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讲导论: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6755402 上传时间:2018-06-2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72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第三讲导论: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3.第三讲导论: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3.第三讲导论: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3.第三讲导论: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3.第三讲导论: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第三讲导论: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第三讲导论: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mmanuel Kant 第三讲 导论: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一、导论的基本内容 1. 论纯粹知识与经验性知识的区别 知识:经验性的;先天的;纯粹的 2. 我们拥有某些先天知识 必然性;普遍性;严格的/纯粹的 3.哲学需要一门规定一切先天知识的可能性 、原则和范围的科学:经验与超验 4.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别 分析判断;综合判断;经验判断;先天综合判断 5. 所有理论科学中都包含着作为原 则的先天综合判断: 数学;自然科学;形而上学至少 就其目的而言纯粹是由先天综合 命题组成的 6. 纯粹理性的普遍课题 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纯 粹数学;纯粹自然科学;作为科 学的形而上学 7. 一门名为

2、纯粹理性批判的特殊科 学的观念和划分:导论/预科;先验 批判 二、先验与经验1、先天与后天 (a priori B 4 )1、先天与后天 (a priori & a posteriori ) 但是,普遍性和必然性其实没有很大差别,因为 所谓 “严格的普遍性”“不可能有例外”“必然成立” 普遍性必然性 而康德对“必然性”的特征并没有明确阐述 因此,只有“独立于经验”可以辨识先天判断“纯粹”与“先天” “纯粹”和“不纯粹”两种先天命题 “任何变化都有原因”先天命题,不纯粹的先 天命题 “任何事件都有原因”纯粹的先天命题“纯粹”与“先天” 一个命题是不是先天的,取决于该命题的证明是 否“不诉诸经验”

3、而定,而一个先天命题是不是纯 粹的,则取决于构成该命题的判断是否“不包含任 何经验概念”而定。“纯粹”与“先天” 先天知识是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知识。我们的一切 知识确实始于经验,但这并不能得出它们源于经 验。 除先天知识之外,还有经验知识,即源于经验的 知识,康德称之为“后天知识” ( a posteriori )2、先验与超验 (transcendental & transcendent) 康德将他对于“使得经验成为可能之必要条件”的 哲学探讨称为“先验”( transcendental )的探讨 。 “超验”( transcendent )指“思辨或玄想形而上 学”(speculative

4、metaphysics)超越经验之极限 的企图2、先验与超验 (transcendental & transcendent) “先验哲学”旨在通过探讨“使得经验称为可能的必 要条件”以证明某些综合命题(由“范畴”所构成的 命题)乃是先验的真理 “必要条件”“必然性”“逻辑上的必然性” 康德对于“使得经验成为可能之必要条件”的探讨 是一种“概念的分析”3、经验 康德批判的核心内容就是证明某些综 合判断是“使得经验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 (necessary for the possibility of experience) 那么,他所谓的“经验”使什么样的“经验”呢 ?3、经验 (1)“经验”意

5、指我们在一系列“意识流”中 的意识不管是否有一个客观世界存在 ,或者是否有外在事物对应于我们的意识 内容。这是洛克和休谟所谓的“经验”。这 种“经验”预设了我们即使在外在世界不存 在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确定自己意识的“内 容”。这是当代心灵哲学中所谓的“狭义的 内容”3、经验 (2)“经验”意指一般人相信自己拥有的那 种“经验”,这样的“经验”包括对于外在、存 在于三度空间之事物的“经验”。换句话说 ,这样的“经验”预设这类外在事物确实存 在。这种经验内容是当代心灵哲学中所谓 的“广义的内容”。3、经验 康德在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导论”一开始都 区分“经验”和“作为 经验之原始材料的感 官印象”

6、后者是第(1)种意义上的“经验”,因此, 康德想要和后者(感官印象)区分开来的“ 经验”应该属于第(2)中。 康德在第二版中明确指出,所谓的“经验” 是一种“对于客体或客观对象的认知”3、经验 如果康德的“经验”是第(2)种意义上的, 那么在证明某些综合判断是“使得经验成为 可能的必要条件”时,就会遭到怀疑论者的 挑战:”我们可以合理地相信自己拥有对于 客体的认知吗?” 三、分析与综合 主词概念包含谓词概念的判断 “矛盾律”是“所有分析知识的普遍而且完全充 分的原则” 一个命题是分析命题,当且仅当该命题的否 定是自相矛盾的。1、分析命题(analytic propositions) 假如主词概

7、念S包含了谓词概念P,则“S is not P”是自相矛盾的。 这又回到了“主词概念是否包含谓词概念”的 问题。 因此,“主词概念包含谓词概念”是康德判定“ 分析命题”的基本标准。1、分析命题(analytic propositions) 有些命题不适合用这个标准加以判定,如“ 所有哲学家都是男性,或者正方形是四角形 ”。 主谓词的标准可以用来解释这个命题中的两 个“子命题”,但却不能用来解析这个命题本 身,但我们知道:1、分析命题(analytic propositions) (1)这是个“选言命题” (2)根据康德“主词概念包含谓词概念”的 判断,该选言命题中的一个选项是分析命题 ,而且

8、(3)该选言命题的否定是自相矛盾的。1、分析命题(analytic propositions) 根据“矛盾律”的标准,由于(3)成立,因 此该选言命题是分析命题。 康德认为,对于任何命题而言,一个命题若 含有子命题,则其中不能再加以分解的子命 题必定符合主、谓词的形式,因此,在认定 分析命题的过程中,如不需要直接诉诸“主 词概念包含谓词概念”这个判断,也至少要 间接诉诸该判断。1、分析命题(analytic propositions) “主词概念包含谓词概念”“具有真值的分 析命题” 主词概念不包含谓词概念(1)“综合命 题”;(2)“具有假值的分析命题”。如“正方 形有六个边”1、分析命题(

9、analytic propositions) 对于任何主词概念不包含谓词概念的命题而 言,如果其否定命题的主词概念也同样不包 含谓词概念,则该命题和其否定命题都是综 合命题;如果其否定命题的主词概念包含谓 词概念,则该命题和其否定命题都是分析命 题(前者具有假值,后者具有真值)1、分析命题(analytic propositions) 为了使用“主词概念包含谓词概念”这个标准 ,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判定哪些是一个概念所 包含的“子概念”。 有些子概念是明晰的,如“单身汉”未婚、 男性 有些概念可能含有一些“隐藏其中、一直被 我们思考的子概念”“概念分析”这种分 析使得“原本对我们而言模糊的子概念变

10、得 清晰的过程”。1、分析命题(analytic propositions) 但是,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确实是(1)在从 事概念上的分析,并且因此使得原本模糊 的子概念变得清晰,而不是(2)找出某个 有关概念所指称的事物的“经验真理” (1)和(2)等同于分析真理与经验真理的 对比。1、分析命题(analytic propositions)2、 分析与综合的区分 (1)是否有一套明确的标准来判定所谓的“分析 真理”?奎因 (2)假如某一命题简直显然是错误的,而且如 有必要,我们也会使用诉诸经验证据的办法来证 明此一命题是错误的,那么它就是经验命题(错 误的经验命题);假如某一命题的成立难以想像 ,

11、而且我们并不认为有必要寻找反例来推翻该命 题,那么这就是分析命题(错误的分析命题) Grice&Strawson2、 分析与综合的区分 有些哲学家们坚持“分析真理”确实存在,是因为他 们认为有些真理是先验的,或者说,超乎经验可 以证明或否定之范围的。 康德主张经验科学中包含有先验真理,但是对他 而言,这些先验真理是综合的而非分析的。 四、先天综合判断四、先天综合判断 在第二版增加的第五节中,康德举出一些他认为不 但成立而且既非分析、亦非经验的判断,并以这些 判断为例,来证明确实有“综合先验命题”的存在。 他举出的是一些数学命题和自然科学命题的原则。 尽管数学命题的“非分析”性质所提出的论证欠缺

12、说 服力。四、先天综合判断 但康德试图证明,他所谓的“某些综合先验原则”不 但是使得数学与自然科学基本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 ,而且也是使得任何经验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 “对所有先验概念而言,在其先验演绎中,整个探讨 都必须遵循一项原则,那就是:这些概念都必 须被认定为使得经验成为可能的先验条件”先天综合知识 莱布尼茨和休谟的问题:一切偶然的和经验 的判断确实都是综合的,但并非所有必然的 先天判断都是分析的。 是否知识的扩展必定需要经验? 因果律如果既非观念关系亦非事实问题,则它 是否是知识?是何种知识? 综合判断中的“X”能否是先天的? 形而上学知识如果是先天的,如何能够扩展 我们的知识?1.

13、数学判断与自然科学判断 数学判断的必然性和先天性是明显的,但综 合性则不明显 莱布尼茨认为数学和几何学判断是分析的 康德则认为是综合的:75能分析出“75”的 整体,但分析不出这个整体是多少 45456467456456462125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直线与最短距离之间需要 综合 自然科学:牛顿力学2.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至少就其目的而言纯粹是由先天综 合命题组成的。 3. 结论 康德瓦解了莱布尼茨的论断(关于实在的知 识来自逻辑原则),也反驳了休谟,开启了 证明形而上学的大门。莱布尼茨不知不觉把 形而上学并入了分析判断,而休谟锐利的眼 光已经达到了先天综合判断问题的边缘,但 他裹足不前,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2. 形而上学 如果数学和几何学要成为可能 的,就必须抛弃莱布尼茨和休 谟关于知识来源的观点。现在 形而上学就面临这样一个机遇 。我们要去发现形而上学判断 中的那个未知的综合类型。下周课程准备 阅读“先验感性论”之“导言”部分,思考如下问题: (1)“先验感性论”在批判中扮演什么角色? (2)如何理解“直觉与概念”的区分? (3)如何理解“纯粹直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