长型企业,通过 科学指导、产业引导和要素配置等方式,着力培育一批“小巨人”和 成长型中小企业

15、,做大做强一批规模以上企业。 (四)引导集群发 展,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将“专、精、特、新、配”作为中小企业的发 展方向,围绕优势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大集团开展协作配套,围绕龙头企业延伸 产业链,围绕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引导中小企业向园区、 集中区、小企业基地集聚,加强政策倾斜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源、 生产要素向产业集群集聚。加大产业集群招商引资力度,以产业链 招商和特色产业集群招商为重点,积极引进一批前景好、经济效益 好、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升级,增强产业集 群发展后劲。 (五)加大政策扶持,推动快速发展 研究制定财政 扶持

16、政策,落实税收优惠。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拓宽融 资渠道,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整合服 务机构资源,搞好对中小企业的配套服务。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 新的支持力度,努力争取中省有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再上新 台阶。 四、“十二五”中小企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方针 坚持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完善发展环境,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 长工程,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产业结 构合理、竞争优势显著、就业能力扩大、技术管理先进、经济效益提高、制度环境优化的中小企业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 1. 经济指标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市中小企业总产值比“十一五”末 “翻两番”,突破 2800 亿元,力争达到 3000 亿元;增加值突破 900 亿元,力争达到 1000 亿元;利税突破 180 亿元,力争达到 200 亿元。2.品牌建设目标。力争到 2015 年,注册商标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